中國傳媒大學發布官方訃告,著名新聞教育家、新聞史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新聞傳播學學科(首屆)評議組成員、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前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玉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30日凌晨2點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趙玉明1936年出生於山西汾陽,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1958年轉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59年畢業後到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任教,先後擔任新聞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長等職務,於1992年起領取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至2007年退休,獲得中國傳媒大學首批「突出貢獻教授」稱號。
他先後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聞學學科規劃評審組成員,教育部高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廣播電視史研究委員會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副秘書長等。
趙玉明主要從事中國新聞史、中國廣播電視史教學研究工作。上世紀50年代末,初到北京廣播學院任教,確定教授科目時,出於對歷史的濃厚興趣以及之前在人大報刊史課程的學習,趙玉明選擇了廣播史。這對他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當時,整個中國廣電界很少有人對廣播史進行專門研究,既無系統資料,又無前人經驗。經過母校教授、著名新聞史學家方漢奇先生點撥,趙玉明豁然開朗,「自己動手找史料」成為從教的座右銘,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電視新聞史研究歷程。
從《中國現代廣播簡史》《中國廣播電視通史》《中國廣播電視史教程》到《中國廣播電視圖史》《中國現代廣播史料選編》《廣播電視簡明辭典》《廣播電視辭典》……趙玉明為中國廣播電視史留下了一筆筆豐厚的財富,2012年,由他主持完成的《廣播電視學學科體系建設研究》結項,對廣播電視學的學科地位和架構等提出了比較系統、完整的見解。
半個多世紀以來,趙玉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學生,如今活躍在新聞傳播、廣播電視學界的知名教授,郭鎮之、哈豔秋、艾紅紅等均出自他的門下。
他培養學生的原則是:寬進嚴出。所謂「寬進」,即儘可能讓符合條件的學生獲得培育機會;指導研究生寫作,他通常只劃定範圍,不限定題目,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逐漸獲得學習能力。而對學生的要求,則相當嚴苛:教學工作要嚴肅,治學要嚴謹,要求要嚴格。
2010年,趙玉明指導的博士畢業論文獲評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這是中國傳媒大學第一次獲此殊榮,學校獎勵30萬元,他用這筆資金設立了「趙玉明教授研究生助學金」。對助學金的發放,他提了明確要求:「我的獎學金,針對那些學習成績尚好但不拔尖,家庭條件相對困難的學生。」
面對獲獎同學,他有六字箴言:第一,誠信,這是立身之本;第二,勵志,「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第三,感恩,回報父母、回報學校、回報社會。
去年11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曾專門召開座談會,紀念趙玉明教授從教60周年。會上,趙玉明的學生、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哈豔秋這樣評價導師,「趙玉明教授惜才、愛才,在專業上勤奮刻苦,為人處事低調淳樸,在他身上能看到50年代大學生的那種政治堅定與自信。」
對於趙玉明的一生成就,傳媒大學如此概括,「學術造詣深厚,是中國廣播電視史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從教六十年,忠誠教育事業,一生誨人不倦,桃李天下,為我國的新聞教育作出了重大貢獻。」
學校還特別提醒,因疫情防控需要,殯儀館要求告別儀式人數不得超過20人。有意參加告別儀式者請先與中國傳媒大學趙玉明同志治喪小組聯繫,遺體告別儀式時間及地點將另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