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不好被判交通違規 美華裔藍領打跑歧視罰單

2020-12-14 中國僑網

英語不好被判交通違規 美華裔藍領打跑歧視罰單

    2018年5月,參政議政意識已經很強的北美卡車協會組織活動,支持加州總檢察長候選人之一、關注華裔社區的艾瑞克·爾利競選。圖為卡車協會會長關逾(右起2)及協會主要成員與爾利(右起3)合影。(美國《僑報》/章寧 攝)

  中國僑網6月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在美國,長途卡車運輸司機是一個有著高風險、高強度工作量的藍領階層。因收入相當不錯,成為吃苦耐勞的華裔們首選職業之一。不過,華裔不同於其他族裔,他們還面臨著一個奇怪的「高風險」:英語講不好。因此,他們可能被罰千元(美元,下同)、被剪駕照,至少3、5個月無米下鍋。這就是洛杉磯華裔卡車司機經常遭遇的「歧視罰單」。

  英文不好成交通違規

  在由加州通往亞利桑那州的高速路段上,有一個檢查站,過往車輛均需進行常規的跨州檢查,尤其是貨運卡車。據不少華裔運輸業內人士反應,經過這一站點時,長著一張亞裔面孔的華裔司機們經常被叫下車,會被工作人員詢問很難的技術問題,而早已經考試過關的大卡車司機們,雖然駕馭車輛已經非常熟練,卻很難用英語回答包括大量專業詞彙的問題。於是,他們被認定駕照有假,不僅會被開一張數字很誇張的罰單,而且當場剪掉駕照。亞利桑那州是一個突出的典型,此外,類似狀況在全美各檢查站點均時有發生。

  面對歧視困境的華裔藍領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終於開始發聲。其中,有兩位關鍵人物,川普亞太裔顧問王湉和關逾。

  北美卡車協會成立 關逾細述歧視困境

  2017年2月18日,華人卡車司機們聯合起來,在洛杉磯正式成立「北美卡車運輸協會」(「North America Tru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擁有一家運輸公司,1993年赴美,2003年開始從事卡車運輸、物流和倉儲行業的關逾,成為協會首屆會長。卡車協會在王湉的協助下,開始接觸政界人士,與交通部等相關政府機關建立聯繫。

  據關逾介紹,協會的宗旨中有一條就是幫助協會內的司機與各地警察打交道,儘量減少因為司機的英語口語水平而導致來自某些州的警察的歧視性對待。並計劃在協會成立之後即開始推進國會立法,禁止警察對母語不是英語的司機的歧視。協會成立當日,匯集了來自全美各地的行業代表,一些華裔政要,美國國會議員趙美心、加州議員Philip Chen均到場表示支持,美國交通部部長趙小蘭也派出代表理察·瑞維拉(Richard M Rivera)現場致詞,祝賀協會成立。

  協會初經成立,關逾開始發聲,以亞利桑那州為典型,講述華裔卡車司機的境遇。「10 個華裔卡車司機中大約會有8個在亞利桑那州曾遇到罰款或作廢駕照事件。被罰的原因並非是華裔卡車司機沒有遵守交通規則,而是因為司機們無法用英文流利回答警察,或高速巡警的問題。」關逾說:「他們在經過檢查站的時候,比較遠被看到是亞裔面孔就會被攔下來。有時還有會拿本英文書讓他們朗讀,然後說他們有問題。後果一般有兩種情況,簡單交通罰單一般一百元、兩百元,不過我們看到的這類情況的罰單,一般在1000元左右,開這麼重的罰單,理由是『你不會說英語』(You don't speak English)。二是直接在駕照上打洞,駕照作廢。」

  多方請願 亞利桑那州議員當即電話問責

  2017年7月,關逾和王湉代表協會向共和黨眾議員羅伊斯(Ed Royce)和川普競選團隊副主席埃利奧特·布羅迪(Elliott Broidy)反應華裔卡車司機面臨的問題。2017年9月,他們又去到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向亞利桑那州國會眾議員保羅·高薩(Paul Gosar)反應情況。「沒想到,高薩當場就幫我們打電話了。」關逾事後介紹說。2018年6月,當談及「罰單事件」後續時,關逾很高興,他說,「現在司機們已經很少遇見之前的情況,接到不合理的罰單了。」

  「我們之前找到議員羅伊斯,他和高薩很熟悉,高薩是管理亞利桑那州檢查站區域的共和黨國會議員,特別願意幫我們和亞利桑那的國會議員直接溝通。而我們也很希望去亞利桑那和這位國會議員見面,反應華裔司機的需求。」關逾說。之後,當去亞利桑那州向高薩反應清楚情況後,沒想到這位國會議員反應特別快,馬上打電話問責。王湉介紹當時情況時說,「高薩當場安排秘書電話與交通局相關負責人進行溝通。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檢討目前開出的罰單中,有沒有更多涉及語言的罰單,即使開了罰單,金額為什麼會那麼高。二是檢討目前有沒有針對亞裔司機的歧視。」

  時值2018年6月,從開始維權至今,時間已經過去1年多。當關逾被問及目前華裔司機的情況時,他顯得很高興,「當初我們不能確定結果會如何,回到洛杉磯等待消息。當然還是很高興,事情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在我們開始請願之前,華裔司機面對此類問題只能去找律師,然後再去到亞利桑那州的法庭申訴。這一方式不但費時費力,而且與警察打官司的勝算極小,也觸動不了檢查站進行改變。儘管我們華裔卡車司機多數拿的是加州駕照,加州DMV 判定可以重發駕照給他們,但這期間需要幾個月,讓需要養家餬口的華裔司機的家庭財務狀況立刻陷入危機。」

  政府官員入會卡車協會 民間溝通加強

  2017年曾代表交通部部長趙小蘭參加卡車協會成立活動的交通部官員理察·瑞維拉,以非官方身份加入了卡車協會,通過協會,加強了政府部門與華裔卡車行業的民間互動,而關逾認為這種聯繫至關重要。

  「華裔卡車運輸行業很需要和交通部等相關部門保持或官方或民間的良好互動。我們的司機們開車都很厲害,但是牽扯到法規、政策這些會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條款、文件,因為受語言限制,會有很多困惑。」在最近一次卡車協會舉辦的講座上,關逾說,「比如目前行業內最重要的,關於電子記錄儀的法規。因為我們缺乏直接的一手信息,之前流傳過各種說法,而記錄軟體,版本特別多,如何使用也是問題。我們去年做過一次講座,兩位加州交通部門的特派人員,卡洛斯·布蘭科(Carlos Blanco)和艾瑞琳達·富恩特斯(Erlinda Fuentes)來主講,重點講解法規,讓司機們明確電子記錄儀已嚴令安裝,必須在2017年12月18日之前完成,可以有4個月時間的緩衝。現在已經過緩衝期,再不安裝就要被罰了,所以又請瑞維拉過來給大家做講座。」

  當說起和華裔司機們的互動時,瑞維拉表示非常願意和華裔司機們加強溝通,「在交通部工作中,之前與華裔旅遊大巴司機群體打交道比較多,處理很多投訴問題。前不久我加入了北美卡車協會,成為他們的會員之一,現在經常和華裔卡車運輸司機溝通。我今天是『志願者』來給大家講座。」據瑞維拉介紹,與華裔司機們的工作溝通過程中發現,因為語言障礙,司機們對於冗長的各類英文法規、政策確實有很多困惑之處,他希望能多做一些工作來改善這一情況。

  由此,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北美卡車行業協會在一年多的歷程中,不僅維權成功,而且取得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並由此保持了聯繫與互動,為在美華裔卡車司機階層辦了實事。(章寧)

【責任編輯:陸春豔】

相關焦點

  • 交通意外報保險疑遭"歧視" 加華裔稱英語差難伸冤
    交通意外報保險疑遭"歧視" 加華裔稱英語差難伸冤   中新網2月7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車禍事故的責任歸屬問題,向來存在一定爭議,加拿大不少華裔市民雖然不滿責任判定,但通常也不會要求重審,但原來卑詩保險公司(ICBC)理賠審件重審,最後更改責任歸屬的比例約為三分一,比例並不低。
  • 坐汽車後座未系安全帶 美三名中國留學生吃罰單
    坐汽車後座未系安全帶 美三名中國留學生吃罰單
  • 「吃罰單」用英語怎麼說?
    「罰單」用英語怎麼說?ticket n.(交通)違章通知單、罰款單或傳票ticket除了我們熟悉的「門票」、「機票」等含義,它還可以在交通方面表示罰單。I got a ticket yesterday.我昨天收了一張罰單。
  • 紐約警察稱亂穿馬路華裔老人受傷系自己跌倒 老人曾在古巴生活
    20日,美國媒體報導了84歲華裔老人黃春康(音譯)過馬路闖紅燈疑遭紐約警察「過度執法」的新聞,引發關注。據《紐約郵報》報導,受傷老人已經出院,但被開具了罰單,並面臨包括「拒捕」、「妨礙公務」等四項指控。對於外界「過度執法」的爭議,紐約市警察局表示他們正在進行內部審查,有美媒報導稱一名警方目擊者看見老人似乎是自己跌倒才受的傷。
  • 華裔遭黑人辱罵,這場美黑人反歧視暴動有多雙標?
    一位華裔女子,遭到黑人大媽辱罵:你不會說英語,滾回中國! 36歲華裔女孩,是一位臉書用戶,她根據親身經歷發布了一條帖子:當時,她正在乘坐紐約市的地鐵,一位黑人大媽上了車,黑人大媽嘟嘟囔囔對她說了什麼,由於她當時戴著耳機沒聽清,黑人大媽瞬間出手,霹靂啪嗒打了她一頓耳光,用語言侮辱她:不會說英語的中國人,趕緊滾回你的國家吧。
  • 曾遭歧視 美華裔市長李瑞麟:立志從政改變現狀
    一個留學生的市長之路  從19世紀中來美的中國修路工,到近年來大批的投資移民,100多年來上演一場盪氣迴腸、波瀾壯闊、感人至深的移民史。勤勞的華夏兒女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美國開闢了一片天地,並為美國社會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但是在政治領域,抱著「與世無爭」態度的華裔民眾卻很少發出聲音。
  • 交通銀行陷入信用卡糾紛又頻收罰單 被摩根大通下調A股評級丨銀行
    8月14日,上海一位叫梁本祿的人收到法院傳票,原因是與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起訴其的一起信用卡糾紛案,該案將於12月22日開庭審理。在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起訴用戶的同時,也在面臨用戶對其的起訴,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張某銀行卡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在此案件中交通銀行被判敗訴。
  • 留學生無照駕駛 並因罰單未付被捕
    網絡配圖一名23歲的男性華裔留學生近日在布碌侖紅鉤區(Red Hook)開車時違反交規被警察截停。警方在調查中發現,該華生還有很久前的交通罰單沒有繳付,甚至連法庭為此開出的傳票都置之不理,遂將其逮捕送往法庭控罪。據這名留學生的太太表示,他們不是沒繳罰款,而是用郵遞方式送出的支票可能沒有寄到,希望法庭酌情處理,不要讓老公留下犯罪記錄。法庭文件顯示,這名吳姓(Ng)華男留學生8日駕車在布碌侖紅鉤區一高速路上行駛時違規軋線,被警察截停。
  • 老外留學生違規騎車飆英語,交警流利對話開罰單讓他心服口服
    在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說這麼一句話,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安全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最重要的一個點,而在這個方面,交警就是保障人們出行安全的監督者,同時也是保障者,在路上,一旦遇到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或者是車輛,交警都會及時糾正,遇到一些比較嚴重會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交警也會開出罰單,
  • 美媒:華裔稱受歧視狀告公司 紐約法拉盛工人中心表支持
    據美國《僑報》報導,日前,美國某醫學檢驗中心華裔抽血師桑女士對公司提起訴訟,稱遭遇職場上薪資、工作環境和補助等方面不公平待遇和種族歧視。12月2日,法拉盛工人中心、華人職工會等十餘人發起集會,共同聲援桑女士,支持她起訴公司,並強烈要求該公司停止歧視華裔員工。
  • 在美國,最實用的交通英語
    在美國也許你的英文不好,但是開車的一些英文一定要知道,認識這些停車標識才會減少違規,少拿罰單。1.
  • 美機場不準司機上廁所 Uber華裔司機稱有歧視之嫌
    包含華裔在內的Uber司機日前通過準工會在網上請願,批紐新航港局(Port Authority)歧視新移民與少數族裔,要求在停車區安置流動廁所。由機工工會與Uber司機組成的準工會「獨立司機協會」(Independent Drivers Guild)日前在網上發出請願信,指出手機叫車的計程車司機(FHV drivers)多為少數族裔與新移民,而航港局不讓他們到航廈內上洗手間,又忽視該協會要求在手機停車區(cell phone lot)放置流動廁所的請求,有歧視之嫌。
  • 美華裔說英語有口音受差別待遇 律師批不公平
    美華裔說英語有口音受差別待遇 律師批不公平 2018-01-24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月2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一份新研究報告發現,美國一些最大品牌汽車經銷商,在銷售汽車和融資時歧視有色人種
  • 美華裔巡警談中國駕駛常見違規行為
    加州公路巡警、華裔蕭瀚倫(Allen Hsiao)表示,除了分心駕駛,在執法過程中,他也發現一些來自中國的駕駛者有常見且危險的違規行為,比如看到警車閃燈,直接將車輛停在路中。又或者出了小車禍,將車停在高速路上交換保險,結果引發二次車禍,甚至加重事故傷亡。蕭瀚倫表示,他是上晚班,執法區域包括奧克蘭80公路等區域,每天能見到各種違規現象。比如晚上11時到凌晨3時,常有醉駕或疲勞駕駛發生。
  • 外媒稱美國對華裔歧視有所緩解 但仍持續存在(圖)
    美國華人抗議加州歧視華裔亞裔子女平等就學提案。圖片來源:環球新聞在線  《美國之音》近期就「美國公眾對華裔美國人的看法」這一話題進行了持續報導,分析了華裔在美國的生活狀態,並對「模範族裔」、歧視等現象進行了剖析。文中提出,美國對華裔的歧視雖相較以往有所緩解,但仍持續存在。  貢獻不容忽視  難道美國忘了華人一直以來為當地所做的貢獻嗎?
  • 美華裔擔任投票站翻譯26年 見證華裔選民翻四倍
    美華裔擔任投票站翻譯26年 見證華裔選民翻四倍
  • 「違章罰單」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違章罰單,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 ticket n.(交通) 罰款通知單; 違章傳票The officer issued Tom a speeding ticket. 警察給Tom開了一張超速罰單。
  • 溫哥華就排華歷史道歉 曾經歧視華裔現象無處不在
    &nbsp&nbsp&nbsp&nbsp有學者指出,道歉不單是交代過去華裔所受到的歧視,更顯示華裔先輩如何挺身去改變受歧視的狀況,這些現今華人需要知道。有華社領袖表示,道歉除代表正式刪除市府法例中歧視性法例外,更是可保證今後不會重蹈覆轍。
  • 臺山「首張」違規佔用消防車通道罰單昨日開出
    臺山「首張」違規佔用消防車通道罰單昨日開出 2020-05-10 0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美華人遊行組織者:隱性歧視無處不在
    這次遊行參與人數規模空前,成為美國華裔維權的新裡程碑,也昭示著華裔權利意識的覺醒。  「對任何一個人的不公,就是對所有人的不公。」遊行發起人王湉說。這次遊行打出的口號是「不做替罪羊」,「伸張正義」,同時也為下一代爭取權益。  在美華人也透露,華裔在美遭受著隱性的歧視,生存空間逼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