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13日6時訊(見習記者 姜念月)「豬年」到來,生個「金豬寶寶」成為不少準媽媽的願望。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今年將迎來一個生育高峰。來自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的信息顯示,正月初一該院接生了50多名「豬寶寶」,遠大於去年同期。
「豬寶寶」扎堆降生,隨著科學「坐月子」觀念深入人心,月子中心也成了「香餑餑」。但日前,上海一名新生男嬰卻在月子中心內死亡,讓人扼腕嘆息。想進月子中心「科學」坐月子的準媽媽們,有的「江湖」你不可不知。近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暗訪了重慶十多家月子中心,揭開其亂象。
亂象一:房價上萬定價亂 入所時產婦只能住賓館
江北區某月子中心的單間月子房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姜念月 攝
日前,家住江北區的陳女士隻身在重慶生產,為了得到更專業悉心的照顧,她提前7個月,以36800的價格預訂了巴南區某月子中心的基礎房型。預產期前一周,她生下女兒,但該月子中心卻表示沒有房間了,需要陳女士先住賓館,直到有房了再和寶寶一起轉入會所。
「籤合同時,他們提出會在預產期前1周預留房間。」陳女士說,28天的月子,有7天住的賓館,寶寶在會所接受護理,完全違背了此前承諾的「留房」和「母嬰同室」。由於身體狀況,陳女士只能同意以「增加7天入住時間」和解。
數萬的消費卻買了一肚子火,陳女士並不是個案。記者暗訪後發現,大型月子中心房間在20-40個不等,月子中心並無指導定價,價格從3萬-10萬不等,同一家月子中心的差價在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甚至還有十幾萬的套房,但就算差價如此之大,主要差異也只是體現在房型、產後康復項目的次數和贈送的護理品。
江北某月中心正在坐月子的劉女士展示了她的「月子餐「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姜念月 攝
即使是價格混亂費用昂貴,月子中心依然很火爆。重慶市孕嬰童用品產業協會月子中心分會會長蘇雲表示,我市協會內的月子中心有30多所,每年大概有5%左右的母親選擇月子中心,他說:「以2017年33.7萬人出生為例,就有1.7萬多名嬰兒進入了月子中心。」
記者調查了解到,重慶市區內大型月子中心今年提前5個月預定都不一定有房。就算如陳女士一樣提前預訂成功,但入所時,和陳女士一樣被安排進賓館的母嬰不只一人。在記者調查過程中,銷售人員會承諾在預產期前1周就會預留房間,但記者進一步追問,他們才相繼表示實在沒房,不排除會送產婦去住賓館,部分會所甚至會將新生兒也安置在賓館。
亂象二:看護人員如流水 白天甚至無保安
中午休息時間,沙坪垻某月子中心內的走廊空無一人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姜念月 攝
數萬到十幾萬,高額的入所費下,月子中心能否確保母嬰安全?記者走訪的月子中心中,白天均只有2-3名前臺女性工作人員,並無專職保安上班,部分月子中心甚至只有1名前臺人員,到了晚上才有一名男性保安看守,但事實上這名工作人員白天還是一名司機。
此外,籤訂合同時,月子中心對產婦承諾的護理「一對一」也只是說得好聽,大多數的新生兒被如流水一樣的看護人員輪換照顧著。
記者在沙坪垻某月子中心裡看到,一位年輕的護士正在給懷裡的寶寶衝奶粉,這時一位月嫂走進護理室,該護士立刻把孩子和已經衝好的奶粉交給了月嫂,自己轉身又給另外一名嬰兒衝奶。
對此,該月子中心正在「坐月子」的江女士直言,在籤合同時,中心表示是一對一的護士:「但事實上,我的寶寶被輪班的護士和月嫂輪流照顧,甚至奶餵到一半就會換人。」
沙坪垻區某月子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協助醫生查看新生兒成長記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姜念月 攝
在記者調查的月子中心裡,護士嬰兒數量均為1:3。僅1家還有一對一的月嫂服務。媽媽呼叫護士後最長等待不超過20分鐘,這就意味著孩子可能會哭上十幾分鐘才有人處理。對此,渝北區某月子中心銷售人員說:「我們這裡可以規避呼叫等待的問題,但需要僱隨房月嫂,月嫂都是有育嬰師證和月嫂證的。」但當記者要求出示證件時,她又改口稱,有可能月嫂只持有其中一種證件。
對此,市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種證是不一樣的,育嬰師證是國家人社部專門針對早期教育教師進行從業資格的認證,需要經過國家統一考試,而月嫂證是一張「培訓合格證」。
國家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育嬰師牛麗也認為,頻繁更換看護人會對新生兒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的。「每更換一次看護人,寶寶都需要重新適應幾天甚至幾周,在此期間,寶寶會因為餵養規則的變化而產生孤獨和無助感,這對他安全感的建立會造成一定影響。」
亂象三:準入門檻低 「婆婆」太多沒法管
江北區某月子中心護士正在洗護間給一名新生兒洗澡副本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姜念月 攝
以「加盟」為由,某月子中心經理肖女士告訴記者,目前月子中心沒有具體的準入標準,例如房屋的設施設備標準、衛生條件、護理團隊資質和人數等都沒有規定。「客戶投訴一般你們怎麼處理?」面對記者的問題,肖女士很「淡定」,她表示月子中心涉及多個「婆婆」,如食品涉及食品部門監管,衛生涉及公共衛生部門監管,有的地方還涉及環境等部門監管。「一家月子中心最多能對應數十個部門,找工商,我們證照齊全;找衛生部門,我們不屬於醫療機構;找計生委,我們不需要衛生行政部門發證,消協來調停,可酌情適當『讓步』,但他們沒有執法權。」
記者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我市55家母嬰護理中心,多數性質為個體工商戶,經營範圍裡大多數為「家政服務」。
對此,在渝北區黃泥磅一家代辦工商註冊的公司客服人員蘇女士表示,正規的月子中心要登記的業務範圍包括母嬰護理、月子餐飲等,但不少月子中心登記的經營服務範圍多是母嬰健康管理諮詢。 「經營範圍直接登記為家政服務、健康諮詢或信息諮詢,就不用其他許可。」她表示,已經有2家月子中心在他們的幫助下成功登記開業。
職能部門:監管尚沒有明確規定
月子中心究竟該誰管?對此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採訪了多個職能部門。重慶市衛計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目前納入衛生監督的有7類28種公共場所,屬於新生行業的月子中心並不在列。該工作人員表示,月子中心不是醫療機構,不從事醫療行為,不由衛計委發證和監管。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首先月子中心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如果提供用餐服務,比如月子餐之類的,也需要後置許可。當記者問到經營範圍上「月子中心」和「母嬰護理」兩個關鍵詞的區別時,該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個包含關係,但具體到月子中心這個新興行業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
重慶市消費者協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已發生和月子中心的消費投訴,協會可以調停促成解決,但月子中心本身內部規範等問題,則不在受理範圍內。
行業協會:建設投訴機制 設立獎懲制度
重慶月子中心行業現況如何?蘇雲表示,目前我市的月子中心在協會內的有30家左右,但協會外的仍有許多,2017年至2018年,一共開了十幾家。
據蘇雲介紹,目前我市僅5%左右的媽媽選擇月子中心,接受度不是特別高,讓8成左右的月子中心的生存環境比較艱難,為了控制成本,不排除有的月子中心可能出現管理問題。「我們就是為了實現重慶市月子中心行業的自律和規範,給這個行業一個統一的『婆婆』,在2018年12月成立了相關分會。」
就市民關注的價格問題,蘇雲表示,協會將在今年出臺一份指導價格,將我市月子中心按星級分類,以防止惡性競爭。此外,對於行業無運營規範、無投訴機制、無統一監督團隊的情況,協會也將一一納入規劃。「我們後期會建立投訴渠道,設立獎懲制度,改變月子行業『無門可訴』的境況,讓行業在得到規範的同時可以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