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日期都基於伊耿徵服(Aegon's Conquest)。晚於伊耿完成徵服戰爭的年份稱為AC(After Conquest),早於徵服的稱為BC(Before Conquest)。
伊耿徵服前104年(104 BC)
坦格利安家族舉家遷移到了維斯特洛海岸邊的龍石島。
瓦雷利亞末日浩劫(Doom of Valyria,102 BC)
一場大災變摧毀了瓦雷利亞半島,除了早已遷走的坦格利安家族外所有貴族無一倖免,瓦雷利亞自由堡隨即崩潰。原自由堡統治區之間開始進入流血世紀(Century of Blood),東方的多斯拉克遊牧部落趁機崛起。
徵服戰爭(War of Conquest,2 BC~1 AC)
在他三隻巨龍瓦格哈爾(Vaghar)、米拉西斯(Meraxes)和「黑死神」貝勒裡恩(Balerion the Black Dread)的幫助之下,伊耿·坦格利安一世在黑水河出海口登陸,開始大舉入侵維斯特洛的七大王國,發動徵服戰爭。他先是兵分三路先後徵服了河間地、風暴地和谷地三大王國,然後在被人稱作「怒火燎原」的戰役中戰勝了凱巖王國和河灣王國的聯軍。他的三隻龍當場燒死了將近四千敵軍,並且終結了河灣王園丁家族的血脈,並迫使蘭尼斯特家族投降。其後,南下迎戰的北境之王「屈膝王」託倫·史塔克臨陣歸降。七大王國中的六個全部臣服於伊耿統治之下,只有最南部的多恩仍頑強抵抗未能被徵服。坦格利安王朝在維斯特洛近三個世紀的統治拉開序幕。
教團武裝起事(Faith Militant Uprising,37~48 AC)
伊耿一世死後,由於坦格利安家族近親通婚的傳統對於七神信仰而言為亂倫罪惡,教會對伊尼斯一世(Aenys I)的即位提出反對。伊尼斯最終仍登上鐵王座,導致教會的武裝組織——教團武裝(Faith Militant)發起了旨在推翻坦格利安統治的起義。伊尼斯無力應付混亂局面,其同父異母弟弟兼國王之手(首相)及繼承人梅葛(Maegor)擔起了鎮壓反叛的任務。
此次叛亂持續了伊尼斯和梅葛的整個統治時期,而梅葛由於極端殘酷的鎮壓方式(他為每個戰士之子的人頭和每張窮人集會成員的頭皮分別設下一枚金龍和一個銀鹿的懸賞)得名「殘酷的梅葛」(Maegor the Cruel)。梅葛死後,他的侄子(伊尼斯之子)「仲裁者」傑赫裡斯一世(Jaehaerys I the Conciliator)與叛軍和談,承諾赦免所有起事者並永世捍衛教會,換取教團解散武裝,以和平手段結束了動亂。
血龍狂舞(Dance of the Dragons,129~131 AC)
伊耿·坦格利安二世(Aegon II Targaryen)的繼承權被他的異母姐姐雷妮拉(Rhaenyra Targaryen)所阻,支持伊耿的「綠黨「和支持雷妮拉的「黑黨「之間發生全面內戰。雷妮拉和伊耿兩人都先後死於隨後的戰爭之中。戰爭最後因雷妮拉的兒子「龍禍」伊耿·坦格利安三世(Aegon III the Dragonbane)登基而結束,坦格利安家族的龍後來在伊耿三世在位期間絕種。這次內戰也確定了坦格利安家族日後男性成員繼承權優先於女性成員的慣例。
徵服多恩(Conquest of Dorne,157 AC)
伊耿三世死後,年僅十四歲的「少龍主」戴倫一世(Daeron I the Young Dragon)登基並發動對多恩的徵服戰爭,用聲東擊西的戰術由海上突襲攻下了陽戟城,終於在王朝建立一個半世紀後徹底統一了七王國。但僅僅四年後他指派治理多恩的政府就被推翻,總督提拉爾公爵被刺殺,戴倫自己也死於之後鎮壓反叛的戰爭中。
第一次黑火叛亂(First Blackfyre Rebellion,196 AC)
因為「庸王」伊耿·坦格利安四世(Aegon IV the Unworthy)不顧後果將私生子「黑龍」戴蒙·黑火(Daemon Blackfyre)合法化並把祖傳瓦雷利亞鋼寶劍相贈,導致戴蒙挑戰自己弟弟——嫡太子「賢王」戴倫二世(Daeron II the Good)的王位爆發戰爭。叛軍在紅草原之戰被擊潰後,戴蒙·黑火本人陣亡,黑火殘黨逃亡狹海以東,第一次黑火叛亂結束。這些事件在《效忠劍士》中講述。
春季大瘟疫(Great Spring Sickness,209 AC)
太子兼首相「破矛者」貝勒(Baelor Breakspear)死於岑樹灘比武大會(Ashford Tourney)中的七子審判(Trial of Seven)。這些事件在《僱傭騎士》中講述。
一場瘟疫席捲了維斯特洛的大部分地區,戴倫二世和他的兩個孫子瓦拉爾(Valarr)和瑪塔裡斯(Matarys),以及君臨城的總主教、三分之一的大主教和幾乎所有的靜默姐妹都因此而死。戴倫二世死後,他的次子伊尼斯登基。
第二次黑火叛亂(Second Blackfyre Rebellion,212 AC)
白牆城(Whitewalls)伯爵安布羅斯·巴特維爾(Ambrose Butterwell)以舉辦比武大會慶祝和佛雷家千金的婚姻為幌子背地集結支持者意圖擁立化名為僱傭騎士「提琴手約翰」(John the Fiddler)的戴蒙·黑火之子——戴蒙二世。然而比武被「高個」鄧肯爵士以及格倫頓·佛花爵士給攪了局,並且驚動了當時的首相「血鴉」布林登·河文公爵。血鴉公爵隨後率大軍前來平叛,戴蒙在無人肯支持的情況下被俘,第二次黑火叛亂還沒有蔓延到白牆城之外就被終結。
大議會(Great Council,233 AC)
梅卡一世(Maekar I)在討伐反叛領主時墮馬身亡,他的長子「醉鬼」戴倫(Daeron the Drunken)因性病而死,只留下一個弱智女兒;次子「明焰」伊利昂(Aerion Brightflame)因瘋狂殘忍被流放到狹海以東,一次酒醉後飲下野火被燒死,留下了一個年幼的私生子;剩下的兩個兒子因排位靠後按例沒有繼承權,王位因此懸空。首相血鴉公爵為使國家不至於再度分裂,召開了大議會商討繼承人問題。大議會決定忽略伊利昂未成年私生子和戴倫王子弱智女兒的繼承權,加上梅卡第三子伊蒙·坦格利安拒絕接受王位,四王子伊耿·坦格利安五世最後被加冕為王,即「不該成王的王」(Aegon the Unlikely)。
盛夏廳的慘劇(Tragedy of Summerhall,259 AC)
伊耿五世在多恩邊疆地的盛夏廳(Summerhall)進行試驗試圖重新孵化龍蛋,其過程中引發火災,導致伊耿五世自己、他長子「龍蜓王子」(Prince Dragonflies)「小個」鄧肯(Duncan the Small)以及御林鐵衛總司令「高個」鄧肯爵士(Ser Duncan the Tall)全部喪生。慘劇當天伊耿的重孫雷加·坦格利安王子誕生。慘劇過後,伊耿的次子傑赫裡斯二世(Jaehaerys II)繼位。
九銅板王戰爭(War of the Ninepenny King,260 AC)
傑赫裡斯二世即位後不久,黑火殘黨借著盛夏廳悲劇的餘波重出江湖。黃金團團長「兇暴的」馬裡斯·黑火(Maelys the Monstrous)聯合了其他八名野心家,合稱「九人團」(Band of Nine),徵服了爭議之地並奪取了自由城邦泰洛西,任命「金舌頭」阿里克·阿達瑞斯(Alequo Adarys)為其統治者。接著他們佔領了石階列島,並以此為據點意圖入侵維斯特洛。鐵王座意識到了潛在威脅,於是派遣大軍前往石階列島以絕後患。「無畏的」巴利斯坦·賽爾彌在單挑中殺死了馬裡斯,戰爭之後持續了六年才掃清其餘的九銅板王。馬裡斯之死意味著黑火家族男系血脈斷絕,纏繞坦格利安王朝五代君主的黑火覬覦者似乎至此終結。
暮古城之亂(Defiance of Duskendale,276 AC至279 AC之間)
暮谷城的領主丹尼斯·達克林(Denys Darklyn)伯爵向伊裡斯·坦格利安二世要求賦予市民若干權利並通過新的城市憲章遭到拒絕。丹尼斯伯爵的夫人——「蕾絲蛇」密爾的塞蕾拉(Serala of Myr)鼓動丈夫起事反叛,達克林家族拒絕繼續向鐵王座上稅。以為伊裡斯當時與他的首相泰溫·蘭尼斯特公爵的關係開始疏遠,伊裡斯決定帶領極少的衛隊親自前往暮谷城以逮捕丹尼斯伯爵,但反被囚禁成為人質。泰溫首相隨即大軍壓境,但因投鼠忌器無法攻城。被困了半年之後,巴利斯坦·賽爾彌爵士單身潛入達克林家族的家堡褐堡將國王救出,丹尼斯伯爵失去人質後只好開城投降。伊裡斯無意赦免達克林家族將其全部斬殺,為其效忠的霍拉德家族也只有一個年幼的唐託斯·霍拉德(Dontos Hollard)在巴利斯坦的求情下倖免。受此事刺激,伊裡斯本人開始變得越發孤僻瘋狂,因此得了個「瘋王」(Mad King)的外號,與首相泰溫的關係也愈發緊張,統治開始走向混亂。
錯誤的春天(False Spring,281 AC)
有史以來最大的比武大會——赫倫堡比武大會(Tourney at Harrenhal)舉行。太子雷加·坦格利安(Rhaegar Targaryen)技壓群雄贏得馬上長槍賽的冠軍,但卻在眾目睽睽之下無視自己妻子伊莉亞·馬泰爾(Elia Martell)在場,將冬雪玫瑰編織的「愛與美的王后」桂冠送給了北境貴族小姐萊安娜·史塔克(Lyanna Stark),為次年的戰爭埋下了隱患。
篡奪者戰爭(War of the Usurper,也稱勞勃的反叛,282~283 AC)
赫倫堡比武大會之後,雷加·坦格利安和萊安娜·史塔克雙雙失蹤,外界傳言是雷加將萊安娜強暴擄走。萊安娜的大哥「野狼」布蘭登·史塔克聞訊一怒之下從去河間地迎親的路上改道鬧上君臨城要與雷加死戰,結果導致自己一行被瘋王以叛國罪關押,最終和進京替自己辯罪的父親——臨冬城領主兼北境守護瑞卡德·史塔克公爵一起被虐殺。瘋王並不滿足試圖斬草除根,在得知瑞卡德公爵的次子艾德·史塔克與風暴地少領主勞勃·拜拉席恩(萊安娜的未婚夫)一同在谷地鷹巢城領主兼東境守護瓊恩·艾林公爵寄養下之後,便下旨命令艾林公爵交出兩人首級。視兩個養子為己出的艾林公爵忍無可忍,便起兵反抗,風暴地、北境和河間地三大王國隨後加入起義,七王國反了四個。
叛軍在三叉戟河決戰中打敗王室軍,重新出現並接管軍隊的雷加太子在戰鬥中被勞勃單挑殺死。叛軍隨後借勢勢如破竹直逼君臨城。兵臨城下之際,率領西境軍假意來勤王的泰溫公爵詐開城門後突然倒戈屠城。瘋王意圖用野火將君臨城玉石俱焚,結果被泰溫之子——御林鐵衛詹姆·蘭尼斯特所殺。王室成員大多被害,只有身懷有孕的蕾拉王后和二王子韋賽裡斯·坦格利安在親信護送下逃到龍石島,蕾拉王后在暴風雨中娩下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公主後死去,所遺下的子女二人則被仍忠於王室的教頭威廉·戴瑞(Willem Darry)爵士帶到厄索斯流亡,坦格利安王朝就此終結。
勞勃·拜拉席恩因為自己四分之一的坦格利安血統(祖母是瘋王的姑姑蕾拉公主)而被擁護登基為王,並迎娶泰溫公爵的女兒瑟曦·蘭尼斯特為王后以確保西境臣服。拜拉席恩王朝拉開序幕。
參閱
《權力的遊戲》之坦格利安家族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