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
正骨
傳承300年歷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骨
羅有明
羅氏正骨第五代傳人——中國正骨大師
一個以濟世救人為己任的百歲老人,
一個淡泊名利卻名聞天下的正骨醫,
一個得到周總理親口取名的世家傳人,
一個讓徐悲鴻甘願贈送得意之作而不收的杏林國手,她就是當今世界公認行醫時間最長(90年),坐班行醫年齡最高,治癒病人最多(百餘萬),世人皆稱之為「雙橋老太太」的正骨大師羅有明。
出身貧寒
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7月),羅有明出生於河南省歸德府夏邑縣城東南羅樓村的一個世代行醫的貧苦家庭。父親羅天緒給她起名叫羅穎。因羅家無男丁,爺爺羅百升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嚴重,說羅穎的名字犯忌,「穎」字把男孩給「影」(擋)住了,今後羅家就要斷香火,強行將「羅穎」名字廢除。從此,她再也沒了名,以「大妮」代之。
聰慧好學
羅有明生得聰慧好學,奶奶陳氏頂住羅家正骨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力,讓大妮3歲練摸骨,5歲開始跟隨奶奶學習祖傳的羅家正骨術,10歲幫助奶奶為人治病,15歲開始獨立坐班行醫。奶奶病故後,她破例挑起了羅家正骨技藝的第五代掌門人的重擔。16歲時,因治癒一名被驚牛牛氐撞造成盆骨重度骨折的病人而一舉名。
孤苦歲月
1922年,羅有明出閣於夏邑縣城東關王姓一戶比較殷實的農家。王治忠身材魁梧,英俊瀟灑,長相態。誰知臨出閣前,王家遭劫難,吃了官司,傾家蕩產,母親因此得了重病離開人世,王家一時塌了天。大妮一進王家的門,面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奶奶年體弱,公公中年喪妻,撇下三個年幼的弟弟妹妹無人照料。而丈夫王治忠對她恩愛有加,她只好協助丈夫撐起這個家。哪知雪上加霜,一場水災,農田顆粒無收。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結婚剛剛兩年的丈夫只好忍痛離別愛妻,南下謀生。不料一去杳無音信,各種不祥的猜測和謠傳接踵而來。大妮忍住擔心思念丈夫的悲痛,還要強打起精神獨立支撐這個家。上侍奉奶奶和公公,下照顧弟弟和妹妹。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靠著一雙小腳,白天去地裡挖野菜、爬樹捋樹葉,晚上給人洗衣、推磨,用賺來的面做成饃饃給弟弟妹妹、奶奶、公公吃,自己用麩皮蒸樹葉和野菜充飢。生活再艱苦,她也沒有間斷給人捏骨治病。她傳承羅家義務行醫的祖訓,因而看病不取分文。鄉鄰受感動,就偷偷地往她家送糧食暗中接濟。可奶奶和公公受不了家破人亡的打擊,染上了吸「大煙」的惡習,偷著把家裡能賣的東西賣淨。大妮絕望了,走投無路之際,她上吊繩斷,投河人救,死不了,活不成,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樣的日子她苦苦熬了24年。
編外從軍
一天,羅家家裡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給王家帶來一個天大的喜訊:王治忠還活著!原來他南下逃荒途中參加了工農紅軍,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已是中央警衛部隊的一位排長。來人是部隊特派他尋找王治忠的老婆羅大妮的,並讓她隨同去西柏坡中央駐地與丈夫團聚。羅大妮一聽,悲喜交集,兩眼簌簌地流出了熱淚……於是,她收拾行裝,立馬跟隨來人去西柏坡會見久別的親人。
團聚後的羅大妮,為了報答黨恩,竭盡全力為部隊傷病員捏骨療傷。一次行軍途中,她為一位戰士療傷不幸摔倒,致使她和丈夫王治忠惟一的孩子流了產。然而,她沒有後悔,丈夫也沒有埋怨。她的這種無私無畏的忘我精神和高超醫術,受到部隊首長和戰士們的讚揚。
1948年北京解放前夕,羅有明同志的丈夫、在長徵中任紅一方面軍一師連長的老紅軍王治忠同志因頭、背部負傷住院,部隊領導將羅有明接到部隊,羅有明到達北京雙橋池家窯總後252醫院2分院護理丈夫的同時,義務地擔任了骨傷科醫生。
總理賜名
解放後,隨著中央機關進京,羅有明在北京雙橋紮下了根,被人們尊稱為「雙橋老太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毛澤東和朱德經常與羅有明見面並接受治療。她曾為不少中央首長治過骨病,有一天,鄧穎超同志腰部扭傷後躺在床上不能行動,經多方治療無效。周恩來派車把羅有明接到中南海西花廳,經一次治療後鄧穎超的症狀完全消除。周總理見她治療骨傷如此神奇,問她叫啥名。當時羅有明還沒有自己的名字,娘家姓羅,跟隨著丈夫王治忠的王姓,叫王門羅家。總理說:「怎麼還叫羅家?新社會了,像你這樣的民間名醫是國家的寶貝,得有個名字。你在北京很有名,全國也有名,還是位大好人,大善人,你很有名嘛,就叫『羅有名』吧。」後來羅家處于謙虛考慮,就將「名」改為「明」,從此羅家有了大名。「總理賜名」也被傳為佳話。
汗灑雙橋
1957年,她已是一名吃國家「皇糧」的人民醫生,有了固定的醫療場所——北京市雙橋三間房診所。這期問,她的醫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隨著人民公社的成立,三間房診所改為「雙橋公社三間房綜合衛生院」,每天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病人無計其數。人山人海的病人及家屬,將不大的衛生院圍得水洩不通。有幾次羅有明上班都擠不進診室去,只好從後面翻牆而入。每天她平均接診二百多人次。她說:「我飯可不吃,覺可不睡,病人一刻也不能耽擱。」因此,不管白天黑夜,不管上班下班,所到之處都有病人追著她。
1974年春,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讓羅有明舉辦全國正骨學習班,學習班上,總理聽說羅有明來回都坐公交車後表示:「這樣的專家是祖國的寶貴財富,怎能沒車呢?」他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辦理此事,當一輛嶄新的轎車開到羅有明面前時,她卻說:「我不要用車,也沒地方放,開會幹啥的,來個車接我就是了。」於是,那輛車送到了衛生部。
1983年,國家主席李先念突然腰椎扭傷,疼得不能走路,躺下後連身也不能翻,請了幾位專家治療無效。李先念同志這是任國家主席以來第一次出訪,誤了訪問會造成國際影響和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損失。當羅進入中南海後,鄧小平等幾位領導都來迎接她老人家。羅有明按壓指診後經正骨,不足兩分鐘症狀痊癒。鄧小平同志非常關心羅有明醫院的建設發展,關心廣大老百姓前往看病是否方便。李先念同志當時興奮講:「我看批你幾十萬元,蓋個象樣的羅有明醫院,你為人民可以做更多的貢獻。你不要發愁醫院管理人才,小平同志懂經濟,讓他給你當會計最合適。」
1984年,上海轎車廠要送給她一輛嶄新的新型上海轎車,被她婉言謝絕。
1985年,國家衛生部要送她一輛尼桑轎車,這次她接受了:「就當一輛救護車吧,接送病人方便。」
救死扶傷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衛生部遵照周總理「一定要把羅有明的本事學到手」的指示,抽調全國骨傷科戰線醫務骨幹,專門學習羅老太治療骨傷病的經驗。羅有明也打破羅家正骨絕技不外傳的家規,先後舉辦進修班、急訓班33期,朝鮮、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醫生也慕名前來拜師,單是國內的弟子就有4000餘人。
1985年7月,衛生部又遵照周總理生前的指示,撥專款建立了「羅有明骨傷科醫院」,指定羅有明擔任院長。雖然職務變了,但是醫生的職責沒有變,她仍然同往常一樣為病人看病。她用自己神奇的雙手和高超的醫術治癒了數不清的骨傷病人。羅有明沒有節假日,每年只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放一天假會會親友。有人推算,按照平均每天10人次,看了90年,也有上百萬人了。還有人說,老人家完全有資格申報看病歷史最長、看病人數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羅有明看病不為錢財,不收紅包和禮品。有一年東南亞某國的一位罹患截癱的副外長慕名前來找羅有明,老人身手不凡,果然令這位外長站了起來。
羅有明可以說是一個比雷鋒還早的「活雷鋒」。她把病人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凡是病人,隨叫隨到;困難的病人看病不僅減免醫藥費,還負責飲食;重病人不能移動,她就親自登門就診,全然不顧因年齡帶來的體力上的消耗;遇到有人求醫,不管自己在哪裡,以最快的速度見到病人,為之治療。我曾跟隨老太太出診,在病人家裡,老人家為病人正了骨,找條舊床單撕成條,一纏一繞,不一會兒工夫就把病人的腿固定住了。看那一系列動作的利索勁兒,真不像一位早已年過古稀的老人。
獻出古方
數十年時間,羅有明、羅金官姑侄倆將家傳醫術彙編成書,裡面記錄的全部是羅家三百多年來的祖傳秘方和正骨絕技。羅金官說:「羅家正骨術、古方經300年的傳承和發展,早已經自成一家,我願意貢獻出來,希望更多人才來學習傳承,共同發揚中醫國粹,造福百姓。」
睡夢離世
2008年10月11日上午10時45分,羅有明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蘭廳」舉行。
延伸閱讀
羅氏正骨特色:
「羅氏中醫正骨法」,是古老園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現代中醫領域中的一塊瑰寶,因其手法獨特,治癒率,深受國內外醫生和患者的歡迎,傳承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羅氏中醫正骨以手法治療復位扶正、接骨、續筋、固定和用藥的獨到之處,與西方醫學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優勢,是中國傳統醫藥學骨傷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醫悠久歷史的文化載體,和億萬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高的歷史認識和醫學研究價值。加強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傳統中醫骨傷科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羅有明老太太作為羅氏正骨法的重要傳人和傑出代表,她樂善好施,救死扶傷,不求名利的高尚醫德也同高超的醫術一樣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皆稱之為「雙橋老太太」,譽為「接骨聖手」、「骨傷科聖手」、「仁心聖手」、「良醫仁心」,更得到了的讚譽。
羅氏正骨手法特點:以「穩、準、輕、快」四字為原則,使患者不恐懼、不害怕,甚至對治療復位過程全然不知轉而康復,讓患者真正體驗到無痛苦的治療,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01
羅氏正骨診療要訣:
凡正骨者必察其行,詢其源,觸其位,聞其聲,施其法,觀其志意與其疾能,方可療以筋骨之患。
言正骨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惡於正骨者,不可於言志德之巧。
傷不許治者,傷必不治,治之功則微矣。
以上是講在用手法之前,必須先看看損傷部位的輕重,有否畸形,問問病人的損傷原因。勉強給病人治療,也不能得到預期的療效。
02
羅氏正骨五言三十七字令:
摸接端提拉,扳撥按摩壓。
頂擠蹬揉捏,松解點穴「法」。
捧攏復貼「用」,旋轉「與」推拿。
搖擺掛牽引,分離叩擊打。
「診療則選手」,「患者幸福家」。
以上去掉帶引號的字,共三十七個基本手法,在診療中,只有根據不同病情,靈活掌握和運用這些手法,才能獲得好的療效。
03
羅氏正骨的診斷方法:望、聞、問、摸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藉助X線檢查成更高級的檢查手段也很必要,可使診斷更加準確。
望、聞、問、摸四診的運用,都有其一定的特點,現分別將四診都有其的特點介紹於下:
1.望診
望診是醫生對病人進行觀察。如觀察患者的表情、健康狀況.姿態,以及性別、大概年齡等,就叫望診。
望診不僅與進一步的檢查有關,更主要的是與能否立刻施行手法、使用藥物,以及迅速急救等有密切關係。
望診的步驟如下:
望表情:觀察表情和健康情況與辨別受傷的輕重有密切關係.重傷者,若有休克症狀,則臉色青紫,口唇蒼白,脈搏徽弱,呼吸減慢,四肢發涼。再處理骨傷。
有的患者,比較敏感,雖傷的不重,但精神極為痛苦、緊張,甚至哭喊,煩躁不安.也有的患者受傷很重,但忍受能力很強,表情並不十分痛苦.對這兩種患者,要很好區別,正確處理。
身體不好者,如慢性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嚴重貧血等,均要引起休克,休克未恢復時,不能用手法。
望性別和年齡:由於性別、年齡不同,就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徵,因此性別、年齡在診斷中也很重要。
望體質:體質有虛實之分,體虛者,面色萎黃,精神不振,倦怠懶言,肌肉消瘦,體實者,面色紅潤,情志多喜,樂於交談,肌肉豐滿,分外好動.施治時,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則效果更佳。
望形態;是醫生望診臆斷的一部分,可以觀察受傷的嚴重與否和內出血的程度,也可以看出受傷的部位、類別,以及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等情況。傷部除有顯著變形外,傷肢或局部還有各種特殊畸形。
2.聞診
指聞氣味或聽骨折的骨擦音以及醫生診治時傷部傳導觸及醫生指腹的感覺音,這也是診斷不可缺少的一環。
3.問診
問診是診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範圍比較廣泛,包括問受傷的原因、現病史、既往病史、職業、籍貫、年齡等。做好問診,對進一步摸診和治療有很大幫助。
問診要有次序,注意避免重複和遺漏。要有條不紊的進行。分析患者所述病情的真偽。
問診步驟如下:
問籍貫和年齡:
籍貫在骨科來說,並不十分重要,但由於地區、氣候、環境不同,發病也有所不同。較寒冷或潮溼地區的人較易患風溼性關節痛,而在北方一些地區大骨節病則較多見。
年齡和診斷的關係很重要。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或肱骨遠斷骨骺分離多見。學齡前兒童橈骨小頭脫位較多見。輕微的外力對青壯年幾乎不發生影響,但在老年、則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問職業:職業和發病的情況也有關係,職業不同,所受到的創傷部位及所患之病均有所不同。
問受傷原因:原因很多,可粗略歸納為兩大類:一是主觀原因,二是客觀原因。
問現病史及既往病史:
現病史是指患者這次受傷或骨折的過程,時間的長短,是否經過治療,療效及診斷如何,以及患者的自覺症狀(包括疼痛、麻木、食慾、大小便、睡眠)等。
既往病史是指患者過去患過什麼病。
4.摸診(指閉合性受傷部分)
摸診,《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說:「摸者用手細細摸其傷之處,或骨斷、骨碎、骨歪、骨整、骨軟、骨硬,……筋歪、筋斷」等.
摸診亦可稱為觸診,就是醫生用一手或雙手對患者作較詳細的局部或全身的檢查,以確定是骨折,脫位,還是肌腱、韌帶等處的病變.在診斷中摸診佔很重要的地位。
04
羅氏正骨手法—「穩」、「準」、「快」
1)羅有明正骨特點之一「穩」:
骨傷科的患者,多以跌扑閃挫、撞擊、壓砸、車禍等原因前來就診.而無需在某一部位長時間地反覆地重複一個手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避免不良反應。
2)正骨法特點之二「準」: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祖國醫學既強調人體內臟與體表各部組織器官的協調一性,也重視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一種疾病的正確診斷,來源於各項必要的檢查。這些,都是在一個「準」字的指導下進行的,應用自如,便可收到預期的療效。
3)正骨法特點之三「輕」與「快」:
《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中說:「傷有輕重,而手法各有所宜。」
輕—重—輕的治療順序,
一是根據病情的需要,輕重適度,該用輕手法的時候,不應用重手法;
二是在治療過程中,無論病情輕重,治療開始輕,以消除患者的鄂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與施手法者密切配合,還可避免淺層組織損傷的診斷遺漏;
治療後,按照患部的深淺程度與移位程度,適當的重,但重而不滯,重中有巧,以巧力帶重力『治療後期輕,以疏通經絡氣血,輕而不浮,輕重適當。
「快」指的是手法純熟,靈活,輕巧,手法配伍辯證加減得心應手,迅速敏捷,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儘量達到「法施驟然人不知,患者知痛骨已攏」的要求。
05
羅氏正骨的原則包括:
羅氏正骨-點穴-按壓-分筋
羅氏正骨「三兼治」:
正骨 ---- 矯正斷骨;
正筋 ---- 拔正或復貼游離、浮起、扭轉、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 ---- 併攏損傷後分離、腫脹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三者同時治療,能縮短癒合日期和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羅氏正骨的原則包括:
手法整復;
包紮固定;
正骨用藥;
功能鍛鍊。
正確地運用「輕—重—輕」手法的順序,就能使患者疾患解除而不易留後遺症。
羅氏正骨法「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項同步的三兼治治療,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缺一不可;
在骨折治療時運用「三兼治」方法,分筋、理筋、順筋、復貼肌肉等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羅氏正骨法的功效:
由於這一方法將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項同步進行,
它既治療了骨折,
又同時治療了筋腱、肌肉,疏通了氣血,
從而縮短了骨折的癒合期,功能恢復較快,
同時也避免了後遺症的發生,
頸椎症候群治療線:
對頸椎症候群引起的頸椎側彎、後凸畸形、頭暈、頭痛、頭皮鬆軟、視力模糊、視物雙影、耳鳴、多夢、失眠、眩暈等,除在頸椎部施矯形手法外,還可點穴:印堂、太陽、百會、風池、安眠1、失眠2和雙手指腹點壓運動區,然後松解頸部和肩背部,活動雙肩。這樣能使眼睛明亮,雙影消失,頭部及頸間背部輕鬆。除風池、安眠1、安眠2強度點壓5秒外,其餘均中度點壓。
腰腿痛治療線:
以往的臨床實踐證明,腰骶部有6個壓痛點:
4.5椎旁:腰骶處;骨邊;秩邊;環跳;坐骨部。
這6個疼痛點,可由於脊柱軟組織損傷、瘀血腫脹、輕度骨折、骨瘤、結核、風溼性脊柱強直、骨質增生、軟組織鈣化、腰椎間盤脫出症、梨狀肌損傷、脊神經根炎、黃韌帶增厚等,而反應在不同部位。
為了緩解各種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在腰4、5椎以上發病時,點壓或掌根順壓:腰俞;環跳;風市;委中;陽陵泉;崑崙。
在腰、骶以下發病治療時,拇指點壓或掌根順壓:秩邊;坐骨部;委中;崑崙。中強度。
(摘自羅東亞《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講義)
羅東亞教授
骨傷科主任、國醫大學骨傷系畢業、「雙橋老太太羅有明的親侄孫、第七代繼承人」、 推廣"羅氏祖傳正骨手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舉辦講習班多期,弟子遍及全國各地。羅教授從事中醫正骨專業三十餘年、現任中國脊柱診療協會副會長、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中國骨傷學會委員、中國骨傷研究會委員。
羅教授1968年出生於著名百歲骨科專家羅有明世家,自幼酷愛正骨醫學,自幼跟隨姑奶雙橋老太太羅有明學習祖傳正骨手法,受羅老太太高尚的醫德醫風耳濡目染,並跟隨姑奶接診患者,深得姑奶羅有明真傳和喜愛。秉承姑奶羅老太太濟世為民,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為患者服務,治病救人,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感激和信任。1988年考入國醫大學,骨傷科系,畢業後跟隨姑奶羅有明學習羅氏正骨技術數年。盡得羅氏正骨精髄,其採取的手法治療以「穩、準、輕、快」四字為原則,使患者不恐懼、不害怕,甚至對治療復位過程全然不知轉而康復,讓患者真正體驗到無痛苦的治療,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擅長治療:骨折、脫位、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老年骨關節病變、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頑固性疼痛症等各種骨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