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報融媒記者 季芳
今年4月,寶能集團徐州數字未來城項目正式籤約落戶徐州經開區高鐵新城;5月,344省道東延徐莊段、呂梁互通連接線雨汙水管網和道路已進場施工;6月,344省道、東湖大道約8.3公裡管線開始入廊施工。高鐵新城建設已拉開大幕。
徐州高鐵新城規劃面積約32平方公裡,東至高新路——徐賈快速通道,南至崑崙大道,西到振興大道——故黃河,北到徐海路。
按照「以生態文明為宗旨,塑造網絡型產城融合有機聚合體」的發展理念,徐州經開區嚴格遵照「四個新城」(樞紐新城、產業新城、特色新城、生態新城)的整體定位要求,借鑑雄安新區、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等先進理念,堅持規劃設計先行、徵收拆遷先行、基礎設施先行、公共服務先行、生態環境先行、產業發展先行;將圍繞自身產業特色,集聚高端要素,完善配套設施,培育新興業態,拔高標杆,著力打造產城融合新高地,營造高品質的產城空間。
「目前,我們正加快推進高鐵新城城市設計編制和各項工作計劃。」徐州經開區住建局負責人郜衛東表示,根據「四個新城」定位,經開區正組織優質團隊資源,重點做好寶能數字未來城、東湖生態綜合體等項目的城市設計,同時,對高鐵新城的公共服務進行專項城市設計,按照城市十分鐘生活圈要求,進一步細化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社區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設計。
在高鐵新城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將加快形成高鐵新城「兩縱兩橫」骨幹路網格局。兩縱:高新路、東湖大道(徐賈快速通道);兩橫:和平路東延、彭祖大道。高新路、東湖大道均已建成通車,實現南北貫通。根據市政府要求和園博會工作總體布局,率先實施344省道東延(徐莊段)8.6公裡、呂梁互通連接線(約3.3公裡)建設,目前雨汙水管網和道路已進場施工,確保明年3月底前建成通車;加快推進綜合管廊(344省道、東湖大道)約8.3公裡的建設進度,確保6月底部分管線入廊,9月底竣工,年底交付運行。
根據生態新城的定位,高鐵新城將著力打造金龍湖—大湖—東湖「三湖映城」的生態格局。其中大湖庫改湖工程面積約1100畝,湖體土方開挖160萬方,新建節水閘一座,建設湖心島兩座(面積約280畝);東湖湖體擴容工程實施水系貫通和部分景觀,總面積約1400餘畝,其中湖體面積約700畝;鳳凰山國際城山體修復工程總面積約1220畝,對區域內的丘山、佟山進行生態修復,包括削坡減載、坡面綠化,營造生態、自然、休閒的山體空間。
大力推進徐州寶能數字未來城、徐州醫科大學東校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圍繞寶能數字未來城項目,高鐵新城將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方向和戰略支撐,加強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的集成創新和融合運用,依託數字經濟發展,集聚更多高端生產要素,不斷增強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讓徐州在淮海經濟區的核心引領地位更加鞏固、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