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困長春》:大歷史觀下的紀實文學佳作

2020-12-15 中國軍網

李發鎖:關於「圍困長春」,我有責任還原歷史真相

《圍困長春》,李發鎖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點擊收聽《圍困長春》演播)

我秉筆直書,有勇氣直言不諱。有功既寫功,有過即寫過,即要寫勝利與成功,又要寫失敗與教訓。唯要靠證據支撐觀點,靠原始檔案資料說話。

曾任長春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的李發鎖,寫起小說來居然比講話稿更專業。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十年內六部長篇小說,三部正在改編為影視作品。

李發鎖謙虛地表示,是因為調到長春市人大常委會比較「清閒」。可是誰都知道,寫作這件事,多少是需要一些天賦的。李發鎖小說寫得輕鬆瀟灑,但是到了《圍困長春》,卻寫得苦不堪言。

長春圍困戰是國共雙方在一座城市爭奪時間最長、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七十餘年來,圍繞圍困長春戰役有若干似是而非的說法,是中國革命戰爭與軍事史上一樁重大歷史事件,海內外關注。而歷史軍事題材作品浩如煙海,單就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而言,就有若干膾炙人口的作品,有的還搬上銀幕和螢屏。怎麼寫?

「首先是把握良心底線,還原歷史真相。什麼最有生命力?真實。真實不僅是力量的基本內核,也是紀實文學作家道德修養的底線。還原70年前驚心動魄的長春戰役真相,理清後來諸多詭異的臆斷與反覆顛倒的種種說法,唯一的武器與途徑,只有實事求是。」李發鎖說,尋找真相太不容易了。面對兩千多萬字的資料、檔案、典籍,有的不是看一遍兩遍就能弄明白。整理的筆記、索引等,幾乎和書稿一樣多。他還跑到當年的若干戰場、山溝去實地考察。

真正弄清歷史真相,靠原始檔案資料說話,要用國共雙方的檔案資料,尤其是失敗的敵方原始文件(例如鄭洞國籤發的文件,國民黨的原始會議記錄)。《圍困長春》中重要的歷史事實都要有可靠出處依據。國防大學教授、軍事專家戴旭因此認為,《圍困長春》集檔案、文獻、回憶、著述等綜合研究成果之大成,是一部同時兼有史實、思想、理論及文學價值的不可多得之上乘力作。

相關焦點

  • 長春新竹花園為啥總出怪事?有些人認為,這事與圍困長春有關係!
    在長春,新竹花園的名氣很大,很多人都知道。提到他,很多人都能說個幾嘴,因為那裡總出怪事。有些人認為,這事與圍困長春有關係!新竹花園長春新竹花園鬧鬼的事,2000年左右傳得最兇。當時,民間段子特別多。新竹花園1948年,「圍困長春」開始,形成了兩個包圍圈,一個是國民黨的包圍圈,一個是解放軍的包圍圈。
  • 圍困長春死的那些人都埋哪了?綠園區青龍路,曾挖出大量屍骨!
    長春 圍困長春究竟死了多少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作者龍應臺認為,餓死的約有30萬。不過,《圍困長春》作者李發鎖認為,被餓死百姓人數為58063人,這是最靠近當年歷史事實的數據。 他認為,第一,圍城中的人口總數為40萬人。這是當年國民黨長春市長尚傳道挨家逐戶數人頭得出的。這個數據一年後被共產黨政府所證實。
  • 《人民文學》《詩刊》《民族文學》首發了哪些佳作?
    文學期刊是時代的鏡子,讓我們從《人民文學》《詩刊》《民族文學》首發的佳作中管窺當代文學的芳華…… 《人民文學》首發佳作: 《正紅旗下》《風聲》《推拿》《一句頂一萬句》 從二○○七年起,《人民文學》每年推出三四部長篇小說。《人民文學》創刊至今,曾發表過趙樹理的《三裡灣》、老舍的《正紅旗下》、鄧一光的《天堂》等長篇小說節選,近年來已陸續首發了麥家的長篇小說《風聲》、畢飛宇的長篇小說《推拿》、賈平凹的作品《極花》、嚴歌苓的長篇小說《小姨多鶴》、劉震雲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和張翎的長篇小說《金山》。
  • 紀實文學怎麼寫?與文筆虛構無關在細節真實
    2015年12月18日訊,紀實文學該怎麼寫?對這個問題,人們會立刻給出答案:找本教科書,自己翻翻不就懂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眼中的紀實文學是工具式寫作,有標準格式,無需創造力,文從字順即可,紀實文學的難度在採訪、在選題、在細節真實,它與文筆無關,與虛構無關。
  • 大歷史觀下明治維新
    本文試圖以「大歷史觀」作為理論依據,「將歷史的基點推後好幾個世紀,以原始的目光重新檢討」整個江戶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狀況,從而探討日本在近代由落後到先進的某些「長時段」原因(這裡的「長時段」並不是藉助於布羅代爾「長時段理論」,而是僅用來指一種長時間、遠距離的客觀視角)。
  • 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臺北頒獎
    原標題: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臺北頒獎  新華網臺北7月15日電(記者李慧穎 何自力)由臺灣方面陸委會主辦的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15日在臺北頒獎,25件優秀作品在此次評選中脫穎而出獲得獎項。   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分為「紀實文學」及「紀實圖文」兩類獎項。
  • 新歷史主義之「新歷史觀」
    文學作品是文本的一種,也是歷史駐入的領地,自然成為新歷史主義關注的對象。從一種「解釋」的角度來看,文學文本在新歷史主義眼中,其重要性在於它是一種解釋,也就是說也有其他的解釋的存在,文學文本只是其中的一種。如同其他解釋,文學文本能夠表述歷史,指涉某種境況下的歷史,但那只是與作者的思想和描述的對象相關的指涉(這裡的意思是說作者有其思想,文本中的描述對象如人物也有其自己的思想,巴赫金所說的復調的意味)。
  • 甘肅省文藝助推精準扶貧專刊暨作品評獎揭曉,《天水文學》、《武山文藝》獲獎
    為突出文藝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重大主題,全省文聯繫統自2016年7月啟動「深入生活,紮根群眾」活動以來,各地文聯刊物陸續推出了包括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小說、散文、詩歌、民情日記等一大批文學佳作。為了表彰先進、促進創作,由省文聯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評委會,從省內文學刊物中分別評出刊物獎、作品獎和組織獎等三大類共80個獎項。
  • 第十五屆長春電影節最值得期待的15部外語佳作
    原創 導筒directube 導筒directube即將開始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接棒北影節,百餘部中外佳片匯聚春城。展映片單亮點眾多,包括近兩年國際電影節入圍獲獎佳作,如是枝裕和的《真相》,達內兄弟的《年輕的阿邁德》等。
  • 北京體育電影周福利大放送 多部影視佳作撩不停
    北京體育電影周福利大放送 多部影視佳作撩不停 第一波福利為院線展映, 17部來自全球五大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佳作在獨家展映影院CGV星星國際影城奧體店免費展映。第二波福利為線上展映,騰訊體育、1905電影網、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三大平臺聯動,多部電影周徵集作品及經典體育影視作品供觀眾選擇。第三波福利深入社區校園,入圍影片將在全國範圍內公益巡展,範圍覆蓋各大高校、社區、鄉村及各類文化中心。
  • 融合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大歷史觀,讓教學創新更輕鬆
    這都需要從歷史觀出發。當談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時,通常會與高中歷史的八大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社會史觀、革命史觀、唯物史觀、生態史觀以及人與自然關係史等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史觀的分類和角度有許多,除了八大史觀以外,還有諸多如大歷史觀、民族史觀等存在。近些年,大歷史觀被越來越多地提起,那麼大歷史觀是什麼?
  • 紀實文學《永和人家的故事》出版
    本報訊(記者 仇宇浩)中國新聞報告文學金獎、公安部金盾文學獎得主李迪不幸於6月29日病逝,他生前五入永和、精心創作的紀實文學《永和人家的故事》如今上市。在好時代、好政策、「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支持下,當地人種棗、種菜、做粉條、剪紙、磨豆腐……用勤勞的雙手,走出了自己的康莊大道。李迪曾五入永和,上山、蹚河、轉田間、探棗林,他筆下的脫貧攻堅故事,帶著老百姓獨有的敦厚和中國社會獨有的溫情,讓人笑中帶淚,滿懷希望,更珍惜當下。
  • 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第七集:沼氣專業戶
    北緯36.8°,陝北黃土高原上,有一個小小村落,名叫梁家河,「這是大有學問的地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隆重推出12集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第七集:沼氣專業戶1974年1月,黃土高原已進入隆冬,馬上就要過春節了,梁家河的鄉親們開始忙著準備年貨。
  • 大學習、大宣講、大創作:李朝全來榕講授文學創作的奧秘
    (繆羅建 攝)東南網12月10日訊(本網記者 蔡麗潔)近日,應福建省文學院邀請,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李朝全做客福州,為廣大文學愛好者解讀「文學創作的奧秘」。講座圍繞文學創作的兩個基本問題「寫什麼」和「怎麼寫」,從「如何尋找獨特的人和事」「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獨特的敘述的技巧」「創作的基本功想像力和表達力」幾個方面徐徐展開,令觀眾受益匪淺。講座伊始,李朝全開宗明義闡釋文學創作即在於處理創作和歷史之間的關係。
  • 八步沙「六老漢」紀實文學發行:當代愚公演繹「人進沙退」
    近日,長篇紀實文學《治沙愚公》正式發行。受訪者供圖中新網蘭州9月30日電 (記者 魏建軍)「如今的八步沙,就像一條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廊一樣,將古浪縣以及黃花灘移民區10多萬畝農田緊緊抱在懷裡。」近日,由中原出版集團大象出版社總編輯楊秦予策劃、陳玉福創作的31萬字長篇紀實文學《治沙愚公》一書正式出版發行。早在2018年底,陳玉福就到八步沙林場深入生活紮根沙漠,為創作系列「八步沙」作品進行採訪工作,並創作電影劇本、長篇小說《八步沙》。八步沙,是騰格里沙漠南緣、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北部的一個風沙口。
  • 經典好書推薦《走過西藏》作者馬麗華,西藏紀實文學大師
    前三部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結集為《走過西藏》,暢銷海內外,被評論界稱之為「中國當代文壇稀缺之物」,「在文學與人類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作者由此享有作家兼職類學工作者之稱,這四部長篇紀實亦被視為中國文學人類學的開山之作。
  • 在「唯物史觀」之前,古人有哪些歷史觀?
    在古人研究歷史、認識歷史的過程當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觀。這些歷史觀是在一定程度下,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都屬於古人的普遍認知,並且發生過一定的歷史影響。今人雖學習了唯物史觀,但在面對歷史問題上,或多或少的還在受到傳統史觀的影響,筆者簡要梳理如下:一、正統史觀這種歷史觀是維護既得利益者的觀點,有很多迷信的說法。
  • 姚晨《找到你》亮相長春電影節 全國點映將啟
    此次作為長春電影節開幕影片,《找到你》進行了超前放映,全場600人座無虛席,放映後掌聲雷動。片方宣布將於9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等全國86個城市開展女性點映專場,這也是華語電影首次打出「全女性點映」的概念,別出心裁。長影節開幕式匯聚了中宣部副部長慎海雄等重要領導,著名導演霍建起,電影藝術家田華等業界大咖,可謂是群星薈萃。
  • 一腔熱血傾桑梓 《燭韻長歌》抒真情——胡敬洪長篇紀實文學創作
    一本33萬字的紀實文學《燭韻長歌》就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誕生了。其誕生背後,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故事呢?  近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走近這部著作的作者胡敬洪,了解了他創作背後的酸甜苦辣。中國作協會員、菏澤市作協原主席、菏澤學院原黨委書記張存金,中國作協會員、菏澤市作協主席趙統斌及部分文學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並對這部作品從文學性、思想性、審美性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燭韻長歌》是一部以教育為主體,以16位菏澤一線教師的奮鬥故事及三所學校的發展歷程為素材的紀實文學作品。
  • 賈連友新作《當代文壇名家紀實》李青石文學評論集《漢中文壇風景...
    漢中文化網 hzwhwang.com 訊 5月8日,漢中作家賈連友新作《當代文壇名家紀實》、漢中文藝評論家李青石文學評論集《漢中文壇風景》首發式在漢中城市書房舉行。首發式由漢中市文聯、陝西理工大學文學院主辦,漢中市作家協會、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兩書均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發行。副總編李宗保先生專程從西安趕赴漢中出席首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