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凝望著你!

2021-02-08 哲學之路


1844年10月15日,尼採生於普魯士薩克森的一個傳教士的家庭。他幼年喪父,從小孤僻。10歲開始寫詩,但過早地對死亡有了成人般地認識,如他的詩中所道:「樹葉從樹上飄零,終被秋風掃走。生命和它的美夢,終成灰土塵埃。」他酷愛古典音樂。


1858年,他畢業於一所文科中學,後在一所教會學校閱讀了有關宗教的著作。1864年中學畢業以後進入波恩大學學習神學,不久改學古典語言學。後來他又轉入萊比錫大學繼續學習古典語言學。他對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非常痴迷。從1869年起,尼採到瑞士的巴塞爾大學擔任古典語言學教授,在那裡執教10年。


1879年,他因為患眼病和精神分裂症而辭去了教職,從此成為無業者,輾轉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的一些城市之間,一邊治病一邊著述。1889年,他心力交瘁,處處不如己意而陷入孤獨後的瘋狂,以至於1889年1月3日,他看見一個馬夫正在用皮鞭暴打牲口,他竟撲上去抱著馬脖子又哭又喊,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本文由微信公號「哲學之路」編輯發布

尼採曾高呼:「上帝死了、重新評估一切!」他否定基督教而肯定人的意志和價值,顛覆與扭轉了整個西方哲學史。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採的著作中找尋激發創造力的觀念和意象。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一切快樂都想要一切事物永遠存在,想要蜜,想要渣滓,想要醉醺醺的半夜,想要墳墓,想要墓畔的眼淚的安慰,想要鍍金的晚霞。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了什麼活著,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人類的生命,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心中充滿愛時,剎那即為永恆! 


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會再製造出一個理想的地獄。 



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我愛他,因為他想創造那超越自身之物,然後突然死去。」查拉圖斯特拉說。


尼採的思想強度過早地耗盡了他的生命。他與時代的抗鬥最終使他精神錯亂;與一個時代的道德體系抗爭,總是一件可怕的事,這個時代終會展開報復.對抗爭者發動內外夾擊。


在生命的最後年頭,尼採的文字愈加尖刻,他不但攻擊個人,還攻擊固有的思想——華格納、基督教等等。他寫道:「智慧的增加或許正是由語言鋒利度的降低來衡量的」,但他無法控制手中的筆。隨著精神的崩潰,連他的笑聲聽起來都神經兮兮。除了通過他自己的文字,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知道,腐蝕其身心的到底是什麼:「或許,我最知道為什麼人類是唯一會笑的動物:孤獨的他承受著太多的痛苦,使他不得不創造出笑來。」 在身體方面,疾病以及日益惡化的視力狀況是造成尼採崩潰的另一原因。此外,他開始患上誇大妄想症和疑慮妄想症。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一本書寄給泰納,並附上一張紙條,在紙條上,尼採向這位偉大的批評家保證,這本書是有史以來最了不起的著作。在《瞧這個人》這本尼採最後的書中,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充斥著瘋狂的自我贊 美。瞧這個人!——這個人我們真是瞧得夠明白的了!


或許,如果尼採能再得到些讚美,即使是一丁點兒,也能遏制他的唯我主義,並讓他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理性與神智。但是,人們對尼採的讚美姍姍來遲。在幾乎所有人都忽視他、辱罵他的時候,泰納給他寄來了一封信,送給他慷慨的讚美之言;布蘭代斯寫信告訴他,他正在哥本哈根大學講授 一門以尼採「貴族的激進主義」觀點為內容的課程;斯特林堡也來信對他說,自己正在把他的思想用於戲劇中;或許最好的還是,一位匿名的崇拜者給他寄來了一張四百美元的支票。但是,當這些星星點點的光芒開始閃爍之際,尼採的視力和靈魂已經陷入黑暗,他放棄了希望。「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他寫道,「唯有未來的未來才屬於我。」1889 年 1 月,最後的猛烈一擊——中風,在都靈向尼採襲來。幾近失明的他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閣樓,倉促而又瘋狂地把幾封信寫完:給科西瑪 · 華格納的,他僅寫道—— 「阿里阿德涅,我愛你」;給布蘭代斯的信稍長,以「被釘死者」署名;給伯克哈特和奧弗貝克的信如此荒誕,以至於奧弗貝克匆匆趕來救他。趕到時,他發現尼採正用雙肘猛擊著鋼琴,帶著酒神般的狂喜,歌唱著、喊叫著。


尼採被送到精神病院。(「這是他該待的地方。」說出這樣的話,諾爾道真是畜生!)但很快,他年邁的母親前來認領並帶走了他。母親寬恕了他,開始親自照顧兒子。多麼感人的畫面!一位執著的母親,兒子曾背棄她珍愛的一切,而敏感的她承受了這一切,如今,她對兒子的愛依舊濃烈,重新將兒子抱在懷裡——這難道不是一幅聖母憐子圖嗎?


1897年,尼採的母親去世,他被妹妹帶走,來到魏瑪居住。在魏瑪,有一尊克萊默所作的尼採雕像——一副可憐的模樣,曾經強有力的心靈,現在已經破碎、絕望,變得百依百順。但是,尼採也並非全無快樂;如今,他享受著 神志清醒時從未體會過的安寧與平靜;大自然對他仁慈,才讓他瘋的。有一次,他發現妹妹望著他在哭泣,他無法理解妹妹的眼淚,問她:「伊莉莎白,你為什麼哭?我們難道不幸福嗎?」還有一次,他聽到別人在談他的書, 蒼白的臉上突然泛起紅光,說:「啊!原來我也寫過一些好書。」這些清醒的瞬間很快便被時間湮沒。


1900 年,尼採去世。很少有人因成為天才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學習哲學,也並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也就是想知道我們這一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要活一個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學才能真正讓你辦到。


哲學的智慧河流,發源於往哲先賢們的辯論與洞見,影響了科學、宗教、藝術等人類文明成果至今。面對源遠流長的哲學史,卷帙浩繁的哲學著作,我們需要一位專業、有趣的「擺渡人」來導航。為此,哲學之路三聯中讀邀請到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最受歡迎的姜宇輝教授,帶來《姜人生哲學到底——20位哲學家的生命策略》,願你可以從哲學思考中認識如何活著,以及活著的意義。



這門哲學課程將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里斯多德、叔本華、尼採、加繆、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策略。




這門課程不追求「效率」,並非把教科書式的哲學導論直接扔給你,而是精心地把艱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動的故事和輕鬆的講述,用一整年的時間,通過104堂課程,帶你一點點了解漫長的哲學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主講人會為你解析《存在與時間》《理想國》《沉思錄》《會飲篇》等20本經典哲學著作的精華內容。涵蓋古希臘羅馬哲學、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內容。



每堂課程開始,主講人都會以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一首樂曲切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從鮮活的感情經驗和體悟出發,再上升到哲學性的疑問和反思,讓聽眾更輕鬆地打開哲學思考大門。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背後還包含著一種生命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內涵,不拘泥於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識別海報二維碼,了解課程詳情

👇 

相關焦點

  • 當你在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
    時候特別羨慕成績好的同學,不懂為什麼他們就那麼聰明,不論我怎麼努力都追不上他們的步伐,我曾經責怪自己的愚笨,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起點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兩個人的表現完全不一樣,餘淮為了物理競賽成天做題,非常努力,但周末不一樣整部劇我就沒見他怎麼學習過,以至於我以為他學習很差,其實人家時尖子班的班長,高三的時候是清華保送候選人之一。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餘淮是努力,周末才是天才。
  • 2020終盤點之法系車——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
    本篇給大家盤點總結的是處在「深淵」之中的法系車。一,法系車近年來銷量趨勢(備註,2020年銷量為前6個月銷量乘以2)由上圖明顯可以看出,在2014-2015年法系車達到人生巔峰,年銷量突破70+萬輛。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架看到這裡,你大概也能知道為何法系車越混越差了吧:1. 車型更新換代慢;2. 沒有以中國消費者需求造車(法系車目前群眾基礎這麼差的情況下,竟然還敢使用三缸發動機;7速雙離合中國消費者已經不太接受了,你竟然還減到6速雙離合??!)
  • 《鬥戰勝佛之大聖有淚》不要忘記來時的路,不要凝望過去的深淵
    一、不要忘記來時的路劇情真的很簡單,也很跳躍,鬥戰勝佛孫悟空成佛之後,被怨靈侵襲,導致唐僧遭受生命危險,為了救唐僧回到300年前,想要改變過去,阻止怨靈形成,繼而發現怨靈的形成和自己有關,從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 「時代力量」:屠龍少年 凝望深淵
    從早期新黨,到隨後的親民黨、「臺聯黨」,到新近崛起的民眾黨,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接下來的五篇文章,星星將對「第三勢力」進行粗淺分析。敬請批評指正。本文參考資料:王鴻志《臺灣第三勢力發展步入新階段》,《臺灣周刊》2020年第11期。
  • 你的深淵不是社會的黑暗
    不過,自己的惡意需要自己承受和消化,一定別以你的惡意去揣測別人,進而玷汙多數人的善良,這不在你的權利範疇內。否則,也只會迎來我們社會合理而正義的反彈。其實,這位大V實質上是陷入了一種邏輯困局。在單向性的思考上過於糾結,而不去進行全面充分的思考,進而對自己那一時的惡意有一個更完整準確的判斷。後者要是能做到,「所有男性都是潛在強姦犯」的奇葩言論也就不會出現了。
  • 馬斯克總結創業歷程:那是一種吞著玻璃,同時凝望深淵的生活
    當有記者要求他用一句話描述自己的創業歷程時,馬斯克說道:「那是一種吞著玻璃,同時凝望深淵的生活。」那些嘗試改變世界的人,他們的言行有時候就是常人難以理解的甚至會被人稱為瘋子和騙子。但有時候,歷史的進步就是由像馬斯克這些心中有瘋狂想法的人來推動的。
  • 《心理罪1》——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將回望你
    臨近期限還有三天之時,警察在第五個案子的現場抓到一個行事鬼祟的青年(方木),他自稱能夠幫警察抓住真兇,但只能見到邢局再說邰偉邰偉排查施工工地之時,竟然真的抓到了和方木所描述的,一模一樣的兇手。眾人驚嘆,方木從此被公認為犯罪心理學天才。
  • 國產「父仇者」上線,罪惡終結者如何擺脫情感與正義糾葛的深淵?
    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生活中處處充滿著誘惑,妄圖誘導世人一步步滑向罪惡的深淵,尋常人尚且如此,那些行走在罪惡邊緣,以法律為武器隔絕善惡黑白世界的罪惡終結者們更是會時時刻刻面對著巨大的、難以抵禦的誘惑。
  • 我們素昧平生,卻常在黃昏時憶起你的駐足和凝望
    最怕一個人撐著傘走在雨中,最怕一個人喝著咖啡卻不是為了消遣……最怕的東西還有很多,在這裡面,有你給的突如其來又草草收場的駐足和凝望。久到焚音能夠清晰回憶起觴持駐足時的姿勢,還有他凝望著古箏時的神情。真的很久了,太陽的餘暉都已經消散盡,河堤上路過時同樣駐足的人們都走散。
  • 來自深淵:當你凌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抑鬱的童話
    來自深淵:在很久很久以前南方有座小島,島上有一個深不見底洞窟。它是可能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人們沒有探索到最深的洞窟,很多人都叫它阿比斯。因為深淵很深它吸引來了很多冒險者,由此他們在深淵阿比斯建立了一個繁華城市為冒險者提供所需要補給。
  • 看完偉大哲學家尼採這20句名言,瞬間明白了很多道理,收穫滿滿
    尼採不僅僅是一位哲學家,還是一位語言學家,青年時期的他在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和拉丁語。 尼採還是一位文化評論家和詩人,他的著作主要有《權力意志》、《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發表,很大的貢獻來源於他的妹妹伊莉莎白·福斯特-尼採,她積極傳播尼採思想,並創立尼採檔案館。
  • 數學的深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量子學派,ID:quantumschool】,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23個人類最美公式:凝望數學的「深淵」阿基米德、笛卡爾、費馬、牛頓、萊布尼茨、歐拉、柯西、拉格朗日、伽羅瓦、拉馬努金、高斯、黎曼、希爾伯特、龐加萊……從萬物皆數到變量數學;從歐氏幾何到黎曼空間;……希望這張圖,帶你走出神秘與未知
  •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導讀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近10年傷醫辱醫案件(不完全統計)醫務人員被打被砍被逼下跪被逼喝尿被逼遊街……醫務人員每天接觸的人群基數一高,難免夾雜報復心強的狹隘者、被害妄想者、偏執狂、有前科未改過者、暴力犯罪者、重症精神病患者……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
  • 尼採:你凝視著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深淵; [例句]He felt he was on the edge of an abyss; one false move and he was done for他覺得如臨深淵,一步不慎便會永劫不復。
  • 詩情畫意:凝望,永昌府的「連天雨」
    辦公室內,工作之餘我倚窗佇立不經意地凝望莫名地感動感慨與唏噓漫天都是你溼漉漉的氣息在這彩雲之南滇之西看一眼,就會思念一輩子的城市你,何時變得如此的簡單,如此的慷慨卻又如此的稀奇多少次,凝望你時舒時急,亦緩亦疾時斷時續,夜以日繼以蒼天為幕以大地為席是那麼的高遠那麼的神秘你遮天蔽日,接天連地
  • 今日拾句丨尼採: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是一位兼有哲學家的深刻思想,藝術家的浪漫氣質的現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的知識探索也是最為狂野不羈的,他的各種見識的爆發,不僅砸碎了19世紀各種信仰的外殼,甚至也摧毀了他自己。
  • 來自深淵: 披著童話外衣的黑暗故事,你凝視深淵時,它也凝視你
    《來自深淵》第二季pv出來的時候,看得人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所有的感情一下子就進入了他們的世界之中,深深地陷了進去,無法自拔,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這部披著甜美外表的黑暗童話——《來自深淵》,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哦。
  • 個人意見|《燃燒女子的肖像》:當你凝望愛情的時候,愛情也在凝望你
    今年奧斯卡慶功宴上,《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將最佳國際影片獎盃遞給導演瑟琳·席安瑪說道,「你本該拿著這個的」。奉俊昊為什麼會這樣說?瑟琳·席安瑪執導的新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成為本屆法國申報的最佳國際影片,錯過參與角逐的機會。
  •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原創首發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此語出自尼採的《善惡的彼岸》。我們在凝視深淵的同時,深淵亦在審視我們。在與深淵持久的兩兩相望中,我們自以為可以片葉不沾身完全不受深淵的影響,殊不知內心深處其實早已被深淵所吸引。受自身水平有限所致,我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就是:放下人世間的一切所謂的爭鬥或報復,沒任何意義。
  • 你的凝望如此多情——讀劉建全詞集《我的凝望》
    今打開沉甸甸的詞集《我的凝望》,篇篇詩意句句濃情字字深愛觸動我的感覺,油然而來的感動,我不需要理由。從《祖國之愛》「你的兒女手掌握成拳/愛你是我們永遠的諾言」的一腔豪情,到《亞龍灣》「我還給你一個多情的吻」的纏綿柔情,再到《同樣的父愛》「父愛嚴如山,父愛慈如海」的濃濃厚情,仿若看到一個多情的男子傲立海島之巔手捧大海與日月乾杯,又似看見一位出海情郎站在雲彩之端凝望椰樹下唱著纏綿情歌的苗妹飛吻拋眉,一種美融匯了濃濃的情,一份情造營了深深的境,美感自然而生,這便是建全老師詞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