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語文老師,只是一個普通孩子的媽媽。
孩子今年9月份小學,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做關於學齡前知識技能的儲備,尤其是小學階段最頭疼的作文一項。
為他準備的練習是,每天一篇圖片,讓他編成一個小故事錄下來,鍛鍊他口頭表達能力。
寶貝算是一個聽故事書長大的乖寶寶,但對看書的興趣真的只是一般般,完全沒有那種能專注看書看一個小時的表現過。
對文字理解能力不錯,但複述的能力不夠。生活中的說話表達,其實也並不突出,完全不是那種情商高,嘴巴甜的小朋友。
所以第一次讓他做看圖說話的表達訓練,一點都沒有期望說的有多好。
優點是邏輯比較清晰,我只需要把大綱列出來,讓他自由填空就好了。
於是我本著做科學實驗的精神,再加上思維導圖的加持。
用關鍵詞加引導的方式,讓孩子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做看圖說話練習。
在編寫新聞稿的要素裡有一套5w原則,我正好活學活用放在這裡,試試效果。
順序是,讓他開始講述之前,先給他觀察下圖片。然後引導他找出圖片上人物是誰?在做什麼?
人物有熊貓和月亮,
時間是晚上。因為天上有星星,月亮晚上才出來。(順便還被他科普了一下,白天也有月亮,只是看不到。)
地點是在雲朵上。
事情經過是怎麼樣的?
開頭我給他了一個主題,就是標題上寫著給月亮做衣服。
一共有三幅畫,我分了三段,標註出了幾個關鍵詞。
①who(人物) 小熊貓 月亮
when(時間)晚上
where(地點)雲上
what(做什麼?) 尺子 馬甲衣服(我引導他看第一幅圖,小熊貓正在用尺子,給月亮量尺寸。)量尺寸。
how (感覺)開心的月亮。
②月亮變大了----變胖了----改尺寸----過了幾天
③滿月 ————月亮最圓的時候----又變胖
最後在我這些關鍵詞的引導下,小朋友把故事編好了,我幫他用筆記在紙上,他照著念出來,完成了錄音。
以下就是他自己講述的故事:
小熊貓在量月亮有多寬,過了幾天,小熊貓看到月亮已經變大了。他想,為什麼月亮大了?那是不是衣服變小了?
又過了幾天,小熊貓又去送衣服了。結果,月亮已經變圓了。
小熊貓覺得月亮可能又會變小,又要再做了。
這是看圖說話第一天的記錄,按照這樣5w的原則,我每次的圖片都這樣給他標註好關鍵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
這一篇是第11天時做的記錄,可以看一下,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練習之後,孩子發生的改變。
在記錄孩子在這篇小短文之前,剛剛聽完的,三五鋤粲然老師講解過一節關於小孩子如何寫作的講座。
裡面說到了幾個觀點,我非常的贊同。
第一要保留孩子們神奇的腦洞。
第二,不要打斷孩子們的自言自語,胡思亂想。
第三,家長們必須讓自己作為孩子們各種思維,來編輯匯總的人。幫助孩子們理清楚自己想說的話。不要幫他們做刪減,不要用自己覺得是正確的中心思想,打亂了孩子寫作的思維和節奏。
但話又說回來,粲然老師說得很好,可是有一點,她說的是孩子們會滔滔不絕的,自言自語會把自己想的東西,一股腦說一堆就找不到重點。
那麼和我最早擔心的卻正好相反。
我覺得我們家的寶貝在五歲半之前完全不是這樣的。一度在做看圖說話的練習之前,我真的很擔心他會是那種三幅圖,三句話搞定的小朋友。
當今天做這個看圖說話的練習,我給了他這張圖時候說,今天不給你挑關鍵詞,也不給你打草稿,你自己說吧。
他看了一會兒圖片,自己抱著手機,嘰裡咕嚕嘰裡咕嚕的說起來。中間有小小的停頓,也有暫停的時候,但是當他全部說完之後,很高興的告訴我,他說了121秒,超過兩分鐘。
想起第一幅圖,三幅畫,卻只用了幾十個字,搞定的時候,我覺得看到他現在開始能把這個小短文變長變多,心裡還是挺高興的。期待著有一天他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對著一幅畫嘰裡咕嚕嘰裡咕嚕,抓不住重點的說很久。
小雞爭食
在白天,兩隻小雞吃完飯之後,在草地裡面。
發現了一條綠色,很好吃的蟲子。
結果兩隻雞過了一會兒,他(們)想了一下,但是還是想不出來,到底哪只雞該吃?結果,那兩隻雞一起,都想吃這隻蟲子。
然後他們弄了好久好久好久。那隻蟲子不想被他們吃掉,(結果)就想跑。
然後那兩隻雞,已經很累了。
最後那兩隻雞太累了,去旁邊休息了一會兒,不再那樣(吵)了。然後那隻蟲子就爬走了。
最後那兩隻雞休息完,發現嘴巴裡的蟲子為什麼沒了?結果看了一下地板,又找了一下,其他地方都沒有。
原來是那蟲子先都跑掉了,然後那兩隻雞,又只能走很久。
找一隻新的的蟲子去吃了。但是他們又想了一下,不該那樣(吵架)。所以他們後來又找了一隻蟲子,找了兩隻蟲子。他們就一起吃,然後就不再那樣(吵架)了。
解釋一下我們家這個詞彙不怎麼豐富的小朋友可能找不出那個詞來形容,他們到底在幹什麼。之後一直重複說不再那樣了,那樣了那樣了。我猜過去,他可能是想說小雞在打架或者吵架。
但是想想他第一次用這麼短的時間,一分鐘不到的情況下,在腦子裡頭組成了這麼一篇小故事。還是要值得鼓勵一下。
在我認為孩子的看圖說話練習裡面,最重要的是三大方面,一個是找細節的能力,第二個就是邏輯思維,第三個才是最後需要的語言組織,文字記錄。
我們孩子在最後語言組織文字記錄方面是最弱的。而我能幫助他的是,先找到圖畫中所給予的信息。再把這些信息,幫助他有邏輯的串成一個畫面,或一段情節,最後再靠他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
當然,複述出來的話是不是語句是不是優美?用詞是不是豐富?關聯詞用的多不多?
這個我暫時不考慮,因為需要保持是孩子,對寫作的一個興趣,而其他的,希望在後面的時間慢慢的培養。
希望我的經驗對你有所幫助,讓孩子不再看到看圖說話就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