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我們都知道,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他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也是開啟書海之門的神秘鑰匙。
然而,很多家長卻發現,孩子一點都不愛看書,尤其是上學之後,學校也會布置閱讀作業,而孩子討厭看書,家長也跟著頭疼。
我們辦公室的小李最近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女兒上二年級,這周剛放暑假,老師開了書單,讓孩子在家多看書+做讀書筆記。可是女兒很討厭看書,小李也為此很煩惱。她說,他們夫妻倆就不愛看書,所以從小就沒有陪著孩子看過書,家裡書沒有,玩具倒是一大堆。小時候看不出弊端,這不上了小學才發現,孩子不愛看書。
1、家長以身作則,多看書少看手機。
今年5月2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閉幕前的第三場「委員通道」開啟後,在討論到「全民閱讀」時,來自《讀者》集團的總經理趙金雲談到,閱讀的氛圍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去創造,尤其是在家庭中,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讀書,自己卻玩手機,這樣的家長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娃。」
確實如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須身教重於言教才有效果,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必須做到才對,自律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2、在家裡形成良好的閱讀環境與氛圍。
家中無書,談何閱讀習慣的培養?所以首先要有書,父母要捨得買書,給孩子在家裡準備一個讀書角,放置一個書架,上面放著各種題材與類型的繪本書籍,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看書的環境與氛圍,自然也會調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我們家就是如此,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家就是書最多,大書櫃小書架都是滿滿的,沙發上、床頭櫃,隨手都可以拿起一本書來看。
另外在周末、放假時,不妨帶著孩子去省/市圖書館看看,沉浸在書籍的海洋裡,看著周圍的孩子都在認真看書,這些積極的因素都會促進孩子的閱讀興趣。
3、給予孩子自由選擇書籍的權利。
有的家裡給孩子讀書,不以孩子的喜好為標準,而是以大人的選擇為標準,大人拿什麼才能看什麼,這樣未必過於「強勢」,不利於閱讀興趣的培養。
要知道,在親子閱讀中,孩子才是主角,他也有自己對繪本的理解與選擇,我們可以給孩子選定大的範圍,然後讓他在這個範圍內進行選擇,無論哪一本都是可以的。
另外,之前還有一位媽媽推薦過,就是她在給孩子買書時,會把不同題材的書籍都買回來一些,看孩子傾向於哪一種類型,這樣後面再買書時,就可以有的放矢的選擇了。
4、在閱讀之處,不要帶有太強的「功利心」。
有的父母剛開始在給孩子念書時,恨不得提問一堆問題來考一考孩子,這樣做未免過於「功利」,看書的過程應該是不帶有任何目的的,如果父母每次在讀完一本書後,就馬上扔給孩子一堆問題,或者讓孩子必須複述或者指讀,這樣也會讓孩子喪失閱讀的樂趣與興趣。
當孩子的閱讀興趣已經培養起來之後,不妨可以試著就書中內容與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溝通討論,拓展知識。
5、每天堅持親子閱讀才是長久之道。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講過,「只要你的孩子,從小養成強大而良好的閱讀能力,高中時就有可能逆襲。」
而這種強大良好的閱讀能力,離不開長久的閱讀堅持。而且,在兒童時期如果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後他也會去主動找書讀書。
其實,當我們做到了上面這些,相信孩子的閱讀習慣已經不成問題。當孩子已經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後,就要講究科學的閱讀方法了。
第一步:就是讀書,讓孩子體會到原汁原味的語言和文字,可以反覆讀,但是在讀的過程中不要人為的加字、加內容,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性。而反覆讀,則有助於加深孩子對書中內容的印象,有利於孩子積累語言。
第二步:讀書加討論。讀完書之後,可以引導孩子再翻開書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從這五個問題來延伸:誰、什麼時候、在哪裡、發生什麼事情、出現什麼結果。
第三步:可以讓孩子來複述故事,複述也是鍛鍊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而且還能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
最後,當孩子快要上小學時,帶著孩子做親子閱讀時可以指讀,指讀的好處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視覺能力,做到手眼協調,為孩子獨立閱讀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是反覆指讀,當高頻詞語經常出現時,不經意之間孩子也就會跟著認識了很多字。
總之,關於親子閱讀,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