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區域的「七色花田」成為市民休閒遊覽的好去處。隨著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初見規模,這裡的大片花海花香惹人醉,成為了最受市民熱捧的拍照「打卡地」之一。
這僅僅是濱海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冰山一角」。今年以來,新區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土汙染治理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持續加大,群眾環境獲得感不斷提升,為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濱海新區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及改善率均優於全市平均水平,綜合排名位列天津市第3名。
多措並舉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為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全面改善,濱海新區制定了《濱海新區2020年度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計劃》,將進一步紮實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標誌性戰役,大幅降低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有效管控環境風險。
「現在我們每兩天就會對所負責的河道至少巡查一次,看看是否有汙水直排、水面垃圾漂浮等現象。通過巡查明顯感覺到,現在河道水環境明顯改善,很多市民釣魚時甚至還能看見河蟹,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河道巡查人員對記者說。據了解,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新區對12條入海河流實施「一河一策」治理行動。自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以來,目前新區完成138項重點工程,水質改善明顯,8條國控和4條市控入海河流於去年年底消劣,新區近岸海域水質持續變好。
與此同時,新區持續「控汙」「控塵」「控車」等,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了濱海市民的藍天幸福感。同時,新區嚴控燃煤電廠產能,完成大港電廠、北塘電廠等11家企業煤電機組治理改造,整治VOC重點企業44家。加強揚塵汙染治理,建築施工和拆遷工地全部使用智能渣土運輸車。據了解,今年新區安排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任務105項,將突出強化交通領域減排,加強機動車移動源汙染管控等,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
而在淨土保衛戰方面,今年濱海新區安排了重點任務30項,將重點聚焦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強化固體廢物汙染防治等方面工作。
生態環境改善 新區築牢綠色屏障
綠色是現代城市文明的底色。近年來,新區築牢綠色屏障,踐行綠色發展。「去年,新區推進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高標準提升片區規劃,完成造林7522畝,加快打造林網交織、路網貫通的生態體系。今年,新區計劃造林9800畝,持續推進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新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濱海新區項目整體將遵循「大綠、大水、水系相通、道路相連」導則,建成「大綠、自然、生態、野趣」的綠色生態屏障,通過修建周邊道路、林間道路、休息場所,完善垃圾收運、廁所等公共設施,把項目建設成為便於百姓遊覽憩息的場所,不斷提升城市景觀綠化品質,讓更多老百姓受益。
而在生態保護修複方面,今年新區也將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如在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將推進溼地保護恢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等七項工程,進一步加大溼地保護修復力度,打造國內外知名生態品牌。僅今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過境冬候鳥數量已達40多萬隻。由於環境良好、食物充足,目前有超過20萬隻夏候鳥在此棲息繁衍。眾多候鳥落戶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正是得益於近年來新區加大溼地保護修復力度,溼地生態系統穩定向好。
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濱海新區生態環境質量正持續改善,一個天更藍、河更清、地更綠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形象正在展現,新區人民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不斷增強。(記者 趙賢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