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新增折頁回收箱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趙予 李萬佳
雄黑琴雞展開尾羽將頭甩向空中,隨後發出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聲音;在半空中懸吊著的高腳蜘蛛,緊緊抓著一隻已經死掉的青蛙;一隻尖喙地雀,正在啄食納茲卡鰹鳥飛羽下的血液……這些美麗的生靈,以攝影作品的方式出現在觀眾眼前,引領人們走入繽紛神奇的大千世界,聆聽萬物有靈、眾生皆美的動人故事。
觀眾去參觀野生動物攝影展
每年夏天,成都博物館都要迎來一個觀展高峰。熱烈的觀展浪潮比之三伏天的氣溫更為猛烈,在博物館門口和各個展廳外排著的長隊已經蜿蜒了好幾個來回。特別是《萬物熙攘:第54屆全球野生動物攝影展》的展廳裡,不少觀眾帶著小朋友來這裡打卡,認識一個個神奇的動物。
看不懂野生動物攝影展?8月1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主辦方,為觀眾提供一份觀展指南:領取一份展覽折頁,掃碼聽取展品講解。對了,從今天開始,折頁可以放進回收箱循環利用。
Isak Pretorius -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在《萬物熙攘》展覽上,87幅/組精挑細選的攝影作品,記錄了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並努力探索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方式。每一張令人難忘的照片都講述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在警醒人們:珍貴的自然世界正悄然消失,保護的責任迫在眉睫。這些攝影作品呼籲人們更多地關注這個星球上紛繁複雜的生物多樣性,並提醒人類必須和自然世界形成更可持續的共存。
除了捕捉動物最具表現力的一刻,這些作品本身更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價值和高超的技術含量,生命的靈性通過攝影師卓越的拍攝技巧,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共情於這些美麗生靈的情感與命運,也提醒所有人:我們可以用鏡頭代替槍枝,用照片取代禁錮,讓瞬息之美長留身邊。
你知道一群貓鼬和眼鏡蛇打架會露出什麼奶兇奶兇的表情嗎?攝影師如何捕捉到一隻赤狐站在一堆兒童防毒面具上的震撼?凌晨一點的森林,螢火蟲幼蟲如何開疆拓土?攝影作品背後的故事,精彩程度不亞於圖片本身。觀眾可以掃展籤附近的二維碼,聽免費的語音導覽,了解更多攝影作品背後的故事,揭曉這些答案。
Arshdeep Singh -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領取折頁,可回收循環利用
如果你是一個細心的觀眾,就會在展廳出口處發現一個新增的折頁回收箱,偶爾有觀眾將展覽的折頁投放其中。
出於版權考慮,本次萬物熙攘展禁止拍照,因為展覽作品的版權屬於攝影師個人,翻拍會造成侵權。不拍照如何發朋友圈打卡?貼心的主辦方為觀眾特別製作了精美的折頁,將許多動物的表情包收納其中。城市的管道中呆萌的小鴞,閒臥在樹枝上打盹的豹子,帶著面具表演的長尾獼猴,還有在廢棄的玻璃瓶裡睜大眼睛的侏儒蝦虎魚,都可以在這張折頁上找到相關的作品。
看展覽之前,你可以在成博的前臺領取一份折頁。如果參觀之後不想保留,你可以將折頁放進回收箱,循環利用。這一舉措十分契合展覽的主題,為保護大自然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蒼穹之下,數以億萬計的生命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繁衍生息、綿延不盡,野生動物攝影展為大家呈現的不過滄海一粟。看到這些充滿靈性的美麗生命,以及攝影師們關於萬物有靈的藝術表達,是否能夠喚醒久居於城市的你對生命的敬畏之心?這個夏天,來成都博物館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