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我們再努力再聰明,也總有力所不及的時候。當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時,就可以放下勤奮的面具,鬆弛下來,進而更接近真實的自我。這時候,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聆聽身體的聲音
又到一年開學季,想起自己讀研究生的時候,導師給別的同學發簡訊都是「新的學期繼續努力」,而我收到的簡訊卻是「注意身體」。原因很簡單,我太拼命,什麼都要爭第一。雖然畢業時如願獲得了很多證書和獎學金,也順利考取了博士,但是在博士入學體檢的時候,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急需手術。
由於工作太忙,我們忽略了鍛鍊,三餐不規律,胃痛、骨頭痛、失眠,種種不適向身體發出求救信號,為何卻從未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因為我們總在無意或有意地忽略身體發出的聲音。
有兩個長期困擾我健康的問題,一個來自研究生階段的學術壓力,另一個來自我的一筆長期投資。在投資的過程中,由於投資風格並不適合自己,種種壓力和煎熬給我帶來了長期的睡眠障礙。從世俗的意義上看,這兩件事情的結果都很好——收穫了學歷和金錢。尤其是在投資市場上,盈虧的計算更是簡單,只要打開交易軟體,正負數字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可是,這世上太多事情都有隱性成本和後果。
由於易得性偏差,人們總是喜歡用簡單的邏輯來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所以學歷、金錢、升職是那麼容易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然而,憤怒一次、焦慮一天、熬夜一周,代價究竟幾何?沒有人能說清楚。因此,我們無意間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很少將它劃入成本計算,甚至用「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來自我安慰,還可能為自己的「不嬌氣,能吃苦」而自豪。回頭想想,這真是荒唐而愚蠢的行為,根源在於某些偏頗的教育理念導致了我們的錯誤認知。
外婆曾經用玩笑的語氣和我說過,她年輕的時候做了一件新旗袍,不小心摔跤了,爬起來第一件事是看看衣服有沒有破。因為那個年代,新衣服太難得,壞了就沒有了,而摔傷了膝蓋,自己會慢慢恢復好的。這和我們以健康為代價去追求外在獲得的邏輯如出一轍,我們希望通過身體的自我修復彌補傷痛,而學歷、金錢、升職的機會錯過可能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有意傾斜了自己的關注點。
歸根結底,我們覺得外在獲得的價值高於身體的損傷。可身體這個機器,其複雜精妙遠超我們的想像,每一次受傷,身體確實可以自我修復,但正如一張被揉皺過的紙,鋪平之後總有痕跡,一次又一次反覆,最終結果都將由我們自己承擔。想明白這些之後,我跳出了狹隘的盈虧計算模式,進入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視角去看待自己遇到的各種機會。
我們有三種智慧
著名心理學家、催眠治療師史蒂芬·吉利根認為,我們擁有三種智慧:認知的智慧、身體的智慧和場域的智慧。
認知的智慧,即頭腦、思維的智慧,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身體的智慧,是與認知的智慧相對應的,認知的智慧是思維的,而身體的智慧則是感覺的;場域的智慧,是指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並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認知的智慧
在現實中,身體的智慧和場域的智慧常常被忽略,太多人總是依賴於認知智慧,而過於依賴大腦的認知,會將自己割裂起來,並形成一個偏激的強邏輯,甚至妄圖將這種自己堅信的邏輯強加於現實,一旦真實的世界走向並非如自己所願,便會產生憤怒、失落,甚至拒絕相信。這就是為何愛會傷人,我們愛一個人,這個人的表現不如自己所願,我們便會受到傷害。我們深愛這個市場,市場走勢與預期不符,就會導致我們受傷。
此外,認知容易被欲望蒙蔽,我在練習瑜伽冥想的開始階段,甚至連保持閉眼都做不到。我的腦子裡有太多事情,我擔憂自己參與的課題、未發表的論文、參賽的評審、投資的結果、未來的職業發展,諸如此類,它們此起彼伏地出現,一刻都不停歇,這些欲望讓我無法聚焦內在。
有一次,我獲得了一個出書的機會,我想要進一步壓縮自己的假期去完成這項工作,而先生只問了我一句話:「做這個你會開心嗎?」一時間,我恍然大悟,這些欲望,有多少是自己的真正需要,有多少是外在比較的結果。這只是常年精英教育的內化標準,如果放任欲望主宰自己,無異於讓其他靈魂入駐自己的身體。
身體的智慧
那麼如何跳出這種幻覺?方法就是建立與自己身體的連接,用心去聆聽身體發出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擁有跟隨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因為身體是每個人的聖殿,生命的一切都建立在身體之上。身體比大腦更誠實,身體給我們反饋的永遠是當下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身體的需求也較少,只需要足夠的營養休息便可以獲得滋養。
聆聽身體的需求,可以幫助我們將關注點集中到重要而基礎的事物上。我們只需要給它足夠的關注,就可以覺知到身體的能量,聆聽它的聲音,了解它的表達,保護它的強韌、清潔和健康。一個強健的身體可以給自己的意識提供可靠的依賴,創造更加穩定的心理狀態。這就是身體的智慧,我們需要將認知與身體重新連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一個人是全然完美的,我們再努力再聰明,也總有力所不及的時候。當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時,就可以放下機械的勤奮面具,鬆弛下來,進而更接近真實的自我。這時候,你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場域的智慧
做投資的人都知道一句話「不要以一城一地的勝負計得失」,投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從更廣闊的觀感來看,我們真的很享受投資過程嗎?沒有人會單純喜愛數字的變化,金錢這個數字符號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我們追求的一定是金錢所能夠換取的東西。
那麼交易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我肯定,還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每個投資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追求的生命真諦是幸福和快樂,那麼更需要注重投資過程中身心的平衡和愉悅。對於生命來說,體驗的過程即是結果,而好的身體是享受勝利果實的基礎,也是為自己和家人負責。這就是最後一層智慧——場域智慧。
人的行為會影響其所在的場域以及場域中的其他因素,同時人的行為又反受整個場域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圍繞在這種彼此影響的關係中,永遠有一個你無法想像的、比你更高的存在,它是在你的智慧之外,一個更加偉大的智慧。感受自己的身與心,感受自己與這個世界,這種覺知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待自己正在經歷的以及未來即將經歷的每一件事,讓我們進入一個更加安全、平衡、安寧、自在的狀態。
總之,身心合一,是做自己的真正開始。(作者單位:華安期貨)
*END*
責任編輯:張玉潔 主管:趙彬
推薦閱讀:
罕見!紐西蘭證交所連續遭「黑客」攻擊被迫「宕機」!繼續飆!純鹼、紙漿漲停!「黑天鵝」隱現,尿素觸及跌停!
黑色系表現再引關注!「金九銀十」還會來嗎?
全國首家!上期所實體投資者教育基地建設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