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媽媽,我從哪裡來?」
孩子這句天真無邪的提問,對於父母來說無異於是一則「靈魂拷問」,父母的答案也就五花八門。
面對這樣簡單的一個生物起源的問題,多數父母都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即便答上來的,也令人啼笑皆非。是父母們真的不知道嗎?當然不是,而是羞於啟齒。
家裡的貓咪懷孕了,霍思燕為了讓嗯哼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帶兒子一起去寵物醫院做了孕檢。孕檢過程中,看到B超裡小貓寶寶一動一動的樣子,嗯哼好奇地發問「那是小寶寶嗎?」
霍思燕指著B超的照片回答:「對呀,嗯哼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也是這樣跳的。」可能也是感知到了生命的神奇,嗯哼還特別暖心地問霍思燕:「我在你肚子裡跳,那你會感覺不舒服嗎?」
霍思燕接著告訴兒子,並不會不舒服反而感到特別幸福,懷他的時候每次最期待做B超,這樣就能看到他了。
嗯哼緊接著又問道:「媽媽,我從哪裡來?」
面對這樣的問題,霍思燕並沒有遮遮掩掩避開這個話題,反倒是很大方地告訴兒子,他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和小貓生孩子一樣。
這樣的回答可謂是很大膽了,是所有父母應該學習的模範教材。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認真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
1.父母避而不答的態度,孩子的成長受到阻礙
中國的大部分父母都是「談性色變」,一旦孩子發問,父母就選擇避而不答,總認為他太小,接觸性知識對他來說還為時尚早,反而這樣會妨礙孩子成長。
一次不回答的父母,根本不用指望以後會耐心對孩子解釋。充滿好奇的孩子,只好自己去求知,結果是否正確、方式是否健康,那就未可知了。
2.父母糊弄搪塞的態度,孩子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
面對孩子的好奇,父母避而不答,只會引起他窮追不捨的提問,這時不耐煩的父母,會隨便扯幾個理由丟給孩子,比如撿來的、別人送的、石頭裡蹦出來的。
有些話在父母看來是玩笑話,隨便糊弄搪塞孩子一下就好,可孩子是非常天真的,很容易把這些話當真,他會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中,認為自己真的是撿來的。
1.性教育是一堂「必修課」,父母的態度很關鍵
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對於外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小小的腦瓜裡總是充滿大大的疑問。其中,偶爾會提出對身體的好奇、對性的疑惑,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孩子成長和家庭教育的一堂「必修課」。
對於孩子的提問,父母不要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甚至隨意應付了事。只要孩子問,父母就要答;即便孩子不好意思張口提問,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性意識,父母也要及時對孩子進行科普。
2.性教育難啟齒不用怕,「繪本教育」作用大
對孩子的性教育,看紀錄片、聽講座、讀資料等顯得太正式,並不能讓孩子很自然且恰當地接受,而大多數父母又礙於面子,難以面對面和孩子交流。
這樣的情況下,通過繪本對孩子進行性啟蒙和教育,是不二選擇。繪本中的知識比較淺顯易懂,而且畫面生動有趣,性科普非常直接且形象。
在此,為大家推薦繪本《媽媽,我從哪裡來》,裡面詳細解答了生命是如何誕生的?為什麼你是男孩,我是女孩?等一些列問題,讓孩子接受健康的性教育。
一套書有4冊,這4個系列都從孩子的身體認知著手。
正確的性教育,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身體,還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孩子也會逐漸懂得如何對待別人的身體,才是尊重的行為,讓他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幫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另外,這套書籍還有其他三個系列,有關孩子身體的科普,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我的牙齒在搖晃》:帶孩子走進牙齒的家族,讓不愛刷牙的寶寶,主動性變強。
《我的頭腦最強大》:令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能力,擴展思維增強信心。
《我帶米粒去旅行》:讓孩子了解自己身體的消化系統,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各位,如果你家孩子問你「我從哪裡來」你會如何作答呢?各位父母什麼時候開始為孩子進行性教育?如何進行的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