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考研的「二本人」:擠破頭的逐夢 抹不去的出身

2020-12-27 中國經營報

文/李丹

從21歲到25歲,畢業、待業、裸辭、考研穿插其間,構成葉梓初入社會的一段人生經歷。

經歷過兩次考研失利、做了兩年網站編輯後,葉梓下定決心裸辭。離考研還剩半年,她沒有告訴家人,怕被數落,懷揣著卡裡剩餘的1萬來塊錢,租了間教師公寓,開始她人生中最後一次考研。

對於像葉梓一樣的二本考生而言,通過二戰甚至三戰,為自己博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似乎是兼具現實和理想色彩的無奈之舉。也是鑑於此,二本、三本也有「考研基地」一說。

考研目標院校分布(圖源:宗師考研)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377萬人,比上年增加了36萬人。與此同時,不少高校開始逾越「推免生數量不得超過碩士研究生招生總名數的50%」的紅線。

本科出身不好的「葉梓」們被擠入逐年龐大的考研大軍中,或給自己留了後路,或沒有。但考上研,一切就能如願了嗎?

裸辭:不甘與倔強

查成績的那天晚上,葉梓下班回家,剛給自己煮了一碗麵,「端著麵條碗的手都在抖」。

這是她五年內第三次考研。

她想去大城市看看,但憑之前的學歷和經歷,幾乎沒有可能。經歷過兩次考研失利、做了兩年網站編輯後,葉梓下定決心裸辭,揣著卡裡剩餘的1萬來塊錢,在山師(山東師範大學)附近租了間房備考。

「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還是失敗,就老老實實上班、找對象、結婚。」最後一次嘗試,葉梓沒有告訴家人,她害怕被數落。早在5年前,她就因考研和父母發生過爭執。父母覺得,她放棄學了4年的醫學專業不值得,她則堅持要報考自己喜歡的傳媒類研究生。

三戰的6個月裡,葉梓在山師老校區找了個自習位,從上午6點學到晚上10點,落下頸椎病。為了省錢,食堂6塊錢的手擀麵、校門口小攤4塊錢的卷餅、山師東路6塊錢的紅燒茄子蓋飯共同構成了不變的「老三樣」。

圖源:視覺中國

初試結束後,休息了1天,葉梓急匆匆趕回濟南找工作。「不管結果怎樣,得為自己找個著落,攢點錢,要麼去北京參加複試,要麼給自己攢點嫁妝。」

有數據顯示,2019年,在341萬人的考研大軍中,二本及以下考生佔比52.5%。因此,也有「二本、三本淪為考研基地」一說。從某種程度上看,對於高考失利的人來說,考研是不甘與倔強的集中爆發。

對於懷揣名校夢、逐夢失敗的「執拗者」而言,考研是他們說服自己接受現實前的最後一搏。而對於因本科出身不好而被困「一眼望得到頭的職場」中的人來說,考研是他們掙離現狀的唯一方式。

「工作的那段時間,整個人很悲觀,感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本科畢業,方林找工作不順,只有海南昌江核電站要他。「我父親當年武大畢業,父母對我一直不太滿意,我就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賭氣之下,方林隻身來到昌江核電站。

從海口機場坐兩三個小時大巴到昌江黎族自治縣,再坐半小時小巴車到核電站臨時生活區,沿途遍布荒草農田。方林主要負責輻射防護,日常工作以巡檢為主。

「我們要佩戴劑量檢測計,檢測到輻射,儀器會發出『滴滴』聲,聲音的頻率快慢對應劑量的多少。」正常情況下,巡檢人員聽到滴滴聲會快速通過,但方林不會,他有時會慢慢走過去。「我不知道為什麼,在那個滴滴的環境裡,我才感覺到自己存在過。」

從助理工程師開始幹起,再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這是方林這個工作的升遷路徑,同寢室一同事幹了6年,做到了工程師。但方林不甘心。距離考研還剩40天時,方林毅然辭職備考。辭職的那一刻,他「很平靜,不悲不喜」。

烙印:出身與機會

「我們沒有高質量的講座,沒有過硬的教學設備,缺名師、缺資金、缺方向……我們有的,只是向上的心和笨拙的努力。」

幾年前,懷左的朋友就讀於一所二本院校。畢業前夕,朋友去參加了211學校的校招,面試一家500強企業。面試官問:「你們怎麼跑這裡來面試了?我們不收二本大學的學生。」

聽過不少二本生的求職經歷,懷左寫下了《對不起,我們公司不要二三本大學的學生》一文。在文章裡,他寫道:「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來自二三本學校的學生,缺的不是智商和努力,真正缺的,是機會。機會少,導致眼界窄;眼界窄,導致放不開;放不開的最後,更多人選擇了將就和穩定。」

將就的另一端則是掙扎和彌補。方林本科學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專業課之餘,他還學了會計第二學位和韓語。一周七天,有六整天排滿了課。夏夢本科學的是財務管理專業,為了彌補學校不好的缺陷,她考了不少財務相關證書。

「我遇到過的這類(本科出身不夠好)求職者總數不過百,都是挺焦慮、拼命彌補的人。」尹光亮做了8年HR,在他的印象中,這類求職者往往會考一個雅思7分以上,還有CFA、CPA、司法考試,或者走關係去大企業實習。「因為曾經失去過,所以倍感珍惜吧。」

而在彌補本科出身的諸多方式中,考研是最常被選擇的一項。在方林心目中,考上研,意味著自己只是在高考中發揮失常,絕非技不如人。但他後來逐漸發現,橫亙在二本生和名校之間的,絕非一次簡單的考研機會,還有逐漸收緊的上升通道和內心深處的某種敏感。

圖源:視覺中國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3000餘所高等院校中,僅有366所具有推免資格。其中,有推免資格的二本院校數量屈指可數。

2013年,教育部曾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推免生數量不得超過碩士研究生招生總名數的50%。但從近年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情況來看,50%的「紅線」正在被逾越。

為此,高等教育數據研究第三方機構青塔曾指出,正是因為逐步升高的推免生比例改變了招生結構,才讓許多二本考研黨陷入「研究生總體規模在擴招,自己報考的專業卻在縮招」的兩難境地。

圖源:高等教育數據研究第三方機構青塔

除推免受限外,一些名校的優勢專業也直接關上了面向二本考生的大門。2019年,北京某985高校的中國學(哲學與宗教)、地理學(景觀設計學)、粒子無力與原子核物理、保險碩士、統計學、高等教育等專業只招收推免生。同年,上海某高校的部分專業推免接收比例達90%以上。

「海歸的看不起國內讀大學的,211的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畢業的看不起大專學歷的……」學歷鄙視鏈一說隔三差五榮登各大社交平臺話題榜。但對於一些「高考首戰」失利的人來說,「本科出身不好」的烙印,不會因為考研上岸而消失。

第三次考研,葉梓終於成功上岸,新聞與傳播專碩。入校初要選導師,她的第一選擇是一位課題多、經驗豐富的教授。顯然,大家想法類似,該教授成了熱門。反選環節,熱門教授選擇了一名本科211的本專業學生和兩名考研成績好的學生。

40天瘋狂學習後,方林考上了理想院校。「實際上等我上了研究生之後,我才差不多正式進入實驗室。」入校之初的一段時間,方林比較敏感,學術討論時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不敢主動提出想法,「總擔心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常識性問題不知道,被人笑話」。他也曾一度自嘲「東郭先生」,生怕「被人找出不同」。

未來:起跑和過坎

今年11月,一檔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 2》將29歲的「大齡」實習生丁輝推入觀眾視線。二本出身、做過銷售、裸辭跨考,當丁輝和名校出身、年齡更小的其他實習生站在同一賽道時,讀研期間的國家獎學金、多份相關實習經歷仍無法修飾他「不夠精英」的過往。

「我們太容易把自我帶入到丁輝身上,認為他就是那個面對殘酷社會仍舊頂著高壓掙扎前行的我們自己。他贏了,我們就贏了。他輸了,我們也就輸了。」一位網友曾這樣在微博寫道。節目播出期間,與丁輝相關的話題閱讀量多次破億。

「卡第一學歷的,都是些不差錢的公司。因為不差錢,薪酬遠超行業中位數,頂級簡歷雲集,崗位數量少,這個時候就可以『隨便作』了。」在尹光亮看來,無論這類「擁有話語權」的公司怎麼篩簡歷,最後留下來的都是最優秀的人。

尹光亮認為,對於絕大多數招聘企業而言,學歷+附加值,是衡量求職者的常用標準。附加值包括專利、SCI論文、比較突出的創業經歷、同類名企的實習經歷等。他也坦言,儘管本科出身不好的求職者會稍差於一直優秀的競爭者,但本科學歷不會成為一個永遠過不去的坎。

兩年前,時年28歲的葉梓研究生畢業。秋招加上春招季,她總共投出30餘份簡歷,有6個崗位進入到面試階段,最終拿到4個offer,她本人更偏好的網際網路管培生、網際網路運營、內容策劃相關崗位全軍覆沒。

斟酌之下,葉梓選擇了一份網際網路內容審核的工作。儘管工作內容、薪資她都不是特別滿意,但這的確是她當下的最好選擇。工作半年後,葉梓抓住機會轉做自己喜歡的運營類工作。1年後,她跳槽到一個更好的網際網路平臺。

「讀完研,我們可能還是競爭不過本科211、985的對手,但至少比我們原來的本科二本強很多,機會也更多。」對於葉梓和其他進入IT、運營等行業的人來說,本科出身可以通過後期努力淡化。但對於像方林一樣立志從事科研工作的人而言,本科的坎短時間內可能還過不去。

研究生畢業後,方林繼續讀博,他計劃博士畢業後去高校任教。「二本出身對之後的就業影響肯定很大,越到後面限制越大,除非在博士期間做出很厲害的成果來。」在方林目前讀博的學校,本科清華、有國外留學/科研經驗的求職者能直接被聘任為副教授。

方林計劃,如果能找到願意聘用他的高校,從助理研究員做起,一步步往上走。「高考就是一個分水嶺,當時不如別人做得好,就得用很久去彌補。」

朱琨今年28歲,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三,如果能順利考上博士,他也準備走科研這條路。關於未來,他更「佛」,沒有具體規劃也毫不焦慮,「能不能考上博、考上後啥時候畢業、畢業前能發多少篇文章都是未知數,沒必要現在做打算」。

在朱琨看來,「本科第一學歷至上論」無可厚非,不過是篩人的一種方式,不可否認好學校的確有其優勢所在,但也不要否認那些不斷讓自己提升的人的價值所在,「大不了不選那些不卡本科學歷的工作就好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葉梓、方林、夏夢、朱琨均為化名)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準婆婆勸「學歷不高掙錢不多,不如專心伺候老公帶娃兒」,一女生決定分手裸辭考研
    最近偶然因事聯繫上一位已畢業四五年的學生,她告訴我說已在前段時間辭去了私企的工作,準備接下來的時間專注下一年的考研。在發年終獎前裸辭考研,這是讓人大為驚訝的事情,而她的動機與很多人不同,居然是源自男友母親不經意間「勸慰」的話語——「學歷不高,掙錢又不多,結婚以後還不如辭職在家專心伺候老公、帶孩子……」。
  • 工作一年後裸辭三跨考研:把我的經歷講給你
    作為一個工作一年之後裸辭的三跨考研人,我的考研之路可能與大多數同學都不同。希望我的考研故事可以讓一些正在或即將備戰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堅守初心、堅定信心。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這段默默努力過、奮鬥過的時光,那些一個人走過的白天與黑夜,都是人生中一段值得被銘記的追夢之旅!
  • 考研倒計時45天|考研人,願你乘風破浪,逐夢前行
    也許你會在冬日料峭的黎明中爬起 也許你會在凌晨將至的深夜伴著月色睡去 小小的檯燈下總有你認真專注的臉龐 疲倦的眼神中寫滿了篤定與堅毅 這是考研人的日常,也是考研人的風花雪月
  • 考研雜談丨考研到底有多累?三百多萬考生的逐夢之路
    考研和高考一樣是為了追逐夢想,可以說,這是當代大學生最上進的行為之一,它難度高、競爭激烈。無論是親歷考研全程的考研人,還是正在逐夢路上的考研人,或是只知道「考研」兩個字蓄勢待發的考研小白,都或深或淺地感受到了考研的壓力和辛苦。那,考研時為什麼累?
  • 想靠學歷改變命運,辭職考研是必經之路還是豪賭?
    文/李丹從21歲到25歲,畢業、待業、裸辭、考研穿插其間,構成葉梓初入社會的一段人生經歷。經歷過兩次考研失利、做了兩年網站編輯後,葉梓下定決心裸辭。離考研還剩半年,她沒有告訴家人,怕被數落,懷揣著卡裡剩餘的1萬來塊錢,租了間教師公寓,開始她人生中最後一次考研。
  • 「飛天計劃」:激勵大學生逐夢 奮發向上
    考蟲將把大學生的夢想隨同「靈鵲星座」衛星,搭載長徵6號火箭,於2020年11月3日發射,突破地心引力,逐夢太空。此次活動,考蟲用衛星帶著全國大學生的夢想,衝破地心引力抵達太空,鼓勵大學生在追夢路上,不懼阻力,奮力向上。 此次「立一個上天的flag」活動不僅是藉助「靈鵲星座」衛星的力量,鼓勵同學們勇敢逐夢,奮力向上成長。同時還寓意著大學生可以開啟更多可能,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而考蟲,將一直陪伴著大學生,永不停下前進的腳步。
  • 不用再去Costco擠破頭,悅旅會APP給你想要的會員專屬特權
    開店首日的人滿為患,使得Costco不得不上午開業,下午就閉門謝客,此後Costco開始限制進店人數,沒想到竟然出現了半夜排隊進店的現象,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Costco來頭不小。這家連鎖超市是僅次於沃爾瑪的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全球註冊會員超過9000萬,將會員制模式在零售行業做到了極致。
  • 不裸辭的情況下,怎麼去面試找工作?跳槽須知
    最近身邊有越來越多想裸辭的聲音。 當下工作太痛苦,一刻都不想再呆下去,可理智又告訴自己不能輕易裸辭,最好找到下家後再辭職。可問題是,如果不裸辭,哪有時間和機會去面試找工作? 為什麼說儘量不要裸辭?裸辭的最大風險就在於很可能會打亂你的職業規劃,短期的爽換來的很可能是長期的痛,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選擇騎驢找馬。 當然,在裸辭人群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騎驢找馬才無奈裸辭的。那麼,在不裸辭的情況下,要怎麼面試找工作? 不裸辭,哪有時間求職面試?
  • 長沙尷尬景點:外地遊客「擠破頭」前往,本地人卻不屑一顧
    對於喜歡吃和喝的遊客來說,每次成為遊樂場,先去當地有名的小吃街看看吧, 可以看出國人對旅行中吃的執著, 真的來說,我們國內有很多有名的美食聚集的景點, 除了川渝和兩廣等,最有名的是湖南長沙吧? 長沙五花八門的小吃,在國內很多地區也很有名。
  • 青年有志 逐夢前行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逐夢之路,你我同行//////////////////////青/年/有/志/逐/夢/前/行//////////////////////「逐夢計劃」是一項以在校全日制大學生進機關02 彭澤懿 瀘縣公安局志願者感想我是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19級亞非語言學院的彭澤懿,在校期間受到學校團委對逐夢計劃的宣傳,所以在天府新青年平臺上積極的申請了瀘縣公安局的一些崗位。
  • 逐夢計劃 | 奮鬥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
    「逐夢計劃」大家都做了什麼?通過此次實習,我對團委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那些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是需要我們自己一個一步腳印去實踐出來的。學習永無止境,在工作中要少說多做、多看、多問,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獲得成長,為以後激烈的競爭奠定基礎。逐夢進行時,我輩當自強,未來的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握緊自己的夢想,懷著激情與熱血,去創造想要的未來。
  • 青春逐夢,290萬考生向未來衝刺——考研持續火熱現象調查
    新華社南昌12月20日電 題:青春逐夢,290萬考生向未來衝刺——考研持續火熱現象調查  新華社記者姚子云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12月22日開考,廣大考生已進入「衝刺模式」。記者近日在南昌等地調查發現,近四年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連續增長,考研持續升溫。有的考生為了學術理想,有的為了提升學歷、提高能力,也有的考生為了緩衝就業壓力而選擇考研。  290萬人報考,考研開啟「衝刺模式」  「年輕時吃苦不算苦。現在我早上6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白天基本上都在教室看書。」
  • 「裸辭」,不美!
    裸辭,簡單說是在沒有找到下家的情況之下,斷然辭職的離職方式。現在不少90,00後職場年輕人喜歡這種離職方式,很大的原因就是覺得拿著低工資,受著窩囊氣。讓自己不將就、不妥協,一言不合就裸辭,看上去又瀟灑又解氣。然而,很多人在還沒享受完裸辭的快感,就開始後悔不已。我們先來分析下裸辭的原因。
  • 裸辭考心理學研究生的我,不敢去想未來......
    但為了考研,代價實在太大了。今年28歲的他,為了全力備考,年初毅然裸辭,目前靠存款生活。他每天都精打細算地花錢,但坐吃山空真不是辦法,他算了下,存款最多還能撐2個月……離開學校好幾年,重新撿起書本談何容易,天天背書、刷題,每一天的時間都不夠用。
  • 以書相伴 追光逐夢 ——2020習酒·我的大學逐夢書單公益活動青春...
    這句話和大多數的逐夢名言一樣,旨在激勵年輕人樹立夢想,努力朝著夢想拼搏奮鬥!但它卻摒棄俗套、另闢蹊徑,將「沒有夢想的人」比作「鹹魚」,反而在年輕一代中產生了巨大共鳴,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沒有誰願意承認自己是一隻「鹹魚」。不願做「鹹魚」那就朝著夢想努力吧!
  • 裸辭or 不裸辭,that is the question
    -畫手 / 愚子設計 / 嘉曼文案 / heym在職場綜藝節目中,周深關於「裸辭」的一段分享,把話題送上了熱搜,也把無數職場人的焦灼關於「裸辭」,你有什麼樣的故事,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 考研三年成為復旦研究生,卻因「出身」不被認可!
    無數網友感嘆,果然是努力的人生不設限,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說,即使他考上了復旦衍生生又怎樣,中專生的第一學歷,永遠會給他以後的人生拉分!寒窗7年,他終於考上了復旦研究生!26歲的上海男生吳自傑,今年是他參加考研的第三年了。
  • 豆瓣2.1分的極品爛片,比《逐夢演藝圈》還爛!
    在國產電影中,有一部公認的超級大爛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爛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最恐怖的是導演畢志飛一直都認為這是部優秀的作品,始終都滿懷自豪感。《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豆瓣的評分為2.2分,2分是理論上的最低分,低至2.2分,評分人數還超8.9萬人,可想而知,這一部作品到底有多爛。但竟然還有更爛的,這一部爛片就是《女媧日記》,豆瓣低至2.1分,超級恐怖的一部爛片,爛出了史詩級的水平。
  • 裸辭很爽?誰裸辭誰知道
    他很努力去學,即便每天只睡兩個小時,仍然學不會。他說,很多人並不理解他當時的處境和感受,認為他在胡鬧,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樣的生活再繼續下去,他會「壞掉」。於是,他下定決心,從醫學院「裸辭」,轉行學習音樂。
  • 打工人該不該「裸辭」
    而所謂裸辭:是指自己還沒找好下家、也沒有相互未來去哪裡,就直接辭職了現在的工作,走一步看一步我認為,對於大多數普通職場人來說,裸辭什不能被提倡和鼓勵的,不要輕易裸辭,大多數情況下,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裸辭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非常不利的,會影響你的職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