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肥燕瘦,大家都知道說的是四大美人之中的楊貴妃和趙飛燕。在唐朝,環肥燕瘦中的「燕」卻另有所指,她就是唐玄宗的寵妃梅妃江採萍。
1
相傳江採萍出生在福建莆田,父親江仲遜是當地的神醫,對女兒十分寵愛。江採萍在父親的教導下,九歲能誦二南,15歲便能寫文做賦。
江採萍還有個癖好,她近乎痴狂的喜歡梅花。
父親為她種植大片梅園,她終日留戀梅林,賞花吟詩:
一來林下已迷蹤,只有彩雲千百重。南澗花開人獨往,東樓笛起雁相逢。不和楊柳爭春色,還引晴光到柏松。縱使漫天飛雪至,菲方依舊淡兒弄。-----江採萍《梅花》
美女常見,有才有性格的美女卻不多見。江採萍的才情在當地廣為流傳。
唐玄宗心愛的武惠妃死後,心情抑鬱,不思朝政。侍從高力士為討皇帝開心,去江南閩越為皇帝選美。
高力士來到莆田,聽當地人說到才女江採萍,他便去尋見。及笄之年的江採萍,纖瘦如梅,清雋奇雅。高力士便重金相酬,帶江採萍入宮。
唐朝此次選送進宮的美女成千上萬,容貌清麗,身材纖瘦的江採萍在一堆美人中格外顯眼。唐玄宗一眼便看上了這個「瘦」美人。
唐玄宗是大唐最多情的浪子,他她被江採萍清高孤傲的品格吸引。為博美人一笑,多情天子,在後宮遍值梅樹,建賞梅亭,將院中樓臺親書「梅閣」。
在梅花開放的時節,唐玄宗牽手江江萍徜徉林賞花吟詩,梅妃當時寫下了《梨園》《梅花》《鳳笛》等賦。
江採萍愛梅,性格中有梅不與百花爭春的恬淡,她日日夜夜陶醉在梅花的天地中,唐玄宗感於她的愛梅如痴,封為梅妃,並戲稱「梅精」。
2
唐玄宗是個文藝皇帝,他通音律,喜歌舞,經常在宮中開歌舞宴。一次宴請兄弟,唐玄宗親自吹笛,笛音婉轉,梅妃以舞相和。
梅妃模擬天上飛鳥的形狀,身影輕飄,衣帶如雲,她翩翩如驚鴻欲飛,眾人如看到了當空的大雁,這就是梅妃的驚鴻舞。
唐玄宗對諸兄弟說:「賜白玉笛,做驚鴻舞,一座光輝。」
前幾年霸屏的《甄嬛傳》中,甄嬛在溫宜公主宴會上,跳的就是梅妃的《驚鴻舞》,讓皇帝驚豔。由此可以看出梅妃驚鴻舞的絕妙。
梅妃不僅曉詩文,善歌舞,還通音律。她用玄宗賞的白玉笛,在梅林中吹《梅花落》,跳驚鴻舞,唐玄宗專寵梅妃達十年之久。
唐玄宗寵愛梅妃,各地的奇梅異株,一路紅塵,被送往宮中。唐人愛牡丹,但此時的皇宮卻只見梅花不見牡丹。
梅妃並未侍寵生嬌,她不排擠後宮嬪妃,常勸慰皇帝勤於政務。她清高矜持,整個人就如後宮中的一株梅花,清幽冷豔,獨自盛開。
繁盛的大唐,富麗的大明宮好像和她無關。
3
唐朝是牡丹的天下,楊玉環這株洛陽牡丹進宮了。
她二八年華,豐乳肥臀,渾身的荷爾蒙都要溢出來了。此時已近暮年的唐玄宗不甘衰老,他急於找一個年輕的少女,讓他老舊的機體換發青春。楊玉環的嬌媚和奔放,無疑是最好的回春良藥。
唐玄宗對這個兒媳婦,目眩神迷。
他的心思全轉到了楊玉環身上。楊玉環也是個善歌舞通音律的女人,她的《胡旋舞》火熱奔放,像一把乾柴,讓唐明皇身體裡本快熄燼的情慾之火,又熊熊燃燒了起來。
楊玉環的動和江採萍的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喜新厭舊是男人本色,唐玄宗十年來一直面對孤芳自賞、清冷高雅的江採萍,審美已經疲勞了。楊貴妃這株嬌豔的牡丹,給了他戀愛的感覺,讓他有了全新的體驗。
此後是春從春遊夜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
楊玉華這株牡丹,想在大明宮一枝獨秀,她用美貌與心機,將江採萍趕到了上陽冷宮。
從此後宮只有牡丹,再無梅花。
一騎紅塵妃子笑。各地快馬加鞭送到宮裡的不再是梅樹,而是新鮮的荔枝。
4
上陽冷宮寂寞清冷,大明宮中的霓裳羽衣曲卻是那麼的熱烈。
現在皇帝有了《霓裳羽衣舞》,還記得《驚鴻舞》嗎?
想到昔日皇帝的寵愛,環肥燕瘦,她和楊玉環各有千秋,她的才情尚在那胖子之上,而今那胖子獨佔聖寵,她到底意難平。
她想到了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幽閉長門宮,曾千金買賦,重獲帝心。於是,她效仿阿嬌,找來高力士,願以千金,託高力士去找一位才比司馬相如的人,為她做賦。
江採萍是高力士帶進宮的,但是他此時已被楊貴妃收買,他不敢得罪正當盛寵的楊貴妃。於是委婉的說:「這樣的人才不好找,娘娘文採過人,何不自做一賦,豈不更好。」
是啊,求人不如求己,她感於自己的經歷,飽含深情的寫了一篇《樓東賦》,並連同唐玄宗賞賜的白玉笛一起呈給皇帝。
唐玄宗看了這篇深情哀怨的賦,他沉浸於和梅妃曾經的美好歲月,不禁想到了江採萍的種種好處。只是楊玉環也看到了這篇賦,她得知皇帝的有心去看望江採萍,她吃醋撒潑,唐玄宗最終沒有去看冷宮中的梅妃。
江採萍寄予厚望的樓東賦沒能挽回皇帝的心。不過《甄嬛傳》中的華妃卻通過吟誦梅妃的《樓東賦》,重新獲得皇帝的寵幸。梅妃嘔心力作之賦卻給華妃做了嫁衣賞。
5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溼紅綃。長門自是無梳妝,何必珍珠慰寂寥。---江採萍《一斛珠》
唐玄宗沒能去看梅妃,就讓高力士送去了一斛新進貢的珍珠,表達他對梅妃愧疚之心和掛念之意。
而江採萍對皇帝已徹底失望,她拒不受皇帝的珍珠。
並寫了《一斛珠》回贈皇帝。
唐明皇讀梅妃的詩,明白了她柔弱外表裡,那顆寧折不彎的心。於是讓梨園弟子譜上樂曲,在宮中演唱,名叫「一斛珠」。
《一斛珠》,寫盡了梅妃的哀怨,也道盡了宮妃失寵後的悽楚。
既生瑜何生亮?大明宮,有了梅妃這株「瘦梅」,為何還要有楊玉環這株胖牡丹?。唐玄宗曾妄想著這兩株奇葩,能像舜的娥皇和女英那樣和睦相處。
而皇帝只有一個,後宮哪裡有真正的和睦。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愛牡丹,宋愛梅,如果江採萍生在宋代,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命運?
《唐明皇》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風流天子唐玄宗和他的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