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與英國:倫敦煤氣燈真的啟發了他的《星夜》?

2020-12-17 澎湃新聞

「梵谷與英國」展覽於正在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展出,匯集了45幅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油畫與部分英國畫家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畫作《向日葵》、《羅納河上的星夜》、《自畫像》等。這是近10年來英國最大規模的梵谷展。在《衛報》評論員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看來,這個鬆散龐雜的大展中隱藏著梵谷一生中短暫而精彩的時光,觀看這個展覽我們不要把目光僅僅局限在梵谷和英國的關係中,而是通過這個關係來審視在英國以外時期的梵谷的故事以及他的藝術造詣。

這個展覽恰恰展現了這個歐洲人是多麼非英國式。

在這個看上去是英國的黃色濃霧和煙霧瀰漫的地鐵站激發了梵谷充滿陽光的生命讚歌的鬆散大展裡,隱藏著一個精彩的故事。

熾熱…梵谷《向日葵》(1888)。圖片/倫敦國家美術館

我從沒想過會看到梵谷的向日葵枯萎的樣子。然而,在這次有關梵谷與英國的展覽中,看到這幅熾熱的畫作被防腐保存在一個類似花卉教堂裡。20世紀早期的英國畫家弗蘭克·布朗溫(Frank Brangwyn)、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和塞繆爾·派普羅(Samuel Peploe)等人對梵谷鼎盛時期繪畫技藝的盲從,反而抑制了他們所模仿的畫作的熱情和力度。策展人怎麼會認為這是展示梵谷藝術的最佳途徑呢?

這個版本的《向日葵》通常掛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內,它的周圍陳列著法國19世紀末的革命藝術作品。那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梵谷當時的情景,在普羅旺斯煦日下背著畫架和畫筆步履蹣珊地尋找著他視覺中的美景。塞尚在幾英裡外工作,高更來到這裡住下。這次展覽想要改變那種熟悉的場景。忘掉在熱霾中搖曳的柏樹吧。想想黃色的濃霧和煙霧繚繞的地鐵站。

策展人甚至想像梵谷在奧賽博物館版的《星夜》中金色與藍色的絢爛衝擊,是受了倫敦煤氣燈啟發而創作的。南方無雲的夜晚伴隨著天體能量的震顫,羅納河映襯著阿爾勒的光芒,當梵谷在1888年描繪這樣一幅讓人欣喜若狂的夜景時,我們某種程度上應該認為,此刻他想到的是泰晤士河的堤岸。我們應該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梵谷藝術的真正起源在於年輕時旅居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

天體能量…梵谷《羅納河上的星夜》(1888)。圖片/Hervé Lewandowski/巴黎大皇宮(奧賽博物館)

然而,被禁錮在這鬆散大片中的一個更小而生動的故事正努力展現出來。成年後的梵谷在英格蘭南部生活了三年。1873年,他前往倫敦,在藝術經銷商和版畫商古皮爾(Goupil et Fils)的考文特花園分部工作。但不久就出事了。他不幸愛上了布裡克斯頓女房東的女兒,辭掉了自己的工作(他本不擅長的工作),從此開始了對人生意義和目標的不懈探索,使之成為一名英勇無畏的畫家,直到37歲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展覽的前半部分讓我們沉浸在梵谷的腦海中。在他1890年的肖像畫《阿勒西安尼》(L』arlesienne)中,他把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聖誕故事副本放置在桌子上。在布裡克斯頓的臥室裡,梵谷沉湎在狄更斯和喬治·艾略特的小說中,度過了孤獨的夜晚。狄更斯於1870年去世,英國畫家盧克·費爾德斯(Luke Fildes)在他創作的一幅名為《空椅子》的版畫中表達了舉國上下的失落感。多年後,在阿爾勒的黃房子裡,梵谷創作了自己和高更的「空椅子」時,他依然會記起這幅版畫。

作為一個年輕的藝術家,梵谷在1876年末回到荷蘭後,試圖效仿狄更斯富有同情心的社會視角。在查爾斯·斯坦利·萊茵哈特(Charles Stanley Rheinhardt)為狄更斯的《艱難時世》所作的一幅插圖中,一個男人絕望地坐在那裡,雙手捧著臉,頭上戴著禮帽。梵谷的素描《磨損》借鑑了這幅插圖,表達了令人心碎的情感。在他的畫作中,這位老人獨自坐在火爐旁的一張普通的稻草椅上,身體像一座粘土紀念碑,從頭到腳充滿了悲傷。

梵谷《磨損》(Worn Out)素描 1882年 網絡圖

在英國時期的梵谷讓你重新審視在荷蘭時期的梵谷。與他1888年移居到法國南部後創作的充滿活力的生命讚美詩相比,很容易看出他離開英國後回家所創作的早期作品是一個緩慢的開始。這次展覽詳細展示了梵谷早期具有社會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受到維多利亞時代藝術的影響。因此,有人說,他在1880年的素描《雪中礦工》的靈感來自喬治·亨利·布勞頓在1869年創作的《去教堂的朝聖者》。簡直是胡說。維多利亞時代的繪畫作品平淡無奇,而梵谷所作的是一幅大膽天真、情感犀利的作品,展現了工人們在殘酷的工業世界中掙扎時雕塑般的力量。這是一部傑出的存在主義漫畫。

梵谷《雪中礦工》(Miners in the Snow )素描 1880年 網絡圖

梵谷完全擺脫了規則和慣例,他對窮人直白的描繪,避開了所謂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模式。1882年,他在教堂的家中所作的作品,展現了一群飽經風霜的人們,他們的臉上帶著悲傷但又對生活充滿著渴望。相比之下,被稱為靈感來源的——維多利亞時代對切爾西老兵的描繪——卻是厚重而死板的。

麻木的憂傷…梵谷《監獄庭院》(1890)。圖片/普希金國立美術博物館,莫斯科

有任何證據表明,與英國小說截然相反,是英國藝術塑造了梵谷的願景嗎?教堂集會的場景顯然更多地歸功於法國藝術家多米埃(Daumier),而不是英國藝術。梵谷畫了一個倫敦的場景。他1890年創作的油畫《監獄庭院》(The Prison Courtyard)描繪的是一群衣衫襤褸的男子,在一座以倫敦紐蓋特監獄(Newgate Prison)為原型的狹長的六角形庭院的哥德式空間裡,繞著噩夢般的圓圈行走。他們一直重複著自己的步伐無處可去,藍黃色的臉就好像麻木憂傷的面具。

懸掛在雕塑旁邊的這幅畫的靈感來自於1872年出版的古斯塔夫·多爾(Gustav Dore)著作《倫敦:朝聖》(London: A Pilgrimage)。多爾是法國人,他塑造了一個局外人對英國社會的看法。梵谷在倫敦看到了一系列的畫作,但唯一能在他自己的人生大道上留下印象的是一幅17世紀來自倫敦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London)的荷蘭傑作。

對於荷蘭人來說,英國的藝術不太可能教會他們什麼,因為荷蘭人的遺產包括倫勃朗。他可以在家裡看到北方陰冷的天空,而南方的陽光使他神魂顛倒。這就是這次展覽放在南方的原因。展覽的整個房間都是用來展示梵谷在阿爾勒如何遇見各種英國二流藝術家的。然後,正當我們應該把梵谷的悲劇人生推向高潮的時候,布盧姆斯伯裡派批評家和畫家羅傑·弗萊(Roger Fry)首次在倫敦展出他的藝術的一部分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

在此之後,還有更多來自法國的20世紀初的英國畫作分散了對梵谷繪畫技藝的注意力。這些畫看上去像用數字堆砌起動蕩的啟示。但我們確實從對比中學到了一些東西。南方並沒有使梵谷偉大。當他在阿爾勒下火車時,他已經對人類的悲傷有了深刻的體會。在他的礦工畫中所體現的痛苦和緊張的情緒,才是讓梵谷的太陽與羅傑·弗萊(Roger Fry)看到的那些把太陽畫成普通圓球的畫家如此不同的原因。最後,這個展覽恰恰展現了這個歐洲人是多麼非英國式。

梵谷與英國

地點:泰特美術館,倫敦站起:2019年3月27日至8月11日

(本文編譯自《衛報》,原作者Jonathan Jones。)

相關焦點

  • 梵谷之羅納河上的星夜
    梵谷 《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ne)梵谷用短促的堆積用筆,非寫實的畫面典型的印象派,唯美的構圖是畫家結合現實的小鎮,加入自己的理想主義創作的,寥寥幾筆勾勒出河岸線,著重點在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點睛之筆動態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
  • 倫敦迎來英國首座梵谷雕像
    安東尼·帕吉和他的梵谷雕像(《美術報》月刊)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西媒稱,倫敦近日迎來了英國首座梵谷雕像。據埃菲社日前報導,英國首座紀念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的雕像於11月16日安置在倫敦市布裡克斯頓街區。藝術家安東尼·帕吉的自畫像(《美術報》月刊)這座由英國藝術家安東尼·帕吉特創作的雕像是「與文森特的一年」項目的一部分。
  • 鑑賞|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之前MoMA也安排過關於《星夜》的各種解說。你會從中得知,梵谷的藝術和他在生命中所承受的異於常人的重量密不可分。梵谷在世的時候,其藝術風格並不被當時的藝術界和社會主流所認可,所以一生過得極為窘迫,當他心高氣傲的藝術家性格與鋒利的現實摩擦時,種種的扭曲和變型就產生了。《星夜》就是在他離世前一年畫的。
  • 一般人看梵谷的畫《星夜》,能感受到什麼?
    其實小時候,最遲也是我在語文書上,就看到過這幅畫,當時只是覺得這個配色真的不錯。其實文化藝術領域,我看別的大V都是講國畫之類的,和中國傳統密切相關的。當然這幅不是梵谷畫的《星夜》,別誤會雖然我現在配圖,也是很好看,甚至如果把梵谷原作拿給沒看過的人,讓他說這四張畫,哪張最好看,都可能不選梵谷畫的。
  • 星夜中的漩渦,是梵谷用眼睛計算出來的嗎?
    達文西的laturbolenza手稿對於現代研究者來說,達文西的觀察中有兩點是與他們不謀而合的:首先,他將水流分為平均部分和波動部分,1883年,英國工程師奧斯本·雷諾(Osborne Reynolds)發表了一篇《決定水流為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以及在平行水槽中的阻力定律的探討》,這篇流體力學領域迄今最重要的經典文章
  • 7位油畫家受梵谷「向日葵」啟發,畫了7幅葵花,哪一幅更接近梵谷
    梵谷,油畫《向日葵》上面這幅是荷蘭大師的其中一個版本。這張畫一直以來被無數次複製,是廣為人知的向日葵。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幅畫對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有多麼大的啟發作用。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是梵谷的崇拜者。
  • 梵谷名畫《夜晚露天咖啡座》賞析
    在畫面中法國南部炎熱的夏夜,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天棚,與深藍色的天空形成對比。視線沿著咖啡棚和座位向後延伸,使畫面產生縱深感,引發希望與悔恨、夢幻與現實的思緒。『梵谷自5月到9月18日借住的蘭卡散爾咖啡館,位於形式廣場(Place du Form),由於通宵營業,因而被稱之為「夜間的咖啡館」。
  • 現代藝術博物館:欣賞莫奈《睡蓮》、梵谷《星夜》、馬蒂斯《舞》
    最喜歡的還是莫奈、馬蒂斯、梵谷、畢卡索。其中,梵谷的《星夜》,巨幅的莫奈睡蓮還是很有衝擊力的。可能是我們的欣賞水平有限吧,現代派的繪畫能理解的不多。有一個作品是一隻巨大的鳥籠,上面趴一巨型蜘蛛,挺適合照相。博物館門前有一個噴水池,各國遊客坐在四周曬太陽,很是愜意。推薦禮品部,有很多有設計感或藝術性的小禮物,當手信很是不錯。
  • 梵谷作品將於2019年春季亮相泰特美術館
    展覽將於2019年春季在倫敦舉辦。展出40多件梵谷作品,包括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星夜」,和國家美術館借出的「向日葵」系列中的一幅。梵谷曾經在20歲出頭時租住在南倫敦的朗伯斯區一處居所。他非常喜歡倫敦,在城裡到處遊逛。1874年1月,梵谷寫信給他的弟弟提奧:「我很順利的來到這裡,我對我的家很滿意。
  • 梵谷的畫,究竟好在哪?
    以前在畫冊或屏幕上看梵谷的畫真的不容易體會出它的好來而站在原畫面前用眼用心體會畫布上百年前定型的顏料凹凸的筆觸、畫面的紋理、油彩的質感讓人不由自主地推敲他繪畫的過程這段時間的梵谷經常在晚上光顧附近的通宵咖啡館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的天蓬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逆向的對比朦朧的透著希望與幻想交織的複雜心態▼
  • 星空下的梵谷咖啡館
    梵谷在阿爾勒時,著手在畫布上描繪燦爛的星夜。入夜後,他便支起畫架,把一圈小蠟燭固定在帽沿上,借著燭光描繪星空。梵谷曾說:「對我來說,晚上看來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晚上作畫,看天上有閃爍的星星,地面有燈光,是一幅很美的與安詳的作品。」 在這幅作品中,梵谷使用一條縱線、一條橫線、兩條對角線來切割畫面。沒影點,即透視線的會聚點位於畫面正中央。在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的天蓬,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對比,好像在暗示著希望與悔恨、幻想與豪放的複雜心態。
  • 在倫敦「遇見文森特梵谷」,荷蘭梵谷博物館沉浸式梵谷展將於南岸...
    荷蘭是畫家梵谷的出生地,也是目前梵谷多數傳世畫作的所在地,而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是館藏梵谷作品數量最多的荷蘭博物館。由於畫作的脆弱和珍貴,無法像一些藝術品一樣跨越重洋展現給其他國家的人們,梵谷博物館開始了以「遇見文森特梵谷」為主題的沉浸式巡迴展。
  • 向梵谷致敬,美太空人在空間站拍攝照片「星夜2.0版」
    「今日俄羅斯」(RT)12日報導稱,科克11日上傳的一張照片是件「真正的藝術品」,科克給它取名「星夜2.0」,意向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谷致敬。RT報導截圖先來看看這張向梵谷致敬的照片↓圖源:科克推特再和梵谷作品《星夜(The Starry Night)》對比一下↓資料圖RT說,科克11日在其個人推特發布這張照片並配文
  • 背景超喜歡,梵谷星夜牛
    作者:Gackt.煮波雖然說背景是作者自己隨筆畫出來的,但真的有梵谷的星夜範啊。而且作為模型來說,這隻牛做的也是不錯的!PS:我真的是一個入噴坑十個月,只做了了五臺模型的萌新~~~又是一臺漂亮的解體牛!誠然筆者的製作思路是效仿油管韓國大大的RG解體牛,以那句阿姆羅的經典臺詞:「νガンダムは伊達じゃない!」力求做出一個漂亮的作品的!
  • 梵谷的《星夜》原作在此,要去參觀,千萬別跑錯地方啦!
    當然,如果你喜歡藝術,那梵谷的《星空》等這些寶貴的藝術作品一定要去參觀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前人的經典作品可以給我們很多借鑑。很多人跑去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找半天都沒找著梵谷的《星夜》,因此非常懊惱。
  • 苦艾酒~梵谷的大力丸
    在《星夜》中,他旋轉的畫筆創造了一個滿是旋轉的星雲的夜空。梵谷和其他印象派畫家對光線的表達採用了不同於前輩們的方法。這讓他們想到了梵谷的《星夜》。受到啟發的墨西哥、西班牙和英國科學家們決定詳細地研究梵谷畫作中的亮度。他們發現:梵谷的許多畫作中都隱藏著顯著的與柯氏方程相近的湍流結構的模式。研究者們把畫作數位化,然後測量不同像素間的亮度差異。從反應像素分離的曲線中他們得出結論:梵谷精神焦慮時期的畫作中表現出了與湍流極其相似的特性。
  • 指南|世界名畫裡的鄉村之旅 跟著梵谷遊法國
    今天是藝術界第一網紅梵谷逝世128年,當我們提到梵谷,我們說他為藝術窮盡一生。他熱愛生活,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卻屢遭挫折。他的作品無限融入了情感和美感,他的一生為藝術殉道。今天我們就去他當年創作了近300幅畫的地方去看看。
  • 梵谷的10幅曠世名作!其中一幅肖像畫拍出5億
    梵谷在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解釋說:「我真的很想這樣做,以使人們知道那些正在用小燈點亮土豆的人已經把這些耕種了起來,他們把手放在盤子裡,所以它說的是體力勞動,而且,他們因此而誠實地賺錢吃飯」梵谷對他的作品感到高興。他寫信給姐姐說,「吃土豆的人」是他在早期最好的畫。
  • 狄更斯、梵谷的椅子,希望之光——英國畫家盧克·菲爾德斯
    他是英國著名的女政治活動家瑪麗·菲爾德斯(Mary Fildes)的孫子,瑪麗·菲爾德斯是曼徹斯特的彼得盧事件的領導者之一。他以一種社會現實主義的風格創作插圖,與《圖解報》的編輯辦刊思路一致,並專注於描繪倫敦貧民的生存狀況。
  • 藝術絮語「2」|都說梵谷厲害,他的畫到底牛逼在哪裡?
    導語:畫家梵谷和他的向日葵,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既然他這麼有名,那麼他的畫到底厲害在哪裡?是不是很好奇呢,今天就讓老王先生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1. 印象主義始末梵谷真正走上藝術之路是1880年,當時最炙手可熱的當屬印象主義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