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絮語「2」|都說梵谷厲害,他的畫到底牛逼在哪裡?

2020-12-20 我們的文藝復興

導語:畫家梵谷和他的向日葵,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既然他這麼有名,那麼他的畫到底厲害在哪裡?是不是很好奇呢,今天就讓老王先生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1. 印象主義始末

梵谷真正走上藝術之路是1880年,當時最炙手可熱的當屬印象主義畫派。印象主義追求光線和色彩,將西方藝術從頑固的強調輪廓、明暗的學院派中拯救了出來。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波西米亞女孩》
莫奈《印象·日出》(1872)

以上兩幅作品,第一幅《波西米亞女孩》即是當時學院派推崇的畫法,第二幅《印象·日出》是莫奈的印象主義風格。

《波西米亞女孩》注重明暗、輪廓,色彩溫和、中規中矩;而《印象·日出》就不一樣了,它的目標就是將光線用色彩畫出來,輪廓、明暗這些東西,不重要的。畢竟印象主義在反叛中誕生。

到1885年左右,歷經八屆展覽的印象派開始走向衰落,修拉開創的新印象主義誕生了。他們信仰色彩科學,創作出點彩畫。

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1886)

上色時,色彩並非提前在調色板上調好,而是將幾種純色斑點並列在畫布上,近看是無數的小斑點密密麻麻,但是遠看,這些不同顏色的細小斑點在視網膜上混合,形成新的絢爛的色彩。

1890年左右,在新印象主義很快被大家「看膩」之後,多種「主觀藝術」萌芽,披著印象主義的外衣出現,這就是後印象主義。他們保留了印象主義的光和色,但是更強調畫家自身的情感表達。

代表人物就包括我們的文森特·梵谷,還有保羅·高更、保羅·塞尚。梵谷死於1890年,上帝沒讓他活到後印象主義風靡的那一刻。

2. 科學的色彩

梵谷作為後印象派的代表,其畫作自然是對印象主義的傳承。其實在梵谷僅有10年的藝術生涯裡(1880~1890),前5年基本堅守的是他在家鄉埃滕形成的黑暗鄉村畫風,在1885年,梵谷才徹底擁抱了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的特點我們剛剛已經講過,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畫出光線」,他們的色彩搭配當然不是瞎弄,都是有科學理論依據的。主要的理論包括:

1. 三原色理論:紅、黃、藍為三原色,可以通過混合,調配成任何其他顏色;

2. 補色理論:原色在色相環中相對立的顏色稱為它的補色,比如紅色的互補色是綠色,黃色的互補色是紫色,藍色的互補色為橙色。原色與其補色放在一起時,格外賞心悅目。

色相環

梵谷的印象主義畫作充斥著補色理論,1886年他在巴黎的蒙馬特住處,創作了一系列的鮮花:綠色瓶子裡的紅菖蒲,藍色背景中橙色錦紫蘇,紫菀與黃色的鼠尾草

梵谷《插著紫菀和草夾竹桃的花瓶》

3. 瘋狂的厚塗

梵谷作畫時,經常會瘋狂地使用厚塗法。梵谷曾經在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學習過一段時間,據他的同學回憶:

「有天早上,文森特來上油畫課,穿著一件藍色的罩衫。他開始瘋狂作畫,速度很快,把同學們都驚呆了。他在畫布上塗滿了厚厚的顏料,顏料從畫板上流淌下來,滴落在地板上。」

他似乎要將自己瘋狂的情緒發洩到畫中一樣,下面是《星夜》的局部放大圖:

梵谷《星夜(局部)》(1889)

濃重的畫面質感不言而喻。再感受下《海邊的漁船》局部:

梵谷《海邊的漁船(局部)》(1888)

厚塗法開創者絕非梵谷,17世紀魯本斯等諸多畫家皆有使用,只不過他們往往用它來表現畫作中的某些局部特徵。而梵谷卻是將這種技法發揚光大之人,以期望獲得更強的質感和視覺衝擊力。

4. 運動著的曲線

梵谷的畫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創性地使用彎曲的線條和形狀,來表現運動的狀態。這一點在他後期(1888~1890)的很多畫中體現地極其明顯,比如《海邊的漁船》、《絲柏》系列、《星夜》。

梵谷《海邊的漁船》(1888)

梵谷使用了很多粗獷的彎曲的線條,用來表現海浪的翻湧,動感十足。他發現了這種技巧後,開始投身於絲柏的描繪。

梵谷《兩棵絲柏》(1889)

一條又一條誇張的彎曲彩色線條,組成了渾厚茂盛的絲柏樹、組成了雜亂無章的草叢、組成了遠處綿延不絕的山峰、組成了浩瀚無垠的海浪般天空。

梵谷將這種技法發揮到極致時,《星夜》誕生了:

梵谷《星夜》(1889)

彎曲的線條開始誇張地變了形,在天空中翻卷出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旋渦。漩渦之中的星光、月光閃閃發亮、熠熠生輝。

作這幅畫時他已經進了精神病院,那段時間他的癲癇反覆發作。

5. 主觀的情緒

最重要的一點是,梵谷的最傑出的一些畫作,並不是對現實直接描繪,而是主要表現自身的情感。這也是他最厲害的地方所在,於是他作為「後印象派」傑出的代表人之一。後印象主義被一些學者認為是現代藝術的開端。

梵谷的《吃土豆的人》就有這種表現的跡象。

梵谷《吃土豆的人》(1885)

這幅畫時梵谷在荷蘭家鄉所畫,畫面描繪的是農民一家人吃煮熟土豆的場景。當時的梵谷自詡為「農民畫家」,對鄉村生活情有獨鍾。

畫面左側,一對夫妻正在彬彬有禮地分享著煮熟的土豆;右側,一位骨瘦如柴的老嫗正在為大家倒咖啡;而在桌子後面,一個農夫將盛好土豆的小碗遞給母親;畫面中央,背對著我們的孩子,順從地等待著。

這幅畫面並不是梵谷親眼所見,而是他看到「情人」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完飯,受到感觸畫下的。既是想像,因此他有了很多發揮的空間。

梵谷將這些農民安放在黑暗之中,僅僅用房頂上吊下來的油燈來照明,明亮的燈光和昏暗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將各種色調精心混合,調製出幾種「陰森森」的色調。為了強調小屋的幽閉恐怖,他降低了天花板的高度,並將兩側視野之外的一些細節(鏡子、時鐘、畫作、鞋、水壺等)擠入畫中。

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表現農民生活的貧苦和卑微。

在《向日葵》的系列裡面,你也能夠感受到一些情緒。

梵谷《兩朵向日葵》(1887)
梵谷《四朵向日葵》(1887)

為什麼這些盛開的向日葵被折斷,然後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如果你能看出「遺棄」與「絕望」,你就真懂他了。

那個夏天,弟弟提奧向一個女人求婚,這對梵谷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弟弟的結婚很可能就意味著對自己的拋棄。梵谷一輩子與弟弟惺惺相惜,十分親密,他性格暴躁固執,幾乎與所有人都合不來,除了弟弟。被拋棄的恐懼籠罩著他,他向鈴鼓咖啡廳老闆娘求婚,結果被痛打了一頓。

可憐的他,望著庭院裡盛開的向日葵,看到了「遺棄」與「絕望」,於是畫下了幾朵折斷的向日葵。

那副大名鼎鼎的《麥田上的群鴉》,也是充滿了陰鬱的情緒。

梵谷《麥田上的群鴉》(1890)

當時弟弟提奧已經結婚,梵谷與弟媳之間產生了一些摩擦。弟弟的事業不太順利,一方面要養妻育子,另一方面還要資助這個「一事無成」的哥哥。梵谷一直靠弟弟的「不菲」的接濟生活,這讓弟媳很不滿意。梵谷也抱怨弟媳不懂事。

在一次不歡而散的聚會之後,梵谷望著奧威爾遠處的麥田,內心充滿陰鬱,他畫下了這幅《麥田上的群鴉》。

6. 結語

所以,梵谷的畫好的地方主要在於:首先是對印象主義光線與色彩的傳承,其次是濃重的厚塗,然後用誇張的曲線和形狀表現運動的狀態,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表現畫家的情感。

梵谷作為後印象派藝術的代表,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他的畫作深深影響到後世的現代藝術,包括表現主義和野獸派。表現主義大師蒙克,受到梵谷作品的啟發,創作出著名的《吶喊》。

蒙克《吶喊》(1893)

蒙克扯去了梵谷印象主義的外衣,將情緒更為誇張地表現出來。

相關焦點

  • 一句「發現中國的梵谷」,所有人都懂了
    他還參與高圓圓和某公益項目的母親節捐贈活動,幫助過一位精神分裂的學員將一幅他所畫的歐巴馬的素描贈與了歐巴馬。苗世明的辦公室內,擺有學員畫的「紳士狗」圖案的靠枕,「一套送給了馬雲」。處理與政府的關係也需要類似長袖善舞的技巧。機構剛成立的時候,很多領導覺得苗世明有病,要教瘋子、傻子畫畫,「你去陪他們,你瘋了」。他就說:「你說得挺對的,我現在就是。」
  • 梵谷的畫到底好在哪兒?
    這是一幅畫於1883年的小畫。顯然一看就是一個初學者的塗抹。 這個畫家畫了七年,然後就死掉了。死了以後,他就出了名,慢慢變成人人知道的梵谷。 我到現在說不出這幅畫到底好在哪裡。
  • 梵谷的畫怎麼就這麼值錢?也許藝術的價值在于欣賞
    20世紀80年代,倫敦的古畫拍賣市場,《向日葵》價壓群畫,3990萬美元!按照現在的物價,就是8億美元!藝術怎麼就這麼值錢了?由此這幅畫成就了一個傳奇!不朽的世界名畫。    各種解說甚囂塵上!  最奇葩的解說梵·高畫的不是向日蔡,而是任性的原始衝動和愛情。  其實,梵谷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的作品這麼的值錢,因為他的一生是窮困潦倒的一生,是家徒四壁的一生,沒有愛情的一生,因為他有病,精神還不好!    先介紹一下梵·高的人生履歷,出生於牧師家庭,早期的作品是灰暗色系。
  •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谷,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NeoMam 是一家內容營銷工作室,他們從名畫中找到了建築的靈感,代表家庭服務網站 Home Advisor 創作了一系列名畫「現實版」,包括安藤廣重的「Evening Snow at Kanbara」,梵谷的「The Cottage」,愛德華·霍普的「House by the Railroad」和莫奈的「Houses at Falaise in the Fog
  • 梵谷那些著名的《向日葵》們都在哪裡?
    這幅畫從桌子、到花瓶、到背景、再到主題,幾乎全部都是黃色。可以說是梵谷「最黃」的向日葵在花瓶的正中,畫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Vincent。梵谷對自己這幅畫真的是真愛,他幾次自己臨摹這幅畫,而在他死後,這些向日葵就散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應該感謝他對向日葵的狂熱,讓人們得以在許多國家看到這幅向日葵。
  • 《盧青說畫,自說自畫》從梵谷的「向日葵」說開去
    大凡對於熱愛繪畫的人說向日葵,他第一反應會是想到梵谷,而不是香噴噴的葵花籽。誇張點說梵谷這個名字就是向日葵的代名詞。六張向日葵的作品都被藝術館收藏,成為世界藝術的瑰寶,是他去世以後的事情了。生前他是用了全部的熱情和愛畫了它們,並放在畫室陪伴他。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的喜歡梵谷和他的作品,讀他的傳記,看他的傳記電影。我相信他是純粹的藝術家,而他的作品承載著他的靈魂,詮釋了『人品即畫品』的真諦。
  • 梵谷不曾想到有人會為他而歌
    一百多年前的1889年,梵谷在法國精神病院裡,用誇張的筆觸手法,生動地描繪變化著的星空,取名為《The Starry Night》並在畫作留下他的名字「Vincent」,成為梵谷日後的畫作之一。《Vincent》Don Mclean時間回到1971年,美國民謠歌手「Don Mclean」,在閱讀了描寫梵谷的傳記之後,寫下了經典的作品《Vincent》,如今在荷蘭的梵谷紀念館中,這首歌曲的旋律依然不斷循環。
  • 梵谷的名作《向日葵》到底好在哪裡?該怎麼去欣賞?
    梵谷的生平其實要想了解《向日葵》到底哪裡好,真的是應該去了解梵谷這個人。和大部分藝術家一樣,生前不得志,自己割掉耳朵的舉動,送給舞女,靠弟弟接濟等等,導致在很多人眼中,他是瘋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經病。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 「抄襲」的藝術——如何定義「藝術創作」中的「抄襲」和「借鑑」
    那麼,到底該怎麼定義「藝術創作」中的「抄襲」和「借鑑」呢?這些教訓都擺在眼前,不要等到發生在自己身上,才能明白「抄襲」的嚴重性。03如何去「借鑑」什麼是「藝術創作」中的「借鑑」?畢卡索開創了立體主義,賈伯斯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可這倆「原創王」也說出過以下的言論。畢卡索說:"Bad artists copy.
  • 司馬缸說|梵谷畫作疫情期間被盜!他和它都經歷了什麼?
    >梵谷的「鐵粉」想以一番大動靜提醒世人勿忘他?據稱畫中左2者,也和文森特有過一段感情刻骨銘心的感情多以悲劇告終《春天花園》的創作時期正是他的內心備受煎熬之際1883年,梵谷回到荷蘭紐恩繪畫之餘還過起了啃老的生活
  • 高更:梵谷,再見!我要去大溪地了
    但這並不代表些什麼,藝術史推演一百多年,高更始終如囚鳥般生活在梵谷的影子下面。當然我們也不必為高更作一些似是而非的哀嘆,因為當他選擇離開梵谷,而梵谷選擇以死亡來迸發藝術靈感的時候,命運只會記住後者的壯烈。所以高更遠赴太平洋,不是為了散心,而是為了向梵谷致意,用重新生產自己藝術風格的方式。
  • 「昔文在線」書法大家任政——硯邊絮語
    蘇軾《渡海帖》,行書,元符三年(1100),紙本,28.6×40.2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沈老對我們青年一輩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至其家有如沐春風之感,他談技法,亦分析碑帖,但涉及多的卻是讀書。我是黃巖人,沈老是吳興人,同屬浙江,他高興地說,浙江有個傳統,遠從元代趙孟、明代徐青藤、清代趙叔以至近代諸家,他們的藝術造詣都紮根在學問的基礎上。
  • 梵谷與他的名畫《向日葵》
    著名荷蘭畫家梵谷是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向日葵》幾乎無人不曉。梵谷非常喜歡畫向日葵,這幾乎成了梵谷的代表作品。那麼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作過統計,認為梵谷一生一共畫過11幅《向日葵》。
  • 鮮花那麼多,梵谷為什麼偏愛畫向日葵?
    提起向日葵,我們常常能想到梵谷。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梵谷一生中一共創作過11幅《向日葵》,我們在課本上經常看到的只是被展示在梵谷美術館的那一幅。而梵谷之所以這樣熱愛畫《向日葵》,是因為他認為黃色是太陽的顏色,而陽光又象徵愛情。
  • 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向日葵》將不再外借
    對此,梵谷藝術博物館館長魯格解釋道:「畫作的塗層和顏料都沒有大問題,但對震動、溫度與溼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畫作應儘可能減少移動,存放在氣溫穩定的環境中。因此館方決定,不再把這幅『鎮館之寶』外借到其他國家。」
  • 陳丹青:「憨小子」梵谷,這個心地善良的瘋子啊
    他的畫被拍出天價,又無時不刻地存在於我們身邊,成為「好品味」的證明;很多對藝術毫無了解的人會毫無芥蒂地愛上他的作品,裡面爆發出的生命力與流動的憂鬱,仿佛是一種更為通用的語言。他短暫又傳奇的一生也被不斷地講述、改編、傳頌,不被理解的天才、窮困潦倒的畫家、精神失常的可憐人、伴隨終身的孤獨、麥田裡的宿命終結……這是人們貼在他身上的種種標籤。
  • 梵谷生日當天,他的畫在荷蘭博物館被盜了……
    此時他的人生只剩10年,而他會為這一團火焰燃儘自己的餘生。2作我所感,感我所作梵谷在弟弟提奧的資助下走上了畫家的道路。他把每個月大部分錢用來請模特、畫人像,只留一點點吃飯,常常忍飢挨餓、如痴如狂地練習畫畫。
  • 梵谷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雖然,這幅畫不如梵谷後時期的另外幾副來得出名,但是可以說它是使梵谷成為梵谷的開端。畫中也傾注了梵谷的無限情感,作為梵谷早期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與研究價值。2畫作失竊的新聞一出,除了坊間對這場盜竊案表示憤怒的聲音之外,也有人表示——這場「災難」造就了它的價值。
  • 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一幅畫現在在哪裡?買家原來是他,太悲哀了!
    在現代人心目中,梵谷是一個偉大的畫家,這一點毋庸置疑。時間往前推移,梵谷還在世的那段時期,幾乎沒有人認為他畫的東西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因此也沒人願意買他的畫作。
  • 梵谷最精彩的四幅畫,「真沒那麼好看」,壓抑又瘋狂,卻像一道光
    梵谷從小喜歡畫畫,後來經家裡安排在畫廊做店員,工作是賣畫,為客人推銷畫作。後來因為梵谷的藝術觀念與主流不同、得罪客人被畫廊開除。梵谷當過短暫時間的教員、之後到礦區做福音傳教士,後來被教會撤職,最終走上了繪畫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