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發現中國的梵谷」,所有人都懂了

2021-02-20 人物

提前說一句:如果您願意幫助本文中的公益機構「無障礙藝途」,請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連結。

文|靳錦 編輯|張薇 攝影|程泉

苗世明先生位於上海的辦公室內掛滿了色彩豔麗的畫。畫的作者都有一個簡短的介紹,名字、出生年、星座,然後才是病症類型,比如自閉症、智障或者精神分裂。

他把星座置於病症之前,是因為「尊重他們,想讓公眾更立體地了解他們。他們其實也有這些愛好,和我們一樣,沒什麼不同」。苗世明覺得,公眾認知中對星座一些約定俗成的看法,也適用於這些特殊人群。有學員是雙魚座,「蠻感性」。

苗世明2010年在上海創辦了「無障礙藝途」,一家民辦非營利性公益機構,為腦部殘障人群提供免費的藝術潛能開發課程。每個周末,這間幾十平方米的辦公室最多會迎來40個學員。上課很熱鬧,他們直白地表達情緒,甚至滿地打滾。苗世明引導他們用畫筆畫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學員畫了一個太陽,他問,天空中有幾個太陽呢,太陽有沒有孩子?

「無障礙藝途」的部分學員合影

學員們最初畫畫的時候,不敢隨心所欲。「北京人就畫福娃,上海人就畫海寶。他們怕別人說自己是傻子。」苗世明說。他拜訪學員的家,了解他們的父母和成長背景,和學員稱兄道弟,試圖挖掘和疏導他們內心深處的情緒。他對這些特殊人群的基本態度是,「你是一個生命,你有所有獨立表達的權利」。

漸漸地,驚喜來了。一個叫小龍的腦癱學員,擅長抒情性的敘事繪畫。他在一個木頭椅子的4條腿上,畫了發生在春夏秋冬4個季節的愛情故事。這是他想像之中的愛情。一個90後自閉症患者,在所有的作品中畫滿了睜大的眼睛,她希望能夠與外界交流。

左面三張,作者小龍,1988年3月出生,雙魚座,腦癱。右邊一張,作者是劉一,新學員,和小龍畫風略同

最讓苗世明難忘的是一個叫小燕子的智障學員。她喜歡看恐怖片,作品中充滿了陰暗的主題和複雜的造型,極有震撼力。攝影師馬良看過她的作品,評價道,這是中國的草間彌生。苗世明幾次找到她的家長,希望小燕子能堅持學習繪畫,但家長卻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孩子偶然的瞎畫罷了。小燕子有時會偷偷給苗世明發信息,說需要紙和筆,他便如地下黨一樣找機會送過去。「病的不是小燕子,是家人的想法。」

現在,苗世明已經能夠通過一張畫來判斷學員的病症。智障者多畫一些圓乎乎的小動物,自閉症患者喜歡畫抽象圖案、色塊和重複的形狀,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出「思想家」,能畫出精細的機器,並指出每一個結構的用途。

作者是小燕子,1988年4月出生,白羊座,智障。酷嗜在作品中創造一些「惡」形象

周一到周五的時間,苗世明的工作則大多與錢有關。他需要進行籌款、媒體宣傳、申請政府項目和慈善基金,每年需爭取150萬人民幣來維持「無障礙藝途」在全國6個工作室的運轉。他給自己的員工開出公益圈內少見的高工資,曾以萬元月薪招募MBA做管理。苗世明希望公益組織可以有商業運行的架構,但這引起過爭議。「我給同事發5000塊的時候,有的很有名的組織都只有1500、2000。當時我就不敢說話了。我一說,別人就問你們怎麼能拿捐款人的錢去發工資。其實我心想,你看你招的那個人,兩千的人和四五千的人是不一樣的。」

苗世明不認為做公益就要受窮。他看到太多的公益組織做到最後,自己成為了被救助的對象。這個行業有榮譽感,但缺乏經濟收益和社會地位,年輕人就很難留下來。他想改變這一點。

「時尚公益」是苗世明提出的一個概念。「我覺得公益應該跟時尚、跟公眾的興趣點互動起來。」2013年,大黃鴨在香港展出,這種憨頭憨腦的龐然大物成為一時熱潮。苗世明馬上想,「無障礙藝途」能和大黃鴨有什麼關係。正好有一個叫巖巖的自閉症學員喜歡大黃鴨,「我覺得這是個故事。我要把他挖掘出來,要去包裝。」他親自給大黃鴨的設計者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寫信,邀請大黃鴨到上海來。

霍夫曼不僅帶著大黃鴨來了,還見了巖巖,此事成為上海灘熱議的焦點。苗世明和他的「無障礙藝途」被廣泛報導。

霍夫曼和巖巖

著名藝術家蔡國強也注意到了這個公益組織,主動邀約其中的「特殊」藝術家們來參觀自己的個展《九級浪》的作品安裝現場。苗世明把過程都錄了下來,拍了照片發朋友圈,「你不知道當時的點讚量,我覺得非常誇張,200多。」

他還參與高圓圓和某公益項目的母親節捐贈活動,幫助過一位精神分裂的學員將一幅他所畫的歐巴馬的素描贈與了歐巴馬。苗世明的辦公室內,擺有學員畫的「紳士狗」圖案的靠枕,「一套送給了馬雲」。

處理與政府的關係也需要類似長袖善舞的技巧。機構剛成立的時候,很多領導覺得苗世明有病,要教瘋子、傻子畫畫,「你去陪他們,你瘋了」。他就說:「你說得挺對的,我現在就是。」 項目的名字是「無障礙藝途」,苗世明去給各地領導展示的時候,領導們都不明白。「你去解釋,我用藝術教他們,然後產生作品,回到價值,把這事說完,得用5分鐘。」好多大領導只給他一句話的時間,他就想了一句口號「發現中國的梵谷」,所有人都懂了。

當記者問做公益遇到的普遍誤解是什麼,苗世明幾乎脫口而出:「普遍的誤解,就是覺得你在利用腦部殘障人群做噱頭,賺錢。」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我們在社區裡做事情,實際上公眾是不知道的,或者會說我憑什麼要關心你」,他希望在正常人和腦部殘障人群之間建立起聯繫,「做項目不能越做離社會越遠。唯一的衡量標準只有問自己,這個公益項目到底有沒有改變這些人,到底對他們有沒有幫助。」

並不是所有腦部殘障的孩子都是藝術家,但苗世明看到,藝術給大多數孩子帶來了改變。比如,自閉症患者的肢體動作逐漸變得穩定。苗世明曾接觸過一個18歲的自閉症男孩,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咬自己的衣服。他堅持讓這個男孩每周作畫,抒發情緒,並把固定動作轉移到畫筆上。「至少我上一次見到他,他已經完全不咬自己的衣服了,我覺得挺有成就感,因為成年的孩子去除這種毛病不是那麼容易。」他後來才知道,藝術治療是西方發展了幾十年的療法,能夠幫助語言受阻者抒發內心的情感,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減輕心理困擾。

從事公益之前,苗世明是個藝術家,畢業於中央美院繪畫專業。2009年,他作為北京798雙年展的策展人之一,設計了一個名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項目,首次接觸到腦部殘障人群。

「第一次見他們,其實和所謂的普通人是一樣的,覺得不能離他們太近。聞到他身上有一股怪怪的味道,覺得這個東西是不是會傳染。有些人吃了藥,臉色都是灰白的。」接觸之後,他們展露出的藝術才能讓苗世明驚訝不已。藝術也讓這個處於社會陰影中的特殊人群變得開心,苗世明在項目結束後回到社區裡找他們,看到他們手舞足蹈地奔向自己說:「我們這樣的人也需要現代藝術。」

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影響他人與完成自我的結合點。苗世明保存著做「無障礙藝途」的許多細節,比如來上海做項目時的火車票、蔡國強的錄音、別人的贈品等等。這些與幫助腦部殘障人群一起,構成他用生命體驗創作的一個巨大的行為藝術。他用了「社會雕塑」這個詞,調用政府、企業、特殊人群和藝術家一起創造新的藝術形態。「從裝置的角度來說,因為你這個意志的存在,導致社會最後出現了這麼多事件,影響了這麼多人,我覺得需要從這個角度去描述它,」苗世明說,「我認為就是一個行為藝術。」


本文首發於《人物》2014年8月號「 職人」欄目

* * *

我們是《人物》(renwumag1980),歡迎關注。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遇到喜歡的文章請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

↓點擊「閱讀原文」,可在百度公益捐助「無障礙藝途」。覺得孩子們畫得好,請把贊點上。↓

相關焦點

  •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谷,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看過莫奈筆下的法萊斯,是否想過能置身朦朧的霧中親眼看看那個小屋,有沒有想過梵谷畫的臥室,搬到現實中會是什麼樣子呢?NeoMam 工作室想過,創作了八幅名畫的寫實描繪。NeoMam 是一家內容營銷工作室,他們從名畫中找到了建築的靈感,代表家庭服務網站 Home Advisor 創作了一系列名畫「現實版」,包括安藤廣重的「Evening Snow at Kanbara」,梵谷的「The Cottage」,愛德華·霍普的「House by the Railroad」和莫奈的「Houses at Falaise in the Fog
  • 生活中哪些「秒懂」,能讓男人瞬間支稜起來?
    與人的「溝通成本」直接納入自己「生活成本」和「開心成本」,這時候如果對方「秒懂」,輕鬆自在,嘴角上揚。兄弟「兄弟」的含義就是無須解釋與廢話。我:「兄弟,我想幹你」兄弟:「上號」舒服~特別一到下午精神倦怠,掃視了一圈發現辦公室所有人都在埋頭苦幹,不好獨自摸魚。隱隱約約發現辦公室斜對角有一處小小的閃光,定睛一看與運營組小王對上了眼,他拿起了辦公桌上的煙起身,我,緊隨其後。
  • 藝術絮語「2」|都說梵谷厲害,他的畫到底牛逼在哪裡?
    導語:畫家梵谷和他的向日葵,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既然他這麼有名,那麼他的畫到底厲害在哪裡?是不是很好奇呢,今天就讓老王先生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1. 印象主義始末梵谷真正走上藝術之路是1880年,當時最炙手可熱的當屬印象主義畫派。
  • 每日一句|「積極」
    看完定義就不難發現,「積極」至少有三種可能的解決方法。https://yizhiyoudao.kuaizhan.com/50/61/p42379649418148這一句顯然是定義❶,「表達積極態度」在這句話中,就是「想要參加」,有興趣,因而如此處理。
  • 高更:梵谷,再見!我要去大溪地了
    然後是高更的扶手椅,紅與綠的夜晚效果,牆壁和地板採用紅色與綠色,椅子上兩本現代小說也與一支蠟燭,以厚塗顏料法畫在粗厚的畫布上。」藝評家和學者都認為這兩幅作品表了梵谷的寂寞和孤單。在《高更的椅子》中,放在空椅子上的書在梵谷心中,意味著巴黎的藝術界,這兩本代表「巴黎現代小說」的象徵物,也暗示了高更的行蹤;此外,蠟燭與煤油燈也是梵谷對高更強烈的幻想,尤其是煤油燈,強化了高更不依賴傳統印象派的自然光線,而仰賴自身表現欲望去定義色彩的風格。
  • 「平凡之路」樸樹所唱的,是所有人的經歷
    作者:木易我覺得《平凡之路》唱的,用兩個字來歸納,便是「經歷」。是樸樹的經歷,是韓寒的經歷,同時也是所有人的經歷。對於大多數到達一個事業頂峰的人而言,突然的「消失」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但樸樹這麼做了,從媒體的相關報導看,樸樹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抑鬱症」,是因為「感情問題」、是因為「家庭原因」,甚至有媒體大言不慚的說是因為他「江郎才盡」。
  • 雙博士+85後美女+畫家,是中國第一位女梵谷?
    昨天,「陳洪標寫字說畫」與大家分享了85後美女畫家米巧銘,2017年油畫作品成交金額1250萬,成為胡潤藝術榜最年輕的上榜者,開創了10年來的最新記錄。文章連結見本文結尾【前期回顧】。要做第一位中國女梵谷?而早在去年,就有媒體說,她的油畫既像超現實主義,又像後現代主義。她是要做第一位中國女梵谷。女梵谷?梵谷作為野獸派與表現主義的後印象主義的先驅,是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的人物。
  • 梵谷的名畫文胸!?PEACH JOHN蜜桃派「巨匠之畫文胸」新設計登場!
    本文轉自【搜狐】;日本大型內衣和家居服潮牌PEACH JOHN蜜桃派以名畫為靈感,推出「巨匠之畫文胸」新設計,於5月29日在蜜桃派天貓官方旗艦店限定發售!此次的第二彈,從文森特·威廉·梵谷的畫作《向日葵》中得到了靈感,設計推出「梵谷黃」新色。纖細的刺繡再現了鮮豔的向日葵,以一件文胸讓人感受到梵谷深愛的法國南部太陽、具有烏託邦象徵的向日葵。 在活用名畫魅力的同時,PEACH JOHN蜜桃派也注重女性化的設計,不僅是呈現給名畫作的粉絲們,也讓更多人沉迷上這款文胸精妙之處。
  • 梵谷不曾想到有人會為他而歌
    一百多年前的1889年,梵谷在法國精神病院裡,用誇張的筆觸手法,生動地描繪變化著的星空,取名為《The Starry Night》並在畫作留下他的名字「Vincent」,成為梵谷日後的畫作之一。《Vincent》Don Mclean時間回到1971年,美國民謠歌手「Don Mclean」,在閱讀了描寫梵谷的傳記之後,寫下了經典的作品《Vincent》,如今在荷蘭的梵谷紀念館中,這首歌曲的旋律依然不斷循環。
  • 從「人人都是建築師」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01 「人人都是建築師」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在土建領域,有句並不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那麼出名的話,叫做「人人都是建築師」。據不權威的統計,人一生80%以上的時間都在建築裡——住宅建築、商業建築、工業建築等等。所以,作為建築的使用者——人,本身就有權利對建築的設計指指點點。
  • 段永平 : 做個「胸無大志」的人
    這個名字和外形都平淡無奇的中年男子,曾經花了62萬美元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卻說「just for fun」討厭他的人說他會裝,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個商業奇才。▲《打工狂想曲》| 南下打工生活1961年,段永平出生在江西南昌,16歲時就考入了浙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北京電子管廠。
  • 陳丹青:「憨小子」梵谷,這個心地善良的瘋子啊
    同時,梵谷也是陳丹青在《局部》裡用最大篇幅講過的、最知名的畫家。在《局部》第一季裡面,陳老師用了三集來講這個「海邊的憨小子」,他沒有講梵谷身上的天才與不幸,而是說:「這個心地善良的瘋子啊,我讀著讀著,眼淚流下來。」
  • 東北人的歌詞都是「瞅你咋地」
    好在一些地道東北獨立音樂人的東北方言歌曲能成為我們的「東北生活指南」。當別人說「你瞅啥」的時候,回一句「瞅你咋地」是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果「你瞅啥」和「瞅你咋地」幾個回合後,雙方尚未盡興,千萬不要認慫,「能動手就別吵吵」。最不濟,甩下一句「你等著我叫人去啊」再走。當然,也不能一到東北就跟人幹仗是不。
  • 不要輕易用I know表達「我懂了」,中式英文真的害人!
    我懂,我很有同感。大家都知道 relate 是「使...有聯繫」,那這句話怎麼翻譯呢?是指「我能完全聯繫嗎」?是不是有點怪怪的?這句話正確翻譯是「我有同感,我懂你」,用到了relate的另一層含義:發生共鳴。例如當朋友找你訴苦時,你就可以拍拍她的肩膀說I can totally relate.
  • 梵谷展上野之森美術館火熱進行中!知名品牌聯名周邊精選
    作為一枚梵谷迷,想必都很想到他的故鄉荷蘭去看一看,追尋其足跡。但相信大多數人而言,荷蘭還是太過遙遠了。去不了荷蘭,不妨到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逛一逛最近正舉辦的「梵谷展」。該展於本月11日開啟,將持續至明年1月13日。
  • 網上那些經常「呵呵」的,都是什麼人?
    有一種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會有什麼不對,對他們來說,從來都是別人有錯對不起他,從來都是別人不如他高明正確。但他們也還知道低調,所以,在顯露自己的「高明」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之間有個尺度。呵呵,就是這兩個字。
  • 日語:日本人不善於表達「No」,要或不要都是繞著彎來表達的
    一直以來,我都常有說日本人說話的時候曖昧婉轉,表達意願之前,先表達其情緒。相對而言,中國人的語言模式就更加簡潔明快,直截了當。比如我們在購物的時候,中國的商場購物詢問某個商品的時候,碰到缺貨的時候,營業員就會直截了當地說:「沒有」。
  • 為什么爸爸都愛「逞強」?
    下面請欣賞:爸爸的「逞強」時刻01身為新時代奶爸,對於寶貝的到來,即使手忙腳亂,慌的一批也要故作鎮定。06情人節、兒童節、母親節卑微的爸爸掏空錢包後,發現並沒人記得父親節爸爸的「逞強」,你看懂了幾分?我們常常吐槽「父愛如山體滑坡」。但「喪偶式育兒」的背後,到底是爸爸的不靠譜,還是我們從沒有信任過他?請給爸爸,多一些的耐心。別忘了,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 英國咖啡館「毫無廢話的咖啡指南」意外走紅!是真不懂咖啡,還是...
    、「他們可能正在使用Nescafe Instant(雀巢速溶)」、「Flat white並不是白色的咖啡」、「Americano應該是Watery Coffee(水咖啡)才對」……截圖來源:Reddit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被這個「咖啡指南」所激怒,更多的人認為這只是個黑色幽默,儘管上面的註解有很多不恰當不詳盡的地方,但它卻是是有用的
  • 都含滷蛋的「說好不哭」
    說實話,那個時候,還真是因為同事的這一句,才真發現周董唱歌,唉呦~~真的沒一個字清楚的呦~~ 說好不哭, 雖說是新歌, 其實也算是來一大波回憶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