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常有說日本人說話的時候曖昧婉轉,表達意願之前,先表達其情緒。
相對而言,中國人的語言模式就更加簡潔明快,直截了當。
比如我們在購物的時候,中國的商場購物詢問某個商品的時候,碰到缺貨的時候,營業員就會直截了當地說:「沒有」。
而日本營業員則會說:「申し訳ありません。今あいにくちょっと切らしておりまして……」這是一句很長的、重複的道歉,並告知木有的句子,但其意思歸結到底還是說的是「ない」,沒有。
對日本人來說,被直截了當地被告知「ない」是一份無法承受的沉痛,所以營業員必須多費口舌加以修飾和鋪陳,以緩解「ない」這個詞帶來的衝擊。
本州妹子曾經給我說,剛剛來中國的時候,就因為營業員直接說:「沒有」,而感到非常的難過,「一點都不注意我的感受。」
當然我聽了這個是哈哈大笑,但對方很嚴肅的回答我,說中國服務業做得不好,我敷衍的回覆了她,不過卻對她說,我們可以讓我們自己的服務做得更好,她想了想就著手開始制定了計劃。
大概是她考慮了再三,最後的培訓反而更多的是告訴了我們一些日本人的習慣。
比如,在中國買東西,如果問要不要袋子,中國人一般就是直接說,要或者不要。
但日本人不會這樣回答。
店員:「袋をお付けしましょうか?」(您需要袋子嗎?)顧客:「お願いします。」店員:「かしこまりました。」(我知道了)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日本顧客需要的時候,不是說:「要ります」而是說的「お願いします」。
因為我們店有很多在華日本客人,所以本州妹子的擔憂就是,我們的服務員在服務的時候,如果日本客人說了日本風格的語句,我們聽不懂就麻煩了。
本州妹子還強調了一個小句子,就是「かしこまりました」,這句話和「分かりました」其實是一個意思,但是「かしこまりました」是服務人員專用的句子,作為服務人員是不能向客人說「分かりました」這樣的句子的,從身份上來說是不禮貌和不專業的。
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人真的不善於使用「不」這個詞,本州妹子的培訓裡面就和九州妹子一起給我們做示範,我們發現,她們的對話裡面往往會有一種'yes'和'no'混淆不清的感覺。
後來做了解釋,在日語裡面「はい」是好的詞語,而「いいえ」是不好的詞語。
「はい」意味著你的想法是正確的,「いいえ」則代表思維想法有誤,兩個單詞的含義之豐富遠超Yes or No。
在日語對話中,一般只限於3個場合才說「いいえ」
自謙的說法。用於鼓勵和安慰對方。最後一種就是我們學習日語的第一課裡面「あなたは森さんですか。」「いいえ、森ではありません。吉田です。」那麼在日本人對話裡面,想要拒絕的時候不用「いいえ」的話,應該怎麼說呢。
比如:我們的服務員詢問客人要不要喝啤酒。
本州妹子示範:「ビールはお飲みになりませんか?」(不要喝杯啤酒嗎?)
九州妹子回答:「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しかし、ちょっと眠れなくなるたちなものですから……」
這裡的「はい」,前面說是表達想法正確的意思,這裡表示你的提議很不錯,九州妹子說了一句感謝的話,然後就「しかし」一個轉折,找個藉口吧啦吧啦就婉拒了
(大概比較晚了,九州妹子給我回了一句喝了酒睡不著的藉口,我也是醉了)
總結
日本人說話委婉曖昧是出了名的,在和他們交談的時候,要想不顯得太唐突,也儘量不要太直接拒絕。
同時當我們詢問日本人「要不要」時,如果聽到「はい」,也不要馬上就判斷是對方同意了,還要聽一下有沒有轉折,不然很容易曲解別人的意思。
最後祝大家日語進步,生活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