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寶寶的睡眠問題,絕對能排的上「新手寶媽操心榜」前三名了!關於寶寶睡眠問題的每一種情況都讓媽媽們很崩潰。
近日,就有一位新手媽媽加入付費睡眠引導群,讓自己三個月大的寶寶分房趴睡訓練獨立入睡能力。自己在外面看監控觀察,以訓練寶寶解鎖趴睡,然而在訓練過程中寶寶獨自在房間裡趴著大哭,這位媽媽並未進入房間查看,反而在群內問其他人這樣哭正常嗎?群裡家長紛紛給予鼓勵,最後孩子被發現窒息身亡!
當事視頻截圖
在這裡果果想說,寶寶的哭鬧本來就是一種訴說,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哭聲就是他的一種語言,當你無法正確判斷時請不要選擇忽視!而那些所謂前沿的育兒方式,請別太輕易相信!
嬰兒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
首先強調,仰睡是美國兒科學會唯一提倡的睡姿!
嬰兒趴睡事實上曾經「流行」於西方國家,一項研究顯示在幾年前盛行趴睡的美國,每年嬰兒猝死率高達1.3/1000~1.4/1000。後APP(美國兒科學會)開始反對趴睡,提倡仰臥睡姿後嬰兒猝死率下降到了0.8/1000。所以,趴睡對於寶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在寶寶未能完全自主翻身前,都不建議寶寶趴著睡覺。
其實在不滿一周歲以下嬰兒在睡眠過程中意外死亡有個統稱:「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也叫「搖籃死亡」。這種症候群目前還是醫學界的難解之謎,臨床專家及研究人員暫時也找不到可以預防這種突然情況的藥物或者治療方法,只提出一些預防方法:
避免嬰兒俯臥位和側臥位睡眠;使用較硬的床面,避免在嬰兒床上放置玩偶、毛毯、枕頭等,以防嬰兒面部被這些物品包裹;避免孕期吸菸以及在家人在寶寶周圍吸菸;推薦嬰兒與媽媽在同一房間、但非同床睡眠。寶寶出生後20周內與媽媽同床是SIDS的重要高危因素;避免嬰兒入睡時穿、蓋太多導致體溫過熱。提醒:
若擔心寶寶剛吃完奶仰臥睡姿會有發生窒息的危險!父母可暫時將寶寶用右側臥的睡姿入睡,這樣適合胃的水平位,且出現溢奶現象時,不易出現誤吸,但是!!此時一定要有家長在旁陪護,觀察沒有吐奶情況後將寶寶變為仰睡。
嬰兒哭鬧式訴說 寶爸媽要聽懂
在近日這個悲劇中,果果最氣憤的就是,寶寶從下午1點鐘變為趴睡開始大哭至2點10分左右,長達1個小時!!!
當事媽媽不知道自己寶寶的哭鬧是否為正常,在擔心孩子被悶到時,你們的距離只有一牆之隔,首要選擇的不是進去看寶寶而是在群內詢問,這樣的哭聲是不是正常?真的不知道是無知還是被洗腦?
新生寶寶的哭鬧是和父母溝通的一種方式,餓了、困了、太熱、求抱抱、拉粑粑、不舒服都是哭鬧的原由。
嬰兒哭鬧分為生理性及病理,生理性哭鬧往往哭聲洪亮、精神好反應正常,也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吃得好、睡的好、面色紅潤」給予安慰或餵奶後即哭聲停止。病理性哭鬧往往哭聲異常、哭聲尖銳嚎叫持續時間長,也可表現為哭聲低弱,聲音嘶啞。
父母必須要學習聽懂寶寶哭鬧式訴說,才能更好的讓寶寶成長!
飢餓或口渴
飢餓或口渴感是最常見的生理性哭鬧原因。出生1月時,一半以上哭鬧是由於飢餓或者乾渴引起的。這種哭聲短而有力,比較規律,有換氣的間隔。有的伴隨頭部左右轉動,口唇不停地吸吮,伴伸舌和吞咽動作。
遇到這種哭鬧錶現時,寶媽媽們可以用奶頭或者手指觸及寶寶的口角,寶寶就會立即轉向奶頭或者手指側,口唇做出吸吮動作。同時判斷一下上次餵奶時間,一般間隔3小時就得餵一次。若寶寶做上述反應,說明寶寶餓了,給予餵奶或者餵水,哭聲停止。
疲倦
一般在睡覺前常有煩躁哭鬧的表現。建議寶寶父母熟悉寶寶的作息時間,每天讓寶寶有固定的睡覺時間和餵奶時間。寶寶到睡覺前出現哭鬧,很容易鑑別出生理性哭鬧,給予一般撫摸,輕輕拍拍背等滿足後,哭聲停止。
出牙
經常在寶寶出牙的月齡,一般早在3至6個月,有的寶寶出牙晚,會出現月齡靠後些。大多數在傍晚時哭鬧,如果經常出現傍晚時哭鬧,並在出牙的月齡,並觀察嘴裡有無白色牙露出,寶媽媽們應該想起出牙引起的哭鬧,適當安慰一下寶寶,即可停止哭鬧。
作息規律顛倒
白天一直呼呼大睡,晚上就玩,混淆了白天,黑夜區分。一般滿月左右寶寶睡眠16-18個小時,晚上睡眠時間明顯多於白天。如果寶寶出現黑白顛倒,建議幫助其改變作息。
排尿、排便
新生兒排尿前或者排便前可有不適感,在膀胱中尿液充盈或直腸中大便充盈可有哭鬧。表現突然哭鬧,下肢活動多於上肢。有的寶寶會有面色漲紅或者用力的表現。這種情況比較簡單,寶媽可以摸摸寶寶肚子鼓不鼓,勤換尿片,溫水清洗乾淨,不適感消除後,寶寶哭鬧停止。
太熱、太冷
太熱表現面色發紅,摸後背,脖子可感覺潮溼或有汗液。輕度熱時會蹬被子,嚴重者有發燒症狀。太冷為四肢涼,哭聲低,全身蜷縮,動作減少。摸其腹部,感覺發涼。給予減少衣服,被褥等降溫措施和保暖措施。
缺鈣
1歲寶寶出現夜間哭鬧不安,易醒、頭部多汗、枕禿、搖頭等症狀,大多數為缺鈣引起。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服用鈣劑多帶孩子曬太陽來改善。
生病
寶寶在腸炎、發熱等情況下,也會容易出現哭鬧行為。若出現長時間,無法解釋的陣發性哭鬧,哭聲尖銳,嚎叫,給予餵奶,餵水均不緩解,家長需要判斷寶寶是否生病。當治好原發病,寶寶自然會安然入睡。
以上只是果果舉例寶寶哭鬧的一部分原因,還有很多原因需要父母的細心來發現。在育兒的這條路上,父母要學的東西很多,但是一定要擁有辨是非的能力。
曾經在一篇反對睡眠訓練的文章中看到過一句話:「長時間地感到危險,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都有可能讓人精神崩潰。何談幾個月的嬰兒了,一個新生兒被關在黑暗的房間裡,哭了整整一個晚上都得不到半點安撫。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絕望?!」所以,在考慮孩子睡眠問題時,別忘記睡眠不僅僅是一個生理活動,它還和情緒以及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尊重並學會辨別寶寶的自然生長規律,不要去輕信那些「育兒偽知識」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