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口碑逆襲,你確定不是騙我?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了《2016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該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滿意度74.7分,其中順豐速運、郵政EMS、中通快遞企業總體滿意度排名前三。
郵政EMS的快遞滿意度竟然僅次於順豐?難道我認識的是個假EMS?
EMS的槽點依然歷歷在目
儘管是物流企業中的「國家隊」,但在快遞業務活躍度更高的行業口碑中,EMS一路的發展卻伴隨著消費者無情的吐槽,而槽點恰恰集中在速度、價格和服務三個方面,巧妙避開了其自身所標榜的「全心」、「全速」、「全球」……這可就有點尷尬了!
真事:「我終於收到了三年前寄出的iPhone5了!」
大家對郵政的印象都是一個字:慢。如果淘寶賣家在發貨時選擇了EMS,那麼這家店鋪大概可以永久被消費者雪藏了。原因就是,不幸被EMS派送的快遞,沒個十天半個月估計是到不了的……
不過,知道你慢,卻沒想到你這麼慢!今年6月,Twitter網友@hakurei曬圖稱自己收到了在三年前郵政EMS寄出的包裹:兩部官換的iOS6 iPhone5。
這是兩隻有故事的iPhone5:儘管尚未開封,但包裹中的兩部手機包裝早已泛黃,鬼知道它們經歷了怎樣的遭遇。更諷刺的是,在蘋果最新發布的iOS 11系統中,iPhone 5已經止步升級,曾經的市場新寵就這樣加入了「老人機」行列。
EMS價格力壓民營快遞成最貴?
一直以來,郵政特快專遞的特點就是網絡覆蓋率高,但價格也高。目前,EMS資費價格為全國起步「一口價」,並無省內省外區分,國內業務起重資費(起重500克及以內)為20元/票,且包裝單和面單均需另收費。
該價格要遠高於「四通一達」主流的全國包郵價,若與價格更低的同城業務相比,EMS更是毫無價格優勢可言。
但由於政策對於國企快遞的偏愛,EMS往往成了不少機關單位或官辦教育機構派發文件的首選,例如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公安部分郵發的護照和證件等等……
這種情況下,就問你敢不敢不買單?
和EMS談服務你還太年輕
快遞市場的競爭,在這兩年已趨於白熱化。快遞已經是整個郵政業務中最大的一塊市場,而且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
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EMS最大的問題是快件的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包括集散、運輸和投遞的能力。而以上原因直接導致了用戶對EMS體驗差,投遞時限不穩定,有時投的快,有時投的慢等現象。
任性的EMS真的有時讓消費者無力招架……
調查中的高滿意度究竟從何而來?
消費者的吐槽的確不假,但本次關於中國快遞的滿意度調查也並非虛構,難不成是我們對EMS有所誤解?
是誰拖了EMS的後腿!?
EMS是由萬國郵聯管理下的國際郵件快遞服務,在我國,EMS則是由中國郵政提供的一種快遞服務。
雖然也被標榜成郵政特快專遞,但中國的EMS卻被分為二種:一種叫EMS標準專遞,一種叫EMS經濟快遞。
其中,EMS標準快遞以飛機運輸為主,自國內一般重點城市可以實現1-2天妥投,是真正的特快專遞。不僅如此,雖然同屬高端快遞行列,但在遠距離運輸時,它的價格一般略低於順豐。對於海外包裹,EMS運送具有優先通關的權利,佔據壟斷地位,一般快遞無法媲美。
而EMS經濟快遞是相對於標準型快遞而言的。主要針對客戶的非緊急貨物遞送要求,價格也便宜不少,但到達時間一般比標準型快遞晚1到5天不等,曾經被稱為E郵寶。
二者使用相同的運單,外觀完全一樣,也是相同的配送人員,普通人可能根本無法區分一個快遞到底是特快還是經濟快遞。
看來在速度和價格層面,中國的EMS是被其子業務經濟快遞拖了後腿,以至於讓消費者談「EMS」色變,印象中只有龜速和高價……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EMS
如果從送達區域的角度來看,論最良心的快遞,恐怕當前各種民企快遞都要靠邊站。由於國營企業對地區間的「一視同仁」,EMS可以說是國內覆蓋最廣的服務商。
在其他快遞公司不到的偏遠地區,國家要求郵政履行義務必須到達。因此以背擁強大的中國郵政網點的支撐,EMS甚至可以將快遞送往大山深處。
一定程度上,這種物流網絡增加了網點鋪設的成本,但對於偏遠地區的居民來說,這不得不算是一項優惠政策。尤其是在快遞網絡綜合布局和服務更為欠缺的農村和商貿物流欠發達地區,EMS的角色和作用都更為重要。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指出,相對於一般更講求經濟效益的企業來說,國有企業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責任,尤其是涉及三農問題,EMS這種服務門檻更低的企業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被民企快遞夾擊的EMS
2005年,根據《郵政體制改革方案》,郵政系統實現了政企分離,成立了作為監管機構的國家郵政局,並組建了郵政集團公司,旗下分有我們今天所知的EMS(全球郵政特快專遞服務),郵政現業(郵票、現業和郵政小包業務)和郵政儲蓄銀行。
作為國企,EMS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把著一手好牌,EMS卻沒有霸佔住其應用的地位。對此,各路民營企業的夾擊是最主要的原因。
國內偏遠地區和國際快遞的霸主地位難保
首先,在EMS最大優勢——面向農村地區的配送網絡,正在遭遇民營快遞、甚至電商對於「最後一公裡」的爭奪。
2014年底,京東正式揭開了在農村地區物流網點布局的序幕,以與當地電商企業合作、招募「村民代理」的形式在農村發展站點,試圖解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問題。2015年,京東計劃發展10萬名村民代理,覆蓋中國10萬個村莊。
阿里巴巴則表示,將投入100億元發力農村電商,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農村服務站。而順豐的「嘿店」也在努力嘗試打通鄉鎮的O2O渠道。
除此之外,EMS的海外業務也受到了威脅,作為「萬國郵政聯盟」成員,EMS曾獨霸跨境快遞、清關市場,跨境業務也一直是快遞市場的一塊「肥肉」。
面對這塊奶酪,順豐、圓通、申通等民營企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國際快遞業務,在海外設海外倉或運轉中心。
民企快遞業務的開拓無疑威脅到了EMS最具競爭力的業務,面對眾多的挑戰者,EMS被反超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速度的競賽難分優劣
除此之外,在運輸速度上,EMS近期不斷做出新的嘗試。今年三月,EMS率先在全國推出「次日遞」時限承諾服務——「限時未達,原銀奉還」,第一批承諾範圍包括24個省62重點城市互寄3782條線路,在約定時間內上門收寄的承諾範圍郵件,對於因EMS原因造成延誤的,用戶可以要求退還已支付的郵費。
中國郵政目前擁有自有飛機群全天候運郵,據官方公布,全國200多個城市實現次日遞,「當天交寄,次日送達」。
但在國內快遞企業中,順豐已經能夠實現次日達此外,阿里旗下的菜鳥聯盟近日也增加了「當日/次日達」服務供消費者選擇。目前,菜鳥聯盟當日達和次日達已經覆蓋全國1000多個區縣。
在速度難分高下的情況下,最具競爭力則是價格。但目前來看,對於久經市場競爭的民營快遞來說,顯然更容易殺出重圍。而耗費更多人力和物力的國家隊EMS顯然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要走。
入局生鮮電商道阻且長
在其他的業務開拓上,EMS做出過一定得嘗試,但結果並非盡如人意。據媒體報導,中國郵政旗下生鮮電商「極速鮮」已正式進入市場。事實上,早在2014年7月,《中國郵政報》就已披露了「極速鮮」項目,並曾通過陽澄湖大閘蟹、煙臺櫻桃、查幹湖魚、廣東荔枝等試水生鮮電商,至今已試運營接近2年時間。
據了解,極速鮮是中國郵政EMS官方微信商城,現已正式上線運營,主營當季水果、農家產品和茶飲衝調,在時效上保證24至48小時內將產品送達。
毋庸置疑,EMS發力生鮮電商是具備先天的網點和國資背景優勢的,但是,衝進生鮮電商藍海中的EMS同樣存在發展短板。
例如,僅有的微信商城暴露了其銷售渠道的單薄、產品種類和數量過少、不具備價格優等等,EMS在物流配送上的優勢不可忽略,但其電商運營經驗仍是短板。
除了快遞業務之外,EMS在其他領域的試水顯然並不成功。
結語:
顯然,背負了多年的吐槽的EMS實在有些委屈,但不爭的事實卻是:EMS曾經在快遞界一方霸主的地位正在受到威脅。
但隨著其多年深耕全國無盲點覆蓋的思路,反過來也使得EMS的資源傾向基層業務,失去了向新型領域進軍的優勢;同時,民營快遞企業的夾擊也讓EMS面臨窘境。
「全心、全速、全球」,EMS,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