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聽到麻花的笑聲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五期...

2020-12-20 磁器口陳麻花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丨第五期

//////

磁器口陳麻花傳統製作技藝

我能聽到麻花的笑聲 +

磁器口。熙來攘往,人聲鼎沸。

陳昌銀站在橫街的一處石梯上,眯縫著眼睛朝遠處望去街口,他的店鋪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遊客,聲浪起伏。

「小妹,給我拿10袋。」「紫薯和怪味各要5袋。」「嗯這三種口味各要10袋!」最嚇人的一家遊客出現了:「這8個口味,每種口味一袋,8袋一套,一共12套。」

12套加起來就是96袋。店員手忙腳亂。

陳昌銀面無表情,卻心如潮湧。20年前,他絕沒想到會有今天。

80年前的某天,磁器口高石坎,一個中年漢子挑著蓋著白布的擔子,一邊爬石梯坎一邊吆喝:」麻花,麻花,又香又脆的小麻花——「

『 起源 』

□□□□

陳景洪——陳昌銀的爺爺。

20世紀30年代,時局動蕩,合川人陳景洪結束了在北方的漂泊生涯,回到老家合川金鐘村。回家,當然得給家人朋友鄰居帶點禮物,學得一身麻花炸制絕技的陳景洪便支起油鍋炸麻花,準備送給鄉親們。

由於麵粉、雞蛋、白糖、芝麻等材料都很有限,親友鄉鄰眾多,陳景洪擔心麻花不夠分,只好把原本的大麻花縮小,炸製成了僅兩寸長的小麻花。

沒想到這種小巧玲瓏的麻花一送出去,吃過的人都點讚:「從沒吃過這麼香酥的麻花。」連續幾天不斷有人來打聽:「還有沒有那種小麻花賣呀?

陳景洪一拍大腿:「必須得有啊!

合川鄉下很快就施展不開了。陳景洪挑上炸制麻花的傢伙什兒趕往重慶,要去開闢更大的市場。走到磁器口,他停下了腳步。

這一年是1937年,風雲激蕩,重慶成為戰時首都,磁器口成了商賈雲集的著名水碼頭——平日裡停靠在碼頭的各種船隻多達數百艘,真正是「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

就是這裡了。陳景洪放下挑子,支起油鍋,雙手在案板上翻飛,搓動、摺疊擰花,一個個漂亮的小麻花從他的手指間跳出,跳進滋滋冒煙的油鍋裡點......

小麻花迅速在磁器口走紅,街坊鄰裡、走卒販夫甚至客居在沙磁北碚一帶的文化名人,都喜愛上了甜香酥脆、入口化渣的小麻花。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喊陳景洪的名字了,直接叫他「陳麻花」。

到後來,坊間居然誕生了一句歇後語:「陳麻花兒下酒——乾脆」。

若干年後,磁器口這個名字通過父親之口,深深印在了陳昌銀心底。

1999年,42歲的合川農民陳昌銀和妻子進了重慶城。兒子陳建兵考上了重慶交通學院,夫妻倆陪兒子來報到上學,繳完學雜費,陳昌銀口袋裡只剩下50元錢。

夫妻倆商量後達成了共識:必須來重慶打工掙錢,否則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都交不上了。兩人在江北城暫住了一個星期,沒找到工作。陳昌銀一咬牙,扛起扁擔麻繩,當了一個「棒棒」。

有一天,陳昌銀正在菜園壩汽車站幫人扛貨,突然看到一個小販挑著一些麻花在叫賣,5元一袋,生意爆好。

陳昌銀腦袋「嗡」的一聲開了竅:炸麻花?我行啊!

『 閉關兩月,「麻花」手到擒來

□□□□

爺爺和爸爸的手藝附體,炸麻花那真是水缸裡捉烏龜——手到擒來。

夫妻倆沒有馬上動手,而是回了一趟合川老家。回家幹什麼?做試驗啊。他閉關修煉多日,炸好的麻花全部免費請村裡的老人們品嘗,讓大家提意見。

「這回搓得太細了,你看,一炸就起泡了。」「嗯嗯,這批麻花有點澀,得加花生油、核桃油。」「不錯了,這些麻花味道很好,要是再加點糯米粉,就會更酥脆。

這些老人可是吃過正宗陳麻花的吃貨,嘴巴刁得很。不過正是這些挑剔的舌頭,讓陳昌銀炸制的小麻花越來越美味,無意中形成了一套複雜的質量標準。

尤其是外形漂亮而內裡酥脆這一點,可能因為老人們牙口不好,反覆提出無數意見,結果是陳昌銀的小麻花特別酥脆:「麻花拋起來掉地上,會摔得粉身碎骨,根本撿不起來。」

雖然有點誇張,但今天你去試試,真的會摔碎的,很碎那種。

兩個月後,出山的日子到了。

陳昌銀的麻花挑子悄然出現在江北城老街。金黃玲瓏的小麻花,還沒靠近就香氣撲鼻,輕輕一咬,「咔咔咔」碎人一嘴。

陳昌銀的小麻花在江北城賣瘋了,一天50斤、80斤、100斤地噌噌往上漲,看不到頭。陳昌銀在租賃房裡起早貪黑地炸,都趕不上銷量的瘋漲。

1999年7月的一天,陳昌銀挑著麻花擔子無意中走進了一家雜貨店。店主伍禮蘭見他家麻花好吃,人又老實,就跟他聊天,教他做生意的一些竅門,還借給陳昌銀一個小攤位賣麻花。

陳昌銀說,伍姐對他幫助很大,讓他學會了怎麼做生意。後來他在江北一個市場花5000塊租下一個攤位,準備大幹一場。誰知兩個月後,這個市場因為舊城改造要拆遷。他只好又挑上擔子,走街串巷。

就在這時,一個人出現在陳昌銀面前:「磁器口,歡迎你來。」

這人叫單大國,當時磁器口管委會的負責人。2000年的磁器口剛開始旅遊開發,急需引進特色民間風味小吃。陳昌銀的出現,讓正在為尋找合適項目發愁的單大國眼前一亮。他一番摸底調查,發現火爆江北城的小麻花居然和六十多年前風靡磁器口的陳麻花之間有著清晰的傳承關係。

於是他軟磨硬泡,非要把陳昌銀引到磁器口來。

磁器口?陳昌銀心裡一動。爺爺陳景洪白手開創「陳麻花」的故事,在不就發生在這個地方嗎?

『 「陳麻花」與「磁器口」

□□□□

雖然單大國給出的條件很優厚,但陳昌銀夫妻去磁器口考察了一番後,大失所望。這地方到處都是破爛房子,冷冷清清沒有人氣,下午買菜都買不到。「我們在江北城,一天至少要賣上百斤麻花。在這兒肯定直接做死了。」接連考察了三次,夫妻倆都不看好那裡,最後謝絕了磁器口管委會的邀請。

然而,陳昌銀還是沒有完全放下,因為磁器口這地方,是他爺爺曾經輝煌過的福地。隔三岔五他都要去逛逛,有一次碰到了毛血旺店主張秀英,張秀英問他吃飯嗎?陳昌銀說自己是炸麻花的,磁器口有沒有賣麻花的店家呢?

沒有沒有。

一攀談,陳昌銀和張秀英還是合川老鄉。張秀英力勸陳昌銀來試一試,還說大家鄉裡鄉親的,可以把自家一個小門面租給他。

陳昌銀心裡一動,問,租金一個月多少呢?張秀英說,80行不?

2000年5月,陳昌銀的麻花鋪子在磁器口開張了。儘管有心理準備,但一天下來,麻花只賣出三四十斤,比江北城差遠了。

但是,好戲在後頭。從6月起,磁器口的宣傳推廣力度猛增,越來越多的遊客湧進了這座千年古鎮,每天的人流量超過萬人。陳昌銀的麻花鋪子本來就小,人一多,他只好把油鍋支到鋪子口,現場炸制小麻花。

每次陳昌銀在街頭現場炸制麻花,遊客就會圍得水洩不通看他表演,時間一長,「陳麻花」的綽號穿越80年時光,又在磁器口出現了。

當時的陳麻花有多火爆呢?一天要賣掉上千斤麻花,根本做不贏。陳昌銀不得不實行「限購」,每人限購兩斤。可越限購買的人越多,排出的長隊把街面都攔斷了。

『 我能聽到麻花炸好時發出的笑聲,你信嗎?』

□□□□

千年磁器口,百年陳麻花。如今人們一提起陳麻花,就會想到千年古鎮磁器口;同樣,來到磁器口不嘗嘗陳麻花,好像總有遺憾。

那麼,陳麻花的賣點到底在哪呢?

選料就不用多說了,什麼精製麵粉、芝麻、香而不膩的核桃油、優質糯米、上等冰糖等,都是標配;和面也不用多說,加上水和雞蛋,反覆揉搓,直到質地均勻,方能保證酥脆。

最好看的是搓麻花:將均勻切成5寸長的條狀面塊擺在桌子上,雙手按住,一搓,呈「8」字形那麼一擰,十指飛舞間,麻花迅速成型,視覺效果非常炫。最後是炸麻花,這個全憑經驗感覺,沒有十年以上的實操和領悟,很難炸得漂亮。

陳昌銀說,我能聽到麻花炸好時發出的笑聲,你信嗎?

創新能力也是賣點。陳昌銀和兒子陳建兵結合現代人的口味變化,研發出了十多個新品種麻花,除了原味、椒鹽味、麻辣味等傳統口味外,還有蜂蜜味、海苔味、五香味,喜歡嗎?核桃味、肉鬆味、葛粉味,想試試嗎?怪味、紫薯味、巧克力味,聽說過嗎?

陳昌銀今年64歲了,「陳麻花」這副擔子已全交給了兒子陳建兵,他現在最喜歡在磁器口的街巷裡瞎逛,一個人。

逛什麼呢?看看誰家的東西做得實在,瞅瞅哪些後生小夥做事專心。就像20年前第一次來到磁器口,就像80年前爺爺第一次來到磁器口,充滿好奇,充滿自信。

這狀態,真像麻花在油鍋裡發出最美妙的笑聲。

本文來源於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叢書——《重慶寶貝·美食》 作者羅磊、華勇,攝影師晉毅。摘選時略有刪減

本文旨在分享,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技藝背後的故事,嚴禁作為商用禁止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十九期)——萬州雜醬面傳統製作...
    往期回顧等到桂花化美酒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一期)一萬五千個晝夜的秘密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二期)母親手裡那支火把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三期)千裡相逢的盛宴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四期)我能聽到麻花的笑聲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五期)合川一家人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六期)
  • 三分天下,我居其一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十三期)——南...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丨第十三期//////南泉豌豆面傳統製作製作技藝 三分天下,我居其一 素小面、豌豆面能精準拿捏豌豆分寸的人,必定是能在重慶小面史上佔據一席之地的人物。這樣的人物,當然有資格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他的面,大家都會認帳。但是,請記住—這並不算最牛的。最牛的人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他們的天下,整個地盤,就是他們的符號。就好比你要讓人肅然起敬,完全不必「大漢丞相、領益州牧、署司隸校尉、假節」什麼的嗥啵一大堆,只需略帶羞澀地說一句「南陽,臥龍崗」就夠了。
  • 河川之上,酒魂蕩漾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十四期...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丨第十四期//////江津燒酒釀造技藝 河川之上,酒魂蕩漾 凌晨兩點,暑氣消退了些,王河川的故事,就在這河川之間的江津白沙開始。1973年,王河川初中畢業,進入滿是酒糟味的國營白沙酒廠,當了一名當地人俗稱的「烤酒匠」。鎮北長江奔湧;鎮西驢溪河九曲迴腸,在白沙碼頭匯入滾滾長江。這裡歷來就是南下雲貴、西接瀘宜的水陸碼頭,鹽糧生貨從長江運來,上岸用馬驢馱走,趕往莽莽群山中的雲貴。有貨主,有船工,有縴夫,有馱工……這些人都喜歡一樣好東西——酒。
  •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二十三期)——濯水綠豆粉製作技藝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丨第二十三期//////濯水綠豆粉製作技藝 悲傷與希望,通通逆流成河 她撲通一聲跪下:「老闆,我只有兩幹塊,能先賒給我嗎?」「起來起來」,不要這樣……你第一次來就要賒貨,不合規矩啊。」她淚如雨下:「可是我真的沒辦法了,爸爸媽媽還等著我救命呢......」這位姓翁的副食品批發商是徐小麗感恩至今的貴人。當年濯水徐家的變故,黔江全城皆知;當翁老闆知道她的身份後,一口答應了她的所有要求。
  • 四種美食 擬列入漳州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公示的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廣受漳州市民喜愛的漳州手抓面、漳州豬蹄面、漳州滷味、漳州麵粉棗這4種小吃的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頗受期待。據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林銘煌介紹,這4項小吃技藝都具有百年歷史,也都經歷了師徒口授身教的傳承,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早的風味,並且有著廣泛且深厚的群眾基礎,申報非遺能更好地對這些傳統小吃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並將它們做大做強,下一步這4種傳統小吃製作技藝還將申報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單公示!靖州雕花蜜餞入選
    紅網時刻懷化12月23日訊(記者 楊超 通訊員 陳俊名 楊亞妮 楊佳莉)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共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東莞舉辦傳統美食展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民品嘗美食  1月11日上午,由東莞市文化館主辦的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莞傳統美食展橋頭體育中心舉行,供市民和遊客免費品嘗本次東莞特色美食來自全市16個鎮街的特色美食參加,是各具特色的東莞美食的一次集中展示,非常受歡迎。  現場設置20個展位。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在這裡除了可以免費品嘗到大洲粉葛、醬油鵝等橋頭的地道特色美食外,還可品嘗到東莞各鎮街的特色美食。  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東莞各地的美食被一一搬到了現場,從小吃到製作食物的器皿以及美食的由來等等都來到了現場。
  •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吃來了,巨好吃
    重慶開州的特產就這樣被一首民謠悉數完了。民謠裡所提到的特產,如今已在一個電商服務中心店鋪裡均已上架,紅糖、紫水豆腐等85種琳琅滿目的商品,傳遞著開州的味道,讓全國的「吃貨」一飽口福。這些商品雖然種類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產過程全部有貧困農戶參與。品嘗美食的同時,還為脫貧攻堅助把力,這個單下得有意義!
  • 晉江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建議名錄公示
    關於晉江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建議名錄的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關於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相關規定,我市開展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評選工作。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劉佳)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關於申報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第五批揚州...
    揚文廣新發〔2018〕119號 關於申報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第五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結合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要求,市文廣新局定於近期開展第四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五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陳麗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源泉,也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社會凝聚的重要載體,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高校責無旁貸。北京師範大學依託北京市「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聯合珠海校區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人才培育、科研合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探索。
  • 洛陽小街鍋貼:一個入選了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地美食,很好吃
    品嘗當地美食是旅行中必不可少、也是最誘人的體驗。中原大地,人傑地靈,美食自不會少。去洛陽旅行,吃到很多獨特的美味,水席是一種獨特的餐飲方式,入選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人喜歡喝湯,牛肉湯、羊肉湯都很有特色,嘗試之後都頗有好感。
  • 自貢新增1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四川新聞網自貢4月27日訊(記者 徐昭磊)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自貢市人民政府網站獲悉,自貢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意將榮縣東興抬工號子、榮縣土陶製作技藝、榮縣竹琴、玻璃吹塑工藝、富順連簫、韋氏高粱酒釀造技藝、謎語識字、富順楊氏肝病鼓脹療法、趙氏核雕、五寶手工空心掛麵製作技藝、龍鬚淡口菜製作技藝、自貢鹽場號子等
  • 西華胡辣湯、老子祭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網訊 12月22號,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周口市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傳統技藝項目,鹿邑縣申報的老子祭典成功入選民俗項目。
  •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原標題: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智利《信使報》3月26日報導,日前,義大利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意南部那不勒斯傳統披薩餅及其烹飪做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保定陶壎文化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保定陶壎文化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0-10 08:2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但是這種影像的記錄,不應當僅僅是監控攝像頭式的拍攝,也不能如同拍攝劇情片那樣,通過情節的設計、人物的造型、故事的編排、場景的構造,打造出高潮迭起的、吸引眼球的片子。既要保留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又要具有觀賞性,因此,對於採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便非常值得研究。
  •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6月7日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7,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喀左東蒙民間故事流傳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的一種口頭文學。民間講述家以傳統的口頭講述、演唱的方式,廣泛地、多側面地傳誦著自遠古以來本民族的文化,它不訴諸於文字,而是把書"著"在人民群眾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