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控制技術做為近幾年的學習熱點受到廣大養殖企業的重視,做為獸醫學科的邊界技術,集工程學、建築學、流體力學,熱動力學、家禽生理學,養殖技術等學科知識於一體,給初學者帶來一定的難度。中國農業大學工程學院的農業生物環境工程必修課程,教學大綱包括了:畜禽舍類型與環境特點、環境因素及其對畜禽的影響,各類畜禽舍的環境控制要求、畜禽舍內的熱溼平衡、需要通風換氣量計算,畜禽舍通風與降溫技術、系統方案選擇與設備配置,畜禽舍的採暖技術與設備,保溫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畜禽舍的自然採光與人工光照,各類畜禽舍環境調控系統的設計。如此專業的教程讓獸醫專業的養殖者望而卻步。依據實踐經驗和簡單通風知識,準確的操作環控,達到合理的環控條件具有挑戰性的。
養殖企業通過近10年的努力實踐,目前肉雞生產中的環境控制與通風管理更加趨於合理,通過極端天氣的生產成績可以驗證其環控操作的正確性。南方某企業通過夏季高溫高溼季節的環控實驗研究,保證了7-9月份平養白羽肉雞出欄體重2.5公斤以上,料肉比1.60以下,說明只要對生產實際中出現的問題,認真研究積極改善,就可以克服極端天氣的影響,實現有效的環控取得較好的生產成績。
二、肉種雞環境控制技術應用現狀
肉雞環控技術的進步也在影響著種雞生產,由於白羽肉種雞生產模式多數是地面平養,每平方米密度5-6隻,因此多數生產企業誤認為種雞密度低,極端天氣影響小,因此多年來種雞環控技術一直處於無標可循,憑經驗操作的局面。
通過對幾年來極端天氣階段的種雞生產成績分析,暴露出種雞環控技術的短板問題。2016年,某企業種雞存欄100萬套,7-9月份高溫高溼季節,產蛋率平均降低5%,周死淘率升高1%,孵化率降低3%,僅此損失近百萬。該企業通過影響因素分析,鎖定環境控制為改善重點,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極端天氣環控操作,次年夏季生產成績平穩,沒有出現類似問題。
但迄今為止,仍有部分種雞生產企業沒有重視環境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僅根據自身經驗盲目操作,導致以上問題不斷出現。2020年冬季全國從南到北普遍降溫,對應南方沒有取暖設備的種雞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導致隨著外界溫度的降低產蛋率下降,死淘率升高,由於沒有合理的目標溫度,許多企業把最低溫度做為目標溫度,使非供暖雞舍溫度降低到15度以下,種雞限量飼喂,環境低溫降低了機體蓄熱量,增加維持體增熱所需的能量,減少了產蛋能量供應,導致產蛋率降低,而突然的低溫降低了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抗病力降低,激發細菌病和病毒病的發生,企業不了解環控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僅以治療疫病為主,沒有及時調整環控系統,導致一定的產蛋和死淘損失。
三、肉種雞環境控制技術的要點
1、正確理解種雞飼養密度:種雞按照每平方米5-6隻的密度飼養,按照公斤體重核算約22公斤/平方米(含10%公雞),平養雞舍水線和料槽佔位10%,實際密度24公斤/平方米,相當於30日齡肉雞的密度。但平養種雞舍體積有限,雞舍糞便長期存積,所以按照常規通風量經常會出現氨氣超標問題。
2、飼餵限量的影響:產蛋期種雞飼料日採食限量160-165克,其飼料的能量和蛋白營養水平低於商品肉雞,所以對環境溫度變化比較敏感,環境溫度每降低1℃需要增加約1克飼料,一旦採食量不足,就會動用機體能量儲備用於維持體溫,導致產蛋系統能量供應不足,出現產蛋下降。平養種雞密度低也會增加機體散熱量更增加了種雞維持體溫所需能量。
因此行業確定的種雞舍溫度不低於18℃是最底線而不是種雞發揮最佳生產性能的溫度。針對南方非供暖雞舍要通過合理通風盡最大努力提高舍溫,而北方供暖雞舍要合理設定加熱器啟動溫度,同時考慮降低取暖費用合理通風減少通風熱損失,提高雞舍溫度到最佳水平。
不同舍溫對採食量的影響
3、飼養密度低的影響:種雞後期死淘高,要根據存欄和種雞的體重,合理設計通風量和雞舍溫度,通過體感溫度實現科學通風,對存欄嚴重減少的雞舍可以通過合併欄舍和棟舍來增加密度,減少密度會導致雞舍溫度不均衡,增加雞體散熱量。雞舍建築結構方面,要注意設備對雞舍外圍護結構保溫性能的影響,在雞舍後端風機區域和前端溼簾區域,雞舍側牆風門周圍等做好保溫,同時注意側窗進風的走向,防止冷風落入雞群導致冷應激。
4、 合理確定非取暖和基礎取暖雞舍的通風量:關於種雞的通風量,育種公司都提供了可以參考的通風量(見下表),其計算依據考慮了種雞的體重、密度、採食量、飼料能量,在雞舍環境和空氣品質方面考慮了雞舍有害氣體含量、通風后的雞背風速、雞舍換氣率、雞舍目標溫度和目標溼度等。但是針對外界不同溫度變化的通風量還是依據現場經驗,缺乏科學數據。通風量的單位包括:立方米/只/小時、立方米/公斤體重/小時、CFM/只、CFM/公斤體重等。
育種公司對產蛋期種雞外界溫度低於目標溫度的最小通風量推薦量
產蛋種雞體重變化慢,對環境目標溫度要求基本恆定,因此種雞通風量主要考量是有害氣體的最大承受能力。下表是對某種雞場通過不同通風量測試有害氣體含量和溫度變化的數據。
不同最小通風量雞舍有害氣體含量測定結果
以上測試結果顯示,非供暖雞舍外界溫度低於目標溫度後,選擇不同通風量時,雞舍空氣溫度和建築表面溫度不同,其中0.025立方米/分/只的通風量在雞舍有害氣體含量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雞舍溫度最高。
5、種雞通風量的嘗試:根據產熱散熱平衡進行通風
由於種雞飼養周期長、雞舍內密度、種雞體重、目標溫度、目標溼度相對恆定,當外界溫度低於目標溫度後,對雞舍內溫度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雞舍建築熱損失、雞體產熱量、通風熱損失,因此可以通過產熱散熱的平衡實現非取暖雞舍的保溫通風和供暖雞舍的節能通風。
建築熱損失的計算如下表,根據計算不同位置的保溫隔熱係數、外界溫度、目標溫度計算出整棟雞舍的建築熱損失。
建築熱損失(BTU/小時)=(面積*溫度差)/R值
基於以上建築熱損失計算產熱散熱平衡的通風量
通風熱損失(BTU/小時)=每分鐘的立方英尺/平方尺*面積*溫度差異
參考以上通風量、可以根據各地的實踐情況,如外界溫度、種雞體重、存欄、密度等制定風機開啟的程序,需要強調,採樣本通風量需要經過現場測試,確認氨氣含量在可承受範圍內(≤30ppm)。
結語:種雞冬季通風是養殖業要關注的首要問題,對保證種雞健康、維持最佳生產性能具有重要意義,基於非供暖雞舍的保溫通風和供暖雞舍的節能通風,需要借鑑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和理論數據進行積極的實驗與實踐,通過現場數據的修正獲得有效的通風程序,國內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種雞品種都會遇到冬季極端天氣的挑戰,整理出有指導意義的冬季通風程序可以減少企業生產損失,同時為養殖業環境控制技術提供參考數據。
長按關注公眾號悠然談經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