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溶劑、代替水、溶汙法、另類洗
乾洗是以揮發性有機溶劑為洗衣媒介並作為去汙主體物質配以適當的水洗助劑達到去汙目的。乾洗對衣服上油性汙垢有很好的溶汙效果,是有別於水洗的另一種洗衣方法。
乾洗機、全密封、按程式、洗脫烘
衣服在全密封的乾洗機裡,經過清洗、脫液、烘乾、冷卻等工藝流程,使原來的髒衣服洗出來之後變得潔淨如初。由於衣服洗後形態為幹態,有一說法:幹進幹出謂之「乾洗」。
乾洗油、溶脂適、比水重、低張力
乾洗劑具有適度的溶解力,容易回收不殘留氣味和不腐蝕不燃燒等優點。四氯乙烯以其液體密度大、表面張力低、化學穩定性強、使用安全性好等優點成為最常用的乾洗劑。
油髒後、不排走、濾或蒸、又清透
洗過衣服的乾洗劑不象洗過衣服的水那樣被排走,根據汙染程度可以用過濾或蒸餾的方法使之回復清潔透明,四氯乙烯是一種價格較貴但洗完衣服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洗滌劑。
小循環、隔雜物、大循環、濾色素
小循環工序是用油泵將乾洗劑送經鈕扣收集器以隔除衣服掉下來的雜物;大循環工序是將髒的乾洗劑送經過濾器把溶劑中汙垢微粒及色素濾掉,讓出來的溶劑變得相對乾淨。
可溶質、濾不走、油不透、需蒸餾
對脂肪酸等可容性汙物用過濾的方法作用不大,這類物質太多就會影響乾洗質量,如乾洗劑呈現琥珀色或透光度低於50%時,就要將髒溶劑排放入蒸餾缸進行蒸餾提純處理。
髒油沸、液化汽、經冷卻、汽凝液
將蒸餾缸裡的溶劑加熱至121℃沸騰汽化,油汽送經冷卻器令汽態溶劑回復液態,再經油水分離器將溶劑裡的水分離,提純後的溶劑進入儲備缸,髒物則留在蒸餾缸底成為油渣。
熱風烘、蒸髮油、冷風吹、可除臭
通過熱風循環將甩幹後衣服上的殘餘乾洗劑蒸發並進行冷凝回收,達到烘乾衣服的目的;吹入冷風與衣服接觸使衣服冷卻,再經過活性炭吸附器除去殘留在衣服上的乾洗劑氣味。
純羊毛、絨毛聳、鹼液搓、會縮絨
毛織物在鹼液及機械力的作用下,纖維鱗片會出現軟化、膨脹甚至相互嵌合糾纏在一起,完全喪失洗前鬆軟順服的形態,毛織物洗滌後出現的這種現象學名叫 「縮絨性」。
蠶繭絲、質嬌嫩、常水洗、失鮮豔
絲纖維中間是絲素,外層是絲膠,如果經常水洗會令外層絲膠水解使絲織物失去原有亮澤;因為絲織物大多數用酸性染料印染,鹼的化學反應會令原來鮮豔的色彩變得暗淡。
縮水率、不一致、衣卷腳、裙露裡
西裝這類用多種衣料組合而成的服裝,因為各種面料縮水率不一樣的原因,令西服水洗後出現抽縮變形的現象;襯裡縮水率比面料大衣腳就會弔起捲入,反之襯裡就會外露
拆配件、記原狀、重裝時、不走樣
乾洗時如要拆卸時裝上的飾物或拆卸軍服上的徽章,必須記下飾物、徽章原來的位置,甚至用筆畫下飾物、徽章分布排列的圖案,避免洗後重新釘上時因擺錯位置而出錯。
鹽糖澱、水溶質、添皂油、軟化漬
在去除汗斑、飯漿等水溶性汙漬方面,作為助劑的乾洗皂油帶有一些水分,水分分散在乾洗劑中到達水溶性汙垢上,如皂油濃度合適,它會將已經被水軟化溶解的汙垢懸浮起來。
裝飾物、事故源、靠測試、助判斷
乾洗衣物出現事故,很大部分與衣服上的飾物配件有關,可以講乾洗事故大多數源於飾物或配件。飾物配件是否可以乾洗或如何去洗,應該通過各種測試方法幫助作出判斷。
鍍金扣、貝殼鈕、忌碰敲、橡帶包
鈕扣除了它的使用價值外,裝飾價值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洗滌過程中一旦損壞或丟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在洗滌工作中保護好衣服上的鈕扣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人革硬、皮滲色、遇皮革、須警惕
人造革經四氯乙烯洗滌或經過烘乾,很可能出現收縮發硬甚至出現爆裂的情況;真皮則因為溶劑對染料的溶解作用出現滲色的問題,乾洗時遇到人造革或真皮都要謹慎處理。
溼衣服、幹後洗、水份多、也會縮
水能使衣服縮水、滲色、變形。乾洗衣服的含水量在相對溼度為80%時,容易在機械力和熱的作用下受到損壞,故乾洗衣物的含水量一定要嚴格控制,應讓溼衣服幹後再洗。
生靜電、衣吸塵、髒淨混、衣灰暗
帶不同電荷的纖維因為摩擦產生靜電出現吸塵現象,反差大的衣物必須分開洗滌。汙垢從衣服溶解出來的速度比濾走的速度要快的話,淺色衣服因二次汙染而變得色澤變暗。
起頑漬、忌過激、寧留痕、勿褪色
衣服沾上汙漬是客人的責任,洗衣者只能盡力而為,如果為了去漬而損壞衣物則是洗衣者責任。不損壞衣服的去漬才是成功的去漬,安全去漬這個常識性概念應該高於一切。
乾洗活、多特式、要穩妥、靠測試
乾洗衣物大多數是用料好、款式新、價格貴的高檔時裝。在乾洗操作中經常遇到從未遇到過的技術難題,依靠測試判斷去確定洗滌方式,是乾洗操作避免出差錯的穩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