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相信「貴人語遲」了,父母巧用「4T原則」,培養能說會道的娃

2020-08-28 凌媽育兒

中國有這樣一句老話:貴人話語遲。在老一輩人的觀念中,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象徵,那麼,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

關女士最近就因為兒子說話晚的問題與婆婆產生了分歧,兒子鵬鵬2歲了,只會說簡單的爸爸媽媽,或者重疊字,比如:飯飯,尿尿,拿拿之類的,而更多的時候,鵬鵬會用肢體語言和手勢傳達自己的意思,看著朋友圈中,別人家孩子都能夠流利地背誦古詩,關女士又羨慕又著急。

可是,婆婆對鵬鵬說話晚這件事卻很淡定,她說:「孩子說話晚說明聰明,貴人語遲嘛!鵬鵬爸爸從小就是說話晚,現在不也能說會道嗎?你不用太擔心。」關女士對婆婆的想法並不同意,但是又顧及老人的情緒,所以並沒有反駁,而是找時間領著鵬鵬去看了醫生。醫生說,鵬鵬的語言發育遲緩,需要科學幹預,一旦疏忽會影響今後的表達能力,婆婆得知了此事才明白過來,「貴人語遲」不能相信,還是要相信科學。

生活中,像鵬鵬這樣說話晚的孩子很常見,本該到了說話的年齡,卻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如果家長硬逼著孩子說,孩子還會產生牴觸行為,導致更加不願意開口,許多老人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事實上並非如此,孩子說話晚反而預示著某些疾病。

一、孩子說話晚並非是聰明的表現

1、孩子可能是智力低下

孩子表達不出,聽不懂大人的話,有可能是因為智力低下,孩子的智力發育不完善,表現在對別人說話無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能夠理解大人說話的意思,做不出正確的反應,也不具備模仿能力。

2、孩子可能有聽覺障礙

人的語言發展都要經歷先聽後說的過程,如果孩子說話晚,不會說話,有可能是因為聽覺上有一些障礙。聽不到別人的話,模仿不出說話的方式,也就不會說話,這種狀況,在偏遠貧困,不重視孩子聽力篩查的地區發生率較高。

3、孩子可能發音器官發育不良

有的孩子智力聽力都比較正常,但是會有舌系帶短,兔唇,咬字不清等狀況,這類的孩子說話晚都是因為發音器官發育不良導致的,他們口腔中的肌肉和發音器官等發育慢於同齡孩子,但是這種情況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會慢慢自愈,家長不必太過憂心。

除了以上幾點,孩子說話晚還有可能是患有自閉症的表現,家長要引起重視,早日發現,早日治療。那麼,除了生理上的疾病,還有什麼原因會導致孩子說話晚呢?

二、影響孩子語言發展的因素

1、家庭環境因素

現在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比較簡單,孩子本身是獨生子女,家裡除了自己就是爸爸媽媽,最多還有兩位老人,接觸陌生人的機會比較少,而有的家庭成員平時不愛說話,那麼,孩子鍛鍊語言機會就更少了。

2、孩子的性格因素

孩子的性格千差萬別,有的孩子性格比較活潑,喜歡表達,因此,早早地就學會了說話,而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喜歡獨處,喜歡安靜,因此,說話就比較晚。

3、家長的教育方式

孩子說話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經過長年的接觸,家長與孩子之間已經產生了默契,孩子一舉手一投足家長就能猜出孩子的意思,孩子不說話,並不影響交流,因此,家長就忽視了對於孩子語言表達的培養。

孩子的成長是有語言敏感期的,過了這個時期再來培養,往往無法取得好的效果,不過,孩子說話晚,家長也不必太過焦慮,只要運用好的方法就能達到讓孩子儘快說話的目的。

三、運用「4T原則」幫娃打開話匣子

1、更多的交流

英文為:talk more。翻譯為更多的交流,也就是充分的交流。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要讓孩子多說話,而且不單單說現在會的詞語,而是加大難度,教給孩子更複雜,難度更大的說話方式,經過強化,孩子的詞彙量會有所增加。

2、關注孩子所感興趣的

英文為:tune in。翻譯為共情關注,通俗的講就是家長關注孩子所感興趣的。孩子總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更為關注,也更容易與人分享和交流,家長要找到孩子喜歡的事物,培養跟孩子相同的愛好,從而找到親子間的共同話題,這種交流方式,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也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多說,多表達。

3、輪流說話

英文為:take turns。翻譯為輪流,也就是輪流說話,說話是一種互動,關鍵就是要輪流說,既要傾聽也要表達。家長在教孩子說話時,如果讓孩子只聽不說,就無法鍛鍊孩子說的能力,而讓孩子只說不聽,又無法鍛鍊孩子聽的能力,反過來影響表達。因此,輪流說話是最正確的方式。

4、關閉電子產品

英文為:turn IT off。翻譯為關掉,這裡專門指關掉電子設備。在我們的生活中,電子設備無處不在,孩子從小就會接觸手機,電視,電腦等。這些電子設備給生活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在阻礙著孩子的語言發育。在孩子看電視時,更多的是一種灌輸式輸入,孩子只聽只看而沒有說的輸出,久而久之,孩子的語言表達就會落後於旁人。

研究表明,孩子越早接觸電子設備,說話越晚,因此,關閉電子產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除此以外,家長過多地使用手機也佔用了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對親子間的關係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家長更要儘早放下手機,把時間留給親子溝通。

家長們,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能說會道,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忽視了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孩子說話晚,絕不是「貴人語遲」,如果發現孩子語言表達方面發育緩慢,家長應該儘早帶孩子去正規機構做檢查,對症下藥,別讓你的疏忽影響了孩子今後的語言發展。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孩子說話晚嗎?你對於孩子說話晚有什麼解決辦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遠離「貴人語遲」
    5歲才帶著孩子來檢查的,按照正常發育規律來講,孩子在一歲開始叫「爸爸」「媽媽」,一歲半可以掌握基本常用的單詞,兩歲開始說兩詞短句,可是為什麼會有家長在孩子4、5歲還不開口說話才開始著急呢?經過這麼多年的臨床問診,大多數家長都會經常聽人說「貴人語遲」,或者是「長長就會說了」等等,那事實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說話晚的孩子都是貴人嗎?
  • 「貴人語遲」,千萬別再這樣說了
    「貴人語遲」,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門店的接待工作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城市地區的聽力意識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弱!更別提小城鎮了。家長們對聽力知識的匱乏,導致了一生懊悔的結果,他們提起往事,眼裡總是充滿著自責。這不免讓人心裡不是滋味。孩子學會說話,是每個家庭的大事。
  • 別再相信貴人語遲了,孩子說話晚,可能是你做錯了這幾點
    現在只會偶爾發出爸爸媽媽的音,讓再多說點,就不肯了。婆婆說孩子「貴人語遲」又不是聽不懂話,也能喊「爸爸媽媽」,能有什麼問題?可人家別的小孩像他這麼大的早就會說很多話了,就我家寶寶,這樣,我都快急死了,不會有什麼問題吧?經常會聽到有一種說法叫做「貴人語遲」,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會覺得孩子說話晚是正常的,說話晚的小孩聰明。
  • 別相信「貴人語遲」,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她很是著急,但是家裡卻是毫不擔心,對她說"貴人語遲",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聰明,福氣好。但是,孩子遲遲不說話,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孩子說話早晚存在個體差異性每個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都是不盡相同的,有些早,有些晚。
  • 別盲目相信「貴人語遲」,提升孩子詞彙量,促進大腦、語言發育!
    孩子說話晚,有的父母會用「貴人語遲」這句古老的俗語來安慰自己。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父母別傻了,孩子說話晚大多是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比如自己的心理因素、外部的環境因素等。②同一個詞反覆多說幾次教孩子學習詞語需要耐心,父母不能指望他們一天就學會,第二天就能靈活運用。所以,父母平時一個詞語要多說幾次。比如教了孩子說「吃飯」,下次孩子說「吃ban」,父母就要糾正,並且再給孩子說多幾次「吃飯」。
  • 孩子說話晚就是「貴人語遲」?教娃說話的5大誤區,第2個最常見
    「貴人語遲」自欺欺人了。當然不是,貴人語遲這個概念本身就被誤解了。「貴人語遲很多人把「貴人語遲」這個概念都弄錯了。貴人語詞,簡化於名言「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句話又分別出自《論語·學而》、《論語·裡仁》、蘇洵的《心術》。整體的意思是,許多有謀略的人不習慣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
  • 家長牢記這6點,別再說「貴人語遲」了
    人是生活在社會上的,語言能力是區別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一個顯著特點,而在語言表達上,有人認為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是「貴人語遲」,也有人認為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應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語言表達啟蒙教育到底應該不應該呢?小編先和大家舉個例子。
  •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一句貴人語遲耽誤了多少孩子
    important}現在基本上父母外出工作,小孩子一般都是家裡的老人來帶,一些爺爺奶奶整天沒別的事情做就是看娃,但是也有些爺爺奶奶有自己的愛好,有時候爺爺顧著看報紙,奶奶在家收拾家務,顧不上跟孩子說話。
  • 孩子說話晚,別再認為「貴人語遲」,巧用「繪本」提升語言表達力
    明明媽媽想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但是明明的奶奶說什麼也不同意,還說:「我孫子這是『貴人語遲』!你們這些年輕人,什麼都不懂!」可是,所謂的「貴人語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說到「貴人語遲」的代表,當屬發明家愛因斯坦,據說愛因斯坦3歲才開口說話,但是這種現象是「特例」,家長千萬不要「以偏概全」,認為孩子說話晚沒關係。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只有每個階段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才可以輔助推動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 貴人語遲的真相!——未來的丈母娘老婆婆請務必批閱
    這個詞就是「貴人語遲」,老百姓常常用來安慰自己和身邊的人,孩子說話晚不要緊,貴人語遲。這比醫生的話好使多了,言外之意,越是說話晚的越是將來很優秀。其實,這就是中了中國文字的圈套了。中圈套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
  • 別相信「貴人語遲」了,寶媽學會這四個方法,寶寶早開口說話
    其實每個寶寶開口說話的時間不同,有些早一點,有些遲一些,不少媽媽相信「貴人語遲」,其實一般早開口說話能讓寶寶更自信,讓家人也更開心。所以父母還是要重視,採用以下的4個好方法,能讓寶寶更早的開口說話哦。1、儘早跟寶寶"對話"。
  • 弄清原因,巧用「4T原則」幫娃打開話匣子
    求助」這是寶媽祥祥在群裡發出的一段求助,幾分鐘後有寶媽開始回覆說:「好像是有貴人語遲這麼個說法,你看看人家大學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了還不會說話呢,再看看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李詠,直到6歲才會說話,孩子說話晚正常的,不用太擔心。」
  • 是貴人語遲or發育遲緩?
    「貴人語遲」並非指孩子說話晚就是貴人        「貴人語遲」出自《論語》,指的是凡貴人者,多是有思想,有涵養的人,不搶話、不多話,並非指寶寶說話晚就是貴人。每個孩子的發育特點不一樣,案例1中的孩子,屬於正常現象,兩歲多正處於敏感期,語言在積累過程中,相信有一天孩子的語言發育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實現大爆發。
  • 還在相信貴人語遲的鬼話?自閉兒童連年增加,別錯過最佳幹預期
    後經檢查才發現,孩子患了「自閉症」,這讓劉女士怎麼也不敢相信孩子會得這種病,不就是孩子不說話嗎?為什麼情況如此嚴重。孩子不說話可能並非「貴人語遲」,警惕自閉風險,別錯過最佳幹預期自閉症又稱之為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典型病症,大多數自閉症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都很困難,很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存在嚴重的社交障礙。說白了,自閉症的兒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想說話,通常在3歲之前就開始有明顯的徵兆。
  • 別拿「貴人語遲」當幌子,是語言引導沒到位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自打有了寶寶之後,當父母的都盼望著他有朝一日能叫一聲「爸爸」「媽媽」,那便是父母們最大的欣慰和回報了。寶寶張口說話這件事,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有些寶寶不到一歲就會咿呀學語,蹦出一些簡單的詞語,而也有的寶寶兩三歲了卻仍「守口如瓶」。
  • 別盲目相信「貴人語遲」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兼職教授、副研究員和雙語教育研究專家,巴巴拉·祖瑞爾·皮爾遜(BarbaraZurer Pearson)博士曾經表示過,孩子語言的學習有很多因素父母無法掌控但父母和老師仍舊可以積極幹預和影響孩子,尤其是孩子語言學習的時間和方式,這也是我們父母能夠掌握的語言學習環境的重要因素。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家長們可別再信了,要儘早幹預
    導讀: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家長們可別再信了,要儘早幹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說話晚的寶寶是「貴人語遲」嗎?父母該如何引導才好呢?
    每當他奶奶憂愁滿面的說起自己的孫子不開口說話時,其他奶奶們就會安慰她「這是貴人語遲,是好現象,寶寶將來一定聰明又富貴!」實際上寶寶說話晚與聰明富貴沒關係,「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而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它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猛,又稱「貴人不出語」。
  • 別盲目相信「貴人語遲」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兼職教授、副研究員和雙語教育研究專家,巴巴拉·祖瑞爾·皮爾遜(BarbaraZurer Pearson)博士曾經表示過,孩子語言的學習有很多因素父母無法掌控,比如孩子的神經發育速度、記憶的容量等等。
  • 別告訴我說是「貴人語遲」
    有幾位寶媽安慰說,沒關係,「貴人語遲」嘛,孩子大點自然就好了。雖說孩子之間有個體差異,說話有早有晚,但要是到了3歲還不能說出一句半句來,那就跟「貴人語遲」沒多大關係了,反倒要注意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