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在烏有鄉看大門有些年頭了,這裡的領導幹部,他是迎來了一批,又送走了一批,老王也說不清這樣的「迎來送往」有多少回了。有時,他也感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勢不可擋,除了那十多個即將退休的頭髮花白的老同志是自己的老相識外,領導是換了一茬又一茬。
有時退休的老領導到單位辦事,見了老王也會喊聲「老王,還在這兒看門啊,身體可好?」老王也就笑呵呵的「哦哦」應兩聲,其實和他說話的是誰,他一點也想不起來,有時,他也感嘆「我真是老糊塗了,什麼也想不起來了」。但是,有兩位領導他卻從來沒有忘記過,一個是王書記,另一個是李書記。
王書記到烏有鄉上任沒多久,就把單位院裡那塊寫著「為人民服務」的磚牆撤掉了,王書記說「都什麼年代了,這樣的標語口號早就過時了」。老王親眼看著工人推翻了那堵牆,他心裡說不出的傷感。
他記得第一次走進烏有鄉大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堵鑲嵌著「為人民服務」的大理石牆,幾個鎏金大字,金燦燦的。雖然他是一個看大門的,但他覺得自己從此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份子了,一想到這裡,內心就激動不已,每次看到那五個大字,老王就感到無限榮光。
推翻「為人民服務」那堵牆後,原來那塊地上種上了一片竹竿,栽種時正直春季,加上這一年雨水特別多,栽種的竹子全活了,一片鬱鬱蔥蔥,讓人賞心悅目。一次在飯桌上,有人就拍王書記的馬屁,「王書記,你來之前,這裡可是十年九旱,你一來就風調雨順,新栽的竹子也長勢喜人,看來王書記要節節高升啊」。聽了這話,王書記嘴上說「酒能多喝,話可不能亂講」,心理卻喜滋滋的。
沒多久,不知什麼原因,竹子就全部砍光了,隨後一座假山壘砌起來。後來聽傳言說,上邊的大領導下來視察工作,看到正門前一大片竹子,很不滿意,當場批評有些人想升官發財想瘋啦。新壘的假山一層一層、錯落有致,假山下方是圍起的一個圓形水池,還帶有噴泉,假山上種有幾種花草,春季黃燦燦的一片,暮春之後一片蔥綠,秋季又變成了一片火紅,冬季下雪後,乾枯的枝條又變成了毛茸茸的銀條,四季有景,各不相同。
王書記在烏有鄉順風順水的幹了幾年後就被提拔到一個局機關當了一把手,接任王書記的是李鎮長。老王還記得,李鎮長剛到烏有鄉時,穿著很樸素,夏季總是穿著洗的泛白的藍襯衣,深藍褲子,腳上一雙地攤買來的最便宜的黑布鞋,人也很和氣,總是主動和老王打招呼。
老王感到,李鎮長成為李書記後就有些不一樣了,這首先表現在穿著上,過幾天就會換身新衣服,以前穿的衣服軟趴趴、松松垮垮沒個型,一看就是便宜貨,現在的就不同了,每一件衣服都挺闊有型,黑色的皮鞋也是亮的發光,雖然老王不懂,但他感覺那應該是好東西。
李書記在還是小科員的時候,曾找黃粱縣裡最有名氣的黃大仙算過一卦,黃大仙說他是「土中黃金無人識,沉寂世間嘆悲涼,一朝出土耀乾坤,自此宦途衝雲霄」。開始,他覺得黃大仙也就是胡謅謅,自己就是個小科員,又沒什麼家庭背景,哪來宦途一說。後來,他一步步從科員成為了黨委書記,他才覺得黃大仙有點能耐,能夠一眼窺透天機。這天,閒來沒事,李書記又想起了黃大仙,聽說那老頭子看風水也賊準,要不什麼時間請他到機關大院看看風水?他在心裡暗自思忖著。
一個周末的早晨,一個頭髮花白,長鬚飄飄的老者來到了烏有鄉大院,嘴裡不時地言語著,還時不時的指指點點,李書記就在一旁陪著,老王一切都看在眼裡,卻躲在屋裡裝作不知道。黃大仙看到院裡的假山說到「『前面無遮朱雀孤,後園無護玄武虛』。前有案山,後有靠山才能官宦亨通,你的上任弄了座靠山,官至處級,你要是在大門前再弄座案山,處級都不止」。隨後,烏有鄉大門前立起了一塊大青石,上面篆刻著「烏有鄉」三個大字。自從有了這座案山,李書記感覺自己在官場上更加順心如意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反腐力度加大,老虎蒼蠅一起拍,黃粱縣拍死了不少蒼蠅,之前烏有鄉的王書記、李書記也因為挪用公款、收受賄賂、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違紀違法問題被抓了起來。
李書記被查處後,從外鄉調來了一個趙書記,趙書記上任後,司機小李子給趙書記建議,一連倒了兩任書記,是不是院裡的風水有問題,要不請個風水先生做個法場,好驅邪避煞。
趙書記聽了哈哈大笑「什麼風水,還驅邪避煞,現在的烏有鄉就是建在一個亂墳崗子上,烏有鄉現在的後院原來是個小土崗,之前那裡是槍斃犯人的場所。要是有風水迷信一說,你說該有多少冤魂野鬼?不索命就是了,還想升官發財。」
趙書記頓了頓,又接著說「我看那些迷信風水的人都是心裡不踏實,做了虧心事希望藉助迷信來謀求心理安慰。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前有案山,後有靠山,左擁右抱也擋不住法律的嚴懲,要我說黨紀法規才是我們最好的保護傘」。
小李子在一旁聽著,不住的點頭,「趙書記教育的對,您這話才是一語道破天機啊」。說著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關注基層| 讀懂體制 | 2646884327@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