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們會認為剛出生的寶寶什麼都不懂,所有的寶寶都應該是「千篇一律」的個性,但實際上每個寶寶出生時都自帶氣質。
有些寶寶一出生就好像是給父母報恩的,不哭不鬧,家長特別省心,這種寶寶被稱之為「天使型寶寶」;而有些寶寶則是來討債的,一刻都離不開大人,還體弱多病,讓父母操碎了心,這種寶寶就是讓無數寶媽吐槽的「難養型寶寶」。
01兩個孩子同一個媽,一個報恩,一個討債,原來寶寶也自帶氣質
盧女士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本來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兒子從生下來就特別好帶,並沒有讓盧女士太費心,真是一個天使寶寶。
有了第一胎的經驗,盧女士夫婦倆覺得可以再要一個,湊成一個「好」字,而且真的是女孩的話,肯定會比兒子更好帶。
一年多以後,盧女士得償所願生了一個健康的女寶寶。但出人意料的是,老二帶起來和老大完全不一樣,時刻都離不開人,盧女士被女兒折磨得從來沒睡過一個整覺,不禁懷疑這是自己親生的嗎。
在和鄰居寶媽交流時,盧女士才得知,原來寶寶也分氣質,自己家老大就是天使型的,而老二則屬於難養型。沒想到真是應了那句老話,「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老大是來報恩的,不代表老二也會「乖乖就範」,說不準老二來討債的。
02難養型寶寶和天使型寶寶有啥區別?30%是「易養型」,看看你家孩子是嗎
寶寶之間這樣的個體差異,並不是寶媽自己的主觀感受。一些研究學者通過對大量嬰兒的調查,將寶寶分為了易養型嬰兒和難養型嬰兒。
易養型嬰兒: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天使型寶寶,大概有30%左右的寶寶屬於這一類型。他們很容易照顧,很少哭鬧,身體也倍兒棒,不會生病讓爸媽們操心。
難養型嬰兒:佔比大概在10%左右,他們的情緒非常敏感,稍有不對就會哭鬧錶達自己的不滿。除了這兩類寶寶之外,剩餘的60%寶寶都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性寶寶」,他們有乖巧如天使的時候,也有惡魔一樣頑劣難養的時候。
03「難養型」寶寶有這三大表現,是福是禍很好識別
難養型寶寶與天使型寶寶的區別非常明顯,作為父母,固然希望自己的寶寶都是自帶天使光環的天使型寶寶,但很多時候現實和理想也存在「銀河系」的差距。如果寶寶有以下特徵則屬於難養型,寶媽們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
1)非常需要大人的陪伴
寶寶剛出生時都需要大人的陪伴,但如果是難養型的寶寶,他們需要的陪伴至少是一般寶寶的雙倍,而且經常會有許多奇奇怪怪的要求。
很多寶寶哄睡時,只要大人抱著走一走就會乖乖地睡去,天使型寶寶更是一覺睡到天亮,和大人的作息時間基本同步。
但難養型寶寶只是哄睡就要花去很長的時間,而且有些寶寶還會認準媽媽穿的衣服,換一件新衣可能都造成他們入睡困難。入睡後,如果單獨把他們放到嬰兒床上,不久就會醒來,一定要媽媽一直呆在身邊,他們才能睡得踏實。
2)性格內向,多愁善感
難養型的寶寶通常性格會比較內向,不太愛與陌生人交流,而且從小就表現出多愁善感的一面。
天使型寶寶如果看到動畫片,一般都是開開心心或安安靜靜的,而難養型的寶寶看到動畫片,很有可能因為裡面的一些簡單情節傷心落淚。走在路上,如果不小心踩到了小昆蟲也會難過哭泣。
3)自我的防衛心很強
難養型寶寶通常比較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們不喜歡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
他們的自我防衛心理非常強,對於自己的物品和領地有非常強的自我意識,如果有人只是不小心動了他們的玩具或是坐了屬於他們的板凳,都會觸發他們的防衛機制,他們或是會大聲喊叫或是大聲哭泣,表達出自己的不滿。
難養型的寶寶被調侃為「禍」,天使型寶寶被比喻為「福」,現實生活中,照顧難養型寶寶的確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精力。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這樣的情況會慢慢緩解,而且難養型寶寶成長過程性格敏感,觀察力強,通常長大後他們都有非常卓越的成就。
自古皆有「禍兮福所倚」的說法,所以別抱怨自家的「難養型」寶寶是「禍事」,只要家長了解了寶寶深層次的需求,對症下藥、教育得法,難養型寶寶不僅不難養,還會帶給你更大驚喜。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