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否有「O型腿」和「X型腿」從肉眼上就可以直接進行觀察,但並非出現這樣的跡象就必須治療,很多家長發現這種情況後就慌慌張張地送去看醫生,擔心腿型缺陷是不是身體發育出了問題,又或者長大後這種腿型將一直維持下去。
一些老人認為孩子出現「O型腿」和「X型腿」需要補鈣甚至需要綁腿,其實這種「土辦法」是不可取的,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孩子出現「O型腿」和「X型腿」的問題,了解了孩子身體發育的客觀規律,焦慮也會隨之減少的。
在小兒骨科中,「O型腿」和「X型腿」是經常遇到的門診案例,比如「O型腿」在民間人們又稱之為羅圈腿,當並腳站立的時候會表現出雙膝不能靠攏,兩條腿向外彎曲的形態,這樣看上去就像一個字母「O」。
而X型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內八,在醫學上又叫「膝外翻」,站立時雙膝靠攏而雙腳不能並在一起,看上去就像字母「X」,而不管是「O型腿」和「X型腿」僅僅從外觀上看就很不健康。
而家長們也會擔心孩子長大後是否還會這樣。一些家長以養成習慣的方式來入手,給孩子綁腿,刻意要求改變站姿等,但在此之前,家長們應該了解一下孩子腿部發育的特點。
在2歲以前,O型腿很常見
在孕媽媽們懷孕期間,胎兒就是蜷縮在媽媽肚子裡的,因此其實從這時候開始寶寶的腿就呈O型放置,而出生後一段時間弧度也會很明顯,這階段的O型腿就屬於生理性的膝關節內翻,屬於下肢發育初期的正常表現。
在1歲半以前寶寶的O型腿都會很明顯,彎曲最大可能會達到15°,而到1歲半以後,孩子開始學會走路了。
下蹲以及蹦蹦跳跳,慢慢地下肢承重能力有所提升,這階段O型腿會有所改善。所以以正常的腿部發育規律看,O型腿的「糾正」不急於一時。
3-8歲,是O型腿向X型腿過度的時期
在生長發育階段,為了適應生理需求,腿部會自行調整,而當孩子膝蓋內翻糾正後,外翻的趨勢並不會因此而停止,這階段孩子的腿會有趨向X型腿的趨勢,這一表現在3-4歲尤為明顯,外翻角度甚至可以達到10°左右。
一直發育到啊7-8歲,當腿部發育基本完善,外觀會逐漸呈現出正常腿,也就是雙腿筆直的狀態。在發育階段不管是「O型腿」還是「X型腿」都不要過分緊張,符合發育區間的狀態都很正常。
明白了這一點後家長們的擔憂依舊不會全部消失,因為不清楚孩子的OX型腿是否是病理性的,因此對這種情況家長們還需要加以判斷。當孩子出現膝內翻和膝外翻表現時要注意是否是病理性狀態,抓緊最佳的治療時間。
要判斷是生理自然現象還是病理表現,主要針對幾點來看:
2歲前多是O型腿,因此如果在2歲前就出現了X型腿,那麼是病理性畸形的可能性較大;
其次從外觀上判斷雙腿是否有明顯不對稱,不管是X型腿還是O型腿,左右腿都是對稱彎曲的,如果左右不一,一條腿筆直一條腿彎曲,那麼這種是病理性畸形的可能性很高;
第三點要看彎曲程度,粗略的彎曲程度判斷可以參考髁間距和踝間距來進行評估,如果間距小於3cm的基本屬於正常;而間距在3-6釐米的家長要注意觀察其他情況;而如果大於6釐米的,保險起見要儘早送醫進行診斷。
除此之外,病理性的疾病往往會伴隨多種症狀,比如身高、智力發育會表現地明顯低下,身材矮小、腿部疼痛等家長們也要引起重視。
對於早期的膝外翻表現,走路之前基本上不用考慮,因為這期間孩子剛從母胎中換了個環境,腿部的形態改變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開始走路後的膝外翻和內翻才可能是後天發育不健康等問題導致的。
佝僂病是最常見的病理性XO型腿原因,在西醫領域,佝僂病被認為是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進一步導致鈣磷的代謝異常。
因此家長們不要看到骨頭髮育出問題了就想著補鈣,人體內的微量元素很多並且存在相互作用,佝僂病就是一個很典型也很常見的病症。
對於已經確診佝僂病的孩子,治療主要從補充維D入手,而預防同樣如此。從孕期開始,準媽媽們就要注意適當補充維生素D了,日常可以做些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保持身體機能的健康,飲食和營養的均衡很重要。
在寶寶出生後,維生素D的補充來源其實很廣泛,保持一定時間的日照,多吃蛋類、魚類,這類食物的維生素D含量較高。
其次才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補鈣,補鈣的食物來源也很廣泛,比如紫菜、蝦米等等,食物溫和又能補鈣,也是大多數家長會給孩子日常烹飪的食材。
另外佝僂病從中醫學的角度看需要健脾益氣,是對脾胃腎的保護。現在的孩子養不好,大多不是因為吃的營養不夠,而是吸收不好,這一點和脾胃受損有關,營養補充的再多,如果無法吸收也沒有用。
發現孩子有病理性的膝內翻或外翻臨床表現後,家長最好送醫進行診斷,一般採用保守治療的方法就行,包括夜用的支具及日用支具,具體的要根據畸形的嚴重程度進行選擇。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就要考慮通過臨床手術幹預,進行個體化矯正。
本文由家庭健康指南驛站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