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寶寶的腿怎麼不直啊?
娃娃才7個月,就有點羅圈腿,長大後真的沒關係?
老一輩的人都說要給小孩綁腿,說綁著長得直,是不是真的?
聽說O型腿是穿紙尿褲時間太長導致的?
孩子的腿紋不對稱,是不是跟髖關節發育不好有關係?
我家寶寶怎麼總喜歡踮著腳走路呢?
關於孩子腿型的問題,真的收到太多了,但我想說,親愛的寶媽們,別再自己嚇唬自己了,所有的小寶寶腿都不直!這是他們發育的畢竟過程。
說白了,O型腿、X型腿、腿紋不對稱,有上述各種問題,就是因為很多家長不清楚娃的腿部發育規律,下面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
事實上,全世界所有的寶寶,不分人種和地域,都是從「外八」開始的,這是為了保持平衡的本能反應。
寶媽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只是時間太久不記得了。
當你擔心寶寶會不會一直外八時,你會發現他的外八字漸漸收攏,腳尖自然而然地就開始向裡靠了。
不過,當你以為寶寶從此開始走路正常了時,他又開始內八字、搖搖擺擺地走了起來。
當寶寶漸漸長大,對走路這項技能已經掌握熟練,就能擺脫內八字步,像成年人那樣抬頭挺胸了,小步子向前邁得賊快。
之所以如此,與寶寶的內外側膝部的發育進程有關。
簡單來說,所有的寶寶都要經歷O型腿→X型腿→筆直腿型的過程,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綜合來說,在不同的年齡段,幼兒雙腿出現膝內翻、膝外翻現象,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生理髮育,家長們不必擔憂。
但如果有以下異常,家長需多留心:
這種情況,家長需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排除病理性因素,儘早治療為好。
1、孩子總是踮腳走路
許多孩子兩歲前都有踮腳走路的時期,這是因為他們還沒完全學會走路,但這只是暫時現象,多數寶寶踮腳走上幾個月或者一年,就可以正常走路了。
如果寶寶偶爾也能放下腳跟正常走路;躺下休息或睡覺時雙腳並沒有繃緊向前;上下屈伸寶寶的腳,轉動靈活不費力;家長就不需要擔憂了,寶寶沒有異常。
但若孩子可以踮著腳走路一整天,沒有放下腳跟的時候;休息或睡覺時小腳仍然以向前的姿勢彎曲;腳部的跟腱及小腿肌肉僵硬,不能靈活屈伸;兩三歲後走路或站立時,雙腳腳跟仍不能平放在地面上,就需要看醫生了。
這都需要父母仔細觀察,避免無謂的焦慮。
寶寶踮腳走路的習慣養成,有三個主要的外部因素:穿的鞋不合適,襪子不得勁兒,學步車,生活中慢慢調整即可。
2、腿紋或臀紋不對稱
好多家長一發現寶寶的腿紋或臀紋不對稱,就會很擔憂,是不是孩子的髖關節發育出現問題?
這兩方其實不完全對等,髖關節發育不良固然會出現腿紋或臀紋不對稱的情況,但並不能僅僅依此作出診斷。
多數孩子腿紋或臀紋不對稱,髖關節出現問題的僅是其中極少數,更多的是因為下肢脂肪的分配不均勻,這一點在胖寶寶身上更為明顯。
給寶寶體檢時,醫生都會對嬰幼兒的雙腿及雙髖關節進行檢查的,發現問題會特別提出,沒說就是沒事。
為了孩子的腿型發育,以下這五種行為不要做: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