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
「學完Python,可以上天」「零基礎入門,小白三天也能學會」……近期,社會上興起了各種人工智慧「速成」班,聲稱可以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實現「轉行」和人生逆襲。(8月4日《工人日報》)
作為一個面向未來的產業,人工智慧方興未艾,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理所當然。於是,一些培訓機構借雞下蛋,忽悠公眾,讓不明真相的人掉入「陷阱」。培訓機構洋洋得意賺錢一大把,培訓學員無可奈何一聲嘆。
Python並不等同於人工智慧,只是人工智慧的工具之一。就像學會了1+1=2,並不意味著就學會數學,能用它解物理、化學公式了。但是為什麼有些人相信培訓機構的大忽悠,上當受騙呢?三大原因,一是人工智慧的知識不普及,大部分公民對此很茫然,只知道很熱,不知道很難。二是培訓機構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忽悠大法」很有誘惑力,尤其是,高工資待遇,絕對秒殺。三是我們對培訓市場的監管疏鬆,缺乏嚴格審核,導致一些培訓機構「投機取巧」。
人工智慧「速成班」泛濫,危害多多,浪費公民金錢和時間,最終讓公民落一個兩手空空,一聲「哀嘆」;讓社會培訓機構虛火旺盛,走向畸形,成為缺少道德良心的「取款機」,最終,危害的是整個社會培訓事業的發展和信譽。
人工智慧難速成,腳踏實地是硬功。作為培訓機構,要想做這方面的培訓,必須腳踏實地的做好各種工作,比如老師的貨真價實,設備的到位保障,教材教學的科學設計,等等。作為公民,如果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也必須拋棄痴心妄想,必須腳踏實地,打持久戰。生活沒有免費午餐,技術不可能速成。速成必然速壞,天上掉下的餡餅肯定是陷阱。唯有腳踏實地的去學習,去下苦功夫,才能成就自己的賺錢硬功。
當然,作為社會監管部門,也不能對這種現象聽之任之,必須主動出手,進行遏制。首先,要加強對社會紅火職業的知識普及,讓公眾懂得,紅火的職業不能速成,必須有紮實基本功和辛苦汗水。其次,要加大對社會培訓機構的「突然轉行」進行嚴格監管,絕對不能讓「忽悠大法」大行其道。
「熱產業」需要「冷思考」,培訓機構需要冷靜思考,腳踏實地培訓人才;公民需要冷靜思考,腳踏實地提高素質;社會需要冷靜思考,腳踏實地做好監管工作。人工智慧難速成 腳踏實地是硬功。不僅是人工智慧人才如此,其他紅火產業人才也是如此。
編輯: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