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2019年,一則「爸爸為女兒殺同班同學」的新聞上了熱搜,女兒在班裡被一位男生欺負,家長多次溝通無果才犯下這一錯誤。看過記者採訪報導後,網友們矛頭紛紛指向被害男孩,認為他欺負女孩罪有應得。
這件事也引發了廣大父母的深思,案件中的男孩恃強凌弱,女孩又性格柔弱,父親過度保護才會釀成悲劇。那麼現實生活中,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呢?
作為文明大國,老師在教育孩子時總說要「以理服人」,可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壞學生欺負了,回家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家長該如何回答呢?
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媽媽的回答不僅是解決一時的問題,還會影響孩子今後解決問題的方式。以下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決定了孩子未來人生的差異。
1)不許打架,好好學習,你躲著他不就行了!
部分家長認為學生之間的矛盾就是簡單的吵架磕碰,有時候「校園霸凌」的殘忍是成年人都無法接受的,身體傷害只是一部分,心理創傷才是最可怕的,嚴重會造成抑鬱。
當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換手嗎」,媽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僅容易讓孩子陷入更嚴重的霸凌,還會造成孩子膽小懦弱、自卑怕事。
長大以後,這樣的孩子工作中也是唯唯諾諾、心理敏感,無法勝任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註定一生碌碌無為。
2)必須打回去,打壞了媽媽給你撐腰!
部分家長脾氣暴躁,在知道孩子被欺負以後火冒三丈,要求孩子必須打回去,甚至告誡孩子「你不打他,回家我就打你」。
這樣一來只能造成兩種後果,一種是孩子以暴制暴,從被霸凌者成為霸凌者;另一種是孩子仍舊不敢打回去,可是又不敢告訴父母,只能默默承受。
無論是哪種結果,都對孩子的未來成長不利,霸凌別人的孩子容易成為社會混混,嚴重的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默默承受的孩子,長大以後性格軟弱,也會被人瞧不起。
3)你不能主動欺負別人,但也不能被別人欺凌!
孩子之間的打架有很多種,有的是小打小鬧,有的是嚴重的校園霸凌,以上兩種做法都不可取,理智的父母應該就事論事,關注孩子的成長。
首先,了解清楚打架事件的前因後果,告誡孩子明辨是非;其次,讓孩子學習一門運動技能,比如武術、跆拳道、搏擊,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最後,告誡孩子不能恃強凌弱,但是被欺負時要打回去。
只有這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學會冷靜理智,正確的保護自己的身體。在今後的成長中,能夠保護自己和家人,贏得尊重和重視。
最後,希望家長們別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健康成長才是決定孩子未來一生的制勝法寶。
當孩子再問「媽媽,我被打了能打回去嗎」,不要像第一位家長一樣忽視,也不要像第二位家長一樣激進暴躁,理智的教育孩子保護自己,遇到危險大聲說出來,才是保護孩子的正確方式。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