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地球33天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有哪些神奇之處?

2020-12-1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失重33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11個神奇之處

&nbsp&nbsp&nbsp&nbsp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神舟十一號入軌後經過兩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完成組合體中期駐留任務後,與天宮二號分離,在一天內返回內蒙古主著陸場,神舟十一號任務結束。在這失重33天的太空之旅中,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有哪些神奇之處?

&nbsp&nbsp&nbsp&nbsp飛得更高——393公裡軌道高度的對接與運行

&nbsp&nbsp&nbsp&nbsp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公裡,比過去高了50公裡,主要是為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做準備,因為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

&nbsp&nbsp&nbsp&nbsp時間更長——33天的太空旅程

&nbsp&nbsp&nbsp&nbsp神舟十一號的技術改進,很重要的一個創新亮點,是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

&nbsp&nbsp&nbsp&nbsp升級光學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難度「太空之吻」

&nbsp&nbsp&nbsp&nbsp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升級版敏感器的太陽雜光抑制能力、識別目標敏感度均大幅提升,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可以實現準全天候實時對接,可保障太空飛行器突發維修補給或航天員應急救生。

&nbsp&nbsp&nbsp&nbsp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

&nbsp&nbsp&nbsp&nbsp神舟十一號任務將首次考核驗證空間站階段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還將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通過驗證航天員駐留能力,為航天員空間站階段長期在軌考核奠定基礎。

&nbsp&nbsp&nbsp&nbsp照明設備點亮「飛天之路」

&nbsp&nbsp&nbsp&nbsp神舟十一號飛船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態照明光源,當飛船進入地球陰影區時,航天員在艙內仍然可以正確判讀儀表,手動操作各種開關。

&nbsp&nbsp&nbsp&nbsp熱控系統為「太空之家」保駕護航

&nbsp&nbsp&nbsp&nbsp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分別位於載人飛船的推進艙和軌道艙的艙壁內。熱控分系統的作用是使飛船內保持一定的溫度溼度,環控生保系統是為航天員創造合適的艙內生存環境條件,保障航天員在空間飛行的特殊環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為航天員營造一個溫暖如春的居住環境。

&nbsp&nbsp&nbsp&nbsp艙門快速檢漏儀——載人飛船的「小門神」

&nbsp&nbsp&nbsp&nbsp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艙門在關閉後,門體上的兩道密封圈與門框之間會形成一個小空間。檢漏儀利用艙門的特有結構,在工作時向小空間內充入一定量的檢測氣體,通過監測小空間內壓力的變化來判斷艙門的密封情況。

&nbsp&nbsp&nbsp&nbsp儀錶板減振器——飛船儀表的「救生衣」

&nbsp&nbsp&nbsp&nbsp儀錶板減振器肩負起了為整個飛船儀表減振的重任,安裝在儀錶板四個安裝點上的儀錶板減振器扮演了神舟飛船儀表類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確保了歷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

&nbsp&nbsp&nbsp&nbsp載人飛船的神奇「外衣」

&nbsp&nbsp&nbsp&nbsp軌道艙厚度約2釐米的外衣,能高效隔離空間環境與軌道艙艙壁之間的換熱,外衣表面還有一層華麗的複合膜,來提高飛船對軌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護能力。返回艙外表面,噴塗了特殊設計的有機熱控塗層,為保證在軌期間的返回艙溫度條件提供有力支持。推進艙的底部,為有效抑制發動機點火後的高溫對推進艙內的影響,這一重點區域運用了多層隔熱材料,能夠隔離的最高溫度達900℃。

&nbsp&nbsp&nbsp&nbsp逃逸發動機——航天員巡天的「定心丸」

&nbsp&nbsp&nbsp&nbsp逃逸系統承擔著航天員安全救生使命,性能特殊,技術複雜,國際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了這項技術,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必須突破的三大技術難關之一。

&nbsp&nbsp&nbsp&nbsp飛船安全返航的法寶

&nbsp&nbsp&nbsp&nbsp神舟十一號回收著陸的亮點明顯,一是全國首創特大型降落傘。二是著陸緩衝技術提升乘坐舒適度,將著陸緩衝技術應用於神舟飛船返回艙的著陸緩衝系統,從而實現返回艙「軟著陸」。

相關焦點

  • 9張gif動態圖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
    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此前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十一載人飛船#【央視快訊: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期待!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小米自主研發處理器跑分首曝 |...
    神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最新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剛剛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資料: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為何命名「神舟」號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樊永強)1992年1月,黨中央作出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決策之後,為這個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船」取什麼名稱,備受國人和世界關注。  1993年,當時的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參加飛船研製的各單位發出了「為中國飛船徵集名稱」的通知。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
    後續飛船會不斷改進,所以未來的我一定更完美。提起中國載人飛船,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我的老大哥神舟飛船了。你可能要問,既然有成熟的飛船,為什麼還需要我呢?因為當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遙遠的深空後,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更宏大的夢想了。
  • 神舟九號飛船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已於2012年6月中旬擇機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 搭乘神舟飛船的牛樟芝菌種,太空培育結果令人欣喜!
    牛樟芝之所以有價無市,不光與其神奇的藥用價值有關,也與其獨特生長環境和漫長生長周期,以及因此導致的數量稀少有極大關係。隨著牛樟芝的藥用價值被不斷挖掘,有關牛樟芝培育的課題,也受到國家衛生局和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 航天員在太空將面對哪些挑戰?太空失重是最大挑戰
    昨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昨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2名航天員成功發射,開啟了33天的太空之旅。「神十一」有哪些新技術和亮點?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航天員又將面臨哪些挑戰?1 神十一發射為何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長二F火箭原總設計師劉竹生表示,之所以選在酒泉,是考慮到載人飛船正常著陸的安全。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中國獨立...
    央廣網北京5月29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李思默 徐志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5月5日,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氣,也拉開了中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帷幕。這次任務從技術上還有哪些特別的地方?未來空間站建設還有哪些難點?普通人什麼時候可以登上中國空間站?
  • 神舟十一號17日發射 整流罩將墜落榆陽神木境內
    榆林市政府通告  接上級通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按神舟十一號飛船上升階段經過我市上空,其整流罩殘骸將墜落於我市榆陽區、神木縣境內,落區範圍1500平方公裡(東西50公裡,南北30公裡),主要涉及榆陽區6個鄉鎮(分別是小壕兔、孟家灣、牛家梁、金雞灘、麻黃梁、大河塔)和神木縣2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這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附: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地址入口】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熱點聚焦:「神舟」四號飛船上搭載了什麼試驗(圖)
    「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飛船上到底搭載了什麼樣的實驗?對於下一步載人飛船發射能提供什麼幫助?   「神舟」四號飛船於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整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後,返回艙1月5日晚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留軌艙繼續進行半年的空間應用實驗。   「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
  • 空間更敞亮噪音更小了天宮二號將成為航天員的太空之家
    天宮二號昨天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接下來它將完成多項任務,等待下月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對接空間更敞亮噪音更小了天宮二號將成為航天員的太空之家身負四項主要使命天宮二號將成為航天員太空之家接下去,天宮二號將陸續完成它擔負著的四項主要使命——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完成兩名航天員
  • 漯河聾啞學校校長 為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繡旗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首席記者 劉廣超 實習生 康飛 文圖  「我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和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有任何關係,今天,能夠親手繡制即將搭載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升入太空的『中國青年志願者青年志願者文化節上,和中國國旗,黨旗一起,即將搭載在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升上太空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成為了萬眾期盼的亮點。
  • 長徵、神舟、嫦娥、天宮……都有啥區別?
    2016年10月17日,酒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點火。(圖片:視覺中國)繼11月5日發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之後,23日上午,長徵三號乙火箭再次將兩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8天兩發!「一月雙射」的壯舉,中國北鬥導航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
  • 放飛航天夢—訪"神舟五號"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
    那一年袁家軍33歲,被任命為「神舟」飛船副總指揮、北京空間技術實驗中心建設總負責人。實驗中心是國家專項投資的重大工程,可以滿足飛船以及大型衛星總裝、試驗、測試的一體化需求,包含了十大重點試驗室,複雜程度和規模在世界上都數一數二,他年輕的肩膀能扛起這副重擔嗎?在一片懷疑聲中,袁家軍走馬上任。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大部分組成。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神舟一號飛船,當時我國的條件艱難,所以船上所配備的設備和軟體都和簡單,例如其中的軌道艙除了安裝有分離的供電設備外,便沒有其他設備了,只起到配重的作用。可以說,從1999年發射的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飛船,儘管這四次都沒有真正的載人,但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任務並返回地面,這讓我國在技術上每次飛行試驗都向前跨了一大步,並不斷的完善,最終才會有神舟五號的載人飛天任務圓滿完成。
  • 若載人差點回不來!美國飛船出師不利,17國翹首以盼天宮空間站
    時至今日「載人航天」依舊是極少數國家掌握的獨門秘籍,放眼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只有俄羅斯聯盟飛船與我們的神舟飛船擁有載人天地往返能力。隨著八年前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退役美國事實上喪失了載人天地往返能力,此後他們不得不以8200萬美元單個席位價格購買聯盟飛船船票。
  • 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前一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領導、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航天員代表出席儀式,湖南省直有關部門及湘潭市、韶山市負責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幹部職工、湘潭市和韶山市幹部群眾代表、武警官兵代表、學生代表等500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三大關鍵詞
    張柏楠認為,沿著新飛船試驗船探索的這條新「天路」,中國載人航天開啟了進軍更浩瀚的宇宙的新徵程。 新一代載人飛船,顧名思義,是我國全面升級版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它近可送航天員往返離地球近400公裡的中國空間站,遠可完成38萬公裡外的載人登月甚至去更遠的星球探險,既能載人又能載物,還可重複使用降低成本,將大大提高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