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親子教育|保姆式中國教育在如今的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嗎?

2020-08-21 一賦一涵

最近流行一個新的教育名詞「保姆式教育」。

什麼意思呢?

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以保姆服務式的態度教育孩子,通俗點說,就是為孩子包辦一切。

現如今「保姆式教育」現象日趨嚴重,據相關數據統計,家庭走入「保姆式教育」誤區的家長要佔85%左右。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了。

在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都認為,愛就是一種無微不至的關懷。

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竭盡全力的對孩子好,給他無微不至的愛。

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想過,這種讓孩子感到無比舒適的愛,其實是一種陷阱。是孩子未來發展的一種巨大阻礙。


我有個表姐,是位全職媽媽,最大的事情就是帶孩子。

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她包辦的,從來不用孩子插手,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嫌麻煩,生怕孩子做不好。

所以,她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有什麼要求,也往往都是有求必應。


就算孩子偶爾有什麼過火的要求和行為,表姐也只是嘴上批評幾句,過不了多久又心軟了,看到孩子不高興,也變著法哄著孩子,予以補償。

而表姐夫則有點大男子主義,平時不太管孩子,只給錢那種。

前段時間我見到我那個侄女的時候,真的就是「小公主」一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脾氣也暴躁的很,稍一不順意,就耍小脾氣,甚至是對我表姐惡語相向。


這麼小的孩子,現在就如此不尊重媽媽,難道長大後就會學會尊重了嗎?

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她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變得極度自私。

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父母疼愛孩子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愛的錯誤、愛的太滿就像是是一把鋒利的鋸子,對孩子進行無痛截肢,離開了父母的保護傘,他就無法扛起這個世界。


隨便在網上一搜索,我們就能看到很多父母過分疼愛孩子養出白眼狼的新聞。

別覺得你給孩子的是愛,有無數被溺愛的孩子,在社會中受了委屈和挫折,就開始說自己的父母有問題,說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問題,父母每每聽了都很寒心,但這話並沒說錯。

父母在兒時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後又怎能渴望他抗住世界。

許多的家長分不清愛與溺愛,忽略愛的本質,給孩子過度的保護和管制,無形中奪走了孩子人生中成長的機會。


  • 造成孩子心理依賴性強,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不能獨立自主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現在十多歲的孩子不會繫鞋帶,不會削鉛筆,不會收拾屋子,不會疊衣服的事情,比比皆是。

究其根本,還不是父母從小包辦一切所導致的。

父母能照顧孩子一陣子,卻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


小時候不給孩子機會嘗試,長大後孩子也只會習慣了索取,父母的包辦容易造就行為上的懶人,思想上的矮人。

過度的關愛,不僅讓孩子能力低下,失去接觸外界的機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還會破壞孩子獨立思慮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長久走下來的學霸,幾乎都不是靠父母的包辦而成長的,那些學霸的父母都有遠見,她們認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懂得放手讓孩子大膽的嘗試。


  • 抹殺了孩子的天性,禁錮了孩子自主學習和創造的權利

孩子在幼年發展的時候,對很多事物本能的有著好奇心,喜歡東摸摸西搞搞,用自己的觸覺去感受這個世界,而家長很多時候就覺得孩子搞的亂七八糟的,很難收拾,就會自己替代孩子做某些事情,殊不知,這其實是在抹殺孩子的天性,阻礙了孩子的自主發展以及創造的能力。

孩子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家長不應該予以制止,也不應該包辦。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歲所嘗試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在該養成自主思維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年齡無法得到應有的教育和培養環境,這是孩子的悲哀,也是家長的失職。

保姆式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於,父母往往只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忘記了教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剝奪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愛孩子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去愛。

不要以自我的認知,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去教育孩子。

懂孩子永遠是愛孩子的前提。

為人父母需要用心去學習,學會了解孩子,學習如何去正確的愛孩子,如何給予孩子最想要的愛和最舒適的愛。

最後,願每個孩子,都能在輕鬆的家庭氛圍裡快樂長大,活成自己本該擁有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從英國的親情淡漠式教育優勢,看中國式親情下的親子教育弊端
    當然有,但是不會特別多,更不會向中國社會那樣普遍和理所應當,一件事情的存在總有兩面性,今天我就來聊一下老外親情淡漠有啥好處?意味著絕大部分父母有金錢和精力去過自己的生活,不用把人生美好的十幾年完全綁架在小孩身上。
  • 中國式家庭教育存在的短視行為
    家庭教育作為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家庭變遷、教育改革,影響著家庭教育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同時,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學習型社會的創建,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斷增強,家庭教育的地位不斷提升,家庭教育被賦予了更大的責任與意義。
  • 中國式教育真的是「填鴨式」教學嗎?
    中國式教育古往今來,中國的教育似乎一直是千篇一律,公平公正之外卻也少了一份自由和創新,大多數中國學生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甚至是之後更高學府的求學,都被灌輸著「應試教育」的思想,而且秉著分數至上的理念接受著學校的教育。
  • 家長不會教育孩子?先弄清楚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這些問題吧
    1.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家庭是具有婚姻關係、血緣關係的或收養關係並且長期共活的小群體, 是社會的基本生活單位。 家庭是孩子的情感歸宿,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同時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而家庭教育則擔負著對兒童傳授文化知識、培養道德素質、知道行為規範、幫助自我謀生等責任。
  • 親子論壇 | 打破「中國式父子」魔咒,讓爸爸不再缺席家庭教育!
    雖然是調侃的玩笑話,但卻是「中國式父子」的真實寫照。父愛如山,厚重而肅穆,卻有種讓人難以親近的距離感。大部分的中國父親在與孩子相處時,總顯得被動或不知所措,好的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好的情感基礎上,作為父親的你,在家庭教育這件事上,你是怎麼看的,又是如何做的呢?
  • 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在成為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
    當城市和農村的父母疲於工作,保姆市場又不成熟時,孩子的養育、教育基本全交給了祖父母。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育。由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成為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溺愛孩子、不科學的餵養、不適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這是城市和農村隔代教育的普遍問題。此外,城市老人特有的漂泊異鄉的孤獨感、生活習慣的差異化,也正日漸突出。
  • 從「奧摩式生態教育」模式的興起,看中國城市親子家庭的教育理念變遷
    從「奧摩式生態教育」模式的興起,看中國城市親子家庭的教育理念變遷2019-09-24 17:43:1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們接觸自然的機會也變的越來越少。
  • 父親在親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鄧超與孫儷結婚8年,生活一直和和睦睦,家庭美滿,是人人羨慕的明星模範家庭,這篇微博一發出來震驚了10萬網友。 大部分網友都抱著吃瓜的目的看他們夫妻兩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看到他的後半句解釋就被笑暈了。
  • 李娜揭露「中國式教育」弊端太多,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
    但是你知道嗎?李娜不僅網球打的遊刃有餘,在教育子女上也是得心應手。2014年9月,李娜選擇退休。退休以後的李娜把自己的重心投入到了家庭、投入到了對子女的教育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李娜總結了很多她的育兒經驗。其中包括她對"中國式教育"的理解。
  • 中國式父母教育上存在的3個問題,你中招了嗎?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問題往往也和家長有一定關係。關於如何養育子女,可能沒有絕對好的標準模式,但是一些雷區必定是碰不得的。 在這一生中,許多孩子像被施以高劑量的化肥一樣,開啟快速生長模式,然而違背生長規律的成長還能算是真正的成長嗎? 在學習上,家長們在孩子身上的付出總是追求快速的回報,期望能直觀地看到學習成績的提高。這種心態就將教育看成普通投資一樣,時時刻刻在關注收益曲線,一旦曲線不滿足預期的增長,便會發自內心地十分焦慮。
  • 中青報調查稱逾8成受訪者稱隔代教育現象普遍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養育孩子的重擔將不可避免地落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隔代教育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對此公眾有什麼看法?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94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隔代教育情況普遍。究其原因,76.7%的受訪者表示是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
  • 傳統的中國式家庭父母教育有哪些弊端?
    傳統的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培養出了很多傑出的人才,比如孟子、嶽飛等,但是,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弊端。1、過分溺愛:現在家庭6個大人一至二個小孩,許多父母就有意無意地嬌慣、遷就、溺愛自己的孩子,寵成家裡的「小皇帝」,百依百順。這種溺愛,不是真正的愛孩子,反而有可能害了孩子。
  • 把城市家庭從教育競爭中解放出來
    城市家庭以育兒為中心,教育母職化成為普遍現象,不但重塑了家庭成員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分工,家庭權力關係也因此而發生變遷。學者柯小菁的研究認為,中國母職角色在20世紀初期經歷了一次重構:越來越以西方母職為標準,傳統中國孩童養育知識被質疑和改造,而且母親更多承擔了過去父親所承擔的子女教育責任。
  • 山姆爸比特色親子小鎮,中國戶外親子教育專家
    山姆爸比是以「自然風景+人文風情」為載體,致力於為3-10歲親子家庭提供全新體驗式的教育教學內容和運營體系。山姆爸比中國首家冰雪兒童藝術小鎮落地北京,不僅標誌著一個「冰雪+兒童+藝術+小鎮」完美融合的冰雪產業超級產品的誕生,同時也是山姆爸比對於中國戶外親子教育領域全新布局的開始。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所以,素質教育依然步履維艱。應試教育依舊屹立不倒。應試教育,可以說在中國根深蒂固。中國的科舉制1300多年的歷史了,歷代的文人墨客、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大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考試文化是骨子裡的,加上如今的高考氛圍,家長父母能不看重學習、考試嘛。所以,中國式教育,如今就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相搏弈。
  • 「為大一女兒招保姆」,巨嬰教育不可取
    2019年女兒剛上大學時,自己學校家裡兩頭跑照顧女兒,最後實在忙不過來,所以才在朋友圈招聘保姆。(據1月7日觀察者網)  儘管「為大一女生招聘保姆」是一則舊聞,但卻依然爆紅網絡,足以說明了這種現象的爭議性,也引發了我們對於巨嬰現象和大學教育的思考。
  • 中國式家庭教育能培養出天才兒童嗎?
    一談起「中國式家庭教育」,大家就會不約而同的想起「中國式家長」,有網友甚至這樣評價中國式家長:他們既不是好的表達者,也不是好的聆聽者。他們只是仲裁者和裁判,天然制高點,行使自己的武斷和控制。你的青春只配學習,不能擁有愛情中國式家庭教育就這麼差勁嗎?近日英國第四頻道推出的電視節目《天才兒童》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這位來自伯明罕的 11歲華裔少年葛軍成功晉級了全美11位天才兒童。
  • 《小歡喜》:中國式親子關係圖鑑
    教育題材電視劇實際上是一個社會話題寶庫,因為它能夠以教育為切口,進入階層差異、中年危機、親子、夫妻關係等諸多重要議題。《小歡喜》也是如此。除了對高三緊張學習生活的渲染外,電視劇主要聚焦了三個家庭,剛好代表了中國三種普遍的親子關係。方家是典型的「虎媽貓爸式」。媽媽像「老虎」,強勢、果斷,不免過度幹涉子女的生活和學習,與子女關係緊張,時不時就會不可理喻地「咆哮」。
  • 關注旅行中的親子教育 《中國親子遊》暑假髮行
    中國網7月11日訊 2016年暑假,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傾力打造的《中國親子遊》正式出版。這本以傳遞健康家庭觀、精英教育、品質生活的正能量圖書,就是想告訴讀者,親子教育在旅行的路上,是一家人最好的成長方式。親子旅行,在路上成長帶著孩子去旅行已經日益成為了中國年輕家庭重要的旅行方式。
  • "喪偶式教育"存在你發現了嗎?這種教育正在迫害孩子和另一半
    大多數中國家庭都由寶媽來帶娃,而爸爸則專注工作完全不管孩子。我們現在把這種家庭教育稱之為喪偶式育兒,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極大。可能有些父母是有苦衷的,但不論出於怎樣的原因大家都不應該危害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