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如果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規定性來看,我們應該把社會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反映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價值取向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表達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的先進性,激發人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凝聚社會各階層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共識。我們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為社會主義國家設定價值目標,為社會主義制度確立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反映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規定,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的任務。很顯然,這些價值術語都是我們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的取材範圍。其中最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和基本價值取向的是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高價值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具體化。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是「全人類的解放」,是「每一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注社會中「現實的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現實條件,爭取社會中「現實的個人」的自由權利、經濟社會平等權利和政治民主權利的全面實現,反對任何維護一部分人的特權而剝削和犧牲另一部分人利益的非正義制度。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切實保障人的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項權利,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正是公平正義的題中之義;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和諧,堅持公平正義,和諧社會就具備了內在和諧的靈魂。
二、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地位只能在它與其他價值觀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邏輯結構的價值體系中確立
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地位不能隨意指定或硬性規定,因為作為人類共同精神財富的各種抽象政治價值觀念本身具有複雜的內涵,它們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關係,應該根據不同國家的歷史條件、社會制度界定其具體的、歷史的內涵及相互關係。
我們可以圍繞公平正義構建一個具有邏輯結構的價值體系,以公平正義來統攝自由、平等和民主。具體而言,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決定了它要保障每一個社會公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現實條件,關注社會中「現實的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現實條件就是這一價值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現代社會公民的生存和發展狀況的好壞體現在三個基本生活領域,由此我們可以對應地將自由、平等和民主分別界定為:社會公民作為私人個體存在時其個人生活領域免於約束和幹涉的自由、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時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平等、作為政治共同體的一員時在公共政治領域的民主。這裡將平等限定在社會經濟領域,正是要強調社會經濟平等、而非法律層面的形式平等。依此界定,自由、平等和民主分別代表著每一個社會公民生存和發展條件的一個方面的權利訴求,是三種互不隸屬、甚至相互衝突的單方面價值目標,因此,選擇其中任何一個作為核心價值觀都將是片面的。在現代公民社會,只有上述自由、平等和民主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共同保障每一個社會公民的生存和發展的現實條件,因此,我們應該選擇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觀來平衡自由、平等和民主這三種單方面價值觀念的相互關係,讓三者共同組成一個既相互補充又相互制約的、以公平正義為基本價值取向的和諧價值系統。
上述圍繞公平正義建構的價值結構系統對自由、平等、民主和公平正義這些政治價值觀念的內涵外延作出了界定和相互次序安排。核心價值觀不是個人自由,而是社會公平正義;自由並不具有絕對優先的地位,而是與平等和民主處於同等地位;平等也不是局限於法律層面的形式平等,而是聚焦於社會經濟領域的實質性平等;自由、平等和民主相互之間的關係受公平正義的支配和調節,整個價值體系以公平正義為基本價值取向。憑藉這種價值結構體系,公平正義和其他政治價值觀念的內涵外延及相互關係得以明確界定,公平正義的核心地位得以確立。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契合中國傳統文化所崇尚的價值理念
上述以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的和諧價值結構體系何以能夠成立?公平正義是如何調節自由、平等和民主相互之間互不隸屬、甚至相互衝突的關係的?這一價值結構系統能否被中國人民普遍接受?這就要藉助我們中國人共享的傳統文化及思維方式。我們所提煉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因此這種核心價值觀必須體現中華民族的特質,必須成為能夠被中國人民高度認同的價值共識。為此,我們必須紮根於中國人所共享的民族文化傳統,因為中國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群體意識的一個載體,是當今中國各階層社會成員共同的精神遺產;我們尤其必須藉助中國人共享的傳統思維方式,因為已經積澱為中國人心理結構的傳統思維方式實質上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的結晶。
具體而言,中國人崇尚實用理性,執著於人間世道的實用探求;中國人崇尚和諧,「和為貴」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價值追求,不是任何個別的因素而是系統中諸要素的相互作用才是維持系統、發揮功能的關鍵所在;中國人力求中道、無過無不及、不偏不倚,以保持事物整體的平衡與和諧。依照上述中國傳統文化及思維方式,自由、平等和民主相互之間不應是相互排斥的對立關係,而應是相互補充的共生和諧關係;在自由、平等和民主這三種價值中,一個社會不應當片面追求其中某一種價值而犧牲其他價值,而應當讓自由、平等和民主都保持在中道適度狀態,唯有如此,它們才能在同一價值結構系統中形成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共生和諧關係;只有當自由、平等和民主這些價值同時在一個社會中融洽共存、協同作用時,才能保障每一個社會公民生存和發展的現實條件。對這三種價值目標的統籌兼顧意味著對各個社會階層成員的不同利益訴求的統籌兼顧,意味著各個社會階層成員之間的各種利益衝突能夠公正地解決。這一體現公平正義的和諧價值結構系統契合了中國人依據傳統文化及思維方式而共享的公平正義觀念,這種公平正義將能夠成為被中國不同社會階層成員高度認同、並自覺遵循的核心價值觀。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