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內涵和價值意義

2021-02-23 長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一,概念內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係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係的行為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    二,價值意義  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從適應國內國際大局深刻變化看,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發展和開放進程中,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繁複雜。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迫切需要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引導人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 
  從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支柱,是行動嚮導,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一個人、一個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更加嚮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強大的價值支撐。要振奮起人們的精氣神、增強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 
  從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看,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廣泛的價值共識和共同的價值追求。這就要求我們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

 

相關焦點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意義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內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意義
    ,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迫切需要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的價值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規劃》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築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 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共同的思想基礎。我們要認識到全面了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為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和有力的精神支撐。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法典解釋的意義和限度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全過程、各領域、各方面,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內在需要,對於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本版特約請三位專家撰文,多角度展示相關研究成果,與讀者共享。
  • 南方日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 崇高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
    原標題:崇高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簡簡單單24個字,內涵是非常崇高的。如果進一步提煉,筆者認為可概括為「真善美公新福」六個字。真善美,是帶有世界性、國際性的概念,一說大家都明白。
  • 郭建寧:充分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原標題:充分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任務。
  •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原標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
  •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理解和體會
    黨的十八大報告用「三個倡導」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精闢論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即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精神最深層的思想內核,直接反映社會價值的本質和特性,全面涵蓋人民群眾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
  • 論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依據、意義和著力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展示了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黨的十七大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括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四個方面,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是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凝練和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理論前提和實踐基礎。
  •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是這樣明確規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從社會功能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有效聚攏社會意識,形成社會價值認同。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概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職業價值觀的塑造
    【關鍵詞】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青年 職業價值觀青年人肩負著建設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擔。因此積極培養鍛造青年人實踐履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鞏固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生涯規劃,對於穩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範疇的前導位置,打下牢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凝聚奮鬥的共同意識形態基礎,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自由: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即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12個詞,是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指導內容,是引領全中國人民追趕中國夢的精神旗幟,是人民的道德信仰。
  • 劉書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此後,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多次論證和闡釋。當前,深入準確地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堅持幾條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     黨中央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完整概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化」難題破解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與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當今中國生活中的主流意識形態,對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思想文化思潮及其價值觀念起著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也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現代性視野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成與價值
    通過思考中共獨特的政治支配結構與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氣質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結構和氣質與中國傳統文明的交相關係,進而完整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境遇及其歷史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代性;現代化;社會結構轉型;歷史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是對當代社會發展進程和環境的準確把握、洞察和介入。
  • 第三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重大意義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勇前進的偉大曆程中,做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部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