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習近平同志指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願望。」學習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論述,全面理解、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本質要求,對於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多變的社會思潮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我們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定海神針」
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我們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深刻把握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具有頑強進取的定力和堅韌不拔的韌性。鄧小平同志說:「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這正是破解歷史密碼的鑰匙。夏明翰無懼死亡,是因為他堅信「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彭湃放棄「鴉飛不過的田產」,是因為他追求 「千家興、萬家好」的新世界;方志敏情願「為了蘇維埃流血」,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可愛的中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無數先烈為實現自己的堅定理想和信念而不惜犧牲一切的真諦所在。
習近平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他說,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革命先輩和許多優秀的共產黨人所以有一種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硬骨頭精神,就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特殊材料」的「鈣」。他們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看家本領,精神上有「壓艙石」,思想上有「主心骨」,行動上有「指南針」,因而在屠刀面前不怕死,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誘惑面前不喪志。然而,在今天,有些人卻在「四個考驗」面前吃了敗仗:有的行賄受賄、貪汙腐敗,淪為歷史的罪人;有的貪圖享受、醉生夢死,變為無所作為的庸人;有的獨斷專行,作威作福,成為騎在人民頭上的惡人……凡此種種,從根本上講,都是因為理想動搖、信仰缺失造成的。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思想和靈魂的馬克思主義,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性質和方向,猶如定海神針,是引領著人們特別是青年一代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的指路明燈。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才能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蝕和破壞,在複雜的社會變化中不迷失方向;只有用堅定的理想信念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穩住陣腳,無所畏懼;在利益誘惑面前,拒腐蝕,永不沾,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氣。
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永恆主題
習近平同志指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厚、最根本、最永恆的是愛國主義。」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湧現出了無數為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而英勇鬥爭、自強不息的仁人志士和抵禦外辱、不惜犧牲的民族英雄,確立了以愛國主義為榮、賣國主義為恥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光照千秋的英雄業績,留下了許多彪炳史冊、激勵後人的光輝篇章。戚繼光抗倭寇的堅毅,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壯舉,鄧世昌獻身甲午海戰的豪情,等等,始終為世世代代中國人民所敬仰。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顧炎武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等,無不體現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至今為大眾所讚頌。特別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錘鍊並不斷發揚光大的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等,更是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成為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可是,近些年來,在理論界、文化藝術界卻出現了一股背離愛國主義主流價值、貶低英雄人物的不良傾向。有人以「顛覆」、「解構」為名,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居然指責林則徐虎門銷煙得罪了英國人,導致鴉片戰爭爆發,造成民族危機,林則徐不僅不是民族英雄,反而成了「民族罪人」,這是哪國的邏輯?還極少數人甚至說,抗日戰爭不應該打,要不中國早就像日本那樣富強了。這些連當年汪精衛之流都不敢說的話,今天竟然從一些人的口中吐出來了。以我國傷亡3500萬人生命為代價而取得的抗日戰爭勝利,在這些人眼中似乎一錢不值。這難道不令人深思嗎?
習近平同志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講話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徹底洗刷了近代以後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闢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創造了重要條件」。那些說上述話的人,聽了習近平同志的講話,不會感到汗顏和羞恥嗎?所以,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必須突出愛國主義這個永恆主題,這在當前,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
習近平同志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敬業樂群、扶危濟貧、見義勇為、自強不息等傳統美德,至今依然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魯迅先生早就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稱之為「中國的脊梁」。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儘管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曲折磨難,但都挺過來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這是令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
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的錯誤思潮。有人以西方的學術理論和價值觀念來研究中國歷史、中國文化,點評歷史人物。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他們的目的,不但要否定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奮鬥史,而且要否定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習近平同志嚴正指出:「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醜化、污衊之所能,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值得警惕的是在我們內部,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愛國主義內容從教材中削減,一些學科領域馬克思主義失語,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泛濫,等等。對此,我們決不能置若罔聞,掉以輕心。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弘揚主旋律,大張旗鼓地傳播正能量,牢牢把握話語權、主動權,固本強身,增強免疫力,堅決抵制一切錯誤思潮的侵蝕。(黑龍江省延安精神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