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2020-12-10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廓清新時代「意識形態」的多重語境是意識形態實踐的話語自覺,把握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彰顯其制度優勢是發揮意識形態治理效能的成功密碼。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文化軟實力

  【作者簡介】 胡芳(1983-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研究員(四川成都610207)

  意識形態與時代主題、政黨、社會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豐富內涵需要回答一系列理論問題:意識形態視閾下的「新時代」的內涵是什麼?新時代語境下的「意識形態」的內涵是什麼?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取得偉大成就的成功密碼是什麼?等等。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把握「意識形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等關鍵詞的內涵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以更好探尋新時代意識形態的豐富內涵。

  一、意識形態視閾下的「新時代」

  「意識形態」成為一種廣泛的政治語境,是伴隨著階級鬥爭發展起來的,它是佔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的政治意願和物質關係的觀念表達。隨著人類社會進入資本所主導的時代,意識形態的鬥爭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尖銳矛盾而成為的一種全球性話語,意識形態的主題也隨著國際政治大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深刻理解「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是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重要前提。關於「新時代」的內涵,根據所立論的出發點不同,學者們做出了不同的闡述,主要有三種代表性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從中國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變化出發,提出新時代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質的不變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新階段一定質變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新時期」進階到「新時代」,但我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①]。第二種觀點是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維度、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維度、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的現實維度來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內涵[②]。第三種觀點是從世界「經濟的社會形態」出發,認為當今時代依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佔統治地位」的「大的歷史時代」,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闢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兩個時代」與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兩制並存與鬥爭」的特殊歷史情境疊加交織[③]。以上關於「新時代」內涵的闡述都具有一定的深刻性。當前,中國處於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均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變革時期,思考意識形態語境下的「新時代」需要廣闊的國際視野、深邃的歷史視野、鮮明的階級視野和獨特的民族視野。

  從世界局勢來看,當前國際意識形態的矛盾呈現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與極少數霸權國家之間的矛盾。當今,世界正出現「東升西降」的根本性變化。截至2017年1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④]。經過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努力和鬥爭,中國的世界地位和影響發生了根本變化:20世紀前半葉是中國從「東亞病夫」走向「站起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過程;1949年-1978年是中國在「站起來」的基礎上為富起來、強起來奠定基礎並艱辛探索的時期。1978年-2012年是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自主融入全球化的過程。而2012年以來,中國開始轉向引領、塑造全球化階段,「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革」[⑤]。這是前所未有的根本變化,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30%,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美國、歐盟和日本作為「核心」國家,是現行國際體系主導者,他們當然不願意看到非西方國家的崛起。在「一超多極」的現有世界格局中,美國會不遺餘力地保全其全球霸權地位,必要時,它會毫不猶豫地破壞現行國際規則,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致使國際治理體系變革進程中充滿變數,也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鬥爭更加尖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未放棄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悲劇仿佛曆歷在目,鄧小平提醒我們黨要時刻保持警惕:「西方國家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所謂沒有硝煙,就是要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⑥]。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但「冷戰」思維並沒有消退,美國使世界朝著單極化方向發展,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反恐怖戰爭」層出不窮;遏制中國、制裁古巴、孤立朝鮮從未鬆懈。如今,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將是推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力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世界經濟體,更是處於兩種社會制度對立、鬥爭的最前沿。在世界格局依然是「資強社弱」的狀況下,美日歐「核心」國家依賴經濟、軍事、科技優勢,在貿易、文化、宗教、科技、網絡等領域對我進行和平演變的圖謀將進一步顯現,因此必須高度警惕「顏色革命」的現實危險。

  從中國國內來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進程中,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訴求」的執政有效性考驗。在現代社會,政黨與意識形態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複雜考驗,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從「物質文化的需要」擴展至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綜合訴求,著力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解決意識形態凝聚力向心力的關鍵。一方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新時代」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能脫離「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不能超越這個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又不能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確已發生了某些「質」的變化,即已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初級階段開始向現代化的中後期階段邁進,這既是中國共產黨70多年來執政有效性的偉大成就,也是治理能力面臨的新挑戰。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和《中國現代化報告2019:生活質量現代化研究》表明,中國已超過現代化初級階段的一系列關鍵性指標。截至2019年底,人均GDP達到1.03萬美元(>1萬美元);我國居民的恩格爾係數下降到28.2%(<30%),人們有更多的資金用於享受性和發展消費,已達到富足標準;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50%);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57.3%(>50%),對GDP的貢獻率為61.3%;等等。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已完成了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結構轉變的第一次產業結構現代化,已初步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初期的目標,並且穩步發展,開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後期邁進,邁入生活質量發展階段,人才將超越資本和物力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中國製造2025能否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脫穎而出,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綠色能源、量子科技、數字革命等科技領域發揮引領作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切實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熱切期待,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執政有效性的重要依據。

  二、新時代「意識形態」的多重語境

  關於意識形態的概念紛繁複雜、眾說紛紜。「幾乎沒有一個社會研究領域像意識形態理論那樣激動人心、意義重大,同時也幾乎沒有一個社會研究領域像意識形態理論所標識的那個領域那樣充滿爭議和論爭。在一定程度上說,意識形態研究的爭議特點是『意識形態』這個術語的歷史產物。」[⑦]意識形態既具有歷史的依賴性,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作為一種文化觀念的「意識形態」,社會生活中人們對它的認識、理解或看法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有所不同的。大體來說,意識形態通常有以下幾種緊密聯繫又各有側重的語境。

  第一種是指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軟實力」。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意識形態作為觀念「上層建築」的階級本質,闡述了意識形態巨大的能動作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從中獲得了靈感,1990年在《誰與爭鋒》中提出「軟實力」概念。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除了經濟、軍事、科技實力和一些基本資源的「硬實力」外,還包括文化、意識形態和外交政策三個方面影響力所形成的「合力」。進入新時代,一定程度上我們也是把意識形態當作一種重要的「文化軟實力」來建設的。我們加強國際文化和學術交流,講述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不僅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文化上的中國」,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國際話語權。隨著新時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訴求和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公平公正的國際治理體系的中國特色外交主張,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的讚許,成為發揮國家「軟實力」的又一例證。

  第二種是指一種階級觀念的集合,強調對政黨階級意識形態的形塑。列寧繼承並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思想,把意識形態看作階級鬥爭的重要戰場,強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階級利益性、信仰穩定性、政治紀律性、語言嚴肅化等特徵。習近平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形象地形容為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將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發揚鬥爭精神,開展偉大鬥爭,就是重塑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意識形態功能的重要表現。

  第三種是指「關於觀念的經驗科學」。1796年,法國學者德斯蒂·德·特拉西在《關於思維能力的備忘錄》一文中首次提出「意識形態」的概念,主要是指「關於觀念的經驗科學」,研究人的心靈、意識和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與普遍原則的學說。當然,特拉西主要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反對封建神學以及形上學的桎梏。當前,我國正在構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構建「關於觀念的經驗科學」,與其他「經驗科學」不同的是,我們構建的「經驗科學」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⑧]。

  第四種是網際網路語境下意識形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政治的關注度和參與度發生著變化,在網絡新媒體出現之後,意識形態的國家主權主義政治權威性遭受網際網路環體的新挑戰。網民們在虛擬空間裡釋放「民主」訴求,不同程度出現了政治意識形態被娛樂化、政治人物被調侃、政治權威被消解,嚴肅的政治語言被網絡語言所取代的現象。如何讓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特點,佔領網際網路意識形態主陣地,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意識形態的不同語境並不是相互孤立、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嵌合、有機聯繫的;其運用場域雖有不同,但其核心所指是一致的。從思想輿論領域的譜系劃分,還可以將意識形態領域分為紅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帶」。紅色地帶是主流意識形態,要堅決守住;黑色地帶是非主流意識形態,是負面的東西,包括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潮,要堅決抵制;灰色地帶介於二者的中間地帶,需要辨析與引導。守住「紅色地帶」,壓縮「黑色地帶」,爭取「灰色地帶」,需要增強陣地意識,勇敢擔當使命,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三、新時代意識形態的「中國特色」

  黨中央對意識形態工作始終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意識形態戰略部署,為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方向,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第一,導向明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辯證統一。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是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辯證統一,即一方面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為遠大理想,保持「戰略定力」,另一方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增強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為人類求解放是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實現解放的切實路徑,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的辯證統一,也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這一鮮明的目標導向要求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形成強大「歷史合力」。

  第二,公平正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正義特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社會主義的價值正義獲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主張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即將人類從壓迫和貧困中解放出來,達到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一種社會理想形態。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其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正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期待。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體現了鮮明的道德正義。與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依靠暴力侵佔農民土地的圈地運動,通過帝國主義戰爭瓜分世界掠奪殖民地,以及通過不平等不合理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來實現其發展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中國人民自身努力而勤勞致富的,中國的發展既能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又能保持自身的獨立性,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的單一模式,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亮的「名片」。最後,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彰顯了國際正義。在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國際政治日益走向霸權的末端,美國的霸權主義總是將他國設置為「假想敵」,以冷戰思維造成了世界局勢的緊張、衝突和災難,從根本上講這是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系統的內在危機所造成的。中國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原則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提供了中國方案,這種政治正義超越了神學正義、強權正義、功利正義,將會成為國際意識形態的主流。

  第三,開放包容。一方面,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廣聚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的共識,形成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夢是「家國情懷夢」「幸福人生夢」「和平興國夢」「相通世界夢」的「集合體」,需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團結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另一方面,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融通古今中外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資源,吸收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秉持開放互聯、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廣闊胸懷,完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推動文化多樣化進程。習近平指出,「文明只有奼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⑨],要堅持文明互鑑互賞,消解意識形態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

  第四,務實高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這「兩大奇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有效性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說服力的最好詮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多方面的歷史性成就,為世人矚目。中國從1978年GDP僅佔世界1.75%,發展到今天GDP佔世界16.1%,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40多年來,我國農村常駐人口不斷減少,從1978年的佔總人口的82.08%下降至2018年的40.32%;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下降至2018年的1660萬,累計減貧7.53億人。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取得了實質性的飛躍,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1.7%,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371元,貧困地區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中國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70%的貢獻。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在扶貧工作方面的偉大成就,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了其意識形態的先進性。

  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制度優勢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總體形勢向上向好,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顯著增強,正面輿論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思想文化陣地更加穩固有序,海外看好中國的聲音明顯增多,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顯著制度優勢。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保證。在現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面,意識形態是政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指南,它為政黨的組織行為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論或觀念的「思想體系」的支撐。「意識形態是一組關於人類和社會本質的理念、信仰和意見,對於人應當如何生活、社會應然狀況以及如何組構,提供一種理論的框架」[⑩]。另一方面,政黨又是社會實踐的主要執行者,是將「思想體系」轉變為現實的重要主體。「政黨是一個試圖通過全部或者部分掌握國家政權來推行在某一意識形態指導下的國家政策的組織。」[11]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確保意識形態始終朝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重要制度保證。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是「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資產階級政黨的顯著特徵。正因如此,黨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從而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和讚譽。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貫徹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制度的根本要求。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指導思想是關係政黨性質、國家方向的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馬克思主義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學說,是無產階級為人類尋求解放、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方法。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高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不斷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探索相結合,不斷深化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建設道路和改革道路的認識。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問題,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成果,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覺和歷史自覺。 第三,堅持上、下聯動的意識形態教育制度。意識形態不是空中樓閣,需要一定的國家機器對社會成員進行傳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之所以能夠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建立了一套上、下聯動的意識形態教育制度。一方面,對全體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習近平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12]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機制就是對黨內成員堅持姓「馬」與姓「共」相統一的思想教育機制,是確保思想建黨和理論強黨的重要保證。另一方面,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凝聚全體人民共同價值追求。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聚民心」,共同團結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顯著優勢;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育新人」的顯著優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興文化」的顯著優勢;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兼顧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展形象」的顯著優勢。圍繞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怎樣建設文化、」等內容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教育。

  第四,堅持意識形態的「雙為」「雙百」與「雙創」制度。「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13],不同的階級所代表的意識形態不同,先進的意識形態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思想引擎,是階級性、政治性、思想性、靈活性的有機統一;而落後、保守的意識形態則會禁錮人們的思想,抑制社會變革,阻礙社會發展,具有封閉性、狹隘性等特點。「雙為」「雙百」與「雙創」制度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先進性的發揮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首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雙為」方向,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鮮明的階級立場和政治立場,不能動搖。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特徵,回答「為誰服務」是意識形態政治立場的根本內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原則問題,是區別於其他階級的本質特徵,應建立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法律性文化制度予以貫徹執行,避免「去意識形態化」錯誤傾向。其次,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張力的自覺性體現。意識形態內在地要求成員認同統治階級的秩序規則和統治階級的主流價值觀念,沒有建立在認同基礎上的順從會禁錮人們的思想、抑制社會變革,阻礙社會發展,因此激發意識形態的思想活力非常重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是順應新時代文化多樣性、文明互鑑互賞的重要方針,是文化創新、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意識形態時代化發展的重要文化制度。這裡,需要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和學術觀點問題,既要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錯誤思潮,也要創造積極健康的思想氛圍和學術發展空間,避免「泛政治化」錯誤導向。再次,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雙創」方針,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不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鬥爭。時代坐標與歷史自覺高度統一是我們進行偉大鬥爭的關鍵要素。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握「新時代」的特點、直面「新時代」所提出的課題,清醒認識意識形態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彰顯新時代意識形態的「中國特色」,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科學性與價值性、理論性與實踐性、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方法論相統一,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著力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後期進程,帶領人民凝心聚力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侯惠勤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2]王永貴等:《意識形態領域新變化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3]〔法〕路易·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李迅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馬克思恩格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批判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SQ2019-MY05)的階段性成果。

  [①] 劉同舫:《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背後的必然邏輯》,《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

  [②] 參見辛向陽:《深刻把握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偉大意義》,《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年第7期。

  [③] 金民卿:《「兩個時代」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與新的偉大鬥爭》,《紅旗文稿》2019年第5期。

  [④]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79頁。 

  [⑤]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1頁。

  [⑥]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4頁。

  [⑦] 〔英〕約翰·B湯普森:《意識形態理論研究》,郭世平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頁。

  [⑧]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8頁。

  [⑨] 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頁。

  [⑩] Stephen P. Elliott et al .(eds.), Websters New World Encyclopedia,New York, London, Toronto, Sydney, Tokyo,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1992. p.554.

  [11] 趙鼎新:《論意識形態與政黨政治》,《學海》2017年第3期。

  [1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26頁。

  [1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頁。

相關焦點

  • 把握辯證思維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把握辯證思維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馮顏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了全面系統闡述,深入學習《綱要》,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
  •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原標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
  • 新時代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路徑
    旗幟鮮明地反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侵蝕,堅決抵制西方社會思潮的意識形態滲透,築牢全體人民共同思想基礎、鞏固團結奮進強大精神,確保我們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闊步前進、蓬勃發展。其次,做好經典著作的搜集整理、編譯出版工作,深化對經典理論的思想內涵、本質規律、精神實質、價值意蘊、方法自覺的認知和感悟,提高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知,增強對科學理論的價值認同,提升對科學理論的運用能力。
  • 新時代意識形態理論創新的方法論特徵
    從哲學方法論角度研究把握新時代意識形態理論創新的基本特徵,有助於深刻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打通學懂、弄通、做實的關鍵環節,為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供遵循和指南。「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 新發展階段的意識形態建設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一書,包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面臨形勢、重大意義、特點規律、重點內容、方針原則等的深刻認識,提出了許多具有時代性、戰略性、創造性的思想觀點和實踐要求,為新發展階段的意識形態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學指導。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中華民族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極不尋常的一年。
  • 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
    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體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 李慎明最後,要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就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始終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不放,堅定信心居安思危,推動社會主要矛盾的不斷解決。
  • 關於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領域使命的思考
    要確保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的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堅強政治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必須對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必須對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安全的現實緊迫性作更加深入、更有針對性的分析研判,必須對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建設的戰略艱巨性作出更高瞻遠矚的戰略性部署,才能實現新時代意識形態戰術上積極作為、戰略上積極主動
  • 賈立政丨關於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領域使命的思考
    要確保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的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堅強政治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必須對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必須對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安全的現實緊迫性作更加深入、更有針對性的分析研判,必須對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建設的戰略艱巨性作出更高瞻遠矚的戰略性部署,才能實現新時代意識形態戰術上積極作為、戰略上積極主動
  • 深刻把握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內涵要求與特色意義
    作者: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自治區黨校基地辦主任、研究員 何成學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把握《決定》的內涵要求與特色意義,是當前我們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切入點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導綱領
    牢牢把握這一根本制度的實踐要求,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以此為總題目統領整個思想文化、意識形態工作,必將對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具有強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黨和人民的偉大鬥爭,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
  •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這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所提出的新時代命題,具有重大思想意義。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時代意義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順應歷史和時代要求,深刻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精闢分析我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和文章,在進一步深化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認識的同時,探索和回答了怎樣治理國家、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大問題,形成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集中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學術界圍繞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相關內涵、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歷史演進、當前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現狀及其挑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路徑等論題,從不同層面、多種角度對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富有建設性的理論成果。
  • 每日學習關鍵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基本內涵: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根本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核心是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方向,途徑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目的是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 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經驗,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以及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性問題,實際上進而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構建了系統科學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新徵程,是科學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最新成果。
  • 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四個著力點
    簡單的意識形態「灌輸」或滲透,因其教育和支配的目的性過於明顯,在主體性凸顯的現代社會越來越難以奏效。個人意志先放到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框架之中再上升至國家意志,國家意志轉化為個人利益訴求並通過個人意志發揮作用,成為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合理選擇。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涵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涵 2017年12月14日 07: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佟德志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
  • 人大黨委書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
    當前,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我國進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攻堅期的時代背景下,牢牢把握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務,堅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對於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把握意識形態工作大概念和小細節 推動市場監管新聞宣傳邁上新臺階
    原標題:把握意識形態工作大概念和小細節 推動市場監管新聞宣傳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旗幟鮮明同錯誤思潮和觀點作鬥爭,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鞏固,全黨全社會的「四個自信」顯著增強,意識形態工作向上向好的積極態勢基本形成。
  • 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