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6月27日,記者獲悉,由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第四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推薦活動入選作品,日前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及相關網絡媒體公示結束。由江西省委宣傳部報送、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入選。此次評選,從初選的39種圖書中,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13種圖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建設,藝術加工、整理了100個生動的小故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所在。該書還入選了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聯合推介的百種優秀思想道德讀物、全國青少年主題讀書教育活動推薦讀本,同時獲江西省首屆優秀社科普及讀物一等獎。(鍾端浪 陳麗群 來源:江西日報)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序

    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各有不同的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深深影響著民眾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引領著社會的發展方向。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跨越幾千年,成為長期維繫中國社會的精神紐帶。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之上,吸收借鑑了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旗幟。這種精神是一種理想、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社會主義國家要有「統一意志」,要「步調一致」。鄧小平同志指出,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民族精神」「精神支柱」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在此過程中凝練而成的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等,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體現和生動寫照。今天,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衝擊下保持強大的發展能力與潛力,其內在原因就在於我們處變不亂,遇難不懼,從容應對,化危為機,在於我們有統一的意志和堅強的信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社會思潮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進入了一個經濟大發展、社會大變革、生活大變化的時代,也進入了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多種矛盾交織,多種思潮湧動,多種信仰並存。原有的價值理念和道德標準受到了嚴峻挑戰,不少人的思想觀念出現了困惑、迷茫、盲從。在紛繁複雜的多樣性背後,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價值導向,否則社會運轉就會陷入混亂,改革發展就會失去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地位,是我們黨在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凝聚和統一社會各階層、各利益群體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維繫社會團結和睦、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進一步堅定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促進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美國知名學者約瑟夫·奈提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往往把創造多少財富、佔有多少土地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強弱的主要標誌。從匈奴鐵騎的呼嘯到羅馬帝國的興起,從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馳騁到大英「日不落帝國」的稱雄,歷史上大國的崛起往往都伴隨著刀與劍的搏殺、血與火的印記。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一個國家要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不僅需要有形的硬實力作基礎,還要有無形的軟實力的強大支撐,否則難以長久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核心價值觀就是這種軟實力的重要內涵和根基。當前,從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巧實力」,到日本首相熱衷推動「動漫外交」,無不反映了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制度模式的較量。值得警惕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憑藉經濟、科技優勢,加緊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極力推銷他們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特別是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進一步凝聚民心、鼓舞鬥志,有利於提高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民族凝聚力、國家向心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既是一項光榮的使命,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正確的價值觀只有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並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才能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奉行。特別是青少年正處於成長的階段,引導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確保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繁榮發展的迫切需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普及的重要手段。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精心組織編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一書,歸納了理想信念、民主法治等12個方面的內容,並用100個生動的小故事,配以名言點評,形式新穎活潑,內容豐富厚實,既深刻又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是宣傳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教材、好讀本。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繁榮發展的精神源泉。面對多元多變的現實生活,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我們只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團結和睦、萬眾一心、共創和諧的生動局面,共同推進我們的偉大事業。(蘇榮)

相關焦點

  •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要求,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統治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理念。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職業價值觀的塑造
    【關鍵詞】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青年 職業價值觀青年人肩負著建設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擔。因此積極培養鍛造青年人實踐履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鞏固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生涯規劃,對於穩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範疇的前導位置,打下牢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凝聚奮鬥的共同意識形態基礎,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化」難題破解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也是當代中國日常生活中的主導價值觀。然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相背離的社會現象,這就要求我們打破核心價值觀與日常生活實踐之間的隔閡,將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
  • 文物局發布100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個重點推介項目 80個推介項目國家文物局發布100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近日,經組織專家評審,國家文物局公布了2019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徵集(以下簡稱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徵集)推介項目100
  •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近年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這一論述內涵豐富,言簡意賅,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實踐
    普遍認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實踐的主體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國家、社會、公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主體。然而,國家、社會是由具體的個體組成的,因此,推進每個公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知、情感認同,是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基礎的重中之重的實踐。
  • 怎樣讓孩子輕鬆看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親子動畫繪本系列」繪本,這套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編寫的繪本共有十二個分冊,每一分冊對應核心價值觀的一個主題,通過講述小本特和卷卷、小丫丫等小夥伴之間的趣事,以及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深入淺出地讓孩子領會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概念和精髓,為家長培養三觀端正的孩子助一臂之力
  • 如何在實踐教學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是與理論講授不可分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實踐教學活動的橋梁作用、探索多種實踐教學形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學活動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意義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漫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分成3個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證。03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
  • 傳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這一論述內涵豐富,言簡意賅,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四種方式方法。它們突出的重點各有不同:日常化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持續性,具體化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靈活性,形象化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藝術性,生活化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踐性。這四種方式方法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它們統一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全過程,其旨歸在於突出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娃娃抓起
    9月14日,渭南城區北塘實驗小學,老師向學生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近年來,我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活動,充分發揮校園黨史長廊、櫥窗、展板、教室等教育陣地,張貼、製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使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師生學習生活。同時,通過生動形象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兒歌、簡單易學的童謠等,引導孩子們理解核心價值觀內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本報記者 崔正博 攝影報導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概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內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
  •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深化學習宣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作「蘭州好聲音」  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黨員幹部學習的重要內容進行安排部署。市委制定《蘭州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方案》,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各行各業工作、幹部理論學習、幹部選拔使用的方方面面。
  • 劉書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自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後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思想政治領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
    亟須積極培育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價值共鳴,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認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引領。」這就要求我們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引領作用,在解難題、尋出路、謀發展中發揮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強信心、聚民心」功能,增強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暖人心、築同心」作用。
  • 新媒體傳播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文就新媒體傳播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探討,意在闡明新媒體對構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所起到的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傳播方式 當今世界,民族、國家之間的競爭,集中體現在以文化軟實力為主導的綜合實力的競爭。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髓,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和內涵。
  •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屬性論
    有學者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內容,先進文化建設以各種形式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含著的各種先進價值理念。」[2]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需要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作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把握兩者的共同屬性,在全社會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新時代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