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9日 08: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彥
字號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宣傳思想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亟須積極培育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價值共鳴,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認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引領。」這就要求我們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引領作用,在解難題、尋出路、謀發展中發揮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強信心、聚民心」功能,增強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暖人心、築同心」作用。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宣傳思想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由於宣傳思想工作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因此亟須深刻認識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嚴峻性和複雜性,做好各種社會思潮的價值辨析;亟須深刻領會促進全國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團結的重要性,形成具有「最大公約數」的價值共識;亟須積極培育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價值共鳴,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認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這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價值共識的倫理訴求,凝結著社會共同體的時代追求,是與社會發展相契合、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享有最大公約數、最高公信力的價值觀。因此,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風尚和凝心聚力的作用,首先需要進行深度的價值辨析,廓清西方話語體系的本質,辨明各種社會思潮的真相,在根植中國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構築價值共識,進而培育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認同。當前,社會思潮形形色色,紛繁複雜,但無論是保守的、宿命的,還是偽善的、霸權的,都提示我們在新時代的宣傳思想工作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認真做好各種西方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的識別、辨析、批判工作。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以全球視野與地方性知識融合的視角,對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予以具象化、體系化的價值規定性,以「興國之魂」的力量引領新時代中國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這就要求我們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引領作用,在解難題、尋出路、謀發展中發揮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強信心、聚民心」功能,增強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共識的「暖人心、築同心」作用。不同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高信仰的呈現形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內化於人民心中的、共同享有的基本價值信仰,成為人民日用而不覺的社會價值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社會獲得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解與總體認知。但立物易、立心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全社會形成價值共識,亟須在深刻掌握新科技革命帶來的傳播格局變革的基礎上做到「長」「常」二字,靈活運用網際網路等新媒體在全社會廣泛培育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共識。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社會思潮領域出現「形式多元、形態多樣、內容多變」的現象,反映在宣傳思想工作中主要體現為價值共識的「信任、信仰、信心」危機。「三多」一方面是對我國崇尚「和而不同」價值原則的現實回應,另一方面展現了我國兼收並蓄的文化包容和理性主義的精神品格,是文化自信和大國氣魄的體現。「三信」則反映了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需要站位更高、更具遠見的價值共識,以維護共同的利益和價值免受侵犯。這個性質決定了其之於其他價值思潮居於統領地位,涵攝統合其他價值觀念,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這樣一種排序在前、居於核心地位、起到統領作用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體、社會和國家三個層面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最普遍價值共識,響應了新時代社會成員對聚合價值共識的期待,是各利益相關方價值訴求的最大公約數的凝結。「三多」「三信」為我國宣傳思想工作提出預警,社會意識發展的相對滯後性須引起各方重視,因此需要在更廣泛、更深層次上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整合與共識塑造的作用。面對國內外複雜的輿情思潮,我們應當堅持以立為本、立破並舉,堅決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價值共識的地位不動搖,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風尚和凝心聚力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國家意識和倫理精神,其作為基礎性價值在社會範圍內得到養成和習得,是排序置先於文化多元、道德衝突化解、社會文化同一性建構等之上的。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能夠「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能夠「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把全黨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朝著黨中央確定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價值認知是價值認同的基礎,價值認同是身體力行的前提,知行統一方才鑄就「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引發社會成員對於「美好生活」的價值共鳴,才能培育起社會成員基於共識之上對於具體社會倫理規範的共情意識,也就是培育起具有較強價值鑑賞力、辨別力、選擇力與評判力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同時,更加重視青少年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引導樹立,幫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此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不僅需要個體獲得自覺理性認知,更需要個體化在自發的情感認同上,加強與社會化價值的關聯與耦合。因此,有必要藉助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和有益元素,以文化人,使社會個體浮於淺層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共鳴升華至價值共情狀態,在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社會成員的個體性追求中實現兩者的契合同行,進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社會成員自發自覺的道德嚮往和價值認同。
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於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社會共識和社會價值取向,尋求更加廣泛的社會認同,必須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思全慮遠,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涵養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要義,批判繼承了西方文化價值觀中的優秀元素。它絕不能停留在文本上和頭腦中,而應當成為社會成員言行的根本遵循。特別是宣傳思想工作隊伍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斷開拓宣傳思想工作新格局,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鐵軍,努力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作者系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姓名:張彥 工作單位: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職務:副院長 職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