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屬性論

2020-12-13 光明網

  作者: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徐州工程學院教授 蔣豔

  摘要:在當代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精神支撐和價值靈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指導思想和理想目標、價值取向和時代方向、教化功能和實踐路徑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需要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作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把握兩者的共同屬性,在全社會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新時代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

  關鍵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屬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23在當代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精神支撐和價值靈魂。有學者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內容,先進文化建設以各種形式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含著的各種先進價值理念。」[2]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需要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作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把握兩者的共同屬性,在全社會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新時代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

  一、指導思想和理想目標的一致性

  每一種文化發展的核心要素,就是這種文化背後的價值觀念。「價值是文化組成的要素。價值為文化質料的組織提供種種羅聚的方式。我們要充分了解一個文化,必須深入地去了解它的價值系統。……文化的改變常為價值的改變。」[3]77應該說,當今世界不同文化間的矛盾與衝突,實則是其各自代表的核心價值觀之間的競爭與交鋒。因此,我們黨在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過程中,始終堅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戰略任務,「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4]661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又凝練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理想目標。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鮮明標識,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質的規定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的養分,創造出來的思想文化結晶。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要求。同樣,價值觀的形成和構建也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支撐也應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特性在於其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社會主義不管是作為社會形態,還是價值觀,亦或是國家制度,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5]因此,一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即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是科學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證,也是引領社會思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指引;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指導思想上的共同選擇,意味著二者在一個同質的意識形態體系下,有著一脈相傳的理論基因、共性的理論品質,以及一致的前進方向和實踐要求。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理想目標。習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共同理想,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價值觀,整天亂鬨鬨的,那就什麼事也辦不成。我國有13億多人,如果弄成那樣一個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國家利益。」[6]在當代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內涵和架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1]16既是「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理應是這個「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提供了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奮鬥目標和精神動力,又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提供了旗幟鮮明的時代主題和前進方向。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理想目標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核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內容的集中展示,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有了這個共同理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也有了共同的理論和實踐主題以及共同的使命和共同的目標。

  二、價值取向和時代方向的一致性

  在當代中國,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應當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和人的自身解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判斷文化是否先進,除了科學性外,還需要符合價值合理性,即符合大多數人的現實需求與利益。以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雙重標準來看,中國要建設的先進文化,既是繼承新民主主義文化民族性、科學性、民主性、包容性與開放性的要求,又是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精神、人民精神需求的中華民族的新文化。」[7]作為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重要力量的核心價值觀,則萃取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追求與其主體精神內容的精華,在價值取向和時代方向上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保持高度的內在一致性。

  第一,「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不僅體現在它建立於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這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論基礎之上,而且也體現在由這一科學方法論所形成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之上。人的全面解放和全面發展,人的意義的真實回歸,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理論思想的精華,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本價值取向。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8]53「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9]120。同時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兩個現實條件:一是「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10]571;二是必須「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模」,所有人都能夠「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10]689。孕育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目標指向也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滿足這種利益訴求的基本前提和基礎;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滿足這種利益訴求的有力保障和支撐;在公民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滿足這種利益訴求的重要條件和因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是站在廣大人民的價值立場,順應了生產力發展的社會潮流,通過宣傳教育、對話交往、文化實踐等形式,引導人們廣泛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踐行中國夢,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從而贏得了文化自信和價值認同。」[11]

  第二,「與時俱進」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性發展的共同指向。先進文化的生命力就在於在社會實踐中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它以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立場,標註自己的來路;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標明自己的文化性質和方向;以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彰顯自己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內涵;以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表明自己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要素,推動著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承著革命文化的紅色基因,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同向偕行。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文化軟實力的作用日益凸顯,這種文化軟實力,正是由國家(民族)的文化吸引力和意識形態、價值理念的凝聚力為主體構成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念的創新,是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的根本途徑。」[12]310因此,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就在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為引領,推進文化創新,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競爭力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

  三、教化功能和實踐路徑的一致性

  在教化功能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顯著特點,即在教化中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和價值遵循,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根本的價值功能。習近平同志強調,「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13]而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建設的重點,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抓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所反映出的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係,使二者在教化功能和實踐路徑的選擇上,彼此呈現出疊加同構、相得益彰的特點。

  第一,在解決好「為什麼人」「培養什麼人」的根本問題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把「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根本著眼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則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都堅持「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原則要求,體現人民的主體性和創造價值,為全體中國人民築造共同的精神家園。而在「培養什麼人」這個根本問題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說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設、靈魂建設,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設者。這樣的時代新人,應當在有自信、尊道德、講奉獻、重實幹、求進取等方面,有新風貌、新姿態、新作為。」[14]197這就從一個更高的視野和維度,把「發展什麼樣的先進文化」、「培育什麼樣的價值觀」同「培養什麼樣的人」緊密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人才支撐。

  第二,更加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路徑選擇上的共同特點。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方面,黨的十九大提出需要持續加強五個方面的建設,即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在每個需要加強建設的層面之下又相應提出了具體的實踐路徑。這些實踐路徑設計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的新時代特點。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報告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1]4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價值功能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種教化方式不同於法律規章的硬性約束,更注重人文教育和隱形教育,在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中實現感染人、塑造人的目的。因此,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共同行動,從城市到鄉村、從家庭到學校、從幹部到群眾、從個人到社會,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落小落細落實,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

  總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指導思想和理想目標、價值取向和時代方向、教化功能和實踐路徑等方面具有的內在一致性昭示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導性有利於整合多元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要求。抓住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牛鼻子」,也就等於抓住了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鍵。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8YJA710017)、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點專題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ZDTXM023)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鄭海祥等.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先進文化建設的關係[J].思想理論教育,2011,(23).

  [3]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4]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5]李繼兵,陳順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J].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

  [6]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26.

  [7]王中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J].科學社會主義,2010,(6).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徐國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靈魂[J].山東社會科學,2018(2).

  [12]王永貴等.意識形態領域新變化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3]習近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N].人民日報,2014-02-18.

  [1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 責編:萬霽萱 ]

相關焦點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 【論述選編】習近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習近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選編 我們要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思想多元碰撞、文化深刻交融,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必須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管理,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才能保證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發展過程中長期積澱下來的傳統精神有機結合,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
  •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要求,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統治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理念。
  • 每日金句(收藏)——習近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1年國家公務員筆試輔導課程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776378697(點擊加入)每日金句(收藏)——習近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路徑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充分運用多種不同的文化路徑,努力營造起濃鬱的文化氛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讓公民時刻浸潤於主流價值觀中,達到「日用而不覺」的效果,進而從文化層面構建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常態」。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紮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何價值觀的形成,都與特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有著深切的聯繫。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共同的追求 共同的堅守
    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內生於心、外顯於形的大善之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了解這24字是怎麼形成的,在對歷史的深入理解和自然領悟中把它們內化於心中,成為做人幹事、處世待人的「一定之規」。  因此,我今天重點講一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哪裡來的,怎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為什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堅守。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職業價值觀的塑造
    【關鍵詞】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青年 職業價值觀青年人肩負著建設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擔。因此積極培養鍛造青年人實踐履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鞏固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生涯規劃,對於穩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範疇的前導位置,打下牢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凝聚奮鬥的共同意識形態基礎,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 張廣斌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文化路徑探索
    (一)認識論:形成中華文化整體感知是準確闡釋和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沃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在中華文化整體感知中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 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共同的思想基礎。我們要認識到全面了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為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和有力的精神支撐。
  • 論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依據、意義和著力點
    ②脫離我國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脫離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脫離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就難以正確認識當代中國。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同樣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精神層面的結晶,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長期滋養的結果。習近平指出:「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實踐
    文化是人最基本的社會身份與屬性規定,作為文化核心的價值觀是文化中對人影響力更大、更具規定性的部分。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融進組織的系統化管理過程中,通過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織化形式,組織我們的生產、生活,就會使社會成員在生產實踐的展開中獲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引的價值目標、文化儲備。這樣一來,社會成員在解決日常生活的同時,既獲得了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對生命、生活的特定意義解讀,又使逐漸培育起來的社會文化及其文化模式有了厚重的再生社會生活土壤。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
    由江西省委宣傳部報送、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入選。此次評選,從初選的39種圖書中,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13種圖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建設,藝術加工、整理了100個生動的小故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所在。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正確把握他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思路,對進一步推進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習近平關於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在這裡我們將其概括歸納為十個方面的基本思路。
  • 包俊洪: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近年來,世界都在談論中國崛起,中國崛起不止是經濟總量的崛起,而且也是社會制度、社會形態的崛起,是文化和價值觀的崛起。 實際上,當代中國已經有了自己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即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價值觀、人人自由平等的公正價值觀以及人民和諧相處、世界和而不同的和諧價值觀。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特別是基層民主的嘗試,在某種意義上已經突破了人民只限於「投票權」而在實際生活中缺乏民主權利的西方民主。
  • 中國文化認同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摘要:文化認同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遭遇了文化認同危機。中國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脈相承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內涵,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天然載體和重要途徑。
  • 李君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哪裡來的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哪裡來的 同樣,我們也可以問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哪裡來的?它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我們頭腦裡固有的,而是在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在我們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過程中提煉出來的,是當代中國歷史性大反思和時代性大變動的深刻總結。這裡,我重點談一談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8個字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 教育時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類社會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 第二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過程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來看,中國共產黨在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文化領域和精神文明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同時汲取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在逐漸深化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的基礎上,凝練並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第三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重大意義
    如何整合多元的思想、價值和分歧等,最大限度的凝聚改革的共識,形成最大的合力,共同促進全面深化改革,這是中央高層在布局改革的頂層設計時必須要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無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出,正是應對這一重大問題的戰略布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引了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