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數量穩定增長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2021-01-10 攀枝花市公眾信息網
單位數量穩定增長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3-31     來源:攀枝花市統計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法人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是構成社會經濟活動的最主要單元,也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指有權擁有資產、承擔負債,並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社會團體等。單位的數量和結構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攀枝花市法人單位進入穩定增長期,五年來單位數量平穩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行業變動出現分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企業法人佔比持續提高,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一、法人單位數量穩定增加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和持續推進,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單位數量增長較為平緩。2018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12401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122個,增長33.6%。產業活動單位15360個,增加4064個,增長36.0%。 

  二、第三產業單位佔比提高

  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支撐作用日益明顯。2018年末,從事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數量為13392個,佔全部單位的87.2%,比2013年末提高了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為13.99萬人,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869.2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34.96億元。(註: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不含金融業等單位數據)

  三、新興服務業行業較快增長 

  分行業看,2018年末單位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全部單位的比重分別為31.1%、17.1%、8.2%。18個行業中15個行業法人單位數據增加,但增速出現明顯分化。數量增加較多的有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分別增加1313個、510個、325個。數量減少的是採礦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減少172個、126個、2個。 比重比2013年提高快的是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分別提高3.6個、2.7個、2.2個。(見表一)

表一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數 

  法人單位(個) 比重(%) 比2013年增加(個) 比重比2013年提高百分點(個) 合計 12401 100 3122 - 採礦業 284 2.3 -172 -2.6 製造業 841 6.8 90 -1.3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139 1.1 23 -0.2 建築業 503 4.1 325 2.2 批發和零售業 3862 31.1 1313 3.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67 4.6 209 0.7 住宿和餐飲業 314 2.5 -126 -2.2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235 1.9 171 1.2 金融業 44 0.4 2 -0.1 房地產業 434 3.5 156 0.5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022 8.2 510 2.7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394 3.2 138 0.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82 0.7 -2 -0.2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359 2.9 153 0.7 教育 480 3.9 92 -0.3 衛生和社會工作 266 2.1 52 -0.2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424 3.4 94 -0.2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2123 17.1 145 -4.2

  註:表中合計數含農、林、牧、漁業專業及輔助性活動法人單位。  

  信息產業發展加快。五年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行業發展加快,數量分別增加171個、138個,比重分別提高1.2個、0.4個百分點。

  四、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 

  企業法人佔比繼續提高。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和營商環境的逐步優化,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佔比持續提高。2018年末,全市共有企業法人單位9254個,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74.6%,與2013年相比,佔比提高7.9個百分點。 

  機關事業法人佔比下降較大。2018年末,全國共有機關、事業法人1634個,比2013年末增加20個,增長1.2%,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17.4%下降到13.2%,下降4.2個百分點。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單位數量為1513個,比2013年末增加34個,增長2.3%,比重下降3.7個百分點。(見表二) 

表二按機構類型分組的法人單位數 

  2018年數量(個) 2018年比重(%) 2013年比重(%) 增加百分點(個) 合 計 12401 100 100 - 企業法人 9254 74.6 66.7 7.9 機關、事業法人 1634 13.2 17.4 4.2 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 1513 12.2 15.9 3.7

  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私營企業數量快速增長。2018年末全市私營企業8002個,比2013年末增加2623個,增長48.8%。 

  港澳臺商和外資企業穩定發展。2018年末,全市共有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1個,與2013年末持平。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增長迅速。2018年末全市有限責任公司1026個,比2013年末增加547個,增長1.1倍;股份有限公司104個,比2013年末增加53個,增長1.1倍。

  六、各縣(區)法人單位數量保持平穩

  從各縣(區)看,單位數量平穩增長,東區、仁和區、米易縣發展較快,西區、鹽邊縣佔比下降。2018年末,東區擁有法人單位5698個,佔45.9%,比2013年末提高了0.9個百分點;西區1060個,佔8.5%,下降了0.5個百分點;仁和區2961個,佔23.9%,提高了1.1個百分點;米易縣1509個,佔12.2%,提高了0.4個百分點;鹽邊縣1173個,佔9.5%,下降了1.8個百分點。東區擁有產業活動單位6743個,佔43.9%;西區1320個,佔8.6%;仁和區3558個,佔23.1%;米易縣2114個,佔13.8%;鹽邊縣1625個,佔10.6%。(見表三)

表三  按縣(區)分組的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

  法人單位 產業活動單位 數量(個) 比重(%) 數量(個) 比重(%) 合  計 12401 100 15360 100 東  區 5698 45.9 6743 43.9 西  區 1060 8.5 1320 8.6 仁和區 2961 23.9 3558 23.1 米易縣 1509 12.2 2114 13.8 鹽邊縣 1173 9.5 1625 10.6

  數據下載:單位數量穩定增長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xlsx

相關焦點

  • 統計局:單位數量翻倍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單位數量翻倍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法人單位進入高速增長期,五年來單位數量翻倍;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行業變動出現分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企業法人佔比持續提高,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 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所有制結構主要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單位以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黨政機關為主,數量較為穩定。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包括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在促增長、穩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曾玉平:我國法人單位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
    一、法人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五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商事制度,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與2013年末相比(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
  •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建議》),將「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作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實力明顯提升,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勇挑重擔,在應急保供、醫療支援、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議》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這為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 用稅收乘數效應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反映居民消費活力的生活服務業銷售收入增長16.2%,網際網路批發和零售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8%,分別高於三產銷售增速4.7和5.3個百分點。這是一份來之不易沉甸甸的減稅改革紅利成績單。4426億元的個人所得稅減稅金額,直接拉動居民消費收入增長16.2%,讓廣大城鄉居民對減稅改革真正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 木易:激發市場活力是經濟的希望所在
    原標題:激發市場活力是經濟的希望所在 近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他強調,單靠政府一隻「手」確實不夠,必須進一步簡政放權,充分調動市場活力,激發千千萬萬人的創造力,這是我們最大的潛力所在。
  • 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人民日報撰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作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實力明顯提升,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勇挑重擔,在應急保供、醫療支援、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議》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這為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 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和加強應急管理,及時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重特大事故數量繼續下降。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查處長春長生公司等問題疫苗案件。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報告》也坦誠地指出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從國內看,需求增長放緩,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
  •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來源:海外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作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
  • 人民時評:激發市場活力的乘數效應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是著眼於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謀劃,更是實現長遠可持續增長的制度性安排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我們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外部環境有了很大提升」「『放水養魚』,給民營企業帶來更好預期」。參加兩會的企業家代表委員對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充滿期待。 營商環境的改善,企業家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
  • 利用稅收職能激發市場活力
    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要繼續落實好減稅降費,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直接惠及納稅人、繳費人。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階段性減免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減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等相關優惠政策,持續抓好稅收優惠政策措施落實落地,讓納稅人、繳費人有更多獲得感,避免政策「空轉」,精準幫助納稅人解決難題。
  • 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觀察者說)
    為此,在社會建設領域應改進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   活力與秩序,發展與穩定,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不可偏廢。穩定是社會進步和激發社會活力的前提與基礎,是為新的發展積蓄力量。
  • 雲南省文山州:創新市場監管激發活力 譜寫壯鄉苗嶺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市場主體增長迅速。積極推進「三證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全面實施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改革,簡化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全州共有企業23178戶,個體工商戶141533戶,共辦理、換發「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26923戶,換照率91.92%。「先照後證」穩步實施。「先照後證」後置信息告知工作機制逐漸完善,共向有關職能部門推送14861戶企業數據。
  • 廣陽「證照分離」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網上辦理」「就近辦理」「一次辦成」,著力破解市場主體「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壓縮時限、精簡環節、簡化材料、降低成本……今年以來,廣陽區深入開展商事制度改革,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 盤活用人機制、激發工作活力
    但一直以來,「能進不能出」的僵化機制以及「一把手說的算」的用人機制,導致一些事業單位人浮於事,作風懶散,不僅影響了工作效率,也嚴重損害了事業單位的形象和公眾切身權益。在要求打破「鐵飯碗」的呼聲日漸高漲的背景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實施、準備出臺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訴規定》以及研究起草聘用合同規定等等舉措,讓人們看到了盤活用人機制、激發工作活力的希望。
  •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提升政府監管能力
    原標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提升政府監管能力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這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我國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看智慧政務如何實現「秒報秒批」
    日前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就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做出了明確要求。會議提出,給廣大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落實好「六穩」、「六保」的必然要求,更有利於盤活市場主體,促進經濟增長。而優化營商環境,有賴於政府現代化、數位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使能政府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政務服務。
  • 全國人大代表李書福:改革車輛購置稅消費稅激發汽車市場活力
    來源:中國經營報全國人大代表李書福:改革車輛購置稅和汽車消費稅激發汽車市場活力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11年穩居世界首位。這樣可以增加地方財稅收入,激發地方積極性,提振汽車消費。同時減少生產企業流動資金的大量佔用,有利於企業更好地將資金投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疫情衝擊影響下,我們確實面臨許多困難。全球經濟動蕩加劇、汽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多重壓力下,全球汽車工業面臨嚴峻挑戰,利潤普遍下降,破產、重組、併購時有發生。」李書福說。
  • 激發度假休閒旅遊更大活力(市場漫步)
    當前,隨著旅遊市場的發展和旅遊消費需求升級,人們出遊不再滿足於到景區轉一圈看看風景,而是有了更多的度假休閒需求。在此背景下,緊跟消費新需求,建設好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從而激發度假休閒旅遊的更大活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設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發展度假休閒旅遊,應當推進相關產品和服務創新,補齊度假休閒旅遊有效供給不足的短板,帶動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 「一照多址」改革,如何激發市場活力
    作為在上海「首吃螃蟹」的嘗試,這一政策制度的改革如何激發市場活力?一起跟隨法治日報記者看看吧。疫情之下,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虹橋中心每天的配餐從4萬份跌至4000份,降幅90%,虧損6000萬元人民幣。是「一址兩證」的市場監管審批制度改革讓他們絕處逢生;疫情之下,每日優鮮的銷售額增長近4倍,繁榮背後也離不開「一照多址」「一證多址」的市場監管審批制度改革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