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3-31 來源:攀枝花市統計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法人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是構成社會經濟活動的最主要單元,也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指有權擁有資產、承擔負債,並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社會團體等。單位的數量和結構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攀枝花市法人單位進入穩定增長期,五年來單位數量平穩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行業變動出現分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企業法人佔比持續提高,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一、法人單位數量穩定增加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和持續推進,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單位數量增長較為平緩。2018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12401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122個,增長33.6%。產業活動單位15360個,增加4064個,增長36.0%。
二、第三產業單位佔比提高
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支撐作用日益明顯。2018年末,從事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數量為13392個,佔全部單位的87.2%,比2013年末提高了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為13.99萬人,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869.2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34.96億元。(註: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不含金融業等單位數據)
三、新興服務業行業較快增長
分行業看,2018年末單位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全部單位的比重分別為31.1%、17.1%、8.2%。18個行業中15個行業法人單位數據增加,但增速出現明顯分化。數量增加較多的有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分別增加1313個、510個、325個。數量減少的是採礦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減少172個、126個、2個。 比重比2013年提高快的是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分別提高3.6個、2.7個、2.2個。(見表一)
表一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數
法人單位(個) 比重(%) 比2013年增加(個) 比重比2013年提高百分點(個) 合計 12401 100 3122 - 採礦業 284 2.3 -172 -2.6 製造業 841 6.8 90 -1.3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139 1.1 23 -0.2 建築業 503 4.1 325 2.2 批發和零售業 3862 31.1 1313 3.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67 4.6 209 0.7 住宿和餐飲業 314 2.5 -126 -2.2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235 1.9 171 1.2 金融業 44 0.4 2 -0.1 房地產業 434 3.5 156 0.5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022 8.2 510 2.7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394 3.2 138 0.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82 0.7 -2 -0.2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359 2.9 153 0.7 教育 480 3.9 92 -0.3 衛生和社會工作 266 2.1 52 -0.2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424 3.4 94 -0.2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2123 17.1 145 -4.2註:表中合計數含農、林、牧、漁業專業及輔助性活動法人單位。
信息產業發展加快。五年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行業發展加快,數量分別增加171個、138個,比重分別提高1.2個、0.4個百分點。
四、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
企業法人佔比繼續提高。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和營商環境的逐步優化,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佔比持續提高。2018年末,全市共有企業法人單位9254個,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74.6%,與2013年相比,佔比提高7.9個百分點。
機關事業法人佔比下降較大。2018年末,全國共有機關、事業法人1634個,比2013年末增加20個,增長1.2%,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17.4%下降到13.2%,下降4.2個百分點。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單位數量為1513個,比2013年末增加34個,增長2.3%,比重下降3.7個百分點。(見表二)
表二按機構類型分組的法人單位數
2018年數量(個) 2018年比重(%) 2013年比重(%) 增加百分點(個) 合 計 12401 100 100 - 企業法人 9254 74.6 66.7 7.9 機關、事業法人 1634 13.2 17.4 4.2 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 1513 12.2 15.9 3.7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私營企業數量快速增長。2018年末全市私營企業8002個,比2013年末增加2623個,增長48.8%。
港澳臺商和外資企業穩定發展。2018年末,全市共有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1個,與2013年末持平。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增長迅速。2018年末全市有限責任公司1026個,比2013年末增加547個,增長1.1倍;股份有限公司104個,比2013年末增加53個,增長1.1倍。
六、各縣(區)法人單位數量保持平穩
從各縣(區)看,單位數量平穩增長,東區、仁和區、米易縣發展較快,西區、鹽邊縣佔比下降。2018年末,東區擁有法人單位5698個,佔45.9%,比2013年末提高了0.9個百分點;西區1060個,佔8.5%,下降了0.5個百分點;仁和區2961個,佔23.9%,提高了1.1個百分點;米易縣1509個,佔12.2%,提高了0.4個百分點;鹽邊縣1173個,佔9.5%,下降了1.8個百分點。東區擁有產業活動單位6743個,佔43.9%;西區1320個,佔8.6%;仁和區3558個,佔23.1%;米易縣2114個,佔13.8%;鹽邊縣1625個,佔10.6%。(見表三)
表三 按縣(區)分組的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
法人單位 產業活動單位 數量(個) 比重(%) 數量(個) 比重(%) 合 計 12401 100 15360 100 東 區 5698 45.9 6743 43.9 西 區 1060 8.5 1320 8.6 仁和區 2961 23.9 3558 23.1 米易縣 1509 12.2 2114 13.8 鹽邊縣 1173 9.5 1625 10.6數據下載:單位數量穩定增長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