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

2021-01-07 金融界

來源:國家統計局

法人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是構成社會經濟活動的最主要單元,也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指有權擁有資產、承擔負債,並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社會團體等。單位的數量和結構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所有制結構主要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單位以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黨政機關為主,數量較為穩定。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包括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在促增長、穩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註冊日趨便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單位數量進一步呈爆發式增長。

一、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單位數量相對穩定,增長較為平緩;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發展,單位數量迎來快速增長。以工業企業為例,1978年,全國共有工業企業34.8萬個,比1957年增長了1.1倍;到2017年,工業企業增加到371.3萬個,比1978年增長了9.7倍。

1996年,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全面查清了各行業的單位底數,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法人單位440.2萬個。2017年,單位數量增加到2200.9萬個,是1996年的5倍,21年間年均增長8.0%。其中,1996年到2012年期間,單位數量從440.2萬個增加到1061.7萬個,增速較為平穩,年均增長5.7%。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實施和推進,單位數量呈爆發式增長,2012年到2017年期間,單位數量從1061.7萬個迅速增加到2200.9萬個,年均增長15.7%。

二、經濟活動日益多元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發展,特別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大量湧現,經濟活動日益多元化。我國第一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國家標準於1984年發布,當時共有668個行業小類,在2017年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中,行業小類已經增加到1381個。

第三產業單位數量佔比穩步提高。隨著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的支撐作用日益突出。1996年至2017年期間,第二產業單位數量的比重不斷下降,從34.8%下降到21.5%;第三產業單位數量的比重穩步增長,從63.8%增加到70.9%。隨著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規的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迅速增長,帶動第一產業單位的比重從1.4%增加到7.6%。

現代服務業單位數量迅速增長。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單位數量增速出現分化,製造業單位數量增速相對較低,現代服務業單位數量迅速增長,佔比顯著提高。1996年至2017年期間,製造業單位數量從125.6萬個增加到348.4萬個,但佔比從28.5%下降到15.8%。批發和零售業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從68.2萬個增加到625.2萬個,佔比從15.5%增長到28.4%。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單位數量增長最快,從2.0萬個增加到71.9萬個,增長了34.3倍,佔全部單位的比重從0.5%提高到3.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單位數量從4.2萬個增加到103.5萬個,增長了23.6倍,佔比從1.0%提高到4.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單位數量從9.7萬個增長到224.2萬個,增長了22.2倍,佔比從2.2%提高到10.2%。

三、區域分布日趨協調

東部地區單位數量佔比過半,中西部地區單位加快發展。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東部地區率先引領發展,單位數量迅速增長,1996年,東部地區單位數量佔比為44.2%,到2012年進一步提高到54.4%,之後佔比基本保持穩定。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1996年到2012年期間單位數量佔比有所下降,但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的深入推進,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後發優勢明顯,十八大以來單位數量開始加快增長,佔比有所回升。中部地區單位數量佔比從2012年的19.1%增加到2017年的21.1%,同期西部地區單位數量佔比從19.2%增加到19.5%。

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單位增長迅速。京津冀地區單位數量從1996年的35.0萬個,增加到2017年的231.2萬個,增長了5.6倍,佔全國的比重從8.0%上升到10.5%。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單位數量從1996年的99.7萬個,增加到2017年的550.6萬個,增長了4.5倍,佔全國的比重從22.6%增加到25.0%。

四、企業在法人單位中佔主體地位

企業成為法人單位的主體。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企業發展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數量總體上呈快速增長的勢頭,在全部法人單位中的佔比不斷提高。1996年,全國共有企業262.8萬個,2017年,企業數量增加到1809.8萬個,增長了5.9倍,年均增長9.6%,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59.7%增加至82.2%,提高了22.5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通過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從源頭上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企業數量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從2012年的828.7萬個迅速增長到2017年的1809.8萬個,5年間增長了118.4%,年均增長16.9%。

機關和事業單位佔比顯著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了多次政府機構改革,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機構改革的關鍵,力圖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1996年,全國共有機關28.1萬個,2017年下降到25.5萬個,減少了9.0%。同期事業單位雖然數量上略有增長,但由於企業數量增長較快,比重下降明顯。機關和事業單位合計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1996年的20.2%下降到2017年的4.9%。

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在發揮公有制主體作用和控制力的同時,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開始蓬勃發展,逐步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滿足人民多樣化需要、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國有企業數量減少、質量提高。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改革方向。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大多數國有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革,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逐步規範。從登記註冊類型看,1996年,國有企業44.2萬個,2017年減少到13.3萬個。國有企業雖然數量上有所減少,但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堅力量的定位沒有改變。在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方針的指引下,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有大型企業,併集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經濟效益明顯,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私營企業比重上升。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經歷了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的過程,企業數量顯著增長。從登記註冊類型看,1996年,全國共有私營企業44.3萬個,2017年增加到1436.9萬個,增長了31.4倍,年均增長18.0%,私營企業佔全部企業數量的比重從16.9%增加至79.4%。從控股情況來看,2017年,私人控股企業1620.4萬個,佔全部企業的比重為89.5%。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數量穩步增加。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數量穩步增加。從登記註冊類型看,1996年,全國共有港澳臺商投資企業5.7萬個,外商投資企業5.4萬個,2017年,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3.0萬個,外商投資企業13.7萬個,分別增長了1.3倍和1.5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法人單位蓬勃發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市場主體競爭力,推動各類單位健康發展。

(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

相關焦點

  • 統計局:單位數量翻倍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單位數量翻倍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法人單位進入高速增長期,五年來單位數量翻倍;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行業變動出現分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企業法人佔比持續提高,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 單位數量穩定增長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單位數量穩定增長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3-31     來源:攀枝花市統計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經濟結構不斷升級 協同作用顯著增強——新中國成立70年山西經濟...
    內容摘要:新中國成立70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山西經濟總量實現飛躍,經濟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走出一條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光輝歷程,為邁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70年我國私營企業數量佔比增至近八成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國家統計局26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法人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數量顯著增長,2017年達1436.9萬個,佔全部企業數量的比重達79.4%。
  • 統計報告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經濟社會發展偉大飛躍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題:統計報告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經濟社會發展偉大飛躍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  國家統計局1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  報告顯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8.1%。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 統計局: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國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中國網財經7月10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的《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製造大國屹立東方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指出,經過新中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我國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推動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我國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形成,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中優化升級
  • 細數莆田的「美麗蝶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莆田專場新聞...
    莆田七山兩水一分田,資源相對匱乏,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經過70年的努力奮進,莆田經濟逐漸步入「快車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0.64億元增長到2242.41億元,財政總收入從0.05億元增長到225.91億元。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從48.9:25.1:26.0調整為5.2:52.6:42.2,特別是製造業,已逐步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城市之美」。
  •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綜述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自從9月29日在廣西規劃館開展以來,引起強烈反響。成就展以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題詞為主題,通過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模型、一段段視頻、一幅幅圖表、一個個景觀,多角度、全景式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截至10月25日,共有3.9萬人次參觀了展覽。
  • 曾玉平:我國法人單位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放寬,法人單位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與上次普查相比,全國法人單位數量五年間實現翻倍增長,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企業佔據主體地位,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 新中國成立70年科技期刊發展歷程與展望
    (《經濟學家》編輯部,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科技期刊呈現出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蓬勃發展態勢。時值祖國70周年華誕,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我國正書寫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當天,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首先代表出版方致辭,她談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一批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強勁的優秀主題出版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為社會貢獻可以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是國家之需、民族之需、時代之需,也是出版人的使命與追求。
  • 2019年公文寫作範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方案
    各村、社區,各企事業單位,鎮機關各部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展示尚湖鎮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各項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經研究決定,將舉辦「壯麗70年·闊步新時代」尚湖鎮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方案如下:
  • 廣州塔下為國慶生——廣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昨晚舉行
    廣州塔下為國慶生——廣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昨晚舉行金羊網  作者:譚錚 梁懌韜  2019-09-29 28日晚,珠江兩岸、廣州塔前華燈璀璨,歌舞歡騰,"我和我的祖國——廣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盛大舉行。.
  • 蘇州圖書館玉成分館開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
    市場信息報訊(支時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激發少兒的愛國熱情,近日,江蘇省蘇州圖書館玉成分館聯合姚祥社區開展了「童心繪童畫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活動。接著大家來到玉成分館進行繪畫,拿起畫筆,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力,用手中的畫筆盡情描繪偉大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品想像豐富,畫面生動活潑,充滿童心童趣。孩子們有的畫了藍天白雲、有的畫了鮮豔國旗、有的畫了天安門、還有的畫了身穿民族服飾的人物。每幅畫作都是用「心」構想,表達著自己對祖國母親的祝福,突出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題,展現了新時代少年兒童健康陽光,奮發向上的嶄新風貌。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70年,在人類發展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但是,中國人民以70年不舍晝夜的奮鬥,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往往需要經過歲月的洗刷才能看得更清楚。
  • ...70周年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 陝西貿易夥伴遍及五大洲
    8月28日,陝西省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八,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陝西對外貿易實現跨越式增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陝西按照國家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穩抓西部大開發政策紅利,苦練內功,聚集優勢,開拓創新,兼容並蓄,奮進中成長,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到全方位開放的轉折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郵票多少錢?怎麼買?(附多個入口)
    發行部門:中國郵政  發行數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5枚,小型張1枚。  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文化繁榮興盛、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建設美麗中國  小型張圖案名稱為:祝福祖國。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郵票多少錢?  中國郵政定於2019年10月1日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5枚,小型張1枚。
  • 中國交通報:黑馬添翼達四方——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郵政業發展
    從水路繁忙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港到桐廬深處的層巒疊嶂,從灰牆、大紅門的北京四合院到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的村落間……70年的時間鴻溝、千萬裡的空間距離,被奔騰的時代填滿。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郵政業體制改革健全完善、行業發展迸發生機活力的70年;是快遞服務從無到有、成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的70年;是消弭人與人、城與鄉之間鴻溝的70年。
  • 中國出版協會發新春賀詞 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原標題:中國出版協會向全國出版界發出新春賀詞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國出版協會近日向全國出版界離退休老同志、全國出版業界的同志們發出新春賀詞。
  • 長春站換乘中心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換乘中心內歌聲嘹亮B02版為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進一步激發職工和群眾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9月25日早8點,由城開集團運營公司組織的「唱響新時代喜氣迎國慶」活動在換乘中心-2層大廳舉行。緊接著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引來了現場旅客的熱烈掌聲,愛國的熱情,喜慶的氣氛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在合唱隊伍的帶領下,周圍駐足的旅客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合唱起來,合唱的隊伍不斷壯大,嘹亮的歌聲響起在換乘中心的每一個角落內。飛揚的歌聲,吟唱難忘的歲月,熟悉的旋律,演繹時代的激越,唱出了新時代,唱出了新風貌。最終,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