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我分化水平不高的成年人如何實現自救?

2020-12-20 一一的個人職場充電站

自我分化,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自我界限,界限的清晰與否,是否存在界限模糊和界限僵化,決定了一個人自我分化水平的高低。

自我分化水平不足會造成諸多危害,包括完全受他人反應的影響、驅使,處境十分被動,無法自洽;情緒化,易失去自我控制,不易與人相處;家庭關係不是過分疏離就是過分緊密,前者很難獲得家庭歸屬感,後者家庭中只有整體沒有個人,個人的需求被淹沒,而且牽一髮動全身,個人的問題很容易成為整個家庭的問題;對其他人不是順從就是逆反,人際關係比較極端、緊張、呆板、單一、固化;沒有獨立的自我,容易將自己的感受與他人融合,分不清是他人的情緒還是自己的情緒。

自我分化猶如定海神針!影響個體的一系列心理適應能力,如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尊、抑鬱、親密關係等

可以說,自我分化水平不足的人為情緒所累,他們衝動、敏感、激化,是人們通常所說那些暴躁、戾氣、極端、自私而沒有自我、依賴他人但又不知如何關心他人的人。他們冷漠、缺愛、拎不清、搞不定、不好相處、凡事需要別人擦屁股,也是人們口中的巨嬰。他們缺少堅定的自我認同和對事物獨立的價值判斷,他們的想法總是和他人的混合在一起,「共生」狀態就是他們的表現。而在親密關係中,他們易被感情駕馭,對他人表現出盲目的依戀或果斷拒絕。他們難以面對真實的自我,自尊水平偏低,常有抑鬱傾向,這樣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發揮光熱,創造價值,他們只會製造麻煩。

更麻煩的是,自我分化水平的不足,不僅對自身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還會影響下一代,可以說「後患無窮」。

分化較高的個體,其自我形象不是建立在對焦慮或他人情感需要的反應上,也不需建立在他人對自我情感歪曲的感受上。他們能夠以真實的我面對生活,能夠以一致性的觀點、原則和信念適應生活

在鮑恩的家庭治療理論體系中,自我分化只是用以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八個框架理論之一,其他理論還包括:三角關係、核心家庭情緒過程、家庭投射過程、情緒阻斷、多代傳遞過程、同胞兄弟姐妹的位置、社會情感過程。其中與個體分化水平的發展直接相關的理論有三個:核心家庭情緒過程、家庭投射過程、多代傳遞過程,對「分化問題」在代際間如何進行傳遞的機製做出十分詳盡的解釋。

1.核心家庭情緒過程

鮑恩認為,在一個家庭中,常存在「家庭情緒無意識傳遞」,意思是家庭的情緒往往在不自覺的狀況下,以某種隱晦、間接的形式,在家庭中的每個成員身上流動。因此,家庭中的情緒是以家庭而非個體為單位。核心家庭情緒過程,討論的正是這種家庭中的情感力量,如何在反覆出現的家庭模式中持續發生作用。鮑溫最早使用「未分化的家庭混亂」來描述家庭中過度的情感反應和情感融合。鮑恩認為,人們會選擇分化水平相似的人結合為夫妻,因此那些分化水平不高的人選擇的伴侶也傾向於分化水平不高,這導致新構成的核心家庭情緒系統並不穩定,並且情感過度融合,稍有問題出現就會帶來過度情感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嘗試各種方法來減低緊張與維持穩定。夫妻個體的自我分化水平與夫妻間的情感融合屬於不同維度的兩個概念,自我分化水平都低的兩個個體在情感上可以實現高度融合,並且更容易出現過度融合。通常情況下,核心家庭的融合度越高(自我分化水平越低,越沒有邊界感),焦慮與不穩定的潛在危機就越大,也越傾向於通過衝突、疏遠,一方功能受損或妥協,甚至以過度關心子女來解決(略微三角關係理論)。

比如,夫妻關係中,若其中一方界限模糊,另一方界限僵化。當壓力出現時,前者通過尋求依賴,後者通過尋求空間如工作、愛好來解決問題。可這只會加劇矛盾:前者認為遭到拒絕,質問「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後者則憤怒、委屈,「我被冤枉了」。

也就是說,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轉化為了婚姻問題,依次表現為配偶或孩子的症狀,「過去的問題在未來出現」:

一方配偶功能失調配偶一方的身體或情緒功能失調。這會導致一方持續功能低下,會抱怨配偶的統治;另一方過度勝任,很滿足這種安排,有時也會憤怒。

婚姻衝突外顯的、慢性的、未解決的婚姻衝突。情緒疏離和情緒過分親密循環出現;衝突時的消極情緒和親密時的積極情緒同等強烈。家庭焦慮被夫妻雙方所承擔。

對孩子的過度關心孩子的心理損傷--逃學、抑鬱等/纏結型母子關係。父母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忽視或否認他們自己缺乏分化。孩子成為家庭的焦點,父母關係緊張度減弱,但家庭焦慮被孩子的心理損傷所吸收,造成孩子的分化水平出現問題。

2.家庭投射過程

一項研究表明,父母的自我分化水平、家庭功能實現程度與兒童的問題行為呈負相關。也就是說,父母的分化水平越高,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越低。此外,父母對人際關係的認知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受父母自我分化水平的影響,父母作為家庭中規則制定者和執行者,他們的思維模式與解決問題的技巧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對規則的認知與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說,孩子的一切均從父母繼承而來。

沒有壞孩子,只有壞父母。對於父母分化水平不足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家庭問題的受害者,父母的低分化決定了他們的低分化。家庭投射過程,指父母將自己不成熟與缺乏分化的狀態傳遞給子女的過程,指出了孩子的問題如何從父母繼承而來。有時候「問題孩子」的出現,來源於父母的「需求」——父母需要「問題孩子」,來對孩子採取過度保護。這樣做,父母可將自己的情緒問題轉移到孩子身上,將注意力從夫妻間的矛盾轉移到對孩子成長的關注,能減少焦慮。但這增加了孩子的情緒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父母會選擇孩子中最為幼稚(注意不是最幼小)的一個作為他們關注的客體,因為最幼稚的孩子,分化水平最低,本身最易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

受父母低分化水平的影響,這樣的孩子對關係過分敏感,對關注和讚揚過度需要,處理期待困難,常有指責自我及他人的傾向,並且感到應對他人的快樂負責同時他人也應對自己的快樂負責,會為減少焦慮而採取魯莽的行動而非忍耐、思考後做出更周全的行動。

分化水平低的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常會表現出迴避或絕對的服從兩種極端的適應模式。

3.多代傳遞過程

家庭的情感過程一代對一代產生影響,在代際間進行傳遞,這是如何發生的?首先,兩個低分化的個體結婚,他們的孩子中至少有一個由於投射過程,而產生更低的分化水平。緊接著,這個孩子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又找一個低水平的個體,他們的後代分化水平更低,以此類推。

可以說,有家庭投射過程,就會有多代傳遞過程,除非某個個體在選擇配偶時打破了原有的相似性原則,採用互補原則,即挑選分化水平高的個體作為伴侶。或,低水平的父母意識到自我分化水平時候,採取了相應的幹預措施,防止了低分化的進一步傳遞。

自我分化水平的代際傳遞通常有兩種模式,分為有意識的教導與無意識的學習。有意識的教導通常為觀念性的,外顯性的,比較好幹預;影響更深的是無意識的學習,通常為程式或模式學習,比較內隱,幹預起來也比較麻煩。

常見的問題模式:母親的高焦慮孩子出現某種行為問題母親的過度關注和保護父親對妻子的焦慮無能為力,支持母親對孩子的情感投射。

那麼,一個自我分化不足的成年人怎麼做才能實現自救?又如何準確判斷一個成年人的自我分化水平呢?

除了從自身尋找問題,還需要從原生家庭追蹤問題的起源。在自己的成長環境中,父母子女間的相處模式如何?父母在他們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又以怎樣的方式與他們的父母互動?當中存在過哪些問題?哪些問題在代際間不斷重複出現呢?鮑恩認為,遇到自我分化問題,有必要追索三代以上的家庭發展背景。可以說,一切問題都有根源,核心家庭情緒過程、家庭投射過程,多代傳遞過程正清晰展現了分化問題如何在代際間製造深遠影響的原理。

但找到問題的來源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問題如何產生,問題的起源是什麼?是什麼造成了最早的低分化?個體的低分化在何時產生?如何解決?就個體分化問題何時產生,其實鮑恩已經做出了解釋,他曾用「未解決的依戀問題」來描述父母子女間界限不清的纏結關係,這樣關係中的孩子與父母分化水平都很低。從中我們大抵可以推測,一個孩子的低分化,可能源自嬰兒時代沒有和母親建立起正常的依戀關係(人格心理學理論,嬰兒時期的四種依戀關係對人格發展影響深遠)。因此,作為一個成年人,需要理性認識、看待、處理依戀。

在最好的依戀模式中,母親持續、穩定地接納照料孩子,孩子確信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不會被拋棄的,因此很容易與人建立信任、親密關係。而在迴避型依戀關係中,孩子的安全感相對較低,父母對孩子的需求不敏感,孩子較少從中得到樂趣,性格養成易冷漠甚至冷酷,缺少對生活的興趣與追求,常迴避家庭生活,親密行為令他們感到難受,過於強調需要自我空間。矛盾型父母對待孩子時而冷漠時而熱情,孩子以焦慮、憤怒維繫關係,存在嚴重的分離焦慮,但表現出來的是過於依賴他人或徹底迴避親密關係兩種極端。混亂型依戀關係最不安全,孩子被嚴重忽視甚至被虐待,父母喜怒無常地對待孩子,孩子難以建立正常的對錯觀,非常情緒化,對親密關係(包括對待自我、世界)既有抗拒,又有迴避,還有矛盾衝突。

如何解決?四種模式中,父母照料孩子的方式影響了孩子人格發展的水平。處理好依戀關係,需要成年人追溯分析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無關對錯,和他們自身的人格發展水平息息相關。成年人需要建立的信念是:世界是安全的、可信任的,親密關係是可靠的,而我是可愛的,不會被拋棄。因此,我要控制好情緒,用感恩的心態熱情擁抱自我、他人、世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工作、生活。

當然,自我分化對個體的影響方方面面,除了嬰兒時期沒有處理好的依戀關係影響到個體對待客體的信念,還方方面面影響到個體各種具體的心理適應能力,如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尊水平、抑鬱程度、親密關係等。不同個體表現不同,作為成年人,需要理性分析看待並接納自己的問題,然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

就自尊水平的提升,個體需要:1.給自己建立正向的反饋機制,多做擅長的事,多給自己創造受到表揚與鼓勵的機會;2.允許自己失敗,在一件事情上暫時失敗,不意味著我整個人沒有價值,「我不是神,我不必苛責」;3.告訴自己「我值得被尊重對待」,判斷對方尊重與否的提問——「他的語言表達方式,是否對我足夠尊重?」;4.先滿足自己需求,有餘力時再滿足他人需求,「我的時間、精力、技能、創造力都很寶貴,我沒有資格無償奉獻」;5.允許別人為他自己的情緒負責,「別人的情緒不是我的錯」,低自尊的人認為他人的負面情緒是由自己造成的,因此很容易產生負罪情緒,其實這也是缺乏界限感的表現,分不清感受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

無論如何,對於低分化水平的成年人來說,提高獨立性,壓抑對他人的過分依賴,提升自尊水平,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和被尊重的,有助於更好地實現自我分化。

相關焦點

  • 自我的誕生5——分化,有非凡的意義
    這份認知,其實就是建立在你我的分化已經實現之上。所以說,邊界意識不僅僅是現代社會的通行規則,也是更高的心理發展水平的表現。當沒有邊界意識這種情況非常嚴重的時候,不僅會帶來人際關係上的混亂,還可能意味著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如何實現「你我分化」——在孩子6-24個月這個時間段,因為這是嬰兒實現分化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時期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允許孩子說「不」。
  • 身陷焦慮,怎樣實現自我救贖
    今年年初,國家衛健委關於「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及衛生服務利用的研究」項目的最終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精神障礙患病率高達16.57%,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焦慮症,全國約有8000萬人患有焦慮心理障礙。當我們環顧四周時不難發現,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焦慮的表現,雖然現在的生活水平好了,物質越來越豐富,但房子、車子、票子、孩子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 自我分析:實現自我成長的方法論
    水滴石穿,那每一滴水都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在東坡看來,就是因自我分析而實現不斷的自我成長。
  • 國信策略:當前A股估值分化達到歷史極值水平
    市場整體估值不高,但估值差極端分化如果單從總體來看,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並不高,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8月3日,全部A股市盈率(ttm)中位數在46.6倍(剔除負值,下同),處於歷史50%左右的水平,雖然不是歷史底部位置,但也絕對不算高。
  • 成年人、上班族該如何學習英語?
    文 | 偉思教學顧問Anna據說,當一個成年人想要開始做出一些改變時,他一定會做兩件事:第一是健身,第二是學英語。當今這個年代無論是留學、職場、海淘、出境旅遊、商務談判都離不開英語。甚至,有的家長是單純的因為孩子才想學英語,比如孩子年級高了而自己無法輔導,或是孩子進了國際學校讀書,希望了解孩子的成績水平,但卻無法暢通地和國際學校的老師們進行交流。全球化的時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和英語打交道,英語也成功地成為在高考結束後絕大多數人還在繼續學習深造的一門學科。
  • 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並不一定指做大事情,但它或許意味著經歷一個艱苦、勤奮的準備過程,以便實現自己的潛力。自我實現可以包括在鋼琴鍵盤上練習指法。自我實現就是指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想當一個第二流的醫生,並不是通向自我實現的良好途徑,應當要求自己成為第一流的,或要求自己竭盡所能。7.高峰體驗是自我實現的短暫時刻,是一些心醉神迷的時刻。這種時刻是不可能買到、不可能保證,甚至是不可能有意尋求的。
  • 江疏影不再社交恐懼,成年人面對自卑該如何自救?
    但讓人詫異的是,這樣光鮮亮麗的女神,內心竟然住著一個害怕社交、不自信的醜小鴨。在拍戲的時候她會在意工作人員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細節他都會害怕自己做不好被大家挑剔。沒有絕對的自信,同時也不存在絕對的自卑。」阿德勒有一個重要發現,當生命失去利他的意義,當生命脫離團隊,脫離一個共同體,就開始墮入自卑的漩渦。共同體感覺對於一個人走出自卑極其重要。
  • 自我實現預言的謊言
    我以為我是個挺內向的人,但是事實又證明我其實還可以不做一個內向的人。           你看,就是這樣的體驗,讓我覺得好像大家也應該這樣。           直到最近我真正理解了一個我以前學過的概念: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教你五招自我調節焦慮症
    那麼,精神焦慮症的自救怎麼做?精神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精神焦慮症的自救焦慮症又叫焦慮性神經症,這是神經類疾病種最為常見的一種,是以人體焦慮情緒為主要的症狀。患者表現會有無名的緊張擔憂,坐立不安等症狀。那麼,精神焦慮症如何自救好呢?方法一:增加自信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
  • 如何實現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其實講的是同一個問題,即人格問題。自我認同指的是人格的穩定性,自我完善指的是人格的發展性。
  • 電梯墜落時如何自救 電梯墜落自救注意事項
    說到電梯,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吧,因為跟我們的生活是有很直接的關係,不過我們在使用電梯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電梯突然墜落,這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命危險,所以要學會自救,下面我們跟大家分享一下電梯墜落時如何自救?電梯墜落自救注意事項?接下來一起來看看相關介紹。
  • 固執的本質,源於認知水平不高
    固執的本質,源自於認知水平不高。有的人一點就透,有的人用九頭牛也拉不回頭。有的人懂得及時止損,有的人卻是「不見棺材不掉淚」。這其中的差距,往往並非由性格決定,而是由人的「認知水平」來決定的。一位朋友,她控制欲極強,全家都必須聽她的,不管對錯都要聽她的。她女兒3歲,因為害怕不敢下水遊泳,她執意讓孩子嘗試,說遊泳的技能必須學會。直到孩子哇哇大哭不止,眾人勸阻都無法停止。
  • 抑鬱症的人如何自救?從「不否定自己」開始自救!
    抑鬱症,「從不否定自己」開始自救!我一直記得我上二級心理學課的時候,講臺上的老師曾經說過的這麼一句話,他說:「抑鬱症的人,一定要做到從不否定自己開始!這是自救的第一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第二件事:抑鬱症的人「從不否定」自己開始自救。你只要保證做好以上兩件事情,你就能在系統地服藥(必要時,因為抑鬱症分三個級別,輕度、中度、重度)、運動(跑步出汗,產生多巴胺)、自我療愈或者做心理諮詢,然後再加上融入社會中去,儘量不要待在房間裡或者躺在床上,那麼你就一定可以走出困境,迎來自己的重生。
  • 「我變得不快樂了,卻不知道原因」:抑鬱後,我是如何自救的?
    蛤蟆說自己最近不太快樂,提不起興趣做任何事,感覺自己沒什麼價值,生活也搞得一團糟……但蒼鷺醫生詢問他感受時,他卻說自己挺好的。結果,在情緒打分測評中,蛤蟆承認自己有過自殺的念頭。蛤蟆的經歷,讓我回憶起自己如何陷入抑鬱的經歷。七月的一天,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壞掉了。
  • 做一個自我實現的人
    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大學……我會用「幸運」。能夠走進大學的校門,接受大學的教育對於我來說一直是彌足珍貴的。母親文化程度不高,父輩中也沒有本科學歷的人。從小母親嘮叨最多的一句就是:「好好學習,給媽考個好大學,長大了媽就靠你過好日子了……」    終於,我如願考入了東北師範大學,入學的經濟問題在國家資助政策和學校資助管理中心的幫助下很快解決了。
  • 南昌韋博英語正尋求投資實現自救
    12日,記者接到家長反映,希望南昌韋博英語相關負責人能夠給出一個明確說法。13日,記者實地走訪南昌韋博英語銅鑼灣、恆茂兩個校區,經了解,目前兩校區均正常營業,南昌韋博英語相關負責人正在洽談有意向的投資人,希望通過引入投資的方式實現獨立運營。
  • 小火鍋連鎖加盟店生意差時該如何自救?
    人生有順境逆境,創業更是如此,有的朋友開火鍋店時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前期生意還不錯,日日利潤頗豐,但是顧客的新鮮勁一過,火鍋店就無人問津了,面對小火鍋連鎖店生意差的困境,經營人該如何自救呢?朝天門火鍋教你三招快速反虧為盈。
  • 如何面對中年危機?成年人生活自救哲學指南
    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 : 成年人的哲學指南【基蘭塞蒂亞】 著所謂中年危機,其實就是對自己現在選擇的道路有了很多的懷疑,覺得人生如果重來未必會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然而重來只能出現在電影或者科幻小說裡,現實的情況則是我們只能安於現狀繼續努力活下去,但是有沒有想過,即使能夠重來,在當年一個自認為關鍵的時候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未必會比現在過得好呢
  • 兒童左右腦分化歷程,任何一個階段不達標都要及時訓練
    ,胼胝體的功能並不成熟,所以身體兩側的功能也不明確,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操作活動越來越多,胼胝體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左右腦才逐漸分化,最終他的手、腳,眼睛等才能在三維立體的環境中,以垂直、水平、斜角、弧形、圓圈等方向,做出多樣化的活動。
  • 哪些因素影響柑橘花芽分化?如何促進花芽分化?本文講清楚了!
    一般在氣溫高地區花芽分化較早,氣溫低的較遲。 2 光照與花芽分化 充足的光照有利於花芽分化,花芽孕育被促進。 乾旱環境與多效唑共同作用處理可增加柑橘成花數量,降低了葉片中氮素含量,在花芽誘導過程中,全葉較低水平的氮素含量有利於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