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歷史系研究生在論文截止日前自縊身亡
惜哉!何至於此——
「他並不是一個性格憂鬱的人,情緒在近期卻突然低落到極點,變得心事重重。」獲悉室友尋短,小莊告訴記者。在小莊看來,小蔡的絕望來自於面對挫折時,開始深挖細刨之前的過失,「小蔡把所有的矛頭都對向自己,自始至終都未說過一句抱怨他人的話,他變得悔恨、敏感和自我懷疑。」
4月17日,這一天是中山大學歷史系2012級碩士研究生提交畢業論文的最後期限,25歲的歷史系碩士生小蔡卻選擇在這一天到來之前結束生命。當他決定用黑色的腰帶將自己的脖頸交付其中時,悲劇就已經註定。
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蔡潔挺曾經是家人的驕傲,因為成績優異,他曾經免試被錄取為中大歷史系的碩士研究生,當時只花了一個月就完成本科畢業論文的他最後卻折戟於碩士論文,並賠上了生命。
小蔡的母親至今不能理解,為什麼一篇論文可以讓一個孩子選擇死亡,而在蔡潔挺留下的遺書上,留下了數個「痛苦啊」的大字。
死於最後期限前
4月16日晚,小莊如常去江邊跑步,作為蔡潔挺的舍友,他們兩人共住一間宿舍近兩年,關係一直不錯。但1個小時後,當小莊回到宿舍,始料不及的一幕讓他至今都無法忘記。
打開宿舍的門,小莊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作為第一個目睹現場的人,小莊至今不能忘記小蔡最後在他面前呈現的樣子。不久後醫務人員抵達現場,看到小蔡第一眼,醫生就表示不用再叫救護車了。同時,有學生在宿舍自縊身亡的消息也立刻傳了出去。
在小蔡的書桌上留下了最後的遺書,根據這封遺書,警方很快就否定了他殺的可能性,遺書寫在一張活頁紙上,筆跡凌亂,一部分是橫的、一部分是豎的,在小莊離開後的這一個多小時裡,小蔡在紙上寫下「我找不到工作,也無法按時畢業,無顏以對」等字句,還有觸目驚心的兩行「痛苦啊」,在這封小蔡最後時刻傾訴內心痛苦的遺書上並沒有留下他的名字和日期,迷惘匆忙間,他就把生命交了出去。
這一天是4月16日,緊隨而來的4月17日是小蔡碩士畢業論文提交的最後期限,交不出論文意味著延遲畢業,這成為了小蔡各種焦慮、羞愧、悔恨、懊惱的根源,遺書中「我咎由自取」五個大字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的本科同學小李回憶,當初本科畢業的時候,小蔡花了兩個星期就突擊完成了本科論文,然後就找了家報紙實習去了。讀研後,兩人曾經一起吃過幾次飯,聊聊論文和找工作的事,今年3月,小李曾經碰見過小蔡,他神色很壓抑,小李問他發生什麼事搞成這樣,當時小蔡說自己可能要延期畢業,小李為此很吃驚,因為小蔡成績一直不錯。考慮到延期對求職有影響,他還催小蔡要抓緊。
不能畢業的壓力
據小莊反映,其實小蔡本人對畢業論文題目一直不太感興趣,「他說過其實這一選題自己從一開始就不是很感興趣,因此很多研究任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他就停下來。」
根據中山大學歷史系的有關負責人說,4月17日是碩士研究生提交畢業論文的最後期限,如果不能在這一天交論文,學生必須要在4月15日之前提交延期畢業的申請表格,一旦申請延期畢業,意味著小蔡要將找工作的事情往後推延。
對於一貫學業不錯的小蔡來說,延遲畢業也許可算是奇恥大辱,因為不能按時提交論文,小蔡在4月9日給自己的導師徐老師寫了一封題為「無從開口的延期申請」的長信,在信中,小蔡滿是自責之情。對於這封電子郵件,小蔡的家人告訴記者,因為徐老師從3月起就前往日本,秋天才會回國,對小蔡論文指導靠網絡溝通。
當小蔡在4月之後發現自己可能因為論文問題無法畢業時,小蔡還懊悔自己早先為找工作花費時間是多麼愚蠢,「我對畢業和工作二者何謂遠近,可謂全然錯了。」最終,在工作、論文幾根稻草的壓覆之下,他選擇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記者胡亞平)
換季時期自殺高發
在分析大學生自殺事件的特點時,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自殺事件大部分發生在2月-4月和9月-10月這兩個換季時期,案件主要集中在重點本科院校。一名面臨畢業的廣州高校學生告訴記者,「就業幾乎是我人生中迄今遇到的最大困難。」(記者馮璐 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