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凌晨,網友@紅燒土豆葉 在其微博發布疑似遺書,稱自己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碩士三年級學生,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期畢業的壓力,選擇在實驗室結束生命,留言希望下輩子做一隻貓。其微博定位顯示為該校化工實驗樓。
來源:騰訊視頻
原微博:
滿篇微博都是詼諧調侃的語氣。
第1個細節,似曾猶豫。
來源:微博
這封遺書文字,截圖的時間是凌晨12:53,發到網上的時間是凌晨2點整,中間他思考了一個多小時,也許他猶豫過,最後還是選擇在指針指向2點的時候,下定了決心,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2個細節,他提到學習成長。
他稱導師沒有PUA,更沒有言語打壓。因為疫情的緣故,時間緊迫自己選擇通宵趕試驗進度,導師還幫自己爭取只發簡單的專利獲得畢業資格。但他,還是忍不住用丟垃圾桶的過期酸奶,來形容老師的授課質量之差。來源:微博
第3個細節,他目前的實驗困境。
一樣的實驗條件,每次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實驗進行不下去,開始自我否定。前面他提到實驗機器曾3分之1都是壞的,1月份修好了。可如今自己做實驗,卻得不出嚴謹一致的結果。他不知道是哪的問題,已經瀕臨絕望:「我們組還沒出現過不能按時畢業的,那我消失好了。」
來源:微博
第4個細節,來生願做一隻貓。
遺書中寫下輩子的,都是對世界、對生活還留有遺憾的。最後,沒有對家人的叮囑,只留給親人朋友一句「順順利利」。然後祝願國家繁榮昌盛。讓人想起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來源:微博
在他的自殺微博底下,幾十萬條評論,更是看哭無數人。
有人表示理解,紛紛傾訴自己的痛苦經歷:
有人表示心疼,紛紛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得快樂一點:
還有認識他的人,表示感到很意外:
10月14日下午,大連理工大學學部辦公室發布官方情況通報,通報表示,該校化工學院確有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該事件,經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圖源:微博@大連理工大學
悲劇事件有增無減
近年來,有關研究生自殺的事件屢屢發生,基本都和科研壓力大、遇到奇葩導師、學業路途坎坷無法畢業有關。特別是今年,開學短短一個多月,浙大、南大等多所高校接連傳出博士自殺事件.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同樣身在科研圈的我們都痛心不已。2019年12月26日,南京郵電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疑因不堪忍受導師三年來的謾罵、壓榨、人格侮辱、不改論文、要求延畢,在實驗室點燃溶劑自焚身亡。導師後被學校開除。2019年9月,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陳某在留下一封題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遺書後,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2019年6月,就讀於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中國籍博士生陳慧祥 (Huixiang Chen,音譯) ,欲撤回其導師通過關係發表,有嚴重的學術問題的論文被拒,在留下遺書後,在工作的實驗室自縊身亡。2019年2月,年僅26歲的史丹福大學中國博士在學校自殺,他的本科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順利的話,他將於今年六月份獲得博士學位。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在讀博士生楊寶德於溺水自殺身亡。2018年5月,紐約大學醫學院華裔女生Andrea Liu被發現在宿舍內上吊身亡,並且留有遺書。2018年4月,美國舊金山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曉磊被前室友發現吞槍自殺。2017年10月,美國猶他大學博士唐曉琳在攻讀生物學博士7年後,面對導師的刁難和畢業的遙遙無期,從金門大橋縱身一躍。為什麼經常有懷揣科研夢想的研究生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導師和學生的關係應該如何處理?每一次,在這樣的新聞過後,這才是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普適性的問題,國內外都一樣。Nature曾發表文章《Time to talk about why so many postgrads have poor mental health》,其中提到:研究生報告的抑鬱和焦慮比例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被調研的研究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經出現心理問題,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生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三的研究生承受著「高於平均水平」的壓力。來源: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