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 拜的是誰了

2020-12-11 高興旅遊吧

誰都知道,當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勢必會刺激旅遊等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

為了迎合這個趨勢,在這一波消費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這一行業。因此可以說旅遊行業進入一個迅猛發展的快車道。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旅遊的「量」雖然有了,但「質」還待於提高。

對於旅遊本身來講,它被選擇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了。

以個人為例,現在我更多的休閒時間是刻意地避開所謂的知名景點、熱點景區等,喜歡找三兩好友或是一個人到一處或是未被開發的自然山區、或是有時間跨度的老村落去看一看,以此作為一場旅遊,期望每次都能找引起不同共鳴的點出來。

滿城的柿子溝無疑是一個不二的選擇。

這裡自然環境好,從沒有被過度開發過。村民中年青力壯的好多人都出去打工、做買賣了,越來越多的老房子被閒置下來,靜靜地佇立一隅,和那些留守的老人們一樣,只有在陽光下,才偶見生機。

推開一扇老門仿佛就推開了一段歷史

我喜歡把查看每一套老宅院當作一次旅遊,無論其面積大小、時間長短、程度新舊、形式繁簡等,都是我喜歡琢磨的地方。尤其喜歡把其中的一些知識點放大,或是解開其中的一個小疑點……長此以往,樂此不倦。

老牆靜靜回味逝去的往事

之所以喜歡這裡,是因為柿子溝裡的這些老房子基本上代表了華北山區民居的特點——按南北軸線對稱布置院落和房屋,坐北朝南,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老進姓稱之為「坎宅巽門」,認為這樣最吉利。門內建有鑽石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內的活動。正房位於中軸線上,側面為耳房及廂房,建築材料大多以石頭為主。這種莊重的布局,亦體現了華北民眾正統、嚴謹的傳統性格。

今年初春的時候,我和滿城攝協的幾位朋友一次去柿子溝石板山村旅遊採風。興致之餘,大家就對其中一些老房子正房屋簷下山牆留有的小龕洞,表示好奇,也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屋簷下有故事的洞龕

有人說那就是給雞下蛋用的「雞窩兒」,有人說是放燈照明用的……

縱觀華北地區老民居,好多地方的老房子都有這種龕洞,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的叫「窯把兒」,有的叫「坷臺兒」等等。

做工非常講究的洞龕

那它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

先看一下那幾戶老房子龕洞裡的一些遺存物吧——裡面或是原木神龕,或是套色紙制畫紙,或是蠟燭臺兒等。從這些物件中,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這是一個用於祭祀的小空間。

正好在一戶人家的龕洞裡看到一張套色版畫,上面刻有這樣的一列文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之位」;套色畫由下及上被分為四層神仙——最底層一般是門神,第二層是道教像,第三層是儒教先師像,最頂層是佛像。

四層仙佛和睦相處

聽當地老人們講,老百姓一般稱之為全神(釋儒道三教)天地牌位,主神就是中國本教——道教傳說中的玉皇大帝。

那進一步講, 「天地」就是指蒼天、大地;「三界」指的是傳說中的天界(神居住的地方)、地界(人居住的地方)、冥界(傳說的陰間);「十方」是指東、南、西、北四方,加上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方,再加上、下兩方,合稱「十方」;「萬靈」顧名思義是指萬物之靈;「真宰」就是主宰,指玉皇大帝。

極有歷史厚重感的木牌位

那位老大爺對著一臉好奇的我們繼續說,在當地,這個龕洞在兩個時候最能派上用場。

最主要的是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時候。

這個時候老百姓都要祭天,到時會在神位前擺好香爐、供品,神龕等,兩旁再貼上「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河」的對聯,橫批寫「天地神位」。然後再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最後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第二個能派上用場的,就是家裡有新人結婚時。

還記得一般結婚時的情形麼?往往婚禮主持對一雙新人喊的第一句話就是:「一拜天地!」拜天地拜的是誰啊?就是這個神龕的天地牌位啊!

想不到這個始於唐宋的禮儀形式,竟然在一個老村子裡找到了「物證」!

天地信仰是人們最古老、最根本的信仰,尤其是對關公、姜太公、孔子等人的信仰祭祀,似乎更是達到了人神崇拜的頂點,充分表現了老百姓對天地的敬仰、對聖賢的尊崇。

千百年來,每一個神話人物、每一段神話傳說,都寄託了勞動人民對未來一切美好的嚮往和企盼,他們用最直接、最淳樸的表達方式將其具化,融於日常生活當中,並一代代進行傳承。

感受旅遊快樂,記錄旅遊發現!我是高興,歡迎持續關注「高興旅遊吧」,並留下您的意見與建議!

相關焦點

  • 結婚拜堂,為什麼要一拜、二拜、三拜?
    結婚拜堂,又稱拜天地、拜花堂、拜堂成親。起源於北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全國各地拜堂的禮儀也基本相似,都是民間婚姻的大禮。拜堂成親那麼結婚的時候,一拜、二拜、三拜到底在拜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拜?還是很有講究的。標準的拜堂有四拜,從上天拜到個人。
  • 一拜天地,一拜終生
    「一拜天地,牽紅線;二拜高堂,黃泉見;夫夫對拜,來世與君見。」即使無數遍閱讀這句話,但每讀一遍仍然叫人鼻頭髮酸。似乎能夠讓人聯想到那樣的場景:兩個有情人哭著笑著拜堂叩首,這一拜,終於算是一輩子在一起了。
  • 古人結婚,一拜天地之後,明明是拜父母,為何說是「二拜高堂」
    在眾多有關結婚的古代影視劇中,我們常看到婚禮上都有拜天地的習俗。分別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看過的朋友都知道,其實「二拜高堂」拜的就是父母長輩,那麼為什麼說是「二拜高堂」而不是「二拜父母」呢?
  • 為什麼古時候結婚要「拜天地」?
    相信大家肯定都看過古裝電視劇,裡面的男女主角在成婚時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步驟,聽得最多的肯定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了。其實呀,這些可不是空穴來風,我國古代傳統的婚禮禮儀中,已經流傳了千百年了。為什麼古時候結婚要「拜天地」?古人的婚禮儀式拜堂,也叫拜高堂或拜天地,這種隆重的結婚禮儀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據史料記載,從唐朝時期漢族開始,最初的拜堂禮儀和後期宋朝的禮儀在時間和細節上有點區別。唐朝時期,是新婚的新娘拜見舅姑時所行之禮叫拜堂。
  • 男女結婚之時,為什麼一定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代新人拜堂成親的場景。「拜堂」便是中國從南北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禮儀習俗,是新人們結合的大禮。新人拜過堂之後,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領結婚證,代表著雙方正式成為合法夫妻的意思。
  • 為何孫悟空一出生就會拜四方?你看他在拜誰?
    為何孫悟空一出生就會拜四方?你看他在拜誰?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孫悟空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為什麼他剛出生就要拜四方呢?那孫悟空到底在拜誰呢?其實從玉帝說的一句話就可以揣測一二!
  • 抖音一拜天地是什麼歌 一拜天地這一拜故夢陸離完整歌詞
    近日抖音上有一首《一拜天地》火了,不過其實這並不是一首歌,而是一個廣播劇,將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以演唱的方式展現出來,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下面就來一起看看抖音一拜天地是什麼歌?  抖音一拜天地是什麼歌  最近抖音上很火的《一拜天地》其實是一個耽美廣播劇,用演唱的方式講述了民國時期一個悽美感人的愛情故事,這樣的劇情配上獨特的古風音樂,於是吸引了很對抖友的關注。  一拜天地廣播劇哪裡可以聽  目前《一拜天地》這部廣播劇在抖音、網易雲音樂以及b站都可以收聽了。
  • 古風歌曲鑑賞:《拜無憂》蕭憶情,一拜天地浩蕩河山永蔚
    小編第一次聽到《拜無憂》這首歌曲的時候,應該是在KTV中,朋友點了這首由蕭憶情演唱的《拜無憂》,之後小編便開始喜歡這首歌,更是循環聽,所說小編五音不全,但卻非常喜歡這首歌,當時只是因為這個旋律非常的好,歌詞也非常的好聽,深深的被這首歌曲吸引了,之後更是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 古時候,結婚為什麼首先要拜天地?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中式婚禮的節次想必朋友們都比較了解,不過這裡面蘊含的傳統意義可是很有講究的。比如這「一拜天地」,婚禮中為何要拜天地呢?原來,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是承天地陰陽之性結合而成,也就是道教文化中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 結婚時,新人為什麼要先拜天地?究竟有哪些講究
    在傳統婚禮儀式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三拜」,分別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尤其在古代,拜堂是正式結婚的重要標誌,跟今天的新人領來結婚證完全是一樣的作用。之所以把「拜天地」放在首位,這根傳統文化觀念息息相關,確切地說,是跟人們的精神信仰有關。
  • 耽美廣播劇《一拜天地》,一個虐心又美好的故事
    最初知道一拜天地,是因為總是推薦,所以點擊看了,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故事,一個美好有虐心的愛情故事。一拜天地的廣播劇,是一個很短也很長的故事。大約一個小時的劇,卻講述了一輩子。這個就是典型的聽完第一遍就不想聽第二遍的廣播劇,實在是太虐了,要好久才恢復過來。故事講述的是在戰火紛繁的抗日時期,他一生做過三次新郎。
  • 結婚才不是拜三拜那麼簡單!傳統婚禮的9大環節絕不能少!
    不用說,一到過年,就是參加各種結婚集體扎堆的好日子,不過結婚真的像偶像劇那樣嗎?大家古裝劇看多了都知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其實結婚這件終身大事可馬虎不得,現代的傳統婚禮流程有9步這麼多!一起跟著珠寶時尚圈來看看吧!
  •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到底拜的是誰?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三國電視劇,劇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竟然是關二爺,當時我就震驚了。然後就看到有意思的網友說,出來混社會拜一下自己不過分啊。還有的網友說,拜關公啊多正常,求人不如求己。首先是拜天地,再是互相敬禮,我們先看《三國演義》第一回原文: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 四首古風音樂,一拜天地,夫君夫君
    第一首:《浣紗曲》一陣花香夢醒了千年,薴蘿山下春光醉長天,霓裳輕揚 燦爛迷了誰的眼,漣漪一點一圈漫我指尖。李玉剛原唱,但是喜歡蕭憶情版本的,原因是李玉剛版的渾厚,唱曲如陳年佳釀,蕭憶情版的如葡萄美酒,不同的風味,這首歌像一個水邊嬉戲的少女,遊玩夜深,流連忘返,不知疲倦。
  • 結拜是一個很傳統的文化,現在都拜關公,那關公拜的是誰?
    十分傳統的結拜儀式在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兩個人各種原因相識之後,如果感覺對方非常合自己的胃口的情況下,都會選擇歃血為盟拜把子。那麼拜把子這個風俗到底從什麼時候來的呢?它的意義又是什麼?記載暫時比較早的拜把子的事情應該就是劉關張三人了。
  • 《拜無憂》不拜天地,不拜高堂,只拜我這片刻的無憂
    因為呀,昨天晚上跟大家介紹完古風歌曲後,已經很晚了,但是小編因為白天要學習一直沒時間看小說,所以昨晚凌晨在誘惑之下點開了閱讀軟體,然後……看到了半夜三點……今天早上又有宿檢要早起,所以今天小編整個人都感覺要飛升了(手動哭泣)!!!所以呀,大家一定不要學小編,一定要注意作息時間呀!不過小編再累也不會拋棄大家的,一定會準時為大家介紹好聽的古風歌曲的呀!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那麼這些禮節中是「拜」的誰?為何只能拜三次?傳統的祭祀、祈福、許願時有「三拜三叩」的儀式,這屬於向神靈祈福消災。其先做合掌、下拜,再屈膝下跪、叩首,如同「一拜一叩」,三次之後方成三拜三叩,每一拜一叩之間可默默許願。 婚嫁習俗中,有「拜堂」之禮,三拜之說。一拜天地,拜天地創造之功德,有天地才有人,有天地才有「天地之合」和「天作姻緣」之說。二拜高堂,高堂是對父母的尊稱,這一拜是拜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 在煙臺萊陽鄉村婚禮上,仍可見到傳統的「拜天地」儀式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步入洞房。」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對這段司儀詞應該都不陌生。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婚禮的儀式也有了不小的變化。如今的婚禮大多是在現代化的酒店舉辦雖然有的還會保留三拜的儀式,但現場布置已經跟過去有了較大差異。
  •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拜天、再拜地、三拜父母和師尊,除了上面說的三拜,其餘的不能拜,俗語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其它的要麼是出事了,要麼會出事。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可輕易跪拜,所以拜三不拜四的的跪拜是指男人。我們是文明古國乃禮儀道德之邦,三拜九叩是最志誠的叩拜,是對尊者敬重姿態,所謂的三拜裡的三是指天時,地利,人和此三種,從遠古一直到延續到今天,結婚的新人都是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為了強調這個三,新婚大喜時,天地並列排在了第一,加上了夫妻對拜,這樣就是三拜了。
  • 超級虐心的一首古風歌,《一拜天地》,網友:背景故事太虐!
    絲絲旋律縈繞心頭,這首一拜天地是有 黃師傅HBY作曲。火火作詞,Mzf小慕編曲作為同名電視劇一拜天地的主題曲一起發行的歌曲。老一輩的人都說,這夫妻拜堂叩首才算牽了紅線,就算以後一個先死下了黃泉,也有紅線牽著,到了奈何橋就再走不遠了,另一個還能尋到他,來生還做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