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到底拜的是誰?

2020-12-23 深山中的城堡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三國電視劇,劇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竟然是關二爺,當時我就震驚了。

然後就看到有意思的網友說,出來混社會拜一下自己不過分啊。

還有的網友說,拜關公啊多正常,求人不如求己。

首先是拜天地,再是互相敬禮,我們先看《三國演義》第一回原文: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由此可見,他們拜的是皇天后土。

其實歷史上關於劉關張到底有沒有結拜這個問題也有爭議,大多數的說法是三國演義的小說裡純屬羅貫中杜撰的,三國志裡只講"恩若兄弟",並未真正結義,但民間也有說法說結義了。

陳壽《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三國志-張飛傳》中提到:「羽年長(張飛)數歲,飛兄事之」

《三國志-劉曄傳》也說:「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這三段史料足以說明兩個問題:一則劉關張三人關係親密的「恩若兄弟」;二則是「恩若兄弟」而非結拜兄弟,史料也無結義之說

總之,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具有虛構性,但是不管有多種版本虛構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來,所有的版本包括史書的記載至少對三個人的義氣相交、互幫互助、精誠團結的特點是認可的。

相關焦點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那麼當下的人拜把子拜關公,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他們三個拜的到底是誰?
  • 結為兄弟拜關羽,那桃園三結義時,劉關張三兄弟拜的又是誰?
    後來發生了為人們所熟知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劉關張三人結拜為兄弟,譜寫了一段傳奇歷史。從那以後,每當有人結拜兄弟的時候,關二哥都成為了膜拜對象。那麼在當時桃園三結義的時候,這三兄弟拜的又是誰呢?時間回到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劉關張三兄弟就這滿園桃花的美麗景色,共同起誓,許下壯志豪言。在那個時候,他們拜的則是比幹。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桃園三結義關公拜的是誰,這就是文化底蘊
    在宋代時期,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記載,李稷去拜見當時的北京守備文彥博,文彥博對李稷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之後就慢慢衍生出了有感情或交情的幾人之間,親上加親的行為了。
  • 桃園三結義,他們到底是怎麼認識的,小說和現實大不相同
    當然,這只是一個關於「桃源三結義」的傳說。然而,這一史料卻賦予了民間藝術家和劇作家無限的想像空間。據專家考證,在宋元時期「桃源三結義」故事開始流傳。在郝經的《重建廟記》中這樣描寫:起初,關和車騎將軍趙烈是朋友,拜為兄弟。
  • 桃園三結義時拜的是誰?奇葩網友:拜關羽啊
    桃園三結義,是傳說中最親密的結拜兄弟。劉關張三個人雖是異姓,卻親過同姓。那麼,當初他們結拜時,拜什麼呢?關羽拜自己,一邊拜一邊坐在前面被拜,累死啊?於是又有了這些回答:其餘還有說拜桃的、拜菩薩的巴拉巴拉(至於完全惡搞說拜陳浩南的我們就不理他算了……)。其實,桃園結義的故事,完全是虛構的,歷史上三個人只不過是恩如骨肉,並沒有真正結拜,這是小說家編的。
  • 《三國演義》中那些婦孺皆知的典故(一)桃園三結義
    今天要說的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典故,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又叫作「生死之交」,即「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表達的是情義大於生死。所以,在八拜之交中,「生死之交」是最讓人熟知的。我們在很多電視劇中都能看到結義的場景,他們結義時講的,就是當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說的。
  •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時供奉的究竟是誰?
    結拜,又稱拜把子、義結金蘭、結義等,指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兄妹或姐妹,通過某種儀式,結成平輩關係。中國最有名的結拜案例當屬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話說劉關張三人相識之後意氣相投,於是在張飛桃園擺下桌案,三人結成異姓兄弟,從此肝膽相照,忠義千秋。
  • 「桃園三結義」到底是政治結盟,還是純粹江湖哥們義氣?
    其實追本溯源的話,桃園三結義是出於政治需要以及人民的渴望才出現的。《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桃園三結義是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
  • 桃園三結義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桃園三結義被羅貫中列為《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個故事,自成書以來數百年的時間裡,眾口傳頌至今,被認為兄弟間義結金蘭的典範。就連民國時期青幫入會儀式上都要插上幾隻桃枝,以示效仿劉關張「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之意。
  •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三國演義》第一回 ·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明確地說「桃園三結義」是在涿縣。那麼,三國時代的涿縣,目前在哪裡呢?涿縣,古時為涿郡,後改範陽郡、範陽縣,現在是河北省涿州市。
  • 桃園三結義中,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
    桃園三結義只存於三國演義中,因此以三國演義為背景來分析。關於桃園三結義,如果以三國演義中的原文記載來看,劉備是老大,因為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載三人的位次: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兄弟,是先共同發誓,也就是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同生共死的那一類誓言,然後三人直接就拜劉備為老大,關羽為老二,張飛為老三,那麼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呢?要知道關羽和張飛兩人在當時也算是一流人才,憑什麼甘願聽劉備的呢?
  • 現代人結拜都拜關羽,那桃園結義關羽拜的是誰?答案與頭炷香有關
    提到「桃園三結義」這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相信不少讀者都曾為之津津樂道。關羽為了結義之情,拒絕曹操許以的高官厚祿,不惜千裡走單騎,也要重回先主劉備麾下。後來為報曹操舊日恩情,關羽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這樣一來,關羽「義絕」的名聲也就通過演義流傳下來。
  • 假的桃園三結義?關羽才是大哥,桃園三結義真的存在嗎?
    那桃園三結義是文人杜撰還是確有其事呢?桃園三結義三人結義,年齡排序按照演義中記載的情節,三人拜把子,排名時劉備年齡最大根據三結義中按照年齡排序的話,其實關羽是比劉備大一歲的,這就與三結義中年齡排序說法有了衝突的地方。
  • 郭柯王「桃園三結義」破局?郭辦:三方幕僚會再約時間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郭柯王」原定18日在桃園合體,不料在最後時刻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和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先後喊停,「桃園三結義」宣告破局。郭王和臺北市長柯文哲18日受邀出席桃園法會。聯合新聞網稱,隨著郭柯王「桃園三結義」破局,柯文哲的網絡聲量也持續探底。「聲量看政治」臉書粉絲團的統計顯示,8月1日,柯文哲的臉書粉絲人數還有212.8萬人,不過到18日上午已掉至203.6萬人,「短短18天,就少了9萬餘人」。有意思的是,三人都異口同聲否認合作破局。
  • 三國故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到劉備十五歲時,他的母親讓他去進學,拜在鄭玄、盧植的門下,他還與公孫瓚等為好友。 劉備此時二十八歲,待看到劉焉發布的榜文後,長嘆不已。這時,他的後面傳來一聲厲喝:「大丈夫不為國出力,在此嘆息有何用?」
  • 桃園三結義的主人公,他們的武力值如何?又是在哪裡學來的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國為了統一天下,發動了長達60年的戰亂,而在這期間別說出現了非常多的歷史故事跟歷史人物,就像我們非常熟悉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一度成為後世效仿的對象,而他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義更是讓後世的人銘記跟效仿,但我們都知道三國這樣的一個時期
  • 世人皆知「桃園三結義」,趙雲廟裡卻供「四義」?原來是...
    世人皆知「桃園三結義」,趙雲廟裡卻供「四義」?原來是......國人都知三國都知桃園三結義劉、關、張這一拜使三國的歷史充滿忠肝義膽也為後人留下許多盪氣迴腸的故事
  • 桃園三結義,劉備只排行老二,那為啥關羽張飛都叫他大哥?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的經典章節,影響深遠,以至於在中國,異姓兄弟結拜,往往都要仿效桃園三結義的模式。桃園三結義中劉備是大哥,關羽是老二,張飛是老三。元朝時期,有一個很流行的元雜劇叫《桃園結義》,裡面有唱詞是這樣的,關羽:「不問年齡大小,拜你為兄(劉備)」,張飛的臺詞:「俺雖是孤窮無德年歲高,你須是枝葉名門不輕薄」。關羽只是打了個馬虎眼,說是拜德不拜年齡,劉備德行高,所以劉備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