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黑龍江新聞網---生活報」稱:2月24日,素有「新年第一考」之稱的中國美術學院2018年本科招生考試拉開帷幕,杭州、鄭州、成都、深圳等全國四個考點同時開始現場確認工作。開考當天,中國美院門口驚現學生跪拜現象,網友紛紛評論道:「美院校考7.8萬人錄取1621人,火爆了!這不,美院門口,學生在祈福,就差一支香了。」「沒日日夜夜不停畫過,就不懂那顆年輕、對美院嚮往的心,這不是求神拜佛的跪拜,這是對夢想虔誠的信仰。」「美院對於很多畫畫的孩子來說真的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啊,這可以理解。」
「藝考熱」中不乏有著對藝術夢想執著追求的學生;也有人是因為藝術市場的火爆,將藝考當作一種捷徑,認為考上美術學院就有成為明星的機會。藝考熱本身並不是壞事,但對那些以成名為目的學生教育,就成了當今美術教育的新課題。那麼,學校不僅要強調教學的質量和內容,更要注重學生們的內涵發展。言恭達先生曾在《藝思錄》中對高校書法教育有著透徹精闢的見解,擴及高校的美術、藝術教育,亦是如此:
「今天,全民的書法熱推動著中華文化的回歸。校地聯動,共襄盛舉,高校理應走在前面。如果說,三十年的當代書法熱推進了全民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生活方式的傳承,那麼,後三十年的中國書法的發展應緊緊依靠學術支撐,尤其是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讓社會書法熱逐步走向理性,走向完善,走向真正的成熟!」「書法教學必須體現中華文化美育教育的品行與性質。傳導經典,講授技法,提倡以文化人,藝術養心。書法是修出來、養出來的。本著人文性與藝術性,堅持技藝傳授與人文修為相結合,以藝理帶動藝技,以審美升華精神,技藝相生相發,做到「技進乎道」。傳授技法,須以書法藝術的本質與美學原理為底蘊,書法教學須以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技能素質,尤其是創造素質為核心,使學生的創造性勞動獲得精神文化成果。」「當代高等書法教育在中華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必須突出時代的文化創造,以完成書法藝術學術研究的傳道、解惑的終極價值。使書法教育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倫理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新時代發揮重要的社會意義。它是不應為市場經濟的現實所解構,不能做市場的奴隸,不能讓平庸的數量充當質量,讓無序的熱度替代繁榮的高度。」「高校書法教育立足當代、傳譽千秋的也是靠真正的學術成果,凸現藝術理念與創作導向的引領,讓書法從單一的藝術可視性進入豐厚的時代人文性,改變『快餐』,拒絕『流行』,堅守雅正與清流。我們只有抓住書法教育事業的兩端——高等書法教育與中小學書法教育,並將書法教育和全社會的書法事業集合起來,發揮高等書法教育的優勢,才能實現當代中國書法的全面振興,為中華文化的復興作出我們的貢獻。」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可以說是過去讀書人的理想追求,良相者,普濟萬民;良醫者,利則萬民。或相或醫,皆是以己之力,為國為民。這很值得當今的讀書人進行反思、覺悟,擔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抱雲堂彭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