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北辰區,區、鎮街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成立以來,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515件,調處成功1145件,受理及時率100%,按期辦理率98.68%。是什麼樣的工作方式及運行機制讓矛調中心的作用發揮得如此充分?帶著問題,《法治日報》記者來到北辰區矛調中心一探究竟。
見有記者來訪,前來諮詢的居民關大爺主動搭話:「一來到這兒,工作人員熱情、專業、有辦法,一聊就能聊到心裡去,就憑這個,也要為他們點讚。」
「今年5月20日,北辰區與16個鎮街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同時掛牌。按照區委主管、政法委主抓、信訪司法部門主責的工作架構,北辰區依託信訪辦、鎮街依託綜合治理中心,不增加編制、機構、人員,運用平安建設協調機制、信訪聯席會議機制、『大調解』工作聯動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全科受理、集成聯辦、一站化解。」北辰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郭海介紹。
今年年初,因新冠疫情,北辰區某承攬大型婚宴的酒店停業,酒店負責人不知蹤跡,99戶預訂婚宴家庭無法退賠訂金,引發受損群眾強烈不滿。
收到信息後,北辰區矛調中心及時派員詳細了解事件具體情況,引導上述群眾提供交付訂金的有效票據。區市場監管局、公安分局等部門通過前期摸排發現,區建設開發公司與該酒店曾因房屋租賃合同存在涉訴案件,且該案已審理終結,開發公司從該酒店銀行帳戶扣劃66萬元。同時,開發公司尚存酒店交納的履約保證金、租金300萬元。
為解決群眾合法訴求與實際困難,北辰區矛調中心召集政法部門、國資、市場、開發公司等單位進行專題研究,提出由開發公司從366萬元款項中代酒店向預訂婚宴群眾退還訂金290餘萬元的解決方案,並保留向該酒店追償的權利。
方案確定後,區矛調中心又組織15個單位工作人員,運用情、理、法,引導群眾回歸理性,釋明法律責任及訴訟成本,分析利害關係,99戶上訪群眾全部主動領取退還的訂金,一場可能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得以平息。
「矛盾處理是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作,我們不但要讓群眾有說話的地方,還要讓群眾反映的事情有人管,並盡全力做到件件有回音。」北辰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矛調中心主任林家欣說。(張馳)
|